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沈国华先生
不知道李静老师是怎样看待中医火神派的?......!
我已经拜读您(李静老师)的大作,的确是一本好书!在临床上(先从张锡纯入手)我也有同感,就是在临床时病人的体质得不到改善或有些病根本无效,才寻觅到中医火神派的著作(边学边用)临床水平得以提高.但是如何应用好火神派的临床经验也确非易事!我想知道李静老师是怎样看待的?......!
[ 本帖最后由 沈国华 于 2008-1-19 17:33 编辑 ]
回沈国华先生
请看中医演义 自序http://www.zhongyimingjia.com/thread-32059-1-1.html中论述有之,一得之见,还请高明指正.
李静衡通医学研究论
衡通者,衡通法也! 衡通中医理论之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衡通中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八纲辨证,衡通中医“汗吐下和清温消补”之八法论治皆为衡通法,衡通中医之学院教育与师承教育,衡通经方、时方、主火、攻下、补土、滋阴、温阳学说,衡通伤寒、温病、经方、时方、秘方、验方、单方,衡通中医之长与西医之长,衡通西医辨病与中医辨病和辨证,衡通纯中医与纯西医概念,衡通西医治病与中医治人,衡通中西医结合理念,衡通健康与亚健康!
一、衡通中医理论之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二、衡通中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八纲辨证
三、衡通中医“汗吐下和清温消补”之八法论治皆为衡通法
四、衡通中医之学院教育与师承教育
五、衡通经方、时方、主火、攻下、补土、滋阴、温阳学说
六、衡通伤寒、温病、经方、时方、秘方、验方、单方
七、衡通中医之长与西医之长
八、衡通西医辨病中医辨病和辨证
九、衡通纯中医与纯西医概念
十、衡通西医治病与中医治人
十一、衡通中西医结合理念
十二、衡通健康与亚健康
其中有:蒲辅周论医时强调:“读书时,要有自已的头脑,决不可看河间只知清火,看东垣则万病皆属脾胃,看丹溪则徒事养阴,看子和唯知攻下,要取各家之长而为已用。河间在急性热病方面确有创见;子和构思奇巧,别出手眼,不过最难学。东垣何尝不用苦寒;丹溪何尝不用温补。不可人云亦云”。
蒲老又论曰:“若读东垣书,而不读河间书则治火不明;读河间书而不读丹溪书,则阴宜不明;读丹溪书而不读子和书,则不明其真阴真阳之理;不读高鼓峰书岂知攻伐太过之阴虚阳虚之弊;不读吴又可书,则不知瘟疫与伤寒之不同;不读喻嘉言书,又安知秋伤于湿之误和小儿惊风之非”。
扁鹊曾说“人之所病,疾病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千方容易得,一效最难求。近代名医岳美中老师认为:“在临床上遇到的疾病多,而所持的方法少,时有穷于应付,不能泛应曲当之感。一方面也觉得经方是侧重于温补,倘若认证不清,同样可病随药变。持平以论,温热寒凉,一有所偏,在偏离病症,造成失误的后果上是一样的。临证治病先抱成见,难免一尘眯目而四方易位。只有不守城府,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度长短,选方药,才能不偏不倚,恰中病机”。
此论可为我辈治医用方之准绳。近代经方大家曹颖甫以擅用经方而闻名,《医学衷中参西录》的作者张锡纯则是衷中参西,以中为主,用自拟方、经方、时方、验方、单方、秘方灵活运用的典范。中医讲辨证施治,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给以不同的方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同一临床表现,人不同、地不同、时不同、治疗方法也就不同。所以说:经方极可贵,时方有妙用。验方治专病,秘方治顽症,单方治大病。临证不可拘于经方时方之执,应加减增损,经方时方配合,变古方之制为我所用,或参酌数方之意为一方,或综合单方,验方而组成新方,反复实践,方能临证用方得心应手。
我的理论观点是力求平衡,衡则需通,通之则衡,永立不败之地之法是也!找出偏差纠而正之是也!不加辨证地一概温阳,非我所取也!当然,该温阳时当温,而我则温而通之是也!
问李静老师您的大作为何言脉少?
如果作为一名初学中医者是否也要带进渺茫?中医学中讲的是四诊合参可是."脉学"这一问题大多名家(中医)大多数是避而不谈或是敷衍了事,给初学中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给想学中医者后进无门!!!我不知道您学中医之初有无同感:我是有!像中医学中的外感发热(像感冒)病等有浮脉/有沉脉/有弦脉是如何识证用脉用药;而您的大作的确不错就是脉诊方面欠缺,给初学者渺茫(像近代中医之教材/名家所谓"大作",这也是影响中医学发展的原因之一);近代所谓的中医学书籍出版多如牛毛,但真正有分量的书籍少之又少!!!近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师承大学堂》丛书的确不错.但,以脉学为主,四诊合参的愚还没有见到!李老师您能否在您的大作里补充脉诊的真实记录与个人的见解?也希望真正的中医写一些有分量的脉诊经验!这样也给初学中医者以门径,发扬光大!愚之拙见!!!
[ 本帖最后由 沈国华 于 2008-1-22 19:30 编辑 ]
回
回:
没有把握的不敢乱说,本人对舌诊小有心得,故只敢言舌诊,再说了,我写的是师承张锡纯讲记,张锡纯先生论舌似显不足,而且脉搏写在书上也是看不到的,需要临证多多领悟验证方可的。而舌诊心得是写出来,验之可征的。
讲记,就是讲述个人的心得、体会的。本人不敢托大,此之谓也。
[ 本帖最后由 李静 于 2008-1-22 21:55 编辑 ]
看到您老这样谨慎实在是中医之福
但是,做为一名中医师脉诊对自己来说是一个不可逃避的问题,总可以讲一下或多或少的经验吧?还有名家(中医)常讲外感重舌内伤重脉!而您和一些名家都同样是避之不谈,这难道是脉象真的难以把握?前辈都如此何况我等晚辈......
答
验舌辨脉是有的,请在书中详阅。脉是看不见,只能凭感觉,此即中医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实则非不可言传,乃没法言传之理也。
因此,跟师临证,舌脉与证同参,辨证论治方可也!
再论之
前人诸多论脉之书,李某不才,未敢再详论多论者,实在是脉学与临证是两回事。同样的证,不同的人,则是不同的脉。今天的脉和明天的脉不同,没有一定规则的。心中明了,指下难明是也。
我常与学生现场讲,此证与此脉符则为顺证,脉证不符者属逆证。故需把握从舍方可。
至于我,学医时读的脉学书,大概有濒湖脉诀、脉学阐微\脉诊等诸书.是从临证与辨脉中慢慢摸索出来的,世上没有现成的,告知即可立即领会运用自如的,中医尤其如此.
所以说:读书难,读医书尤难,读医书得真诠则难之又难。
学医者都是需要这个过程的:
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中医原来是这样炼成的!即:不停学习,不断摸索,不停探索,不断进步!
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
我现在是: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临证四十年,方知三十九年之非,此之谓也!
对李静老师过分要求!
如您上所说"我常与学生现场讲,此证与此脉符则为顺证,脉证不符者属逆证。故需把握从舍方可"能否在网上或书上公布(真实的记录)?刘力红博士也常讲,愚认为现在想学中医的环境与已往的环境不同,需要真实的记录(不论对于错,哪怕是废话,这也是一种学术交流),因为这是一种探索!不知您老是何想法?愚之拙见!
有的
网上有的了.
李静论坛上已经有不少案例,书中更是以案讲,多次讲,重复讲,反复讲的,先生抽时间先去看一下了.
教人种树与摘桃子给人吃,道理是明摆着的.
再
在过去的日子里,李静老中医在中医名家网上发表:中医五方演绎论文33篇,12月1日后,短短十数日,李静医生又发:“回钱胜------衡而通之之法-------衡通阴虚阳虚,气血瘀滞兼有所偏之证”;大连朋友“答患3种病症,寻求治疗和食疗方法!”;“答刘晓东朋友 实证需攻攻其该攻 虚不可攻攻之无功”、答刘海宝“外伤引起的脑出血”、“答余健朋友求助李静老师!”、“答刘晓东朋友问胰腺癌”、“答苏茂华问:李静老师对减肥有什么好的办法吗?”、“答刘晓东问---顽固性失眠”、“答黄晓强先生之----请教李静先生,关节炎求治”、“答姚雪辉先生肺癌论治--李静”、“回陈潮生之-----请教李医生本人咽喉、鼻系统毛病的治疗”、“再答余健朋友之---再次求教李老师!”、“回名医救我”,
而后之---中医名家网--名医李静-----我的求医之路(真实对白) 1、写在前边(一)、感悟李静老师的学术思想,不是秘方的秘方、李静--中医内科学讲记--肝病论治片断、华山论剑:专家分析我之梦醒心动悸、手脚冷、粘汗出、李静-----中医诊断学讲记舌诊片断、中医演义 第一回 评蒋悟道三驳李静之论 论中医难现代中医尤难、师承张锡纯学堂之师承张锡纯中医内科学讲记---感冒、师承张锡纯学堂之师承张锡纯中医内科学讲记序言、李静------中医基础理论讲记----脏象学说--心--片断、中医是怎样炼成的、《名医师承讲记》之片断、师承张锡纯学堂系列--中医基础理论讲记之整体观念片断、等百余篇论文贴,以及与学生、友人之对话等皆有之
先生可抽时间浏览之。
[ 本帖最后由 李静 于 2008-1-23 14:2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