天门冬, 百合科 植物。又名 天冬 。性寒,味甘,微苦。具有养阴清热,润肺滋肾的功效。用于治 阴虚发热 、咳嗽吐血、肺痈、咽喉肿痛、 消渴 、便秘等病症。 天门冬作用与麦门冬相近,同具养阴润肺之功,但麦门冬兼能滋胃阴,降心火;天门冬兼能滋补肾阴。《药性赋》云:“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心肝,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看到天门冬的药性,不仅想起了李白的《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 天门在哪里?天上,还是地上?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如何生水,如何成之,奥秘全被天门冬一味药给说破了,也被李白无意中望见了。由此可见,古人对中药的命名不是随便指定的,而是大有深意:天门,天之门,水之源啊,冬,有终之意,亦即“碧水东流至此回”之意。另外,冬,也有“寒”之意——登过山,乘过飞机的人都知道,天上,向来是严冬。气象资料表明,高度每增加 1 千米 ,气温大约下降 6 ℃ 。(所以,不管地面温度是多少,万米高空总是在零下几十度。苏轼对此也深有体会——吾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所以,天上,只能是阳气十足,纯阳真人们的乐园。阴阳和合的人只能生活在地面附近。而阴气十足的鬼,只能生活在地下了——因为地下温度高啊,或者趁着夜晚阴盛阳衰之际,到地面上活动活动。巨阳出地下,巨阴出天上,诚虚言哉? 言归正传。大气环流的总体规律是:积阳为天——阳气上腾而成云,积阴为地——云气下降而成雨。故云出地气,雨出天气。所以,要想天下雨,天上一定要有云,而天上有云未必一定会下雨。现代人都知道人工降雨的原理:天上有足够的云,和形成于雨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一般人工降雨用的是喷洒干冰。这个天门冬,扮演的就是干冰的角色——可以让天下雨,所以它有“补血涸而润心肝,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的功能” 人身也是一个小宇宙,血,莫非即人体内的水?血涸则燥,则热,则烦。 《 [url=]宋书·谢灵运传 [/url]》:“寻名山之奇药,越灵波而憩辕。采石上之地黄,摘竹下之 天门 。” 天门冬常常与地黄配合使用,如: 1 三才封髓丹: 人参 9 克 、天冬 6 克 、熟地 15 克 、黄柏 6 克 、砂仁 3 克 、甘草 3 克 。此手足太阴少阴药也。天冬以补肺生水,人参以补脾益气,熟地以补肾滋阴。以药有天、地、人之名,而补亦在上、中、下之分,使天地位育,参赞居中,故曰三才也。方中人参补脾益气;天冬滋阴补肺生水;熟地补肾滋阴;以黄柏入肾滋阴,以砂仁入脾行滞,而以甘草俾合人参建立中气。 此方去后三味,名三才汤,去脾肺虚劳咳嗽。
2 治肾瘅真阴不足:天门冬、怀地黄、知母、黄柏。四味同煎三次,去渣,冲玄武胶收膏服。(《症因脉治》家秘天地煎)
3 治诸不足,暖五脏:天门冬、熟地黄、白茯苓各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远温酒调化服。(《简便单方》)
4 治健忘: 天冬 、远志、茯苓、干地黄各等分。为末,蜜丸。酒服二十丸如梧子,日三服。加至三十丸,常服之勿绝。(《千金要方》)
5 人参固本丸: 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各 30 克 人参 15 克 (经验秘方、良方、寿亲养老新书各 30 克 )。扶元润燥,补血益气,清金降火,生精固本,延年益寿。夫虚劳一证,有阴虚阳虚之分,其由于阴虚者,皆始于肾,而终于肺。以肾水不足,则虚火凌逼肺金,金受火刑,不能生水。于是肾愈虚,金愈燥,煎熬焚灼,不至同归于尽不止也。故以二地滋肾水,二冬保肺金,然二地二冬,皆重浊滋腻,有质而无气。虽有补肾保肺之能,而不能使金水相生,循环上下,不得不赖人参之气厚力足者,从中而赞助之,且脾胃者中流砥柱,肺肾阴虚之盛者,总宜以甘药补中,使上下受荫耳。
二冬使心火下降,二地使肾水上升,人参斡旋于中,心肾相交之义。惟中寒人不可服。 6 《温热经纬》集灵膏: 人参 枸杞子 (各一斤) 天冬 麦冬 生地 熟地(各二十八两) 淮 牛膝 (酒蒸,四两)
甜水砂锅熬膏,将成,加炼白蜜六两,滚数沸收之,白汤或酒调服。
雄按:先大父云:此方始见于《广笔记》,云出内府。又载于《治法汇》而无 牛膝 ,方后注:血虚,加 当归 四两。脾弱,加 白术 四两或半斤。且云治一切气血两虚,身弱咳嗽者,罔不获效。凡少年但觉气弱倦怠,津液少,虚火上炎,急宜服之。后惟魏玉横善用此方,《续名医类案》内极着其功效,实即 人参 固本加味也。或又加仙灵脾。余谓峻滋肝肾之阴,无出此方之右者。若兼带下遗精者,宜去 牛膝 ,加 黄柏 。大便易滑者,亦去 牛 膝 ,重加生薏仁。《理虚元鉴》治劳嗽,用本方去 人参 、 牛膝 ,加元参、甘桔。张路玉曰∶四物为阴血受病之专药,非调补真阴之药也。 汪按∶调补真阴宜集灵膏。不宜四物,而人多误会。
由于方中药物偏于滋阴补血,所以脾虚腹泻者最好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