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和子

名医师承讲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3 18: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田原---荨麻疹论治
引用:
请问山甲片治咽痛在肾小球肾炎有血尿的患者是否可以?
请问上次您给的那个药方叫什么名.就是调寻麻疹的刚治不好最后用转移因子?
李静答:
可!山甲无坚不摧,无处不到,张锡纯论曰:        
穿山甲:味淡,性平。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以治疔痈,放胆用之,立见功效。并能治癥瘕积聚、周身麻痹、二便闭塞、心腹疼痛。若但知其长于治疮,而忘其他长,犹浅之乎视山甲也。疔痈初起未成脓者,愚恒用山甲、皂刺各四钱,花粉、知母各六钱,乳香、没药各三钱,全蜈蚣三条,服之立消。以治横痃(鱼口便毒之类)亦极效验。其已有脓而红肿者,服之红肿即消,脓亦易出。至癥瘕积聚、疼痛麻痹、二便闭塞诸证,用药治不效者,皆可加山甲作向导。友人黄××谓,身上若有血箭证,或金伤出血不止者,敷以山甲末立止,屡次用之皆效,蛤粉炒透用,惟以之熬膏药用生者。

寻麻疹,        临证所见诸多过敏性荨麻疹患者,每先服用西药抗过敏药物,如扑尔敏、特非那丁、息斯敏等类。近年来说息斯敏不可用,现多改用“开瑞坦”。然其仍为同类,服之即止,停则又发,实仍为换汤不换药也。此即西医之短,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是也。然而病人素质如此,非久服不效,屡次复发,方悟西药不能根治,求诊于中医,每求速效。岂不知积重难返之理矣?其病之发作,本由体内气血瘀滞有所偏而风生,风者,过敏也!然为何过敏?西医需作过敏源检测,耗时耗力,所得结果仍是对某种物质过敏,仍用抗组织胺类药而已。此西医理论之局限,即西医之短也。而中医则辨证论治,找出偏差纠而正之,病根自除。
        外科学之论常规治法皆可用之,然其病因为气血瘀滞须当明之。且中医所治皆属顽固之风,屡服西药故也。中医论祛风先行血,血行风自灭。而临证需以气血瘀滞为主因,视其所偏,不外风热、风寒、风湿、风燥而已。而诸因皆可致气血瘀滞是也!因虚致瘀生风者,补其虚,疏其风,通其瘀可也。因瘀致风者,通其瘀风自消。故衡通法是为简捷之法,以衡通汤疏通气血,偏风热者,加用蝉蜕、炒僵蚕、地龙、蜂房。偏风寒者,加用全蝎、蜈蚣、白蒺藜、乌蛇。偏风湿者,加用滑石、土茯苓、生薏米、白鲜皮。偏风燥者,加用山萸肉、枸杞、黑脂麻、阿胶。
急性发作痒甚者,配伍外用硼砂、白矾、芒硝各十克,开水泡开外洗。
祛风先行血,先行风自灭!
我常用用衡通散、消风散、散结散直接送服下,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是也。
李静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3: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答席大章请教南星白附子之功用
请教李老师
我前不久遇到一个病人是2年前外伤致面部有伤痕,在伤痕处经常疼痛,饮食和二便都正常,平时痰多,余无特殊.舌正苔白腻,脉缓.我根据蒲辅周先生的经验用导痰汤,效果很好,但是病人只用了3剂药就没有来了.后来又复发了,症状和前完全一样,我的用药也和前面的一样.但是没有效果.我就把方中的制南星换成制白附子,就这样效果又出来了.  后来我翻了5版教材和中药大辞典,书上所说的二者的功效很相似,但没有说怎么去区分应用.  所以我到现在都还不知道怎样去用二药.  在这里想请老师谈谈应用南星和白附子的经验.

李静答:
        南星治风痰是其长,白附子治风寒之在经络者是其长也.根据舌苔之腻而用南星\白附子止痛者,与外伤致瘀尚欠也.当合用土鳖虫\蜈蚣研末服为佳且再加用芍药甘草汤,即赤白芍\炙甘草各30克为要.
当否?请参考.
李静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3: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答席大章之请教李老师----浅表性胃炎
引用:
请教李老师
我的一个病人是慢性浅表性胃炎,现在的症状是腹胀痛,但痛的很轻微,饮食和二便都正常,矢气后略减,舌正,因为她人比较胖,脉是沉细的.我用了香砂枳术化裁,也用过香苏散.四逆散化裁,加上西药的消胀片都没有什么效果.   在这里想请老师帮我论治一下.
李静答曰:
        慢性浅表性胃炎,西医辨病也!中医辨证当属脘痞,胃气痛范畴.腹胀痛,但痛的很轻微,饮食和二便都正常,矢气后略减者,瘀血也!久病必有瘀!气滞则血滞,只治其气,未治其血,故未效也!舌正,脉沉细者,气血瘀滞也!舌正者,寒热虚实不明显,沉者,病在里,细者,胃虚也!脉诀曰:"入关腹胀胃虚形",只理其气,气非愈虚乎?可看一下张锡纯先生之理冲汤:“从来医者调气行血,习用香附,而不习用三棱、莪术。盖以其能破癥瘕,遂疑其过于猛烈。而不知能破癥瘕者,三棱、莪术之良能,非二药之性烈于香附也。愚精心考验多年,凡习用之药,皆确知其性情能力。若论耗散气血,香附犹甚于三棱、莪术。若论消磨癥瘕,十倍香附亦不及三棱、莪术也。且此方中,用三棱、莪术以消冲中瘀血,而即用参、芪诸药,以保护气血,则瘀血去而气血不至伤损。且参、芪能补气,得三棱、莪术以流通之,则补而不滞,而元气愈旺。元气既旺,愈能鼓舞三棱、莪术之力以消癥瘕,此其所以效也。
人之脏腑,一气贯通,若营垒联系,互为犄角。一处受攻,则他处可为之救应。故用药攻病,宜确审病根结聚之处,用对证之药一二味,专攻其处。即其处气血偶有伤损,他脏腑气血犹可为之输将贯注,亦犹相连营垒之相救应也。又加补药以为之佐使,是以邪去正气无伤损。世俗医者,不知此理,见有专确攻病之方,若拙拟理冲汤者,初不审方中用意何如,但见方中有三棱、莪术,即望而生畏,不敢试用。自流俗观之,亦似慎重,及观其临证调方,漫不知病根结于何处,惟是混开混破。恒集若香附、木香、陈皮、砂仁、枳壳、厚朴、延胡、灵脂诸药,或十余味或数十味为一方。服之令人脏腑之气皆乱,常有病本可治,服此等药数十剂而竟至不治者。更或见有浮火虚热,而加芩、栀、蒌实之属,则开破与寒凉并用,虽脾胃坚壮者,亦断不能久服,此其贻害尤甚也”。
然此证胃气虚是因,腹胀痛之血瘀是果也!
故我主用张先生理冲汤之意,用对证之方或对证之药以攻病,方用:
衡通止痛汤:
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川牛膝、枳壳、桔梗、生地、乳香、没药、三七粉药汁送服下各10克,炮山甲、皂角刺各12克,生白芍、炙甘草、山萸肉各30克。水煎服。
临证遇怪病必有瘀也!此病属无形之结,气与血结尚属无形故也!
此方有血府逐瘀汤以疏通气血,乳没理气血瘀滞之结且又止痛,炮甲无坚不摧,无处不到,三七化瘀血,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之祖方,不用参芪而用山萸肉者,益肝之虚且又能条达之,其人偏胖是也.
临证凡遇辨证认为丝丝入扣而不效者,皆当考虑有瘀否?
当否?请参考之!

李静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3: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李师:
    我临床遇此证诊为太阴虚寒为本,气滞血淤为标。以理中汤合四逆散化裁加针足三里太冲而愈。今见李师论述,不免有些困惑,是真困惑!观李师书乃临床大家。我的认识有问题吗?请指教。
UID15999 帖子153 精华1 积分189 阅读权限20 性别男 在线时间152 小时 注册时间2006-4-21 最后登录2008-4-17 查看详细资料
引用 回复 TOP
学海无涯,环球中医下载站开通了!

红红

单位:水产 职称:一般
一星会员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4#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12-24 14:34  只看该作者
精品图书天天送,百万网友最喜爱中医药类、大众健康类图书有奖互动评选活动进行中!
请问你老师---我也是位高血压患者
李老师您是否在深圳.能否告诉您的具体位置.谢谢.
UID23652 帖子1 精华0 积分2 阅读权限10 性别女 在线时间0 小时 注册时间2007-12-23 最后登录2007-12-24 查看详细资料
引用 回复 TOP
环球中医网上线试运行,欢迎访问!

李静

老中医李静

来自:深圳
社区之星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5#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12-24 14:35  只看该作者
精品图书天天送,百万网友最喜爱中医药类、大众健康类图书有奖互动评选活动进行中!
回谭友谊先生请教李老师
请教李师:
    我临床遇此证诊为太阴虚寒为本,气滞血淤为标。以理中汤合四逆散化裁加针足三里太冲而愈。今见李师论述,不免有些困惑,是真困惑!观李师书乃临床大家。我的认识有问题吗?请指教。

李静答曰: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
故阳明胃寒热虚实错杂者多,而太阴脾则阳虚者为多也!
理中汤合四逆散化裁治太阴脾阳虚效,治胃阴虚则不效,治胃阴虚挟瘀者亦不效,治寒热错杂气血瘀滞则更难取效也!
请参考拙著<名医师承讲记>书中胃肠诸病用五泻心, 去渣再煎混沌汤稳,反激逆从诸法兼备    广络原野心领神会

临证久之,视野则会宽阔一些,见闻自然会博一些.
当否,请参考.

李静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3: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刘晓东---高血压高血脂引起的头晕和全身不适
高血压高血脂引起的头晕和全身不适
李静老师您好,感谢您对我提出的病历所做出的答复。今有一例高血压病人,只要高压一超过140就头晕,化验血脂高,血粘度稠,每天早起就浑身不适,只到中午时分才有所减轻,食欲不振,舌白苔厚腻,脉沉。请李静老师分析赐方。

李静答:
化验血脂高,血粘度稠,每天早起就浑身不适,气血瘀滞也!食欲不振,舌白苔厚腻者,痰湿困脾也!脉沉者,病在里也!
有是证用时方,有是证用是药!
此证辨证属气滞血瘀痰湿阻络,属有形之结之轻者,化验血脂高,血粘度稠是也!
疏通气血,衡而通之为大法,用对证之药一二味以攻病来组方,气血瘀滞者,用衡通汤,痰湿阻滞者,用泽泻汤。气顺痰消病自失,体自衡也!
衡通汤:
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川牛膝、枳壳、桔梗、炙甘草、生地、炮山甲、三七粉药汁送服下各10克,白术30克,泽泻30克
七剂
李静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3: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甲亢案例分析
某患者:女,28岁,常感头晕乏力,心慌气短,手指微有颤动,睡眠差,纳可,月经正常,T3,T4偏高,甲状腺肿大,血压低(95/60),体质偏瘦,脉弦细,舌红苔薄白,当时我诊断为:心肝阴虚,用一贯煎加,丹参,酸枣仁,柏子仁,,钩藤,皂角刺,白芍,山萸肉,不知妥否
李静答
钩藤,皂角刺,换成生内金,生山药是治本也
刘海宝问
她手指颤动,我加钩藤的意思是平肝熄风,是否考虑加点虫类药
李静答
不可,她是肝虚血虚生风,虚故也,养血熄风方可,可再加桑椹,重用山萸肉、枸杞、白芍甘草。欲速每天加羚羊粉一克可也。肝虚是本,虚火是标,头晕乏力,心慌气短,手指微有颤动,睡眠差,皆属阴虚血虚肝虚生风之主证也。
刘海宝问
可不可以制成散剂
李静答
可,要先服一周煎的,加茅根
刘海宝问
加白茅根是滋阴利水的意思吧
李静答
又可理气,清虚火也
刘海宝问
此病大约需要多长时间的疗程
李静答
三月至少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3: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蒋悟道先生----求同存异
不打不相交,老乡乃性情中人,李某人甚感欣慰,又颇不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学术争鸣,古今有之.蒋先生若明此理,何致若斯?然蒋先生倘能以振兴中医为念,抛弃前嫌,李某愿与先生把手言欢,在中医名家网上留一佳话,岂不乐乎!
观先生为人,不失君子之风..李某素不屑阴险狡诈之人为伍,故常以: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为格言.让我们携手,为中医振兴共同努力,当为中医名家网之幸!中医之幸!
望先生察之!
先生当明白,中医名家网的宗旨,是学术交流之平台,非纯粹诊病坐堂之地,故遇病家求医与后学诚恳提问,当尽所知,力求详尽为要,非买弄之意为要!
诚恳请蒋先生在中医名家网上与李某演义中医,演义人生!名传千古!

您的同乡,同行,同性情中人------李静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3: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答刘晓东问--高烧不退案例
高烧不退案例
患者郭X,30岁,自昨天至今,高烧不退,体温39度以上,头痛及浑身疼痛,舌苔厚腻,脉数,用西医退烧无效,肌注和输液均退不了烧,请李老师告知退烧办法。

李静答:
头痛及浑身疼痛者,风寒也!舌苔厚腻者,湿也!脉数者,热也!
风寒湿热并重者,素积湿热与内,复受风寒外感,湿热内蕴,风寒外束也!
治当用表里双解法,桂芍知母汤加味治之:
制附片12克,防风12克,麻黄10克,桂枝12克,白术12克,白芍24克,知母18克,生姜10克,滑石布包煎30克,生石膏60克,炙甘草18克,桑枝30克
一剂,大剂煎,分数次温服下。
当否,请大家正之!

李静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3:4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静衡通医学研究论--衡通中医理论之整体观念、辨证论治(1)
衡通中医理论首先要明白中医之精髓,那就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与思维方法为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病因、病机、防治原则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教科书中论述甚为详备,读者可与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之论述结合起来。中医学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即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整体观念即是中医的基本特点,即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辨证论治即传统之四诊、八纲、脏腑、气血津液、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论治。
我写的《名医师承讲记》是师承历代名医与近代名医学说论点,以及张锡纯学说的心得体会,写的《张锡纯师承学堂》系列计有师承张锡纯
《中医基础理论讲记》
《中医诊断学讲记》
《中医内科学讲记》
《中医外科学讲记》
《中医皮肤科学讲记》
《中医妇科学讲记》
《中医儿科学讲记》

记者问:
    你的书为什么叫“名医师承讲记”临床家是怎样炼成的呢?
李静曰:
为什么叫“名医师承讲记?”这要特别感谢现代中医界大伯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新课堂丛书的总编刘观涛先生,我在中医名家网上发表了一些我这些年所发表过的论文,写了自已运用中医五方(经方,单方,验方,秘方,时方(协定处方)于临床的心得体会,汇集成册,取名为“中医五方演绎”,刘先生阅后来电约稿并表示赏识,建议将原书名改为“名医师承讲记”。
我出生于解放后的中医家庭,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医生,然而母亲还是二十多岁即被病魔折磨而死,故我自幼立志学医。然而行医开始治疗效果并不好,因此总在想自已医书读的也不少了,为何治病效果平平呢?为何还有许多病屡治不效呢?自已“屡败屡战”的精神固佳,然而别人治不了的病,自已也治不好。这不是古人说的“读书难,读医书尤难,读医书得真诠则难之又难”吗?还是自已书读的不细,想古之名医大家,近代北京四大名医,现代诸位名中医,有那么高的成就,没有一个是轻易而成名的,都是经过磨励苦学,都是经过“衣带渐宽终不悔”这个过程的。所以我主张学中医先读名老中医之路。我认为,要从中医基础经典名著学起,《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医学心悟》《医门法律》等多部古典名著如喻嘉言,柯韵伯,徐灵胎,陈修园,尤在泾,张景岳,以及金元四大家之著述,温病学家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章虚谷,吴又可,余师愚等论述。得益最多的,有张锡纯氏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曹颖甫的《经方实验录》,王清任的《医林改错》,近代名医有蒲辅周的《蒲辅周医案》,岳美中的《岳美中论医集》《岳美中医话集》《岳美中医案集》,金寿山的《金匮诠释》,裘沛然的《壶天散墨》,朱良春的《朱良春论医集》以及《章次公医案》,焦树德的《用药心得十讲》,《程门雪医案》,颜德馨的《活血化瘀疗法临床实践》。与陆渊雷,秦伯末,邓铁涛,周仲瑛,叶橘泉,何时希,关幼波,任应秋,何任,姜春华,刘渡舟,方药中,朱进忠,万友生,魏长春,徐荣斋,柯雪帆等近代名医的著述受益良多。后又至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亲聆闫孝诚,谢海洲,路志正,张兆云等老师的教诲。反复研读诸位前辈名医名家学说论著,取各家之长,领众家之教,这些老师不都是我的师父吗?有这么多的老师,自已再学不好,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已了。从此,一边临证,一边读书,所以说十年读书,十年临证。

因为我的经验是从历代诸多名医前辈中领悟得来的,这些名医们的精僻论点与其长处我皆采纳之,则诸前辈名医名家皆是我的老师也,于无字句处读书,触类旁通,而我如实讲述我是如何领悟、发挥、运用的过程,有成功的病例,有不少失败的验案,还有治疗后没有结果的,有一案多次讲述的,有数案一并讲述的,试图让师承中医学者明白,现代中医是怎样才能成为临床大夫的,因为我的行医历程,真的是前人说的,行医五十年,方知四十九年之非也。真正明白了历代名医名家是如何功成名就的。中医是怎样炼成的呢?中医原来是这样炼成的!即:不停学习,不断摸索,不停探索,不断进步!

名医师承者,因我的学术论点是师承历代名医名家而为宗旨,讲记者,讲述真实的思考过程,诊治时的犹豫思考、一病多解、概率分析、把握程度等等,如是说来,还原“现在进行时”的真实状态,而不是“事后诸葛亮”的工作总结。刘先生并建议我写一篇自已的治学之路,相当于给我的学生或后人进行中医的师承教育,特别是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阐述得特别生动而真实,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事,一定要多谈“为什么”这样思考,你的依据是什么?把握性到底有多大?于是就有了书中这篇:写在前面“中医是怎样炼成的”。

我在《名医师承讲记》中写了我运用经方、时方、验方、秘方、单方的经验,有麻黄汤与麻黄汤类方、桂枝汤的经验与心得体会。是明白了有麻黄汤证可用麻黄汤,有桂枝汤证可用桂枝汤。麻黄汤用于风寒之表实证,桂枝汤用于表虚证,也可用于里虚证。桂芍知母汤用于风湿病与水肿病之风寒湿热错杂之证是从刘梓衡老师书中领悟而来的。临证视其风寒湿热之偏差随证加减方可,有气血瘀滞往往与衡通汤、散合用。白虎汤与白虎加人参汤用生山药代粳米,玄参代知母用于产后,虚加人参大剂分服方能胜病是师承张锡纯的理论。小柴胡汤的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癫痫加硼砂是从张锡纯论中悟出,大小青龙汤治痰饮也是。张先生之从龙汤我常与小青汤合用之,而从龙汤主药是龙骨牡蛎。张先生擅长用之,陈修园说龙骨、牡蛎是化痰之神品,治气虚动则作喘的治喘神剂是从陈修园的《医学众中录》一书中领悟得来的。故我用陈修园的治喘神剂往往加龙牡,再加生山药,山萸肉,阳虚往往再加附子,胡桃。陈修园书中说其方名为治喘神剂,然而从其组方用六君子汤加五味子,干姜、细辛。即当明白其治喘之神是用于气虚偏寒之喘神,非喘病皆有神效也!而半夏泻心汤与五泻心汤并用的馄饨泻心汤是从裘沛然老师那里领悟而来的、治咳喘重症用印会河老师的麻杏二三汤变通加减,后来命名为衡通定喘汤,是从印会河老师那里领悟以及程门雪先生论热饮与裘沛然老师治痰饮用寒凉论中悟出来的。麻杏二三汤是麻黄汤、二陈汤,三子养亲汤,我用时往往用葶苈子代白芥子,葶苈子白芥子一凉一热,热之白芥子不可多用,往往用三克,葶苈子没有书上说的那么泻的历害,葶苈大枣泻肺汤是泻肺之水气,泻肺之胀气,泻肺气之因热与水结即热饮而肺闭之证,非能泻水也!而且往往用葶苈即加大枣,此即仲景组方用药之深意也!而且葶苈子又可泻心之水肿,还可泻肝之火,非止能泻肺是也!其既能泻肺之火,即当能泻肝之火,又能泻心之火是也!肺属金,五行相克金克木,泻肺即是泻肝也!心属火,肝属木,五行相生木生火,实则泻其子,泻肝火即是泻心火也!此即中医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之意也!大承气汤、大小陷胸汤是从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书中悟出来如何运用的。用张锡纯先生的荡胸汤,一味瓜蒌仁代大陷胸汤,临证喜用蒌仁代替大陷胸汤皆是从张锡纯论中悟出来的。乌梅丸的运用与香油葱白驱蛔虫是经方与验方各尽其用,皂角丸与泽泻汤治痰饮眩晕是经方实验录书中观悟的。从金寿山老师的金匮诠释一书中悟出甘遂半夏汤用于治痰饮之留饮,每想到日本医家因未照原方加用蜂蜜煎药即出现医疗事故而用时慎之又慎,而且亲自服甘遂以试其力。炙甘草汤的具体运用是从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书中以及岳美中老师的论中悟出来炙甘草是主药量需重方可的。延年半夏汤治支气管痉挛之过敏性寒性哮喘与胃痉挛之虚寒性胃气痛是从岳美中老师书中悟出来的。延年半夏汤可治过敏性哮喘之偏于虚寒生风者特效,生风者,过敏感也!非所有过敏证都能特效也!用前胡换成柴胡可治胃气痛,也只能治胃气痛之偏于虚寒之胃气痛,若是偏热或湿热即非所宜。这些都需要自已去探索,落实,验证之。八宝串治气膨胀是从《串雅内编》中领悟运用的,而且用时将药久煎并未出现如书中所说服药后大泻至半桶的情形出现,然第一次用此方时还是小心又小心,亲自与病家一起去药房取药,亲自看着煎好药服下去,等了几个小时不见腹泻,天很晚了方敢回去,以至于服药后病人未出现腹泻反而数日不敢去见病人,还是病家来找,说病已大见功效才去的。至于运用滋阴清燥汤与滋阴类药则是从张锡纯先生论中领悟的,因此大量运用于现代人之阴虚偏燥之发热,腹泻,特别是小儿发热腹泻,屡用屡效。无非是随证加减灵活运用而已。包括运用大量单方如白茅根、白芍、阿胶、山萸肉、生石膏、滑石、山药、代赭石、羚羊角、生内金、乳香、没药,穿山甲、三七。这些药都是张锡纯先生擅长用的,我往往用这类药来组方,变通运用,感觉得心应手。衡通法的运用是从张锡纯先生书中悟出来的。只不过张先生指出王清任的诸逐瘀汤分上中下通治百病之论点未说明是衡通法而已。此即是从无字句处读书,触类旁通之理也。为什么能统治百病呢?此即是说明能疏通气血,气血通畅则病自能愈的道理。再结合岳美中老师的论血府逐瘀汤论,与颜德馨老师论瘀血治法是为衡法的论述,则疏通气血之法即是衡而需通,通之则衡的道理所在也。

羚羊角治脑炎经方实验录中有论述,张锡纯书中也有论述,并且有代替之方药,为“甘露清毒饮”,即生石膏45克、白茅根180克,二味煎汤送服阿斯匹林半克。朋友李金东经理在网上说,家在湖北宜昌的小女儿,年方8岁,在医院住院六天了,高热一直不退,医院说是脑炎,请老兄给开个方子。我给他在网上开了羚羊角丝10克,白茅根50克,芦根50克,一剂。次日即在网上回说谢谢老大哥,花了三千多元钱没有退热,你的方子一剂则退热了,请问还需再服何药。告知羚羊减为3克,加生地,元参,麦冬,蝉退以清其余热。此前人书上所载羚羊治脑炎之有效,验证之不虚也。故我说五方演绎者,是我用经方,时方,秘方,验方,单方之实验录也。
小江医生问:羚羊角加茅芦根三味一剂即能退数日住院用西药不退的脑炎确实是不简单,那么老师,道理何在?为什么只说脑炎住院高热不退,你即开此羚羊角方,而且又那么简单有效呢?
李静答,此即是中西医结合之功效也,非我一人之功矣。试想病孩在医院住院六日,肯定是用了不少的抗菌毒,抗病毒药物了,且没有退热,但一定在输液,所以我不用再辨证了,卫气营血也好,六经辨证也好,病人在数千里之外,如何辨证。这就要抓主证。主证是发高热,又确诊为脑炎,处方遣药只要针对发热主证即可。病毒也好,细菌也好。有是证,用是方也。我的经验是西药用了那么多,热不退是西医治不了气分病,羚羊,茅根均有开气之功效,发热不退必是气闭故也。中医的“卫气营血”学说是叶天士的功劳。叶氏论曰 :“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我是根据经验来分析的。其病孩虽高热六日不退,但未说神志昏迷等证状,病当未入血分。西医西药的应用不无关系。故用此方透热,且三味皆有发表邪热外出之功。此乃西医西药永远也明白不了的道理所在。如果用此三味,直接用药理检验,能不能杀菌,杀死病毒是一方面,组合在一起能起何作用又是一方面,剂量的大小又是一方面。西医说脑炎有细菌和病毒之分,中医则不用,有是证用是方。其有热者,清热即是消炎。其有寒者,温之亦能消炎,虚者补之,同样也能消炎。实证泻之也同样能消炎。大承气汤治脑炎,即是泻法,又能称为“釜底抽薪”法。不是早有人惊呼白虎汤中药味用现代药理检验没有一样药有杀细菌的作用的吗?然而白虎汤治流行型脑炎有大量的文献报道也是事实。所以说中医的长处就在这里,中西医结合的长处也就在于在这里。

此病孩的事还有一事,先服了一剂羚羊方退热后,李经理打来电话,说非常感谢,请问还需服用何方何药,我回说还须服药清其余热。不是又开了第二个方吗,方中我开了元参,不多一会儿,李经理来电说,当地医生不知元参为何药,还请告知。元参者,玄参也。在唐朝玄宗年间,医药界为了避皇帝名讳,把玄参改为元参。后至元朝,为了避元朝名讳,只得又改回叫做玄参了。可见现在中医中药界后继乏人之甚,这么简单的道理和药的名字都有许多人不知矣。数日后又来电询问其小女热未再发,惟饮食欠佳,有何办法。告知大病以后,只能服些稀粥,饮食宜清淡,可服苹果等水果,肉食暂不宜服,待其胃气恢复自然可也。古人谓之,糜粥自养。
李静 按:羚羊角之功效历代医家均有验证。而张氏之甘露清毒饮代之也确有其效,再者现代中西医结合如用之得当,其效果当不可同日而语。且其在清热作用之时并有透表之功,可托毒热外出而无寒凉之鄙。其善入肝经以治肝火炽盛,致生眼疾及患吐血鼻出血诸证。药性歌诀曰:犀角解乎心热,羚羊清乎肺肝。其能清肝肺之火最为有效。而其最异之处在于其能退热却不甚凉,虽用量过之仍不致令人胃寒而泄泻,与黄连黄芩之性寒凉之类药不同。

白茅根用大量,白芍用大量可治阴虚不能化阳之水肿张先生书中有论我则用之。山萸肉张先生称为回生山茱萸汤可证明山萸肉救脱之功效。张锡纯人称张石膏足可证明其用石膏之长。而我又认为张先生用滑石也是独特的用法,并经常师其意代替六味地黄汤中之茯苓泽泻。生山药用大量止喘止泻疗效肯定,但需用于虚证。代赭石重镇之力可治神精类病如癫痫,头痛,高血压,呕吐,呃逆,便秘,食道癌,甚至用于脱发之因精神紧张者有殊效。羚羊角治高热,惊厥,以及妇科炎证的功效是确切的。生内金活血化瘀通经散结的功用是肯定的,而且我广泛用于偏阴虚之肝病、胃肠病,精神类病以及脱发均有效。山甲、三七的运用更多。记住用对证之药一二味攻病,对证之一二味药即是主药,主药即是抓主证的。君药有了,再伍以臣药与佐使药,组成新方,对证即是良方,此即无招胜有招,有是证用是法,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也!
   
UID14725 帖子230 精华1 积分329 阅读权限1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168 小时 注册时间2006-11-1 最后登录2008-4-26 查看详细资料
引用 回复 TOP
学海无涯,环球中医下载站开通了!

李洪波

李洪波

来自:深圳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在线  3#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12-21 18:38  只看该作者
精品图书天天送,百万网友最喜爱中医药类、大众健康类图书有奖互动评选活动进行中!
李静衡通医学研究论--衡通中医理论之整体观念、辨证论治(2)
记者问:
您还写了“张锡纯师承中医”系列讲记写的《张锡纯师承学堂》系列计有师承张锡纯《中医基础理论讲记》《中医诊断学讲记》《中医内科学讲记》《中医外科学讲记》《中医皮肤科学讲记》《中医妇科学讲记》《中医儿科学讲记》。即将陆续出版,你的思路与理念是什么?

李静:
刘观涛先生曰:我们推出的《中医新课堂》丛书,(近期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则要为你在这段艰难路程上“插上翅膀”,让你迅速从中医初学者成长为临床大夫。完全还原:让名师“手把手”带教临床!新教学的三年、传统教学的十年;皆能行道救人、不能卒业得心应手----差别何其之大!关键在于教学手段和方法。中医的“师承式教育”,已经成为“学院派教育”必不可缺的关键环节!要求中医名家对每个案例做“精细入微、苦口婆心、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讲解,就如同古代中医师承教育,师傅“手把手”地传教自己的入室弟子一样。不仅仅是“事后诸葛亮”式的医案,而是“全面还原”诊断的过程、细节、思考!乃至于犹疑、失误、反复!

师承者,张锡纯师承中医系列讲记是我学用《医学衷中参西录》的肤浅见解,老实写出,实难表达《医学衷中参西录》原书精要之万一。实亦为学习运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之心得体会,是为师承也。然与刘观涛先生之论点似亦相似。我行医近四十年,得益于先生书者多矣。书中之方我多用之,先生所擅用之药我屡用之,并常用先生之方组方,先生常用之药组方,每能取得极好的效果并发扬光大之。于先生衷中参西之意则继承之,应用现代医学之科学方法,为我中医所用,立足中医之本,参照西医之辨病法,我中医岂不是如虎添翼?

讲记者,讲述本人学习运用,领悟发挥,发扬光大,继承张锡纯先生之志也。故于每病讲记分为:
一:“衷中参西概说”
二:“病因病机择要”
三:“辨证论治”
四:“临证要点”
五:“释疑解难”

一:“衷中参西概说”

参用现代医学病名与相关检测,即衷中参西,张先生之宏愿也。意将现代医学辨病与中医辨病辨证融会贯通之。
例如张先生之资生汤治阴虚劳热,即相当于现代之肺结核,又不尽适用于肺结核,凡阴虚内热之病皆可用之。十全育真汤是为阴虚劳热兼有气血瘀滞之兼备法,既可治中医之肺痨,即相当于西医之肺结核。

二:“病因病机择要”

中医教科书上与病因病机甚为详备,故择要论述之。
三:“辨证论治”
讲述师承运用张先生衷中参西之心得体会,力求切中要点。
中医教科书中所论之法皆为常法。常见病用常法是为首要。知其常方能明其变,知其变方能悟其巧。中医典籍浩如烟海,医者穷一生也不能领悟完备,此与武学若少林之七十二绝技相同,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故只能择要学习应用之。而初学医者更需要在临床上能够先入门,然后再图深造。教科书是中医入门之阶梯,故学者读教科书,是入门之必经之路。然其只能明其常,而不能明其变,不能明其巧也。教科书既可明其常,则需先明其常规论治法。明其常,再读它类书,包括《医学衷中参西录》方能明其变,此即从无字句处读书,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是此意。而触类旁通,博览群书方能明其巧也。中医治病应从整体观念出发,找出偏差,纠而正之。对重证或反复发作者必为气血瘀滞挟有毒邪瘀积也,我每师张锡纯先生用对证之药一二味以攻病之意,现代人气血瘀滞者为多,每需疏通气血,而用衡通法,组方为衡通汤,虚加益气之药即为衡通益气汤。有湿热者加用解毒之药即为衡通解毒汤、有湿热者用衡通散毒汤,体虚毒重者则用衡通托毒汤对证选用之。舌红紫苔白腻属湿热毒瘀,可用衡通散毒汤;舌红紫苔薄,舌尖有红紫斑点者,属气血瘀滞挟热毒瘀积,可用衡通解毒汤或衡通清毒汤。体虚者可用衡通托毒汤。毒重者用衡通扫毒汤,此为变法。舌紫苔薄者,为气血瘀滞瘀积之毒,可用衡通散或径用一味三七末或一味山甲散以散之。毒重体实者加用鸦胆子。气虚者合用衡通益气汤,阴虚者合用衡通滋阴清燥汤。此为巧用简易法也。急证急治之,慢病缓治之。有是病用是法,有是证用是方,此即张锡纯先生用对证一二味以攻病,再用补药为之佐使,永立不败之地之法,从现代人之气血瘀滞体征论之,用对证之药一二味以攻病,再用衡通汤或散以疏通气血,虚者佐以补益之品,随证组方,辨证用药,实与武学之无招胜有招异曲同工也!
四:“临证要点”

讲述一病有一病之主方,一方有一方之主药,抓主证、首选方、简便方、单方、衷中参西之要点。

一病有一病之主方,一方有一方之主药。比如治脑炎高热,清热之品,犀角羚羊为最佳。犀角虽佳,然价格极昂。故每用它药代之,则羚羊是为主药也。用白茅根、生石膏大量合用西药阿斯大林匹林可代羚羊,为张锡纯先生所倡。用紫草、大青叶代犀角是先贤何廉臣所倡。水牛角亦可代之,升麻与水牛角同用代之亦佳。升麻的功用裘沛然有论之,其作用非止是升提也,不能只从其名叫升麻而认为其只能升提,其大量用之可凉血清热解毒是也。我的经验是羚羊清热散郁通络有殊效,且性能解热又非寒凉,故清热之用广,诸证之偏热者皆可用之,此从张先生论羚羊角可以看出。羚羊清肝热肝风,用治脑炎高热风动可,量可用至10克,郁热亦可用至6克。清肺热亦然。用于热痹重证可师张先生之法,与西药阿斯匹林片同用之,前人有桂枝羚羊法,施金墨前辈治热痹即用紫雪丹以治之。治肺热,外感寒温之热、外科皮肤科之疮疡亦可。它药可代者,不如羚羊者多也。因其具有流通表散之功,白茅根虽也有此功效,然力弱是也。故用量需大,小则不能胜任也。因此,羚羊角之适用要点是肝肺郁热可用,舌红紫偏热之证可用。舌尖有红紫斑点者可用,舌淡紫苔薄属肝风出现脑部证状亦可用。而犀角之用则需舌红紫,舌尖有红紫斑点,辨证属热入营血者方可用之,用代用之品亦是如此。
至于可代之品,山甲可用皂角刺代之,量可至30克或更多,惟阴虚证则需注意加用滋阴类药方可。多用于扁桃体、鼻炎、咽炎、头痛身痛如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疮痈、骨刺、或癥瘕积聚需消散者。皂角刺亦有散结之功,故亦可代山甲用于肿瘤癌症、疮疡需用消散法运用之时。我曾用皂角刺重用50克为主,组方治鼻息肉,服至月余息肉默消于无形。如与山甲同用则每用12克可也。临证需注意皂角刺之质量,有的质量次的往往非角刺,而以枝为多,故需量重之方可。山甲也是如此,往往有掺入白矾者。五味子有南北之分,辽五味则力强,南五味则力弱。细辛亦然,辽细辛力强,马细辛力弱。全蝎有的蝎肚内装入面粉,有的浸入大量食盐,用量均需考虑在内。往往有处方认为应效而不效时,即应考虑药的质量是否地道,可见为医之难。地鳖虫也有质量等次之分,地龙亦然。蝉蜕、露蜂房用时需注意泥土,僵蚕需注意品种,而且需炒后用,处方要写清楚,我曾治有病人处炒僵蚕,而药房给生的,服后出现过敏反应。白花蛇更需注意,天麻亦然。往往有假冒伪劣产品。生内金,很简单的药,然而许多患者说药房没有,只有炒的。而生内金、生山药生、炒功用不同。白术亦然。张锡纯先生书中论之甚详。处方对,用药不效,医之咎?药之咎乎?
从外科“疔疮”论治之精要,以及我领悟与运用张先生之学说与临床的心得体会来论,张先生之《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有“论治疔宜重用大黄”论,“大黄扫毒汤”方论宜领会之。张先生之“大黄扫毒汤”用之得当,可一剂效,二剂愈病。书中治疮科方论中之“内托生肌散”、治气血瘀滞肢体疼痛方中之“活络效灵丹”方论,医论中之“论用药以胜病为主不拘分量之多少”,“答陈××疑《内经》十二经有名无质”,药物编中之论大黄、山甲、三七、鸭蛋子、花粉、乳香、没药等及医论医案等论中皆有论及,读者宜细读之,与无字句处读书,读张先生之论尚需明白此方论既可治“疔疮”,触类旁通,即可用张先生之论点指导临床论治诸病疮疡之重症者,将张先生之“大黄扫毒汤”论点用于治疗“疔疮”,有气血瘀滞证则用衡通汤合大黄扫毒汤之意组方是为“衡通扫毒汤”也。对此证之重症可用中西结合之法,标本同治,内外并用,愈之必速,力争控制证状为要点。一病有一病之主方,疔疮首选方为衡通扫毒汤,大黄为主药。外用药简易方为生鸡蛋、猪胆,藤黄。

中医说治病如打仗,用方如用将,用药如用兵即是此理。清热解毒,散毒、托毒诸法是用于病非甚急之时,故可清之解之散之托之,而疔疮每有走黄之虞,即现代医学之急性感染败血症,故需用扫毒之法。此从张先生之论用大黄扫毒汤一剂则大便通下,疼减心安,再剂则全愈。慢吗?现代人每认为西医治病快,中医治病慢,试问西医抗菌素应用之,能有如此速效吗?关键在医生的思路,如能辨病时,再加辨证,毒重之时,速用扫毒汤法,则是中医邪去则正安之理也。尚请注意张先生论有体虚者大黄尚可减量用之之论。于无字句处读书,则可理解为体虚者再加人参、黄芪类未尝不可,毒热重者重加羚羊更妙,如此论治用药方为巧法,总以与病机息息相符为要。

1982年夏,我因修理房屋接触石灰,左手中指被割破,不到一日即肿胀疼痛难忍。初起患肢有沉重、包扎过紧感,继则出现“胀裂样”疼痛,整个中指皮肤高度水肿,紧张光亮,状如丹毒。急服红霉素片不效。入夜胀疼更甚。那年我三十岁,邻居老伯之疖疔疮痈感染致命一直心有余悸,开始不以为意,服消炎药认为可也,岂知不到一日即肿胀疼痛如此之重,心中颇为沉重,此证当为疔疮之烂疔也。思之需服张先生之大黄扫毒汤方可。乃急煎服一剂。夫人在旁说,别的病人手指长疔,你除了给人用服药内治的办法外,不是还让人用生鸡蛋套在手指上会很快好的吗?你的也是手指感染了嘛,不也是疔疮吗?为何不试一下呢?听后恍悟之,我之症只为局部肿胀,虽因感染外毒而起,然尚未至延及与内,局部之单方不妨试之。套入一个鸡蛋,手指如火灼之胀痛即止,不数分钟,鸡蛋被烫将至熟,手指又胀痛,速又换一个,至半夜,已用去十余个,家中鸡蛋已用完,急于邻居家中借来数枚,不到一小时又复用完,时已半夜,邻居家中也无生鸡蛋,说只有几个鸭蛋,能用不?速取来用之,后又用完,无奈只好用家中香油浸之,香油用完,只好用凉水,不用则痛不可忍。终至天明,速去找来,又用十余枚鸡蛋方肿消胀痛止,服大黄扫毒汤一剂则愈,至今记忆不忘。生鸡蛋疗疔疮为清代《验方新编》中方,我之用此方若非用之早,等到出现全身症状则为之晚矣。其病指放入鸡蛋中不一会儿即可令鸡蛋变至将熟,其热毒之重甚可知也。以前常治手指疔疮令患者用生鸡蛋套之,感觉不凉则需换之,并没有亲身体验手指长疔竟如此历害,并由此实验出非止鸡蛋可,鸭蛋、鹅蛋也可,香油、猪苦胆亦妙。前人书中屡有患疔治不及时即死的记载,是治之不得法,或治之晚矣。
   
UID14725 帖子230 精华1 积分329 阅读权限1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168 小时 注册时间2006-11-1 最后登录2008-4-26 查看详细资料
引用 回复 TOP
学海无涯,环球中医下载站开通了!

李洪波

李洪波

来自:深圳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在线  4#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12-21 18:40  只看该作者
精品图书天天送,百万网友最喜爱中医药类、大众健康类图书有奖互动评选活动进行中!
李静衡通医学研究论--衡通中医理论之整体观念、辨证论治(3)
李洪波:

读张锡纯先生书之论治疔方论与老师自病疔疮治法,感觉真的是用药如用兵,且为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是也。而老师领悟张先生意,自患手指疔疮感染,服大黄扫毒汤,并用外治法以缓其急,且一晚一直在换药治之,则老师之服大黄扫毒汤是集中兵力打歼灭战,而用外治法不拘次数换药用之更为速战速决是也。如不读老师此论,很难想象得到外用治疮有如此不停地换药者,可见老师确实是触类旁通,从张先生论大黄扫毒汤论与论用药以胜病为主不拘分量之多少之论中悟出内治外治同样需以胜病为主之意也!疔疮溃烂与否老师所用之方皆有特效,以老师的经验,若疔疮之初未溃已溃红肿痛甚者,外用之最效且简而实用之法是老师所用之生鸡蛋、香油,疔疮与诸疮疡红肿疼痛者还有何简捷实效之法?

李静:

    此疔疮与诸疮疡红肿疼痛者,还有一方,其出处仍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即“牙疳敷藤黄”文中之藤黄是也。读者当细细领悟,触类旁通,其能治牙疳之重证,即能治疔疮等诸红肿之疮疡是也。

五:“释疑解难”

疑者,是指病情比较复杂,阴阳表里交错,寒热虚实混淆,以致真假莫辨。难者,除辨证方面的扑朔迷离之外, 还有一部分是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每病证则多问几个为什么?力求“全面还原”诊断的过程、细节、思考!乃至于犹疑、失误、反复!
乳痈相当于西医的急性乳腺炎。其特点是乳房部结块,肿胀疼痛,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好发于产后尚未满月的哺乳妇女。应与炎性乳癌、浆细胞性乳腺炎相鉴别。气滞热蕴证,治宜疏肝清胃、通乳消肿,方用瓜蒌牛蒡汤加减或用张先生之“消乳汤”;热毒炽盛证,治宜清热解毒、托毒透脓,方用透脓散加味,或用张先生之散毒汤;正虚邪恋证,治宜益气和营托毒,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或用张先生之内托生肌散改汤。并分期常规运用外治法。注意防止发生“乳痈”和“乳漏”。
一病有一病之主方,则乳痈之主方为“消乳汤”,主药当为知母。乳香、没药为臣。外用简易方可用藤黄膏。衡通散毒汤、托毒汤、温通汤、散结汤之意可对证选用之。
李静按:乳痈治法要点是病初抓主证,重用消散之药,力争消散之。现代结合检查,注意消肿后,硬结消散与否是为关键,中西结合,西药抗菌素以清热消炎治其标,中药活血化瘀通络散结治其本。如果西医验血白细胞不高,则局部多不红肿,则抗菌素不必用,用之也不能活血散结。故中医辨证如西医辨病乳腺炎,但不能为炎症一词所约束,中医辨证属阳证者,抗菌素用之有效,但没有中医之活血清热解毒与托毒外出消散法快捷,尤其气血两虚气滞血瘀毒邪瘀结者,则中医之衡通法,找出偏差,纠正偏差,红肿属阳者,用消散法。气血俱虚毒结者用托毒法,或消、托、补法共用之,此即兼备法,亦即衡通法也。
案例辨析
近治唐姓女,年29岁,产后二十八日,左乳肿硬胀大微红,肿胀乳汁用吸奶器亦不得出,曾去医院诊治,打针服药未能消散,疼痛难忍一周来诊。视其面黄头晕,舌淡苔薄白略燥,脉弦细紧。病因乃产后气血大亏,小儿吮奶令乳头破损而致。此证似阴非阴,似阳非阳。用消法不可,用托法亦不可,只用补法固不可。面黄者,气血两虚也。胀硬微红者,半阴半阳也。硬肿疼痛者,气血与乳汁瘀结也。脉弦细紧者,弦为气滞与痛,细主血虚,紧则为寒与痛。此证气滞须疏散,血虚须养血,寒滞须温通,乳汁与气血结聚致硬结须通散。而乳头破损感染之毒须托之方可出。故此证治需消、托、补法并用之。且需温通散结与一方方可。抓主证者,主证为肿胀疼痛。故用对证之药一二味,则山甲、皂角刺是为主攻药物是为消、散法为君,三七末为托毒外出是为臣。佐以补药则人参、黄芪、山萸肉、白茯苓。寒气瘀滞需温,故佐用黑附子、桂枝。当归活血是为使。方用衡通益气温通汤:

当归20克、皂角刺20克、黄芪30克、炮山甲12克、三七末药汗送服下10克、黑附片12克、云茯苓30克、桂枝12克、党参30克、山萸肉30克。
服药三剂则痛减,六剂转为红肿发热,患者述昨日食鱼虾今即红肿甚惧,告知无妨,红肿是为从半阴半阳转阳也。上方加花粉、玄参、银花、大蜈蚣,减参、芪,桂、附量。患者家属恐惧,恐不能消散有化脓之虞,故与注射西药头孢曲松钠二克一次,服中药三剂则红肿俱消,乳汁得出,则此方又为寒热温补通托散与一方矣!故名衡通馄饨散毒托毒汤:

当归20克、皂角刺20克、黄芪18克、炮山甲12克、三七末药汗送服下10克、黑附片10克、云茯苓30克、桂枝10克、人参10克、山萸肉30克、花粉18克、玄参24克、银花30克、大蜈蚣三条。三剂。
四诊仍有硬结,且小儿吮奶又有咬破,然此次未至肿胀,又用初诊方加乳香、没药:
当归20克、皂角刺20克、黄芪30克、炮山甲12克、三七末药汗送服下10克、黑附片12克、云茯苓30克、桂枝10克、党参30克、山萸肉30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
此方服五剂,证状大减,又服五剂全愈。此证为半阴半阳,气血两虚毒邪瘀滞,故需气血两虚与瘀滞共治也。

李静按:

此证治法均师张锡纯先生疮疡论治之法,用张先生之方与擅长用之药组方之成功验例。此证如红肿之实证,用消乳汤可,西医消炎之抗菌素亦可治愈之。然此证非阳疮之红肿,故西药之抗菌素只能消炎杀菌,非但不能胜任,反因其气血大亏而更致毒与气血凝滞也。而中药消乳汤方也不能胜任。内托生肌散法治其肿胀硬痛,也不能胜任。活络效灵丹偏于体实者消之散之,而此证之气血大亏也不甚合法。只用阳和汤更非其法。此证气血两虚与气血乳汁与感染之毒瘀结在一起,故为阴阳两虚。阳虚是为气虚,阴虚是为血虚。舌淡苔薄白是为阳虚,苔略燥是为阴虚。肿胀硬结疼痛而微红者,即半阴半阳也。且中医历来有胎前宜凉,产后宜温之诫,故用张先生用对证之药皂刺、山甲以攻邪,邪即感染之毒至气血与乳汁瘀结也。三七为臣是加强山甲、皂刺散结托毒外出之功。加补益气血之参、芪,是邪去而正不至伤则邪易去也。偏于虚寒则用桂、附温通之,且用茯苓、萸肉补中有通达之药以助之,是温而不燥。当归活血本为产后必需,且此证又需通,故用为使。故服后令之消散,未至成脓即愈。此即中医之精髓,张锡纯先生理论之用对证之药一二味攻病,再用补益之药以为佐使,邪祛而正不伤,此即师承张先生之论,辨证论治之法,即有是病用是法,有是证用是方、用是药之理!
   
UID14725 帖子230 精华1 积分329 阅读权限1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168 小时 注册时间2006-11-1 最后登录2008-4-26 查看详细资料
引用 回复 TOP
环球中医网上线试运行,欢迎访问!

李洪波

李洪波

来自:深圳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在线  5#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12-21 18:40  只看该作者
精品图书天天送,百万网友最喜爱中医药类、大众健康类图书有奖互动评选活动进行中!
李静衡通医学研究论--衡通中医理论之整体观念、辨证论治(4)
学生曾泽林:

    医者若非亲临其境,很难辨明何为半阴半阳证之疮痈。此证蒙老师现场授教,讲述此证辨病为乳痈是因小儿吮乳咬破奶头感染所致即为乳痈,乳胀硬微红而肿痛非属纯阳,面黄头晕,舌淡苔薄白略燥,脉弦细紧。病因乃产后气血大亏,是阴阳气血俱虚,并讲述舌淡为阳虚,然舌苔薄略燥即为阴血亦虚故非纯阴。其乳痈微红肿硬是气血瘀滞毒结,非阳证之红肿,又非阴证之白硬,故曰半阴半阳。并曰有一分阳证即需用消散之法,有一分阴证则需用滋阴养血益气温通,有一分瘀滞则需用化瘀散结通络之法,故需用益气养血温通散毒托毒与一法之兼备法,因曰馄饨散毒托毒汤。既辨其病,又辨其证,验其舌脉,令学生受教非浅!服至六剂突发红肿疼痛,即辨为半阴半阳转阳,加用清热解毒之药又减温补益气之药,且结合西药消炎药注射一次,即将“乳发”控制,令乳痈消散与内治之法中。后又用原方再加乳香、没药以增强化瘀散毒之功而愈病,真的是处方遣药如用兵也!无怪老师常说用药如用兵,治病如打仗!身临其境确有此感,此师承中医之所以为习学中医之可贵之处也!

中医基础理论讲记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衷中参西,以中为主,立足中医之本。参照现代医学辨病之法,是为取其所长,用中医之辨病辨证论治,是为发扬我中医之长。第一代中西医结合者张锡纯,虽然在很多方面并不成熟,但他的指导思想和所取得的成就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张先生在中西医结合过程中强调“衷中参西”,尝试从基础理论层面上去阐述中西医的结合点,在前面的认识基础上对某些病的病机提出了新的观点。虽然有牵强之处,但反映了张氏的医学观点:即中西医学不是对立的医学,而是可以通过探源寻本,求得共通共识和取长补短的医学。而其基础理论,诊断学说则散见于各篇之中。故与初学者来说,很难与现代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诊断联结起来,主要是书的体系与现代中医教科书不相符合,其书是以方证论治的,与现代以病名辨证论治不相符合。我尝试将《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理论与现代中医教科书融会贯通之,按照现代中医教科书的体系,将原书做个重新分类,力求切中要点,衷中参西,以中为主。书中定有不妥之处,尚请高明指正。

在中医基础理论整体观念指导下,衷中参西,立足中医,以中医为主,汇通现代医学科学检测手段,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病结合辨证论治的。我们说,现代中医必须面对西医辨病与检测的异常结果,而要求中医治疗西医检测辨病的结果听起来显得过于苛刻,有失公允,实则不然。因为现代中医必须面对西医检测的异常结果,即西医辨病。只有通过西医辨病,中医辨病、辨证论治,才能解决西医检测诊断的疾病,才能证明中医的存在,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因此,明白了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性,明白了中西结合的必要性,也就明白了中西结合的必然性。科学在发展,医学在进步,中医要跟上时代步伐,方能立足世界医林,坚持纯中医是固步自封,满足现状,必将为历史所淘汰。因此,传统中医辨证论治必须与现代医学辨病论治融会贯通,方为现代中医之方向!

近在网上有人说有一病人患脉管炎久治不效,后经一老中医处一方服之治愈。后数年胃肠病发作,去找老中医,然老中医已不在世,无奈只好服老中医所处之方,数剂病又愈。后又患它病,服它药不效,亦服此方病又愈之。此即老中医找出其体内偏差所处的纠正偏差之方,其病能愈是气血通顺病自愈之。后发它病仍为有所偏,又服之病自又能愈。后又患它病,然其仍为体内有偏,只不过所表现的症状不同而已,故服他药不效,仍服此方而愈。奇乎?老中医此方即是整体观念出发,找出体内偏差,纠而正之之法,实则亦为衡通法也!此即张锡纯先生理冲汤后所论之理,亦即张先生论诸血府逐瘀汤可统治百病之理。实亦为从无字句处读书,触类旁通之理,即衡通法可治百病之理。实则是中医之精髓,有是病用是法,有是证用是方之理也。

张锡纯先生治妇科方中“理冲汤”、理冲丸方论可为内科、外科、皮肤、男科、妇科及虚劳病与现代之肿瘤癌症攻补并用之兼备法。方论曰:“治妇女经闭不行或产后恶露不尽,结为癥瘕,以致阴虚作热,阳虚作冷,食少劳嗽,虚证沓来。服此汤十余剂后,虚证自退,三十剂后,瘀血可尽消。亦治室女月闭血枯。并治男子劳瘵,一切脏腑癥瘕、积聚、气郁、脾弱、满闷、痞胀、不能饮食。
从来医者调气行血,习用香附,而不习用三棱、莪术。盖以其能破癥瘕,遂疑其过于猛烈。而不知能破癥瘕者,三棱、莪术之良能,非二药之性烈于香附也。愚精心考验多年,凡习用之药,皆确知其性情能力。若论耗散气血,香附犹甚于三棱、莪术。若论消磨癥瘕,十倍香附亦不及三棱、莪术也。且此方中,用三棱、莪术以消冲中瘀血,而即用参、芪诸药,以保护气血,则瘀血去而气血不至伤损。且参、芪能补气,得三棱、莪术以流通之,则补而不滞,而元气愈旺。元气既旺,愈能鼓舞三棱、莪术之力以消癥瘕,此其所以效也。
人之脏腑,一气贯通,若营垒联系,互为犄角。一处受攻,则他处可为之救应。故用药攻病,宜确审病根结聚之处,用对证之药一二味,专攻其处。即其处气血偶有伤损,他脏腑气血犹可为之输将贯注,亦犹相连营垒之相救应也。又加补药以为之佐使,是以邪去正气无伤损。世俗医者,不知此理,见有专确攻病之方,若拙拟理冲汤者,初不审方中用意何如,但见方中有三棱、莪术,即望而生畏,不敢试用。自流俗观之,亦似慎重,及观其临证调方,漫不知病根结于何处,惟是混开混破。恒集若香附、木香、陈皮、砂仁、枳壳、厚朴、延胡、灵脂诸药,或十余味或数十味为一方。服之令人脏腑之气皆乱,常有病本可治,服此等药数十剂而竟至不治者。更或见有浮火虚热,而加芩、栀、蒌实之属,则开破与寒凉并用,虽脾胃坚壮者,亦断不能久服,此其贻害尤甚也”。

此即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之通治方与专治方相结合之意也。我常师此意,用对证之药一二味以攻病,有气血瘀滞者与衡通诸汤组方,找出偏差,纠正偏差。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有与现代中医教科书不相符合者,本书尝试与现代中医教科书汇通之,与现代医学病名与检测方法汇通之,实亦为师承张先生衷中参西之意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原文
盖西人虽讲实验,然能验人身之血,不能验人身之气,故西人有治贫血之药,无治贫气之药。夫人之身中气血并重,而气尤为生命之根本,较血更为紧要。西人因无治贫气之药,是以一遇气分虚陷之证,即束手无策,此固西医之大缺陷也。且不独治内伤有然也,外科原为西人之所长,至疮疡非重用补气之药不愈者,西人亦恒对之束手。奉天高等师范学校书记张纪三,因瘟病服药错误,少腹肿痛,后破孔五个,小便时五孔中皆出尿。西人谓须得割剖缝补,大施手术。然用手术时,须先自立自愿书,是不敢保其必无闪失也。因此未敢遽治。迟延数日,肾囊亦肿而溃烂,睾丸透露,遂来院中求为诊治。因晓之曰:“此疮溃烂深而旁达,无由敷药。而下焦为元气所存,又不可轻施割剖。然亦无需割剖也,惟多服补助气血之药,而稍佐以化瘀解毒之品,俾气血壮旺,自能自内生肌,排脓外出,至所破之孔皆愈,小便自归正路也”。为疏方生黄芪,天花粉各一两,金银花、乳香、没药甘草各三钱。煎汤连服二十余剂,溃烂之孔皆自内生肌,排脓外出,结痂全愈。此证始终未尝敷药,而生肌若斯之速者,全赖黄芪补气之力也。西人为无治贫气之药,是以对此等证而不得不为之割剖缝补,以轻试其行险之手术也。

张锡纯先生此论即中医整体观念之具体论证也。现代医学与检验辨病方面确有其长,然而其理论无气化之论。俗语说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故只能验出贫血,与血中有何细菌、病毒、病原体均可验出,然不能验出贫气,即气虚之说是西医不能明白的道理。而中医之学说人身气血甚为重要,故有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之说。气虚则无力托毒外出。如此论中之外科病例,西医理论只能是对证治疗,即手术剖割缝补,中医则从整体出发立论,病属气血两虚,故多服补助气血之药,而稍佐以化瘀解毒之品,俾气血壮旺,即能自内生肌,排脓外出,至所破之孔皆愈之。张先生论治外科不可偏于温补之论甚得外科精要,论古之医者如林屋山人尚且与治阴疮创用阳和汤,方中且以熟地为君,熟地性偏凉,是顾护其阴也。于黄芪一药之偏温每注意用凉药如知母、花粉以鉴制之,恐只用黄芪是偏于温补,而用黄芪、花粉各一两则用于煎服,并详论黄芪煎服则力增,花粉煎服则力减之理。用丹参是为补而不滞,乳香、没药、甘草化腐解毒,赞助黄芪以成生肌之功。况甘草与芍药并用,甘苦化合味同人参,能双补气血,则生肌之功愈速也。

如此论之,是以用药治病与病机息息相符,方可令体内平衡之理也。而西医之与外科则割剖缝补是其长,然亦为其短也。何者?割剖缝补必伤气耗血也。气血耗伤故导致气血瘀滞,久用抗菌素亦可令气血瘀滞,何者,血得凉则凝,得温则行,诸抗菌素大多皆属凉性是也。此即现代人病多气滞血瘀之理也。既明此理,当用疏通气血法,则衡通法论颇为适合。故衷中参西则相互取长补短,是为中华医学即中医必然之路也。

中医有上工治未病之说法,如病之初,用中医之衡通法论,找出偏差纠而正之令其衡之,愈之虽已不易,然何至手术开刀,复发扩散乎?而现代人一经确诊,比如甲亢病,即用西药服之,服之检验指标即可减,停之指标即又增,高血压病亦是如此,服降压药服之即降,停药则升。糖尿病也是如此,服降糖类药以降低血中含糖量,久之体内气化功能越来越失调,随之气血衰败,毒邪聚结,终成癌瘤。手术虽可暂时消除,然体内气血衰败,气化功能失调何时能愈之?气化功能不能得复,病何能不复发矣?究之,病之轻者,手术之尚可,然也需从整体观念出发,找出偏差纠正之令其体内恢复平衡。病之重者,肿块坚如铁石,虽用手术切除之,然体内因癌肿之成而致脏腑气血功能衰败则非手术所能切之是也!

读医书要从无字句处读书,古人有尽信书不如无书之说。那么什么是于无字句处读书?触类旁通呢?比如张先生书中论治肺病方中之黄芪膏
    生黄芪四钱,生石膏捣细四钱,鲜茅根四钱,甘草末二钱,生山药末三钱,蜂蜜一两。
上药六味,先将黄芪、石膏、茅根,煎十余沸去渣,取其清药汁二杯,调入甘草,山药末同煎,一沸即成,再调入蜂蜜,将其煮微沸,分三次温服下。一日服完,如此服之,久而自愈。然此乃预防之药,喘嗽未犯时,服之月余,能祓除病根。

读之须明张先生用黄芪膏为防治肺病气管炎之冬季咳喘发作之良方。须知其用黄芪补肺之阳气之深意。书中未明之意即诸肺病、肺气虚损皆可加用黄芪以补其肺气。尤其现代之人此病甚多,素有气管慢性炎证之人,每受风寒则发作咳喘,即可用先生之黄芪膏改汤治之,然则需对证施治,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尤于方药应用方面要变通用之,此方适用于肺有虚劳受寒则发作咳喘,且冬季加重者之良方良法也。即此方之清肺润肺,利痰宁嗽,甘凉滑润,且又能补肺之阳,滋肺之阴之用也。如遇冬季病发之时,可用此方改作汤用,然须重其量,视其肺虚损之轻重,痰热之多寡而运用之,此即为从无字句处读书,触类旁通之意也。此方既可防肺劳之虚之遇寒咳喘,即可治肺气虚受寒而发之咳喘,肺炎之发热咳喘便可用以治之,且又为治本之道也。即是治肺炎病之发热咳嗽,此法亦当可用之,先生书中虽未明言此方可治肺炎之发热,然先生治伤寒方、治温病方之白虎加人参汤,石膏阿斯匹林汤亦未明言能治肺炎,然众皆知生石膏可治肺炎发热、脑炎发热。既明此理,则肺炎发热之肺阳虚者加黄芪即是白虎加人参汤加人参之意也。则黄芪膏法可防治肺气虚之易受风寒之咳喘,又能治肺气虚肺炎及气管炎之发热咳喘也。
   
UID14725 帖子230 精华1 积分329 阅读权限1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168 小时 注册时间2006-11-1 最后登录2008-4-26 查看详细资料
引用 回复 TOP
环球中医网上线试运行,欢迎访问!

李洪波

李洪波

来自:深圳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在线  6#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12-21 18:42  只看该作者
精品图书天天送,百万网友最喜爱中医药类、大众健康类图书有奖互动评选活动进行中!
李静衡通医学研究论--衡通中医理论之整体观念、辨证论治(5)
问:
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辩证与治疗要点是什么?两者相互关系如何?老师的经验要点还请讲解详细为盼?

李静:
咳嗽是一个证状,多种病皆可表现为咳,所以中医有五脏六腑皆可令人咳之说。中医抓主证是一方面,但不能见咳止咳,像西医那样,为什么临床见到许多病人说服西药止咳药服则咳止,停则又咳是也。见咳止咳是为庸工。外感咳嗽者,是经受外感之致病因素而致,一般多伴有表证。尚有蕴伏之邪,需细辨之方可。舌红紫苔燥,脉弦滑有力者,即须用清郁热之方药,使郁滞体内之邪外出为要。所以需宣肺镇咳。祛痰中医称为宣肺,镇咳称为肃肺。如见咳止咳则是闭门逐寇,即是说只用镇咳药与用西药镇咳剂如非那根止咳类药并无区别。宣肺者,是给病邪于出路,将外感之邪逐出体外是也。有许多肺结核病证即是病邪入肺,不得外出,以致于在肺内安营扎寨,久之必致肺络受损,病成也。西医治肺结核是直接用抗结核菌药以杀菌,中医则非也。中医于邪之初入体内则逐之外出,用清解表散法即可。此西医与中医不同之处,实亦中医之长处也。而且中医尚有扶正祛邪法,即祛邪而不伤者也。西药之镇咳药如非那根服即止咳,停则又咳,实则头痛止痛,是治标也,又称对证治疗。非治本之法也。

凡临证均需多问一个为什么?即为什么咳嗽?是外感?内伤?外感是风寒?风热?风燥?风湿?风温?体是否虚又加外感?如是内伤则需辨是肺、是脾、是肝、是心、是肾?因咳嗽只是一个证状,中医西医都是一样的。所以外感咳嗽宣肺是为要点。此从李洪波之子夏日游泳受寒咳不止,服半片安乃近与热粥即咳止即可明白。服此发汗解表之西药安乃近片即是发表之剂,驱寒邪外出之法。中药当用三拗汤即麻黄、杏仁、甘草,小青龙汤亦可。此为外感寒邪之咳宣肺之法也。

外感风寒需要发表的,需要宣肺的,麻黄用量要大一般要用十克,风寒重体实者量还需加大。小儿也需五、六克,或加三倍量之生石膏以济其热。要点在于发热恶寒无汗之咳嗽喘促。有汗则量需用小量。用药以胜病为准。麻黄汤的发汗解热,宣肺祛痰,止咳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是肯定的。近代药理研究也证明麻黄能通过发汗而迅速解热。麻黄的兴奋中枢,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作用是明显的,剂量大时尤为突出,故有人畏用之。然现代研究单味中药的作用并不能代表方剂组合后的功效,中医也从来没有不加辨证而用麻黄汤的。中医不传之秘主要在量和配伍方面。不同组方与不同的病则效果亦不同。实验证明,疗治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之咳喘,风湿病及水肿病均用麻黄取效。凡此类证状,阴虚者须加滋阴之品,如生地、麦冬、沙参、玄参、山药等血虚者加阿胶、熟地、当归、白芍;气虚者加人参、黄芪、山萸肉;热加黄芩、黄连、知母;外感风热加用银花、连翘、薄荷、蝉退,气血瘀滞者加用疏通气血药方可,有是证用是法,有是证用是方,贵在于临证变通也。

西药发汗解表类药如安乃近等有发汗解表作用是明显的,但宣肺祛痰,止咳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则与麻黄相差甚远,更于麻黄汤的作用不可同日而语。且麻黄剂量大小的作用更为关键,量小则起不到发汗解表之功效,量大则有汗多虚脱之可能。观前人有用大青龙汤重用麻黄一剂汗解病愈,而病家自认为服药有效而又再服一剂以致大汗出亡阳以至死亡的记载。也有大量麻黄一剂而汗出愈病的病例。故麻黄用量应视病人的体质与病情的需要而掌握,岂可孟浪行事,量大时必要慎之又慎,方为万全。

故现代药理研究能代表一般剂量之麻黄,不能代表大剂量之麻黄,更不能代表麻黄汤中之麻黄,不能代表射干麻黄汤中之麻黄的功效,且不能代表桂芍知母汤中之麻黄的作用。何况还有麻黄加白术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杏石甘汤,麻黄附子甘草汤之不同呢?所以说中医中药不能用现代医学手段来对待,将中药方剂制成制剂,一概用之,行吗?今天服用行,明天服用还行吗?这个病人服用行,那个病人也行吗?病情是不断变化的,且人又与人不同,岂能像西药制剂一样呢?固然,治慢病之制剂可以,治急症难病,顽症是绝对不行的。中医传统的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治的精神是不可丢弃的,需要我辈继承发扬和光大的。

风热风温之病则用蝉退、连翘,凉药发汗解表,稍加麻黄,宣通之意。我治气管炎之咳嗽,常以此类方药为主,关键在麻黄用量上。而中医不传之秘也就在用量上。如是风寒,风湿,风寒则重用麻黄,加全蝎、贝母、炒僵蚕,以加强疏风镇咳化痰之功。风湿则用白术、茯苓、半夏;如是风热、风温、风燥之咳嗽,则重用蝉退、牛蒡子、桑叶、连翘、贝母、再加车前子,热重则羚羊亦可加入;热痰加瓜蒌、花粉;火重加黄芩、黄连;肺虚加重山药、知母、桔梗,再加黄芪。舌紫者或紫暗者必有气血瘀滞,则与辨证用药纠偏时合用衡通汤则收效也速。

读《医学衷中参西录》治肺病方,论中黄芪膏治薄受风寒即咳嗽,即含宣肺镇咳补肺气之意也。即治标又治本之法也。小青龙汤后多种变通用法熟读即可用治诸般咳嗽,即是说先生衷中参西之意者,即是外感咳嗽即可用西药发汗清热解表药与生石膏、滑石、蝉蜕、白茅根等药并用之,先解其表,或加山药,黄芪、石膏即合黄芪膏此意,解表与补肺气清热共用之,此为外感咳嗽之要点也。

至内伤咳嗽则更不能见咳止咳,张锡纯老师之论甚为详备,需细读领会方可。书中之清金益气汤、清金解毒汤、安肺宁嗽丸、醴泉饮、资生汤、十全育真汤、参麦汤,皆为治内伤咳嗽之方论。(论肺病治法,实合虚劳肺病详细论之也,凡治虚劳及肺病者皆宜参观)。须明先生治内伤咳嗽首先需察有无外感温热之邪伏于体内之论,从其舌脉中可以看出。其脉象洪而微数,右部又实而有力,视其舌红紫苔白腻或黄。此乃伏气化热而为温病。其受病之原因,在冬令被寒,伏于三焦脂膜之中,因春令阳盛化热而发动,窜入各脏腑为温病。亦有迟至夏秋而发者,其症不必有新受之外感,亦间有薄受外感不觉,而伏气即因之发动者,《内经》所谓:“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者,即是此证也。治病宜清其源,若将温病之热治愈,则咳嗽不治自愈矣。即须用清郁热表散之方药,使郁滞体内之温邪外出为要。用方则选先生所倡之白虎汤、滋阴清燥汤、甘露清毒饮。

读先生书,须明先生治外感咳嗽与宣肺镇咳时顾护肺之阳气,而用黄芪之论。用清肺润肺之方药是为顾护其肺阴之理。须明外感咳嗽用阿斯匹林片发汗宣肺之理,明内伤咳嗽阴虚内热先生用阿斯匹林片退热之论,惟其用量则须视病情与体质而异也。其用量细细推敲用量。肺病内伤咳嗽肾传肺者,以大滋真阴之药为主,以清肺理痰之药为佐,选用醴泉饮是也。肺传肾者,以清肺理痰之药为主,以滋补真阴之药为佐,选用参麦汤是也。其因肺肾俱病,而累及脾胃者,宜肺肾双补,而兼顾其脾胃,选用滋培汤、珠玉二宝粥是也。治寒湿痰饮之咳嗽用理饮汤时,需辨别确是寒饮,且需顾其阴是也。
   
UID14725 帖子230 精华1 积分329 阅读权限1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168 小时 注册时间2006-11-1 最后登录2008-4-26 查看详细资料
引用 回复 TOP
环球中医网上线试运行,欢迎访问!

李洪波

李洪波

来自:深圳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在线  7#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12-21 18:43  只看该作者
精品图书天天送,百万网友最喜爱中医药类、大众健康类图书有奖互动评选活动进行中!
李静衡通医学研究论--衡通中医理论之整体观念、辨证论治(6)
治慢性泄泻病每于临证详辨其寒热虚实,该补还是该通,还是该用兼备法,即寒热温清补泻共用之馄饨汤疗法。每思及此方能少走弯路。治疗慢性久泄,每思程门雪先生治泄泻之典故,临证每多一些思路。近代医界名宿程门雪前辈青年时曾治一慢性腹泻患者,用调理脾胃法,诊断处方颇为对症,患者久服终不能效。后患者携其方求诊于上海名家王仲奇先生,王仲奇先生当时驰名与海上,是程老之前辈。病人向王老详述了病情,诊毕后索取程所处之方,凝思片时,忽昂然提笔在程的处方之上写了批语:“此方可服,再加蛇含石四钱”。随即把原方交给病人,病人未便多问,只得把原方带回试服再说。出乎意料的是,这张屡服无效的方子,仅仅加上一味药,只服数剂,多年的宿疾居然痊愈了。病人喜出望外地来告程,程亦惊异不置。深慕王老先生之医术的精通,欲设法拜王氏为师,后未能如愿,但程老虚心请教的精神是令人欣佩并值得我们学习的。考蛇含石其性为收涩之性,于调理脾胃之方久不效时加之即效,实乃王氏医学精通之举。实亦为王氏诊断出病之因,一药之差,即可使衡。前
人有明察秋毫者众也。我辈医者何时能达如此水平,当终生努力之!

泄泻之急证,我是深有体会的。早在1984年夏,我与一朋友同往南京,坐火车半道上出了事故,火车需修好方能再走。正好是在荒野,数小时后又渴又饿,附近村民过来卖甜瓜,我买了两个,吃了一个,不一会儿,腹痛腹泻,正好火车开了,腹泻直如水状。不到一小时即腹泻十多次。我真的明白《内经》上所云“暴注下迫”是为火热之泻也。然火车上无药可服,又口渴已极,没办法又将另一个甜瓜也服下,不多时,痛泻渐止,真令人不可思议。既服此物致泻,又服此物止泻。古人云西瓜为天生白虎汤,西瓜、甜瓜同类也。忆及云南名老中医吴佩衡治一温疫热病,一时取药不及,视病人大热,让其姿意饮凉水,一会出凉汗病愈之。然则我之腹泻即此证之变通法,异曲同工也。大家都知道吴佩衡老前辈是温阳高手,每重用附子治重症大病,然而其用凉水治瘟疫即证明其功底,非止用温阳之附子也!1991年的中秋节我与三位同行在济南市参加全国中青年医师皮肤性病学术研讨会,中午大家一起就餐,下午去大明湖游玩,回来后突然腹痛难忍。忽促中无药可服,一会痛至汗出。无奈请同行二人,一人给按一侧足三里穴,数分钟后痛缓,腹大痛,急上洗手间,大便直如喷水状,痛除,后又泻二次方安。然则点穴足三里即是疏通气化,气化通则腑气通是也。
所以,我主张学中医者,首先要学会急救,自治。可先从自已身上学针灸,从自已身上用药,自已的家人、亲友有病人中学习辨证用方。曹颖甫先是自已病时行外感,经自已的岳父用桂枝石膏汤治愈,后与自已家人治痰饮用皂角丸,用附子理中汤治腹泻开始的。恽铁樵是与自已小儿子病伤寒用麻黄汤开始的。张锡纯用小青龙汤是从一皮姓老医处学来的,再看喻嘉言的尚论篇书中论小青龙汤,兴奋得手舞足蹈。从而论证小青龙汤的诸般加减运用变化。学会急救针灸、刺血、点穴可用于急症。学习处方用药可先从成方、单方开始。用张锡纯先生的用对证一二味药来攻病是为找出偏差纠正偏差,有气血瘀滞者配合疏通气血之药气血得通则所偏易散,气血瘀滞不明显者,伍用疏通气血药则药力运行畅通,体质恢复平衡也速。学会辨识主症,学会抓主证,用对证之药以攻病,以疏通气血为大法,再加补药以为佐使,随证组方可也。先学习验舌,凡初病验舌态,久病验舌质。若舌紫或舌尖边有紫暗瘀斑即属有瘀血,舌中有裂纹即属肝气郁滞,舌红紫与舌尖有红紫斑点即属有瘀滞之热,舌苔白腻或黄腻即属湿热,脉搏弦也属气滞血瘀,皆可用疏通气血之衡通汤法,是立于不败之地之法也。

治气血瘀滞肢体疼痛方之“活络效灵丹”,此方既可治内科之气血瘀滞诸证,且可治外科疮疡与皮肤科诸证,且现代中医所接触之病种多为西医久治不效或屡用、久用抗菌素、激素、止痛剂、抗过敏药、镇静剂、安神、安眠剂类药者,甚至有激素、止痛剂、抗过敏药、镇静剂、安神、安眠剂类药依赖者。由于西药抗菌素、激素等药的大量应用与环境诸多原因,而导致现代人所病气血瘀滞者越来越多,传统之治疗常规方法需伍用疏通气血法方能适应。临证每见诸慢性病证均有不同的气血瘀滞体征,每需合用疏通气血之法效果方佳。故张锡纯先生此方与论点可用与诸内科、外科、皮肤科、妇儿各科病证,辨证论治可用与现代人之气血瘀滞兼挟诸般病证。

活络效灵丹:“治气血瘀滞,痃癖癥瘕,心腹疼痛,腿疼臂疼,内外疮疡,一切脏腑积聚。上药四味作汤服。若为散,一剂分作四次服,温酒送下。腿疼加牛膝。臂疼加连翘。妇女瘀血腹疼,加生桃仁(带皮尖作散服炒用)、生五灵脂。疮红肿属阳者,加金银花、知母、连翘。白硬属阴者,加肉桂、鹿角胶(若恐其伪可代以鹿角霜)。疮破后生肌不速者,加生黄芪、知母(但加黄芪恐失于热)、甘草。脏腑内痈,加三七(研细冲服)、牛蒡子”。

治疮科方论之“消瘰丸”:“此方重用牡蛎、海带,以消痰软坚,为治瘰疬之主药,恐脾胃弱者,久服有碍,故用黄芪、三棱、莪术以开胃健脾(三药并用能开胃健脾,十全育真汤下曾详言之),使脾胃强壮,自能运化药力,以达病所。且此证之根在于肝胆,而三棱、莪术善理肝胆之郁。此证之成,坚如铁石,三棱、莪术善开至坚之结。又佐以血竭、乳香、没药,以通气活血,使气血毫无滞碍,瘰疬自易消散也。而犹恐少阳之火炽盛,加胆草直入肝胆以泻之,玄参、贝母清肃肺金以镇之。且贝母之性,善于疗郁结利痰涎,兼主恶疮。玄参之性,《名医别录》谓其散颈下核,《开宝本草》谓其主鼠瘘 ,二药皆善消瘰疬可知。血竭,色赤味辣。色赤故入血分,味辣故入气分,其通气活血之效,实较乳香、没药为尤捷。诸家本草,未尝言其辣,且有言其但入血分者,皆未细心实验也”。

“内托生肌散”论可为中医外科补、托法之大法,方论曰:“从来治外科者,于疮疡破后不能化脓生肌者,不用八珍即用十全大补。不知此等药若遇阳分素虚之人服之犹可,若非阳分素虚或兼有虚热者,连服数剂有不满闷烦热,饮食顿减者乎?夫人之后天,赖水谷以生气血,赖气血以生肌肉,此自然之理也。而治疮疡者,欲使肌肉速生,先令饮食顿减,斯犹欲树之茂而先戕其根也。虽疮家阴证,亦可用辛热之品,然林屋山人阳和汤,为治阴证第一妙方,而重用熟地一两以大滋真阴,则热药自无偏胜之患,故用其方者,连服数十剂而无弊也。如此方重用黄芪,补气分以生肌肉,有丹参以开通之,则补而不滞,有花粉、芍药以凉润之,则补而不热,又有乳香、没药、甘草化腐解毒,赞助黄芪以成生肌之功。况甘草与芍药并用,甘苦化合味同人参,能双补气血,则生肌之功愈速也。至变散剂为汤剂,花粉必加重者,诚以黄芪煎之则热力增,花粉煎之则凉力减,故必加重而其凉热之力始能平均相济也。至黄芪必用生者,因生用则补中有宣通之力,若炙之则一于温补,固于疮家不宜也”。

治阴虚劳热方中之“十全育真汤”可为内、外科之补法,补中有攻之兼备法。其方论曰:“仲景治劳瘵,有大黄蟅虫丸,有百劳丸,皆多用破血之药。诚以人身经络,皆有血融贯其间,内通脏腑,外溉周身,血一停滞,气化即不能健运,劳瘵恒因之而成。是故劳瘵者肌肤甲错,血不华色,即日食珍馐服参苓,而分毫不能长肌肉、壮筋力。或转消瘦支离,日甚一日,诚以血瘀经络阻塞其气化也。玉田王清任著《医林改错》一书,立活血逐瘀诸汤,按上中下部位,分消瘀血,统治百病,谓瘀血去而诸病自愈。其立言不无偏处,然其大旨则确有主见,是以用其方者,亦多效验。今愚因治劳瘵,故拟十全育真汤,于补药剂中,加三棱,莪术以通活气血,窃师仲景之大黄蟅虫丸、百劳丸之意也。且仲景于《金匮》列虚劳一门,特以血痹虚劳四字标为提纲。益知虚劳者必血痹,而血痹之甚,又未有不虚劳者。并知治虚劳必先治血痹,治血痹亦即所以治虚劳也”。
   
UID14725 帖子230 精华1 积分329 阅读权限1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168 小时 注册时间2006-11-1 最后登录2008-4-26 查看详细资料
引用 回复 TOP
环球中医网上线试运行,欢迎访问!

李洪波

李洪波

来自:深圳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在线  8#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12-21 18:44  只看该作者
精品图书天天送,百万网友最喜爱中医药类、大众健康类图书有奖互动评选活动进行中!
李静衡通医学研究论--衡通中医理论之整体观念、辨证论治(7)
前人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然而仍然给我们留下了无比宝贵的财富。随着时代的步伐,科学在发展,医学在进步,特别是可用于医学检测的各类科学仪器、技术和方法大量进入医学领域并付诸临床辨病应用,迫使现代中医不能只用中医传统的四诊八纲辨证论治了,而是经常面对经有关医学检测而得到的异常结果,即病的诊断依据报告。如内科之肝病,前列腺炎,不孕不育,等,外科病之疮痈疔毒、流注、丹毒、肿瘤癌,皮肤科以及多种男女泌尿生殖系统病包括病原体、病毒所致的病证。衷中参西之长处就是立足于中医之本,掌握现代医学之科学检测知识。这些科学检测是现代科技进步的必然,虽为西医所倡用,但并非是西医之专利,西医能用之,中医亦当能用之,中西结合则更可用之。此即医学之进步,病家之渴望,何乐而不为之?

尤其有许多众所周知的疾病是西医不能包罗的,众多患者求诊与中医,渴望中医能为其解除病痛,此乃我辈医者之任也。这也是意味着中医必须进步之道理,中医在临床诊治有关病证时务须致力于改善和消除相应的医学检测的异常结果,否则等于病没有治愈。而相应的医学检测的异常结果,即是中医找出体内偏差之借鉴与参考依据。而西医不能检测出来的,即气化功能性疾病,也即气滞血瘀所致诸证。即气虚、气滞、气郁、气陷、气闭、气结、气散、气脱等气化理论西医均不能验出,此即中西不同之处。而中医论气之病则可致诸般病生也。因正气、邪气与外感六邪为风、寒、暑、湿、燥、火,内伤七情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皆为无形,因此西医理论均不能检测验出,故中医所论之风,于西医所论之神经似有相似,然又不尽相同。中医所论之邪既相当与西医所论之细菌、病毒、病原体,又有西医不能检测出的外感邪气致病之因与诸气化功能性疾病,此亦中医之长处也。
  
如银屑病、白癜疯、湿疹,即西医辨病可,然不能辨出病因,故没有特效药物,既不能验出病因为何所致,故只能对证治疗,则不如中医之辨证论治,找出偏差,其所偏差即是病因,此实亦中医之长处也。又比如中医之瘾疹,西医谓之过敏性荨麻疹,具体是为何过敏?西医则需花费时间与金钱,所得之结果可想而知,所用之治法众所周知,不外“扑尔敏”等类药。早年一直有“息斯敏”,现在说“息斯敏”有毒副作用,而又改用“开瑞坦”,然而有毒副作用之“息斯敏”还是应用了许多年,其实还是换汤不换药,服之则效,停之则发,典型的对证处理,治标不能治本是也。又如银屑病,曾见不少的医生,先用维生素、抗菌素不效,后用激素,服之即效,停药则病增重的不在少数。此即西医之短处,其依靠检验诊断数据来立论,因不能检出病因,故只能对证处理,此即为现代人病用西医之三大素,即维生素、抗菌素、激素之越来越广泛,而导致人体气血紊乱失去平衡,气滞血瘀诸病证越来越多之因素。此类病若在初得之时,用西医理论辨病未尝不可,然西医明知其病用三大素不能根治其本,又知用激素是拔苗助长,故有用抗肿瘤药物如“白血宁”类药来治者,岂不知如此论治则更为饮鸠止渴也!而更可恨的是有的医生一面用“白血宁”类药以耗其精血,一边用激素以拔苗助长,令病者一服即效,久之则成痼疾也!屡见银屑病患者久服激素导致面大如斗,腹大如瓮的,一日不服激素则吃饭的力气也没有,成为废人的。有服“白血宁”类药则银屑病症状消,但性欲全无的,又需服壮阳药物来维持性生活的必需,久之气血俱衰,回天无力,岂不令人痛心!然其医者之初意也并非令其常服的,然病家自作主张认为小药片即有此速效,自作主张常期服用者大有人在,难道只是病人的素质低,不明药理吗?难道与医者不与其讲述其有效之理与其副作用没有关系吗?

中医论气血津液,是从整体论治,故现代病之肿瘤癌症、糖尿病、爱滋病、肺结核、肺心病、心脏病、肝病、肾病,脾胃病等慢性消耗性病,无一不存在气血津液耗损,故临证均需视其体质,辨病而又辨证,用中医之整体观念出发,四诊、八纲、脏腑、经络、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论治,用传统之治疗八法即汗、吐、下、和、清、温、消、补论治,总以能令其气血津液平衡为要,则诸法皆为衡通法也。如此论之则较为简明扼要,可以理解为病当用汗法时,则汗之即衡。当用下法时,下之则亦为衡。当用补法之时,补之气血得通,津液得存亦为衡。论气血津液病证辨证验舌与脉是为经验之谈,临证久之自能掌握要领。气血津液衷中参西辨证论治的要点是什么呢?

衷中参西者,以中为主也。现代医学之新陈代谢失调,内分泌失调,水分丢失大致相当与中医之气血津液失调。中医之长处在与辨其为何失调?众所周知,西医论治肿瘤癌症也注意津液水分,每用能量,血浆,蛋白等以补充,然最终仍以津亏液涸而告终。何者?不能益气是也。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津液,是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也是这些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血,基本上是指血液;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从气、血、津液的相对属性来分阴阳,则气具有推动、温煦等作用,属于阳;血和津液,都有是液态物质,具有濡养、滋润等作用,属于阴。故益气即是助阳,护阴即是滋养津液。因此,单纯津液迅速丢失用现代医学之液体疗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此即西医之长处。中医历代均有过汗亡阳,大泻伤阴致死的案例,如能中西医结合,西医补充液体,中医益气滋阴,是为立于不败之地之法也。因西医理论只能缺什么补充什么,失血能够输血,脱水可以补液。然贫气不能验出,故只能给氧气,不能解决为何贫气,是以中西之各有所长是不争的事实。而且气滞血瘀也是不能验出来的,故西医每检验出瘀积之症时,每已属晚期,此从肿瘤癌症晚期广泛转移,无法手术,心肌梗塞需“搭桥”可看出。所以中医之“上工治未病”,即说明此理,即中医能辨出气滞血瘀之轻重程度,给予疏通气血,平衡阴阳。阴阳调则气通血顺,病自得愈矣。

气、血、津液的生成,及其在机体内进行新陈代谢,都依赖于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而这些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又必须依靠气的推动、温煦,以及血和津液的滋润濡养。因此,无论在生理还是病理的状况下,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之间,始终存在着互相依存的密切关系。故中医有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气结则血结,气散则血散之说。可进一步辨证论治,是瘀滞在脏腑,还是瘀滞在经络。一般气血津液失调的病证大多为气化功能性病变,严重的新陈代谢失常,则多为气血津液耗竭,临证需辨病、辨证结合,从整体观念出发来进行论治。

构成人体并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还有“精”。“精”在中医学理论上的基本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精”,泛指一切精微物质,包括气、血、津液和从饮食中来的营养物质;狭义之“精”,即通常所说的肾中所藏之精,这种精与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都有直接关系。故精、气、神为中医理论所独有,精、气、神充则无病,反之则病矣。而广义之精与狭义之精失常,均须按照中医之辨病辨证论治,不可一遇精少病证,即用补法,仍需找出偏差,纠而正之。找出病因,祛除病因,自然精、气、神充。此即中医之长处。比如狭义之精子减少或无精子症,现代医学的长处是能检验出精子的数量、质量、活动力度等,若是细菌性病因所致,则西医之抗菌素可有良效。如非细菌性如病毒、病原体性或无此类致病因素的,则从中医之精、气、神,气血津液学说来辨病辨证论治,找出病因,进而治好无精子症,精子减少症,而且多为西医诊治无效的。反之,女性病也是如此,黄体功能不全,即想当于中医之肾气虚。必为精、气、神,气血津液失常。故男女病不同,治疗大法则同矣。

气、血、津液均为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都离不开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因而气和血,气和津液,血和津液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UID14725 帖子230 精华1 积分329 阅读权限1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168 小时 注册时间2006-11-1 最后登录2008-4-26 查看详细资料
引用 回复 TOP
环球中医网上线试运行,欢迎访问!

李洪波

李洪波

来自:深圳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在线  9#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12-21 18:44  只看该作者
精品图书天天送,百万网友最喜爱中医药类、大众健康类图书有奖互动评选活动进行中!
李静衡通医学研究论--衡通中医理论之整体观念、辨证论治(8)
温病学家多注意顾护阴液,故有增液汤之论,即便与不得不攻之时亦注意顾阴护液,故有增液承气汤,新加黄龙汤等方论。伤寒论中有急下存阴法,亦为逐邪存阴之法。然中医尚需明白,中医之气血津液非止是为现代医学之体内水分,故现代中医将精、气血、津液、神并列即是此理。津液固然包括体内水分,故体内水分丢失则气血津液失常,气化功能亦必失常,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失常而病成。现代医学之体内水分丢失是缺什么补充什么,然为何缺?只用补充的办法能够解决得了吗?因此,中医之辨证论治就显得相当重要。同样是用攻下法,伤寒六经辨证论治是下不厌迟,温病用卫气营血辨证则是下不厌早。伤寒下不厌迟是为了顾护阴液,温病下不厌早同样也是为了顾护阴液。此即温病下早则邪去,邪去则阴液不至丢失。伤寒下早恐伤阴,此实为伤寒之寒邪致实须下,温病是热邪致实须下之理。病在表当用汗法,然过汗则可伤阴液,故不可过汗。然病邪在表,非汗之不能得解。故当辨其为寒,是为邪在太阳,则需用温药汗之。病若温是为邪在卫分,则用凉药汗之。此为逐邪以存阴之法。伤寒邪入阳明用白虎汤清之是为存阴,加人参则更万无一失。白虎加人参汤,诸承气汤与温病之增液承气汤同一道理,皆为逐邪以留阴液,阴者,津液也,其不同者,随病机辨证论治,异曲同工是也。

因此,现代中医治疗各种病证必须面对经西医检测的有关异常结果,如何治疗西医检测异常结果之病证,且多为西医屡治不效的或效果欠佳的,或病情复杂,西医对证治疗已见明显毒副反应的。是采用中医之长,或采用中西结合之长,即张锡纯先生衷中参西之意也。即是说临证既要用西医辨病,而中医则要既辨病又辨证,此即整体出发,辨证论治。既可用西医的检测与临证辨病,也可用适于用西药治其标,用中医治其本的方法,认真探索研究诸如此类病证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此方为医学之进步,现代中医之方向!到底什么病用中医治疗效果更好?中医能够治疗的疾病非常多,几乎涉及所有领域,不过,中医有明显优势的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功能性疾病,如头晕目眩、疲倦无力、心悸、失眠、健忘、无名发热等,但经西医化验、透视、拍片却无法诊断的毛病,现代美其名曰“亚健康”,而且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病种,顾名思义即病情现在还未至器质性病变,是数据达不到指标,故屡有人心脏病突发来不及救治,每致查出肿瘤癌症多属晚期即是此理,此也即中医古人所云之“疮怕无名”也。而用中医之衡通法找出偏差纠而正之并非难事,实亦上工治未病之意也。此即中医辨证论治,防患于未然之长处也。

  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感冒、慢性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大多数病毒感染疾病用抗生素没多大效果,实则是古人所云“病怕有名”也。而中医由于是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施治,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实验证明,用衡通法与疏通气血之法可令病毒宜散宜出,即中医之“开门逐盗”,给病邪找出路是也。相比来说西医之杀灭病毒只是直接作用与病毒,其不论病毒何以得入体内,所谓抗病毒药物直接针对病毒,而将人体气化功能置之与不顾,杀灭病毒的同时,其抵抗力也随之下降,而导致免疫功能减弱病毒复发,故其所谓抗病毒药物的应用只能是“闭门逐寇”也!何者?体质不能改变,邪不得出,病因未能得除是也。而中医之论点,气通血顺,病毒何以循形?故中医有“气通血顺,何患之有”之说也。

  妇科疾病,包括妇女月经不调、不孕症及经前期、更年期综合征,外科乳房疾病等。对这类病,西医往往采用激素疗法,不仅有副作用且容易复发,而中医治疗采用扶脾、固肾、疏通气血等方剂,疗效独特,可起到与西医辨病中医辨证,诊治互补的作用。如再能将疏通气血之衡通法运用得宜,则为气通血顺,何患之有?

  慢性病和老年疾病的防治和康复,如慢性消化道、慢性呼吸道疾病,以及中风后遗症,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耳目失聪、皮肤搔痒证、疱疹病毒性病等外科、皮肤科老年人常见病的防治和康复等,而此慢性病更为久病必有瘀之具体体现,瘀为何形成?何能恢复平衡?可通之、可补益之,然补之是可令其通法更效且不伤正,是为治二治三之法,实亦衡而通之之法也。

  原因不明或病因复杂的疾病。目前,很多重大疾病,西医尚未找到特效药物或方法,如艾滋病、癌症、戒毒的防止与复吸等。这些疾病大多都原因不明、病变复杂,此也即是“病怕有名”也。中医药采取整体动态的综合辨证论治方法,思路可供借鉴,从本质而言这也是中医药优势的方面之一。中医治疗肿瘤是从整体提高人体的综合抗病能力与机能恢复能力,减少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期,减少放疗、化疗的副作用,可增强其疗效。

   对西药有过敏反应的人所患的疾病。中药的副作用比化学药物小,因为它的起源和发展与人类寻找食物的过程密切相关,所以有“药食同源”一说。

  还有精神疾病、皮肤病、精神类疾病,西医查不出病因,只能用精神、神经来解释,故只能用对证处理之法。而中医则可辨出其为风邪为患,且有内风外风之分,还有风寒、风湿、风热、风痰、风燥、风火、风毒之说,且有诸风可致气血瘀滞之辨。因而可用相应的治法,是为治病必求其本。外科、皮肤病更是如此,诸多外科病、皮肤病可为内在因素所致,中医之外在因素即外邪致病与内病表现在外之论点,内外之邪可导致体内失衡之论点,有诸内必形诸与外之论点甚为可贵。故中医有习学外科需先习学内科之说,中医内科医生未必能尽治外科病证,而外科医生却可尽治内科病证即是此理。综观中医历代外科名家,无一不是内治高手即是此理。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故名医名家各有所长也是事实,然其能明中医精髓者方能有所成就,方能成为大家,是为必然之理也!

西医与外科炎症疾病用抗菌素治疮痈是其长,然有的疮疡此起彼伏,反复发作,久之抗菌素耐药而需换用另一种抗菌素,抗菌素久用之导致人体内气血瘀滞功能减弱抵抗力下降也是事实。手术开刀将病之坚积与不可逆转之脏器切之,将人的生命延续未尝不是好事,然而动则将脏器切除是否有太过之嫌?曾见有病癌症者,先切肾,后切胆,大量化疗,不久腹腔癌症扩散,全身脏器衰败,仍然死与癌细胞之扩散者为何?病因未能切除是也!如何探讨研究何病该用手术切除,何病该用中医治本,当为现代医学之急须,则中西结合为必然之路也!

上工治未病,此中医理念与西医之理念不同。而这些疾病用中医的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痰饮学说、瘀血学说、病因病机学说,找出偏差纠而正之之衡通法是为简捷扼要,行之有效之法也。

现代中医院、校如能将中西结合付诸实施,让有真正明此中精髓之中医、西医真正结合与一起,与病之该用现代医学之检测辨病者用现代医学手段辨病,然后用中医之整体观念辨证再论治,标本同治,中西法共用,该用西医法时用西医法,该用中医法时用中医法。该手术之时用手术法,用西医法治标,中医法治本,是为医学之进步,中华医学之方向,中西结合之最佳,我中华医学方能立足于世界医林,此亦张锡纯先生之愿也!愿我们共同努力,此即中医是怎样炼成的?中医原来是这样炼成的!即:不停学习,不断摸索,不停探索,不断进步!
一得之见,谬误之处在所难免,还请高明指正。希望对师承中医学习者,读《医学衷中参西录》者有所帮助,愿我们共勉之!


欲知李静衡通医学研究论之二:
       衡通中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八纲辨证,请看下文分解 !

[ 本帖最后由 李洪波 于 2007-12-21 18:58 编辑 ]
   
UID14725 帖子230 精华1 积分329 阅读权限1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168 小时 注册时间2006-11-1 最后登录2008-4-26 查看详细资料
引用 回复 TOP
学海无涯,环球中医下载站开通了!

秦森

云龙山人

来自:江苏省徐州
二星会员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0#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12-22 20:02  只看该作者
精品图书天天送,百万网友最喜爱中医药类、大众健康类图书有奖互动评选活动进行中!
好贴!拜读了。 云龙山下是我家  
  
UID20226 帖子75 精华0 积分87 阅读权限20 性别男 在线时间21 小时 注册时间2007-3-12 最后登录2008-4-23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引用 回复 TOP
环球中医网上线试运行,欢迎访问!

王新民@

甘肃定西建行

来自:中医爱好者
一星会员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1#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12-23 10:54  只看该作者
精品图书天天送,百万网友最喜爱中医药类、大众健康类图书有奖互动评选活动进行中!
实是 难得 无私 奉献 对医药发展是一大贡献!
在中医界,像李静这样把自己的临床经验毫不保留地奉献出来的人是非常稀罕了,我们为这种为人类解除痛苦而无个人私利的精神钦佩,李静,您太伟大了,我对中医是“叶公好龙”,但你著的书,我一定要收藏全,因为它是理论与实践的完善结合,临床与疗效的有机彰现。甘肃  王新民
UID15534 帖子4 精华0 积分6 阅读权限10 性别男 在线时间3 小时 注册时间2006-2-28 最后登录2008-1-1 查看详细资料
引用 回复 TOP
环球中医网上线试运行,欢迎访问!

李洪波

李洪波

来自:深圳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在线  12#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12-24 20:50  只看该作者
精品图书天天送,百万网友最喜爱中医药类、大众健康类图书有奖互动评选活动进行中!
李静衡通医学研究论--衡通中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八纲辨证(1)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在诊断上,可根据临床上证候表现的病理性质,将一切疾病分为阴阳两个主要方面。阴阳,实际上是八纲的总纲,它可概括其他六个方面的内容,即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故有人称八纲为“二纲六要”。

在临床上,由于表里寒热虚实之间有时是相互联系交织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划分。因此,阴证和阳证之间有时也不是截然分开的,往往出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复杂证候。如上面几节所说的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等证型就属这类情况。因此,掌握八纲辨证,需领会以下要点:

一、掌握八纲及八纲辨证的概念;了解八纲辨证的源流。
二、掌握表证、里证及半表半里证的主要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和鉴别要点。
三、掌握寒证、热证的主要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鉴别要点。
四、掌握虚证、实证的主要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及鉴别要点。
五、掌握阴证、阳证、阴虚、阳虚、亡阴、亡阳的临床表现、证候分析与鉴别要点。
六、掌握八纲之间的“相兼”、“转化”、“夹杂”、“真假”的基本概念。
七、掌握表寒、表热、里寒、里热、表虚、表实、里虚、里实、虚寒、虚热、实寒、实热证的临床表现与证候分析。
八、掌握表里同病、表里出入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九、掌握寒热错杂、转化和真假的辨别要点。
十、掌握虚实转化、错杂、真假的辨别要点。
十一、理解八纲辨证的意义。

张锡纯先生曰:病有内伤外感之殊,而外感实居三分之二。今先以外感言之,伤寒、温病、疫病皆外感也,而伤寒中于阴经,宜用热药者,百中无二三也;温病则纯乎温热,已无他议;疫病虽间有寒疫,亦百中之一二也。他如或疟,或疹,或痧证,或霍乱,亦皆热者居多,而暑之病更无论矣。
试再以内伤言之。内伤之病,虚劳者居其半,而劳字从火,其人大抵皆阴虚阳盛,究之亦非真阳盛,乃阴独虚致阳偏盛耳。他如或吐衄,或淋痢,或肺病、喉病、眼疾,或黄疸,或水病、肿胀、二便不利,或嗽,或喘,或各种疮毒,以上诸证,已为内伤之大凡,而阳盛阴虚者实为十之八九也。世之业医者,能无于临证之际,以急急保其真阴为先务乎?即其病真属阳虚,当用补阳之药者,亦宜少佐以滋阴之品;盖上焦阴分不虚而后可受参、芪,下焦阴分不虚而后可受桂、附也。

李静讲记
    张锡纯先生此“驳方书贵阳抑阴论”,强调人身阴阳平衡至为重要之理。人体如果阴阳偏盛则人病,阴阳平均则人安。阳盛于阴则热,阴盛于阳则冷。阴阳相维则人生,阴阳相离则人死。张先生在书中即指出人身阴阳平衡之重要。书中论及有人主张阳气之重要是一偏之见,认为阴阳平衡才是对的,阴阳应该是同等重要的。现在仍有人只重视人身之阳气,认为阳虚病人多,阴虚者少,更有大言一生未遇阴虚之人者,实则是一尘眯目,极偏之见也。张锡纯先生早已驳斥此论。先生强调医者当调其阴阳,使之归于和平,或滋阴以化阳,或泻阳以保阴,认为适合如此治法者,又恒居十之八九。又举外感病多于内伤为例,不论伤寒、温病、疫病,伤寒直中于阴者,为百之二三,温病则纯是温热,疫病为百之一二。其它或疟疾,或疹,或痧证,或霍乱,亦皆热者居多,而暑之病更无论矣。此论即是指人偏阳胜者为多,阳胜则阴虚也。阳盛于阴则热,阴盛于阳则冷之理。
张先生论阴阳,认为内伤病也是阴虚者多,阳虚者少。指出阳胜者是阴虚而致体内阳偏胜之故。阴若不虚,阳则不至于偏胜也。故《内经》有“诸痛疮疡,皆属于火”之论。提醒医家,能不能在临证之际,时刻注意保护人之阴液。
故其火若属实者,即当采用刘河间论火之论。清其火则存其因是也。其非实火者,即是阴虚之火,即当用朱丹溪之长,即当用滋阴清火法。张先生论阴虚可谓详且精,医者宜细细领会。又主张即使其病真属阳虚,当用补阳之药者,亦宜少佐以滋阴之品;令人之上焦阴分不虚而后可受参、芪之温阳之药,下焦阴分不虚而后可受桂、附也。即是说随时注意人体之阴阳平衡,至关重要。
治病首分阴阳。故学习中医首先要明白什么是阴阳五行学说。人如果气血阴阳平衡,则病从何来?既有病,必有证。既有证,即有偏差。偏差者,病之所在也。治病首辨阴阳,阴虚则热,阳虚则寒。次辨表里。病在表为外感所致,解其表可也。病在里者需辨寒热虚实。寒者为阳虚,舌淡苔白润滑,脉搏紧为实,无力为虚。热者舌红紫苔白腻或黄,脉多数为实热,脉搏细数为阴虚。寒实者,疏风散寒,治之亦易,用麻黄汤。虚寒者,用桂枝加附子汤,治之亦不难。热者用温胆汤,湿热痰重者用小陷胸汤。气、阴、阳虚者舌多紫或紫淡,苔多薄,脉搏多结、代或无力,惟诸法用之不效者为有瘀也,则衡通汤主用之,再与诸所偏者合而用之,其效方速是也。如有虚中挟实,虚中挟热,虚中挟寒者,皆可用衡通汤,挟热再加温胆汤,实热合用黄连解毒汤,或金银花、蒲公英、地丁等清热解毒类药。辨证要点是验舌脉。舌红苔黄或白腻者,湿热也。舌紫尖红斑点者瘀与热也,苔厚腻者,湿痰也。舌红紫薄光者阴虚也。舌淡或苔白润者,虚寒也。舌边有暗瘀斑者瘀血也。脉搏有力者实也,滑者痰也。涩滞者,瘀血也。脉搏无力虚也。衡通者,通之求衡是也。热加清热之黄连、黄芩类,寒加桂枝、附子类,气虚加人参、黄芪类,血虚加生地、阿胶类。肝虚加山萸肉,脾虚加生山药,心脾两虚加龙眼肉。有是病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随证施治,不可一见心悸则用炙甘草汤,我的经验是衡通法,衡通汤,求衡是也。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清之,寒则温之。有痰则化之,虚多者多补少通,实多者多通少补。总以求衡为原则,此乃永立不败之地之法也。心悸之属虚者,用炙甘草汤为主,加用衡通汤之法,心悸之属虚中挟实者,用衡通汤合炙甘草汤之法。方药与病机息息相符,随证制宜也。

《金匮》治虚劳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失精、梦交、心悸、怔忡、阳萎、早泄、自汗、盗汗之阳虚虚劳。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治阴阳两虚之虚劳。主要表现为里急、腹痛、口干、咽燥及消化道溃疡病证。里急是指心腹中有一定部位胀急不舒。如胸中胀急,称为短气里急。少腹胀急,似欲小便,小便后仍然胀急,称为少腹里急。也称少腹拘急。肛门胀急下坠欲大便,便后仍然坠急,称为里急后重。炙甘草汤治心动悸,脉结代之心阴气阳两虚之劳。肾气丸治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痰饮、消渴、妇人转胞之肾阳虚之劳。薯蓣丸治虚劳诸不足之免疫功能减退。抵抗力差。补虚祛风,补脾胃,方用山药为主药。酸枣仁汤治虚劳失眠。大黄?虫丸治五劳虚极羸瘐,腹满不能饮食致内有干血之因虚致瘀之虚劳。而张先生则于仲景论治虚劳治法,立论为治阴虚劳热方,创阴虚劳热诸方,如资生汤、十全育真汤、醴泉饮、一味薯蓣饮、参麦汤、珠玉二宝粥 、沃雪汤、水晶桃、既济汤、来复汤、镇摄汤诸方,开虚劳病阴虚、阴阳两虚证治之先河,则张锡纯先生实乃仲景之功臣也!

张锡纯先生之论现代人之病,不论外感、内伤,阴虚者多,阳虚者少,我亦有同感。此与现代气候与人的生存环境应当不无关系。然阴阳是互根的,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此即特极必反之理,亦即重阳则阴,重阴则阳之理。临证见到不少病证,初病是为寒证,寒者,阳虚也。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体内的各种变化,病人的病理现象从中医辨证论治方面,表现的又均为热的征象,此即寒能化火之说也。即是说有的病证本是阳虚,然而经过服药治疗或是其它生理因素,原本是阳虚的体质变成阴虚了。当然,反过来说,曾见有的病例本是阴虚火胜,然而久之变为阳虚的也是同样道理。前辈中医已将一整套基本理论与辨证论治的运用方法留给了我们,如何继承好,运用好,发扬光大之,是我辈中医之任。就以自汗、盗汗来论,西医查不出细菌、病毒、病原体,只能用功能失调来解释,众所周知没有特效的好办法解决的。而中医则首辨阴阳。用阴虚阳虚来区别其病理性质。阴虚者多盗汗,阳虚者多自汗,故而施用不同的方剂。自汗、盗汗多属肺气虚,从五行来论,肺属金,五行相生土生金,故脾虚则肺虚也。故治当肺脾同治。阴虚则内热,故盗汗多为阴虚,滋其阴则阴阳平衡,盗汗自止。阳虚则外寒,故自汗多为阳虚,温其阳气则阴阳得以平衡,自汗自止。此即中医之整体观念也。

中医传统之四诊八纲辨证,先议病,后议法。有是病,用是法,有是证,用是药。寒则温之,热则清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是为常法。然还有通因通用,塞因塞用之反治法。我常于复杂病证之用衡通法即是兼备之法,此即张先生所论永立不败之地之法也。我现在深圳行医,然来此不过数年,以前在北方行医数十年,也确如张先生所论,阴虚者多,阳虚者少。实则纯阴虚者也不多,纯阳虚者更少。此即有阴虚病人久服六味地黄丸,阴虚有火久服知柏地黄丸不效之理。为何?非止阴虚也。又为何?必有所偏,必有所兼证也!此即现代中医教科书上虽然分门别类甚为详细,实则临证处方颇为对证,然效果终不明显之理。即是说现代人由于种种原因,单纯之体质,单纯之阴虚、阳虚、单纯之湿证,热证不多,多为阴虚挟有气血瘀滞,湿热痰火挟有气血瘀滞者较多。故衡通法衡通诸汤辨证用之较为得心应手,虽有广络原野之嫌,然能治好病才是硬道理。即是说教科书只能教人以规矩,不能示人以巧之理。看似辨证入细,处方用药丝丝入扣,然而病人服后毫无效果,此即是未能从整体出发,用方药还是未能切中要害而已。当然,如能学到前人的水平,轻描淡写,四两拨千金之功夫,那将是医学最高之境界。然对初学者来说,多掌握一点兼备法,即是能先入门,然后再深造之捷径也。也即是说,用此衡通法,与临证辨其阴虚所偏,稍加滋阴之药即可通而使衡,阳虚有偏,用此衡通法,稍加温阳之药也可通之令衡。与阴阳两虚,或寒热夹杂者,用此衡通法即可通之使衡。常用衡通法,辨其所偏加药纠正之,一旦所偏得效,即用衡通原方即可。此屡试屡验之法,故敢论之与书,实则是中医之整体观念出发,即张先生所论诸逐瘀汤统治百病之论也。
   
UID14725 帖子230 精华1 积分329 阅读权限1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168 小时 注册时间2006-11-1 最后登录2008-4-26 查看详细资料
引用 回复 TOP
环球中医网上线试运行,欢迎访问!

李洪波

李洪波

来自:深圳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在线  13#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12-24 20:51  只看该作者
精品图书天天送,百万网友最喜爱中医药类、大众健康类图书有奖互动评选活动进行中!
李静衡通医学研究论--衡通中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八纲辨证(2)
外感之邪感染人体,是根据人的身体素质来的。人体的最薄弱之处,往往是邪最易侵犯之处。好比时邪之流行病,同时同室的人感染,而病情的表现也会因每人的体质不同而表现不同。若其人脏腑内素有积滞之热者,再复感受外邪则其热则更甚。若素有积寒者,则寒邪触动则其寒愈甚也。若同为温疫感染,体内素有积热者则热之更甚,体内素有积寒者则热之较轻。此亦是人体自求体内平衡的一种表现。素有气血瘀滞之人较多,故复受风热导致感冒之时,与体内素无气血瘀滞之人,在治疗风热之时的用药效果则不同。只感受风热之邪的,同为发热、咳嗽、咽痛,用疏散风热之银翘散、桑菊饮即可得效,而有气血瘀滞者则需加用疏通气血药方可奏效。反之寒者亦然。而阴虚之人则需加用滋阴与疏散风热类药方可。首选药为生地、麦冬类。而气虚之人感冒则需加用助阳益气之药方可,首选药为黄芪、人参、山萸肉类。阳虚之人则需加用桂枝、附子类。其有气血瘀滞与体内有偏差之人感受风热感冒,则需疏通气血纠正偏差之时合用疏散风热,则病愈之也速。此从李洪波母亲感冒咽痛服黄连、银花类药三日不效,令其加服衡通散疏通气血服之即效可知,因其素有气血瘀滞故也。此即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之精髓所在。

现代医学亦同此理,体不虚之人,只服感冒药发散之,对证治疗即可。素有积热之人,往往外邪导致体内之积热发作,多为鼻炎、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可借助现代医学检测手段以确定之,有细菌、病毒、病原体感染者对证治疗之,此即为现代科学之长处,首先被西医所采用,然中西医理相同,理念不同。西医治风热感冒用治感冒药,抗菌素、抗病毒药,不效者结合液体输入疗法,与中医之滋阴增液疏散风热相同。而西医退热速,咽痛、咳嗽则愈之缓,与素有气血瘀滞者则愈之更缓。从咳嗽服止咳药类如“非那根”类服则咳减,停则又咳,终至留下慢性炎症,一次两次,屡次发作即成也。此即西医之短处,即对证治疗,治标也,然气血瘀滞是本,素有积热者,则气血瘀滞积热是本。西医能治细菌、病毒性炎证是为标也。其不能验出气,即不能验出气滞血瘀之积热,更不能验出气血痰热瘀积结在一起之瘀积,而中医则能从传统之四诊八纲辨证,疏通气血消散风热痰结与一方,气血通顺,则瘀积自散,此即中医之长处也。

“麻黄加知母汤”为“伤寒论”麻黄汤又加知母。张先生此意是用于风寒感冒服麻黄汤,而仍有汗后病不能解者用之。病未解者并不是汗未出透,而是有余热未清也。张先生谓屡试屡验,故敢笔之于书,而名曰“麻黄加知母汤”。并论大青龙汤之用石膏是为除烦躁,先生主张重加知母,谓知母其寒润之性,能入胸中化合为汁,随麻、桂发表之药以达于外,则烦躁自除,实则是治内热、解表并治之法也。

现代医学之治感冒,发表之药如阿斯匹林、安乃近等药与抗菌素口服有效有不效者,其不效者即为阴虚素有积热,则需加用输液法大多即效,而此法即张先生与发表之麻黄汤,表里双解之大青龙汤加知母之理相同也。中医治此伤寒之感冒,是麻黄汤证,用麻黄汤,一剂可愈。内热阴虚需加知母者也可一剂愈病。是为感冒病伤寒者易治,此从风寒感冒体未虚之表实证,用西药安乃近片一克或一克半,一汗解之即可明白。而于温病,或病体素有积热者则非一汗可解之,西医治温病之用解表退热药与抗菌素,与中医治温病需辨邪在卫、气、营、血不同,然中医、西医解表发汗之理则相同。西医辨病检测无细菌、病毒、病原体者,中医治之也速。西医辨病有细菌、病毒、病原体者,中医治之也缓。中医辨证风寒感冒从四诊即可辨出,恶寒、发热、无汗、身疼痛,脉紧是为风寒,即是为麻黄汤证,有麻黄汤证,即可用麻黄加知母汤汗解之是也。

我读张锡纯先生书多年,悟出先生衷中参西之意,现代科学手段,西医能采用,中医为何不能采用?取其之长,补我所短,何乐而不为?至于临证时,不论何病,验舌诊脉,必要时结合西医之检测手段,是避免走弯路,是对病人负责。医学关乎人命,岂是儿戏?如果一个中医,连一个感冒也治不了,何谈治重病大病呢?用方如用将,用药如用兵。先辨病为何病,西医认为是何病,中医辨病辨证为何病何证。西医是何理论?用何法?何方何药?结果当如何?中医当用何法何方何药?何时当有效?结果当如何?不效时又当如何?

然中医如能达到相当水平,与中医传统之四诊,特别是舌诊方面,如舌质淡者,一看即知非有细菌性炎证。即可省去不必要的检验过程。舌质红紫高热,血检往往有白细胞增高。西医用抗菌素有效者,中知也需清热解毒。西医用抗菌素无效者,中医辨证论治方可,不可一说是炎症即用清热解毒。辨证为气虚者,补气药与清热解毒药同用之方有效。我每于感冒时,想到张先生之伤寒、温病首用汗解法,往往用西药安乃近片服之,往往一汗而解。此与舌脉之中即可验证。舌苔白或腻者,非阴虚内燥也,即可用汗之之法。如果一汗不解,则当思之为何汗之病未解?是药轻?还是病邪入内?还是阴虚?湿热未清?临证若舌红紫者,或舌红紫尖边有红紫斑点者,均非一汗能解之症,是湿热入于营血分也。舌光无苔者,阴虚内燥也,亦非一汗可解也。当用解表与清里并重之法。阴虚者须用滋阴清解法,此所以张先生之滋阴清燥汤,甘露清毒饮,白虎加人参汤论之可贵也。
   
UID14725 帖子230 精华1 积分329 阅读权限1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168 小时 注册时间2006-11-1 最后登录2008-4-26 查看详细资料
引用 回复 TOP
环球中医网上线试运行,欢迎访问!

李洪波

李洪波

来自:深圳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在线  14#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12-24 20:51  只看该作者
精品图书天天送,百万网友最喜爱中医药类、大众健康类图书有奖互动评选活动进行中!
李静衡通医学研究论--衡通中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八纲辨证(3)
张锡纯先生在书中论曰:“玉田王清任著《医林改错》一书,立活血逐瘀诸汤,按上中下部位,分消瘀血,统治百病,谓瘀血去而诸病自愈。其立言不无偏处,然其大旨则确有主见,是以用其方者,亦多效验”。我们在此理论上再用中医之传统理论,即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凡属气血瘀滞者,再加辨其所偏,纠而正之之法,即是张先生所论之统治百病矣!于无字句处读书,触类旁通,贵在灵活运用也。众所周知武学之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此衡通法即是随证施治之法,即是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法。即不论其有何偏,我均用此法令其恢复平衡之法。气血瘀滞是为不通,用温药通之是为衡,用凉药通之亦为衡,用滋阴药于疏通气血之衡通汤中是增水行舟法,亦为求衡用通之法,然其因阴虚液涸无力使通而衡故需用此滋阴增液法,实则是为治一治二之法。用温阳药与衡通汤中同为若令衡而需通之法。用补气药则更令衡通药之力增强而正气不受损之法,况且用凉药治热之与疏通气血方中则不至凉药留中,温药治寒与疏通气血方中不至温燥伤阴。补益之药与疏通气血之衡通方中不至壅滞,衡通汤法加用补益之药与体虚之人不至耗其精气,实则亦为衡通大法也。此论此理张先生书中有之,读者需明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之理。需明于无字句处读书,触类旁通之理。此即是读书难,读医书尤难,读医书得真诠则难之又难之理。如此方为善读医书者,方为善读张先生《医学衷中参西录》者。

一病有一病之主方,一方有一方之主药。抓主证,选一二味对证之药组方,伍以佐使之药组方是对的,但不可模式化、格式化。要抓住主要茅盾,用中医辨证方可论治。而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是四诊、八纲。治病需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其任何一方出现偏差即是体内失去平衡了,故需用中医传统之治疗八法,即汗、吐、下、和、清、温、消、补。病在表者,汗之。病在上者吐之。病实者可下之。汗、吐、下均不符者可和之。《伤寒论》辨证为桂枝汤证,即可用于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即可用于麻黄汤证。小柴胡汤证,即是和解剂,但见一证便可,不必悉具,热则清之,寒则温之,停滞者消之,虚则补之。故此诸法均是为了恢复体内平衡。然病情不是模式化的,即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有上热下寒的,有寒热挟杂的。有虚中挟实的,有阴阳两虚的。故复杂之证,需用复杂之方。则中医治病八法是皆为衡通法也。此即是现代医家将中药古方制成制剂,用之有效有不效者之理。统一用制成之剂,即是形成了一个模式化。然病非一成不变的,因此中医才有病有千变,药有万变之说。结石病用金钱草是治其常,用温通药同样可化石是为变,用温补药化石是为巧。病在表当汗之,汗之病即解,则汗法是为衡法。病在上需用吐法,吐之病愈是为衡法。病在里属实者需下之,下之病即解,下法亦是为衡通法。病当和之,则和法可令衡。病属偏热则需清之,清之则衡,病寒需温,温之得通亦为衡。停滞者则需消,消之则病愈,则消之是为衡。病虚当用补法,补之可令气血充,气血充则易通,故补法实亦为补而能通之衡通法也。病虚当补而未补,仍用通散之岂不是犯了虚虚之诫?此理张锡纯先生之“理冲汤”论之甚详。故有攻补兼施法,先补后攻、先攻后补、多攻少补、少攻多补、寒热并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等兼备法。然诸法皆是为了令人体恢复平衡之法,而令恢复平衡诸法皆需通之方可衡,故曰诸法皆为衡通法也!

在临证时每遇一病,必数次看其舌质舌苔,认真诊脉。用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方法。先议病,后议药。详询西医的各项诊断及以前的治疗用药经过,再用中医的四诊八纲来辨证。对每一病证先明其病西医诊断当为何病,中医认为应是何证。西医当如何治疗,预后如何?对效果不好的当思其为何不好?中医可如何用药,应用何方何法。道理何在?何时能效?何时能愈?向病家说明西医药的长处是什么?中西医药结合的长处又是什么?为何中医这样治疗?为何其能有效?特别要强调临证抓主证。主证一解,其它症状则迎刃而解。诊病时要抓住病人的心理,做到诊断明确,辨证精确,用方用药正确。其疗效才能确切。现代医学的检验,B超,CT等,对于辨病可谓明察秋毫。既然可以借鉴之,为我所用有何不好?扬其长,避其短。中医岂不是如虎添翼!
   
UID14725 帖子230 精华1 积分329 阅读权限100 性别男 在线时间168 小时 注册时间2006-11-1 最后登录2008-4-26 查看详细资料
引用 回复 TOP
学海无涯,环球中医下载站开通了!

李洪波

李洪波

来自:深圳
版主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在线  15#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7-12-24 20:52  只看该作者
精品图书天天送,百万网友最喜爱中医药类、大众健康类图书有奖互动评选活动进行中!
李静衡通医学研究论--衡通中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八纲辨证(4)
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故而学辨证不难,难在从舍。或舍脉从舌,或舍舌从脉。如果舍从不慎,往往毫厘之差,千里之谬。比如恶寒发热看似易辨,实则难辨。中风、伤寒、温病、热病、湿病都有发热,这就要从其同异之间区别了。恶寒则中风、伤寒可见,热病可见,惟温病则不恶寒。但中风的恶寒热,伴有汗出;伤寒的恶寒发热,伴有无汗而喘;热病的恶寒发热,是汗出口渴,脉  洪大。口渴是热。但假热也有口渴。要在其脉象洪大中辨其有力是真热,无力是假热;无力中有时有力是真热,有力中有时无力是假热。口渴辨其饮多喜冷是真热,饮多恶冷是假热;喜热不多是假,喜冷不多也是假。有但寒不热、但热不寒的;有表寒里热、表热里寒的;有上寒下热、上热下寒的;有先寒后热、先热后寒的;有寒多热少、热多寒少的;有寒轻热重、 热轻寒重的;有寒热往来、发作无常的;有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的。

辨虚实也是这样,有形似虚而其实是为实,有形似实而实为虚,所谓大实如羸状,至虚有盛候是也。如果 证型类似虚寒,但腹痛拒按,心烦口渴,泻出如火,肛门热痛,即不可误认为寒而用温热;证型类似热证,惟脉象无力,唇色变白,即不可再用寒凉。

临床上真寒假热、真热假寒,真虚假实,真实假虚之证,辨证时一次即恰到好处,并非容易之事。除了临症时详细诊断辨别、洞察秋毫外,还须借鉴前医之治法方药,有许多疑似之证往往都是经过数次误诊误治后,或试探性治疗后,才能获得正确的诊断与治疗。证有真假凭诸脉,脉有真假凭诸舌。然舌亦有真假,又当细审病症。新病从舌,久病从脉。其新病多实但亦有虚者,久病多虚亦有实症者,而且虚证可能夹有实邪,实证之中,亦有夹虚之证,真假虚实,错综复杂,变化莫测。所以辨证务须入细。入细,方能务实。

在临诊时,即便是如看感冒病人,也要验舌诊脉,四诊结合。既辨病又辨证。须明白人是一个整体,中医治病需从整体出发,先议病,后议药之理。须明白治病需抓主证,有是证用是方之理。还需明白久病必瘀之理,明白一病有一方之要领,明白复杂之病用衡通法实则为兼备法之理。须明白西医之长与中医之长,此乃是现代中医之方向。一般感冒,风寒风热自然易辨易治,如是虚人外感,流行性感冒,重感冒,则须慎重。我的经验要点是验舌诊脉指导辨证论治。初病验舌苔,久病验舌质。凡舌质红紫苔薄者,是热入血分也。舌红紫苔腻者,脉搏多为弦紧数脉。是湿热并重也。西医检验大多有炎证。舌质淡,苔白润者,脉搏不紧数者,一般不至于有细菌性炎证。中医辨证验舌脉证属湿热并重偏热者,西医诊断为炎证则多需用抗菌素。而且多适用于青霉素类,头孢类,而中医则需用白虎汤,葛根黄苓黄连汤等清热解毒类方药。舌质淡或淡红苔白腻厚干燥者,辨证属湿热并重之湿偏重者,西医一般多用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类、诺氟沙星类。中医则往往用胃苓汤、六一散、三仁汤之类方有效。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而润滑者,中医辨证属于寒湿,西药一般用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类药有效,中医则往往需用桂枝汤、桂枝附子汤类有效。舌红紫苔薄或光无苔者,西医只用感冒退热药与抗生素往往效果不佳,需合用液体疗法方效。中医则辨证属阴虚偏热,用滋阴清燥法,往往首选《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之滋阴清燥汤有佳效。滋阴清燥者,滋其阴,则燥热易清也。用于风热感冒、风燥感冒、风湿感冒、流行性感冒,只要有阴虚偏热则适用之。西医于此型阴虚病证用发汗药解表,则伤其阴,用抗生素亦会致其内燥,必用液体疗法综合治之方可。中医也是如此,对阴虚内燥之证,用发表药与苦寒清热解毒药同样也会伤阴导致阴虚内燥。道理是一样的。此所以张先生之滋阴清燥汤用于阴虚内燥偏热之病证,屡用屡效,立于不败之地也。用滋阴清燥汤须大剂分服,使药力常继,有如西医输液方可。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13: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静答----现在流感的治疗
李静答----现在流感的治疗
李静老师一天忙于诊务,晚上还要上网回答众多网友的提问,实在辛苦,在此提醒老师要多多注意身体,不要过于劳累。
   现在流感流行,特别是小孩,发烧咳嗽,不知李老师有什么好办法?

李静答曰:
   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常突然恶寒,甚则寒战、高热、周身酸痛;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它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流行性。
中医强调整观念,辨证论治。感冒也好,其它病也好,有是病用是法,有是证用是方。衡通法本为纠偏,一有所偏,即当纠正之。张锡纯先生曰:素有积热者,复感热其内热愈甚。素有积寒者复感寒其寒也愈甚。于无字名处读书,岂不应该是素有气血瘀滞者,若再感邪,则诸邪均可令气血瘀滞是也。寒邪可令气血瘀滞,温热之邪亦可令气血瘀滞更甚。湿热疫邪更会令气血瘀滞愈甚则明也。
张锡纯先生曰现代人病阴虚者多,阳虚者少,我则谓现代人阴虚者固多,然纯阴虚者不多,多为阴虚且有气血瘀滞者。多为阴虚且有气血瘀滞挟有偏热、偏湿热者为多。经验认为,偏阳虚者,用衡通回阳法纠偏,治之亦易,愈之也速。用衡通滋阴清燥汤治偏于阴虚者,治之不易,故愈之也缓。何也?现代人之生存环境,生活习惯,大量西药的应用不无关系。何者?生存环境来说为大气转暖耗人之阴,生活习惯是煎炒油炸之饮食。工作紧张,情绪变化等皆可耗损阴液。而大量西药抗菌素与激素、维生素的滥用,均为耗阴损液之源。此从现代人感冒每需用输液法病方愈之速可看出。大量液体的输入,抗菌素激素的应用与解热表散药才能使体内阴液充足,抗菌素方能清其热,发表药方能表其汗。若不用液体疗法,只用感冒药,消炎类药往往出汗而病不能解即是此理,阴液不足也。阴未虚甚者一剂可愈,阴虚若甚者,数日方能愈。此即治一感冒需花费数百元的大有人在之理。此也即一般程次的人感冒不敢去大医院看病之理,也即慢性鼻炎、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愈来愈多之理。为何?西药治感冒药消炎药能治感冒之单纯证轻者,不能治证重者,证重者多为阴虚者,故需加用液体疗法。而抗菌素与抗病毒药治阴虚内热之热又非其长,故其治阴虚感冒尚属不易,再治其感冒所遗之慢性鼻炎、咽炎、扁桃体炎、气管炎更属不易也。现代人多已明白服用抗菌素导致抵抗力减,而不知其所以然者何也?阴液耗损,气血瘀滞是也。气通血顺,何患之有?用抗病毒药、抗菌素治感冒必耗阴损液,阴液耗损气血必瘀滞。故衡通法、衡通汤、散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是也。
故临证需多问其病情,治疗过程。特别是用西医药数日不效者多为有所偏也。所偏者多为阴虚与气血瘀滞者,然也有阳虚气血瘀滞者。此即素有积热者阴未虚者,服西药或可愈之。若素有阴虚积热者则多为西药不能愈之是也。且素有积寒者,服西药之抗菌素、抗病毒药则体更寒且虚,其病不能愈之理更明。此亦为现代人感冒有多日不能愈之理也。病所偏之轻者用汗解法与西药之感冒类药解表愈之也速,病所偏之重者,西医用液体疗法与抗病毒、抗菌素同用之,中医辨证找出偏差也同可愈之。病所偏气血瘀滞者,湿热痰火瘀结于内者,且遗有慢性鼻、咽及气管炎症者,西医愈之也难,中医衡通法找出偏差,纠而正之方可愈之。只用衡通汤也可愈之,然需稍缓时日。即是说如辨证为气血瘀滞之体征者,用此衡通法即为治之大法。衡通汤、散,通之散之自能愈之是也。再加辨证,视其所偏,加药治之,即有是病用是法,有是证用是方之理也。此也为不能被病名所拘之理。同为感冒,辨病名以外,需用中医之四诊诊察,八纲辨证。找出偏差,纠而正之。而衡通法即是为简捷扼要之法也。
   
中药治小儿病,以前没有西医西药,不一直都是用中医中药吗?现在有了西医西药,因此用中医中药的少了。中药对小儿因为药苦确实是难了一点。我现在治的都是病家主动找来用中药的,首先家长要有耐心,再者中医也要考虑到这个问题。古人说“药无难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可以考虑用不太苦的药来组方嘛。像生石膏、滑石、生山药、羚羊角、白芍、麻黄、桂枝、杏仁、甘草、蝉退、贝母、桑叶、公英、车前子、土茯苓、白茅根、芦根、金银花等,都不是太苦的嘛。也可让病家加糖服用的。现在有许多成品药,不是都含有糖的吗?小孩服用的感冒冲剂类,颗粒类的药不是有很多的吗?要说服家长。成品的药,不一定正好对证。我常说,如果都学日本人,将中药方剂制成成品药,那还要医生做什么?都去药厂好了。要知人的病情是不断的在变化的,每个人的体质也是不同的。服药过后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从伤寒来论,有太阳证、少阳证、阳明证。又有太阳、少阳合病,太阳、阳明合病,三阳合病的。温病有在卫分,有在气分,有在卫分气分的,有在营分血分的。然其出现胃肠证状,或午后发热则为热在阳明是为易辨之也。故张先生说伤寒、温病,始异而终同。病入阳明者,伤寒辨证论为病在阳明需用白虎汤,温病辨证论在气分也需用白虎汤。伤寒在阳明之腑用承气汤,温病亦用承气汤而已。惟伤寒用白虚汤、承气汤恐伤其阳,而有白虎加人参汤,承气汤加人参、或再加甘草之说。温病论治恐伤其阴而用增液承气汤之说。而且伤寒有下不厌迟,温病有下不厌早之说。伤寒下不厌迟是为了顾护其阳,温病下不厌早是为了顾护其阴。古人说,病有千变,药有万变才行。伤寒用人参顾护其阳与温病用增液汤顾护其阴与西医用液体疗法同一道理。

外感之邪感染人体,是根据人的身体素质来的。人体的最薄弱之处,往往是邪最易侵犯之处。好比时邪之流行病,同时同室的人感染,而病情的表现也会因每人的体质不同而表现不同。若其人脏腑内素有积滞之热者,再复感受外邪则其热则更甚。若素有积寒者,则寒邪触动则其寒愈甚也。若同为温疫感染,体内素有积热者则热之更甚,体内素有积寒者则热之较轻。此亦是人体自求体内平衡的一种表现。素有气血瘀滞之人较多,故复受风热导致感冒之时,与体内素无气血瘀滞之人,在治疗风热之时的用药效果则不同。只感受风热之邪的,同为发热、咳嗽、咽痛,用疏散风热之银翘散、桑菊饮即可得效,而有气血瘀滞者则需加用疏通气血药方可奏效。反之寒者亦然。而阴虚之人则需加用滋阴与疏散风热类药方可。首选药为生地、麦冬类。而气虚之人感冒则需加用助阳益气之药方可,首选药为黄芪、人参、山萸肉类。阳虚之人则需加用桂枝、附子类。其有气血瘀滞与体内有偏差之人感受风热感冒,则需疏通气血纠正偏差之时合用疏散风热,则病愈之也速。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明白滥用西药抗菌素的弊大于利,而能明白中医中药治病求本,衡而需通之理的人越来越少,明白综合疗法标本兼治的医生越来越少。故而中医如能采用现代科学检测以辨病,再用中医辨证岂不是中西结合、衷中参西的最佳之路吗?
现代医学之治感冒,发表之药如阿斯匹林、安乃近等药与抗菌素口服有效有不效者,其不效者即为阴虚素有积热,则需加用输液法大多即效,而此法即张先生与发表之麻黄汤,表里双解之大青龙汤加知母之理相同也。中医治此伤寒之感冒,是麻黄汤证,用麻黄汤,一剂可愈。内热阴虚需加知母者也可一剂愈病。是为感冒病伤寒者易治,此从风寒感冒体未虚之表实证,用西药安乃近片一克或一克半,一汗解之即可明白。而于温病,或病体素有积热者则非一汗可解之,西医治温病之用解表退热药与抗菌素,与中医治温病需辨邪在卫、气、营、血不同,然中医、西医解表发汗之理则相同。西医辨病检测无细菌、病毒、病原体者,中医治之也速。西医辨病有细菌、病毒、病原体者,中医治之也缓。中医辨证风寒感冒从四诊即可辨出,恶寒、发热、无汗、身疼痛,脉紧是为风寒,即是为麻黄汤证,有麻黄汤证,即可用麻黄加知母汤汗解之是也。
我的经验是西医诊断为炎症需用抗生素者,中医往往也需用羚羊、生石膏、滑石、蝉蜕、黄连、黄芩、大黄类药,如葛根芩连汤、张锡纯老师之清解汤、凉解汤、寒解汤、宣解汤、和解汤、石膏阿斯匹林汤、滋阴清燥汤、滋阴固下汤、白虎加人参汤、或镇逆承气汤。辨证验舌红苔黄者属热者,相当于西医之细菌、病毒,然中医则又辨证多为热在气分。则石膏、滑石、蝉蜕、银花、连翘为主药。若舌紫红或舌紫红舌尖有红紫斑点者为热入营血之分、则只用石膏、滑石、蝉蜕、银花、连翘诸药已不能胜任,需加羚羊、芩、连等入血分之药为要。现代医学之检验及诊断方法可以用之辨病,中医则可既辨病又辨证。不能受西医诊断为炎症之影响,病毒也好,细菌也好,一定要用中医的传统,四诊,八纲,六经辨证,温病则用卫、气、营、血来辨证。
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故每致发热咳嗽为上热,若再有腹泻便溏为下燥。此从其舌红紫,苔薄即可辨出。主方可用衡通滋阴清燥汤:
滑石布包煎、生山药、白茅根各30克、生白芍18克、生内金、炙甘草各12克、羚羊角丝6克。水煎多次分服。
此方在临床上却仍为常用,尤其是婴幼儿。小儿患此证很多,发热、咳嗽、泄泻。西药打针输液效不佳或小儿太小而求治中医者比较多。临证时只要辨证为温热证,有发热咳嗽腹泻,即处以此方,煎成后分数次频频服下,往往一剂见效,一般三剂则愈。屡用屡效。且本方药味甚淡,小儿易于服下,婴儿则装入奶瓶内频服之,临证视其发热重,则滑石加重至30克,泄泻重则山药加重至120克。但一定要嘱煎汤数杯,分数次频频服下,颇似西医输液,使药力常继,而不致伤胃肠。清其温热而不伤阴,可谓稳妥。
治温热在此方基础上风热重可再加蝉退、金银花、连翘、咳加杏仁、贝母;有痰加蒌皮、蒌仁、半夏、竹茹;阴虚明显者加沙参、麦冬、生地、元参类药。气血瘀滞症状明显者合用衡通汤,阴虚而毒热明显者加用黄连、羚羊角、水牛角、升麻、白茅根以清血分火热而不致伤阴。气虚可加人参、黄芪。可谓立于不败之地之法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01: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