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无动于中

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5 10:3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232楼sdhxbj的发言,复兴中医需要的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11/9/15 16: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能帮忙解释184楼的说法!
发表于 2011/12/7 22: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mydows 发表于 2011/9/15 16:43
谁能帮忙解释184楼的说法!

我理解梅花老师的意思,是不要只执着在一个左升右降的圆运单里,还可以从表里内外开合方面去理解。也就是说所谓的一气周流不是局限在一个平面内,而是一个立体的四维。不知道这么理解对不对,希望有老师来指导一下。
发表于 2011/12/8 20: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心情69 发表于 2011/12/7 22:58
我理解梅花老师的意思,是不要只执着在一个左升右降的圆运单里,还可以从表里内外开合方面去理解。也就是 ...

是这个意思。225 、226楼已经说过了。
而且出入比升降更根本。
比如有一种中医熟知的“提壶揭盖”法,就是用打开壶盖,放进空气,以利壶中水从壶嘴畅快地流出的形象,来说明使用宣肺或升提的方法通利小便的一种借喻。    这种治疗小便不畅甚至不通的方法,不是使用通利小便的利尿药,而是使用宣肺的药物,在常人看来有些不可思意。原来中医认为:肺与脾、。肾、三焦、膀胱等脏器分司水液代谢,维持水道的通调。肺主气,为水道的上源,在肺气闭阻,肃降失职,影响其他脏器而气化失司的情况下,可出现喘促胸满、小便不利、浮肿等症,治疗应先宣发肺气,肺气得宣,小便得利,故喻为提壶揭盖。清代名医张志聪治疗一个患水肿而癃闭(小便不通)的病人。这个病人在此之前,已看过不少其他医生,那些医生大多使用八正散等利小便的方药给病人,反而越治小便越不通,肿也越来越严重了。张志聪果然与众不同,他以防风、苏叶、杏仁各药等分为剂,水煎后温服,使病人出汗,小便即通,水肿全消。防风、苏叶、杏仁是宣通肺气的药,肺气一宣畅,水道通调,小便自然就通了,水肿也就消了。    著名老中医赵绍琴曾讲述了两个病例,一个是在十年浩劫之初,赵绍琴被关进了牛棚,剥夺了诊病处方的权利。一日,有病人偷偷找到他,说患尿闭多日,经多方治疗未效,依赖导尿管导尿,十分痛苦。请赵医生救他一命。赵绍琴私下为他口授一方:苏叶、杏仁、枇杷叶各10克,水煎服,嘱其院外购药,以免节外生枝。事后病人专程前来告知,药后小便即通,花费不过两角钱。    另一个病例是在1990年初秋,一个在美国的朋友打来长途电话,说他夫人产后尿潴留,住院治疗10余日,花费美金已逾万元,仍不见效。不得已而求助于祖国的中医药。赵绍琴在电话中告诉他,可花一角钱购一味苏叶,每日煎汤代茶频饮。两日后朋友来电话说,病人服药后小便即利,痊愈出院了。    不仅是在利小便方面,治疗便秘,中医有时也采用提壶揭盖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气机郁滞型的便秘。此型便秘前人多以六磨汤(槟榔、沉香、木香、乌药、枳壳、大黄)为主方,但由于有些病人便秘日久,津液已伤,方中大黄损伤津液,大便更秘。以提壶揭盖法则顺气行滞,升清降浊,开上窍,通下窍,常用方剂有《和剂局方》中的苏子降气汤(苏子、半夏、前胡、厚朴、橘红、当归、甘草、肉桂或沉香),可酌情加入莱菔子、栝楼、枳壳、杏仁。    水壶的壶盖上有个小汽孔,如果小孔被塞住,则壶内的水就倒不出来了,这时把壶盖打开,就可使水流如注了。中医学认为:在人体内,肺的位置最高,就好像一个盖子,所以中医又称肺为“华盖”。上面的盖子塞紧了,上下气机不调畅,下面的水液也就出不了体外,从而形成水肿、小便不利、甚至大便闭塞之症。所以只要宣通肺气,肺气肃降,气机通畅,就能使水液通利、二便通顺。这种治疗方法被称为“提壶揭盖”之法。
发表于 2011/12/10 00: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ooo 发表于 2011/12/8 20:58
是这个意思。225 、226楼已经说过了。
而且出入比升降更根本。
比如有一种中医熟知的“提壶揭盖”法,就 ...

谢谢OOO老师的开示。我是刚刚开始自学中医的,很多事情都是似懂非懂,之前有个医术很好的朋友,曾经用加味逍遥丸治痔疮或牙周牙龈等病,用防风通圣丸治咳嗽,而且每每见效。当时只是觉得很神奇,也没深问其理。后来不幸朋友今年去世了。再想向他学医的机会都没有了。OOO老师如有时间可以给我讲讲其中的道理吗?非常感谢!!!
发表于 2011/12/12 17: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在似懂非懂之间。中医用药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经验很重要
多看,多想,多交流,共同提高吧
发表于 2011/12/12 17: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之门水之源,兴云布雨非等闲——天生一对,地成一双的天门冬和地黄


天门冬, 百合科 植物。又名 天冬 。性寒,味甘,微苦。具有养阴清热,润肺滋肾的功效。用于治 阴虚发热 、咳嗽吐血、肺痈、咽喉肿痛、 消渴 、便秘等病症。
天门冬作用与麦门冬相近,同具养阴润肺之功,但麦门冬兼能滋胃阴,降心火;天门冬兼能滋补肾阴。《药性赋》云:“天门冬止嗽,补血涸而润心肝,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
看到天门冬的药性,不仅想起了李白的《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
天门在哪里?天上,还是地上?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如何生水,如何成之,奥秘全被天门冬一味药给说破了,也被李白无意中望见了。由此可见,古人对中药的命名不是随便指定的,而是大有深意:天门,天之门,水之源啊,冬,有终之意,亦即“碧水东流至此回”之意。另外,冬,也有“寒”之意——登过山,乘过飞机的人都知道,天上,向来是严冬。气象资料表明,高度每增加 1 千米 ,气温大约下降 6 。(所以,不管地面温度是多少,万米高空总是在零下几十度。苏轼对此也深有体会——吾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所以,天上,只能是阳气十足,纯阳真人们的乐园。阴阳和合的人只能生活在地面附近。而阴气十足的鬼,只能生活在地下了——因为地下温度高啊,或者趁着夜晚阴盛阳衰之际,到地面上活动活动。巨阳出地下,巨阴出天上,诚虚言哉?
言归正传。大气环流的总体规律是:积阳为天——阳气上腾而成云,积阴为地——云气下降而成雨。故云出地气,雨出天气。所以,要想天下雨,天上一定要有云,而天上有云未必一定会下雨。现代人都知道人工降雨的原理:天上有足够的云,和形成于雨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一般人工降雨用的是喷洒干冰。这个天门冬,扮演的就是干冰的角色——可以让天下雨,所以它有“补血涸而润心肝,麦门冬清心,解烦渴而除肺热”的功能” 人身也是一个小宇宙,血,莫非即人体内的水?血涸则燥,则热,则烦。
[url=]宋书·谢灵运传 [/url]》:“寻名山之奇药,越灵波而憩辕。采石上之地黄,摘竹下之 天门 。” 天门冬常常与地黄配合使用,如:
   1 三才封髓丹: 人参 9 、天冬 6 、熟地 15 、黄柏 6 、砂仁 3 、甘草 3 。此手足太阴少阴药也。天冬以补肺生水,人参以补脾益气,熟地以补肾滋阴。以药有天、地、人之名,而补亦在上、中、下之分,使天地位育,参赞居中,故曰三才也。方中人参补脾益气;天冬滋阴补肺生水;熟地补肾滋阴;以黄柏入肾滋阴,以砂仁入脾行滞,而以甘草俾合人参建立中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方去后三味,名三才汤,去脾肺虚劳咳嗽。


2 治肾瘅真阴不足:天门冬、怀地黄、知母、黄柏。四味同煎三次,去渣,冲玄武胶收膏服。(《症因脉治》家秘天地煎)
3 治诸不足,暖五脏:天门冬、熟地黄、白茯苓各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远温酒调化服。(《简便单方》)
4 治健忘: 天冬 、远志、茯苓、干地黄各等分。为末,蜜丸。酒服二十丸如梧子,日三服。加至三十丸,常服之勿绝。(《千金要方》)
5 人参固本丸: 生地黄,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各 30 人参 15 (经验秘方、良方、寿亲养老新书各 30 )。扶元润燥,补血益气,清金降火,生精固本,延年益寿。夫虚劳一证,有阴虚阳虚之分,其由于阴虚者,皆始于肾,而终于肺。以肾水不足,则虚火凌逼肺金,金受火刑,不能生水。于是肾愈虚,金愈燥,煎熬焚灼,不至同归于尽不止也。故以二地滋肾水,二冬保肺金,然二地二冬,皆重浊滋腻,有质而无气。虽有补肾保肺之能,而不能使金水相生,循环上下,不得不赖人参之气厚力足者,从中而赞助之,且脾胃者中流砥柱,肺肾阴虚之盛者,总宜以甘药补中,使上下受荫耳。
二冬使心火下降,二地使肾水上升,人参斡旋于中,心肾相交之义。惟中寒人不可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6 《温热经纬》集灵膏:
人参 枸杞子 (各一斤) 天冬 麦冬 生地 熟地(各二十八两) 牛膝 (酒蒸,四两)
    甜水砂锅熬膏,将成,加炼白蜜六两,滚数沸收之,白汤或酒调服。
雄按:先大父云:此方始见于《广笔记》,云出内府。又载于《治法汇》而无 牛膝 ,方后注:血虚,加 当归 四两。脾弱,加 白术 四两或半斤。且云治一切气血两虚,身弱咳嗽者,罔不获效。凡少年但觉气弱倦怠,津液少,虚火上炎,急宜服之。后惟魏玉横善用此方,《续名医类案》内极着其功效,实即 人参 固本加味也。或又加仙灵脾。余谓峻滋肝肾之阴,无出此方之右者。若兼带下遗精者,宜去 牛膝 ,加 黄柏 。大便易滑者,亦去 ,重加生薏仁。《理虚元鉴》治劳嗽,用本方去 人参 牛膝 ,加元参、甘桔。张路玉曰∶四物为阴血受病之专药,非调补真阴之药也。 汪按∶调补真阴宜集灵膏。不宜四物,而人多误会。
由于方中药物偏于滋阴补血,所以脾虚腹泻者最好不用。
发表于 2011/12/12 17: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联想:桂枝汤中谁为君?
芍药外号绰约仙子,没想到这个美女竟然如此勇猛,有过关斩将,攻城破阵之力。这不仅让我想起了杨家将中穆桂英挂帅,其夫杨宗保做先锋官,大破金兵天门阵(这个阵是由铁门金锁阵、白虎阵、玉皇阵和迷魂阵组成),更妙在于里面竟然有个情节是要破天门阵,还必须一个人——杨五郎,必须一样东西——降龙木(驱毒辟邪,致使辽国元帅萧天佐的毒阵功亏一篑)。这里面的要点,似乎藏着一个中医的名方:
穆桂英:芍药
杨宗保:桂枝(小杨)
杨五郎:肉桂(老杨)
降龙木:似乎只有桂枝有此功效

呵呵,这是哪个方子呢?桂枝汤吧, 提到桂枝汤,就不能不顺便谈谈麻黄汤。谈谈其中谁是君药的问题:
麻黄汤的君药是麻黄,桂枝汤的君药是芍药


桂枝很多人认为是桂枝汤的君药理所当然是桂枝。我的看法是桂枝汤的君药不是桂枝,而是芍药!
麻黄汤的君药是麻黄这一点没有异议,但是,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麻黄汤是要用桂枝?
要理解这一点,可以结合以上药性和穆桂英挂帅,大破金兵天门阵这部戏中的剧情来理解。
金兵的天门阵——天门即皮肤表部(汗孔,又称气门、玄府、鬼门),金兵即天行邪气。呵呵。
麻黄汤是治疗太阳伤寒表证的【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寒无汗而喘。】
桂枝汤治疗的是太阳中风表证的【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风邪和寒邪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风为阳邪,轻杨开泄。寒为阴邪,收涩闭束。病机相反,君药也应当相反。这样看来麻黄汤中应该不出现桂枝才对。
个人理解,两个方子中的君药——元帅,分别是芍药和麻黄。桂枝,在两个方子中的作用是一样的——先锋官和主力战将【为诸药先娉通使】,担负把主帅的命令传达到前线战场的使命。

发表于 2011/12/15 18: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OOO老师,学习了。引用QQ空间的图片在这里看不到的。
发表于 2011/12/21 11: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楼上的1个图
天门 麦门.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03: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