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和子

名医师承讲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4/5 12: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师承张锡纯学堂之师承张锡纯中医内科学讲记---感冒(10)
就舌之位而论,则舌尖为心之位,舌尖两侧为肺之位。舌之左侧为肝之位,右侧为胆之位,此从临庆每可见肝病患者舌之左侧苔往往厚于右侧;而右侧苔若厚于左侧,则可知其胆囊有炎证是也。舌中间属脾胃,舌中苔厚腻者则胃有湿热也。舌根属肾之位,若舌根后苔腻者,则为肾与下焦有积滞也。此为看舌苔之要点。
舌质来说,舌乃心之苗,脾脉连舌本,肾脉夹舌本,肝脉绕舌本。舌本质红者,属阴虚内热;舌尖红,属心火。舌本质红肿或溃疡疼痛,属心脾积热,主药为黄连。舌尖边有红色斑点者,为热瘀滞于内,若舌红且紫者,为热瘀滞之甚也。若暗紫斑点者,则又为瘀血之明征也。若舌边有暗紫色者,亦属瘀血。舌边有齿痕,是脾虚之证。舌体胖大亦为脾虚。舌瘐小者心血不足也。舌中有裂纹者,为肝气郁滞。裂纹越深。肝之郁滞越重。而且多为阴虚水涸也。则舌之裂与土地之干旱而裂当亦相似。然则肝何至阴虚?肝气郁滞,气有余便是火也。肝有郁火则耗阴,久之则肝阴虚也。舌强属痰热。舌卷,属肝气欲绝。舌不能言,属于肾气不至。舌苔有变,是为病在腑,舌质若有变,是为病在脏也。
治疗原则须领会张锡纯先生之“伤寒风温始终皆宜汗解说”,与辨证以后,有是证用是方。辨证为风寒感冒麻黄汤证,则用张先生之麻黄加知母汤汤,简易方可用西药发汗退热类药。伤风感冒用方则为桂枝汤。伤湿证颇多,需辨其为风湿,湿热而后选方。风湿选用张锡纯老师之加味桂枝代粥汤,湿热感冒选用张师之宣解汤。可细读医学衷中参西录。风温、风热、风燥、暑热证,应用卫气营血法辨证,用张师治温病诸方与滋阴清燥汤。此为常见感冒之辨证用方用药也。
我的经验是诸病感冒皆可用西药发汗退热类药,惟阴虚者不可屡用之。伤其津液也。阴虚内燥之人或阳虚中风之体,用西医输液疗法与中医之增液汤和参芪类扶正益气之治,并无区别,异曲同工也。
而且我的经验是西医诊断为炎症需用抗生素者,中医往往也需用羚羊、生石膏、滑石、蝉蜕、黄连、黄芩、大黄类药,如葛根芩连汤、张锡纯老师之清解汤、凉解汤、寒解汤、宣解汤、和解汤、石膏阿斯匹林汤、滋阴清燥汤、滋阴固下汤、白虎加人参汤、或镇逆承气汤。辨证验舌红苔黄者属热者,相当于西医之细菌、病毒,然中医则又辨证多为热在气分。则石膏、滑石、蝉蜕、银花、连翘为主药。若舌紫红或舌紫红舌尖有红紫斑点者为热入营血之分、则只用石膏、滑石、蝉蜕、银花、连翘诸药已不能胜任,需加羚羊、芩、连等入血分之药为要。然而其病已不称之为单纯感冒了。故而有许多患者说感冒数日不好,证明他的病不是简单的感冒,尤其不是单纯的风寒、风热、伤风感冒。必是有兼证或是病邪已入里而致。非在六经之太阳,卫气营血之卫分、气分。伤寒温病均可有之。现代医学之检验及诊断方法可以用之辨病,中医则可既辨病又辨证。不能受西医诊断为炎症之影响,病毒也好,细菌也好,一定要用中医的传统,四诊,八纲,六经辨证,温病则用卫、气、营、血来辨证。
临床实验证明,凡是应用抗生素和感冒药而感冒仍不愈者,在临证时要详加辨证,做到有是证,用是方。临床上如不加辨证,气血俱虚阴阳俱弱之人如何能愈。西医治此类病人如果不加辨证,用发汗解表药和抗生素效果必然差,须加补液和能量类药方可取效。我的经验是诸病感冒皆可用西药发汗退热类药以求发表汗出而解之法,惟阴虚者不可屡用之。伤其津液也。阴虚内燥之人或阳虚中风之体,用西医输液疗法与中医之增液汤和参芪类扶正益气之治,师承张老师之意,大剂煎汤分数次温服下,与西医输液并无区别,异曲同工也。甚至中医辨证阴虚者加用滋阴之药如增液汤,阳虚者加用补气之药,如人参、黄芪、山萸肉类药,有时胜似西医输液。凡可汗者,汗之可愈者,则非虚证也。凡不可汗者,汗之病不愈,虚故也。当汗者汗,当补者补。有是证用是方是也。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8: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师承张锡纯学堂之师承张锡纯中医内科学讲记---感冒(11)
案例一:
近治深圳陈姓女,年三十二岁,平日体虚且经常感冒,于20007年元月初因感冒伴有心悸、头晕乏力来诊,咽干,口燥,自述心跳能感觉砰砰地跳动之声。视其面色苍白,舌红紫舌尖红斑甚多,苔白腻略干燥,脉弦略数。近日因感冒心悸经医诊治,因主诉心悸,医者给服归脾汤加味数剂治其心悸,然服之心悸反加重。又在西医处输液三日证状仍然未减。因其去年曾在我处诊治,知其乃阴虚内燥之体。现虽以感冒心悸求治,据其舌脉诸证,辨证为阴阳两虚内燥之体,复感风湿热邪扰心之小结胸证而致心悸。徒用温补心脾之药治其心悸,外感湿热之邪未祛固难取效。治需先清热祛湿散结,方用张师之滋阴清燥汤合小陷胸汤加白茅根、枳实。方为:
白茅根30克、滑石30克、生白芍18克、生山药30克、炙甘草10克、黄连6克、瓜蒌皮12克、蒌仁打碎18克、半夏10克、枳实6克。嘱服三剂后来诊。
三日后来诊,诉心悸已止,口燥头晕等证大减。患者认为此方甚效,自已又欲多服数剂,以求根治。视其舌紫舌尖红斑及白色腻苔已祛,舌质已转淡,告知湿热已祛,心悸已止,上方药苦寒,阴虚内燥之体上方不可再服,处以衡通滋阴清燥汤。生山药、桑叶、桑椹、白茅根、生地、麦冬、山萸肉、枸杞、北沙参各18克。嘱此方可多服之无妨。
十余日后又来诊,诉心悸愈,仍有头晕、乏力。视其舌淡紫,苔薄白,舌尖红斑点已无,则又属气虚血行不畅也。处以衡通汤方,因其虚加参、芪、生山药、山萸肉,嘱可多服。

江植成:
老师,我视此患者面色苍白,自诉感冒多日未愈,且又心悸、头晕、乏力,前医处以“归脾汤”加味何以心悸反加重?其心悸难道不是心脾虚之归脾汤证吗?而老师用滋阴清燥汤与小陷胸汤为何其效如此之速?此证是伤寒?温病?辨证要点是什么?

李静 :
中医治病辨证首辨阴阳,此病例素体阴阳两虚,气血不足,此从患者面色上即可看出。用归脾汤加味治之是治心脾阳虚心悸感冒,然其素有阴虚内热是以复又感寒温,则此证是感冒湿热郁于胸中之伤寒小结胸病也。而其又素体阴虚,邪热扰心则心悸发作,邪热于内耗其阴液,阴液亏故面色更为苍白。阴虚之体治法不祛其湿热以顾其阴,反用归脾汤之参、芪、白术、茯苓、远志、枣仁、木香、龙眼肉等温补之剂,湿热无从汗解,是“闭门逐寇”也。湿热之邪无路外泄,温补之剂反耗其阴,故服之心悸反增重是也。张锡纯先生曰:“若阴分虚损者,可用滋阴之药助之出汗。若熟地、玄参、生山药、枸杞之类大润之剂峻补真阴,济阴以应其阳,设病有还表之机,必汗出而愈。至其人阳分阴分俱虚,又宜并补其阴阳以助之出汗”。此证是用滋阴清燥汤以滋阴兼有滑石,白茅根以发散外感,山药、白芍以滋其阴,再加小陷胸祛除胸中湿热,不致苦寒伤阴,而湿热之邪得以外出,收效甚速是先治其虚人外感。邪祛之则心悸自止。心悸止后,速用滋阴之剂以助其阴,清其湿热余邪,则心悸自安,头晕自止也。
此证之辨证要点是其舌红紫,舌尖红斑点甚多为热瘀滞于心胸之明证,舌苔腻且口燥咽干脉搏弦数是湿热之明证,则此证当属太阳病小结胸病。临证时凡是舌红紫者当属热,舌尖有红紫斑点者当为瘀热于内。苔白腻者为湿,舌红紫苔白腻者则属湿热。凡湿热病证外感需汗解时,须顾护其阴液,阴液充足则汗出邪易解,阴分若虚者汗出病必不解,愈汗愈伤其阴分是也。此证为阴阳两虚,而前医治用温阳之药心悸反重是温热未清,故需用滋阴清燥汤滋阴清热,与小陷胸合用治其小结胸证,故效甚速。阳虚者则需用参芪类药助其阳气,此为阴虚阳虚之人患感冒辨治之要点也。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9: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师承张锡纯学堂之师承张锡纯中医内科学讲记---感冒(12)
案例二:
极虚之人感冒:学生李洪波之朋友赵先生夫人患脑癌术后复发,服“衡通散结定风汤”病情好转。于2006年12月1日,李洪波说:最近病人的情况是这样的:1、最近感冒了,咳嗽有痰。现在有一周时间老是口中有白沫;2、有一周时间睡不好觉,身上还发痒;3、昨晚7点和今早抽搐有1分钟左右,左边抽搐;4、这几天偶尔无故发笑。

李静:
先治其感冒咳嗽,用下方:
麻黄10克、杏仁10克、薏米50克、山萸肉30克、炙甘草10克、生白芍20克、桔梗10克、黄连3克、蒌皮12克、炒蒌仁打碎20克、半夏10克。  此方服三剂。
原来的散剂药方照服,汤剂先停一下。换服此方。

12月4日  
李洪波:
病人有点拉肚子。腹泻得厉害,家人认为是不是服中药拉肚子的,每天七八次。流口水、抽筋、手疼,还会持续多久?

李静:
昨天与他谈了,这些症状主要是肝虚之极,原来还有脾虚且寒,风湿风痰,现在是感冒腹泻所致肝脾阴虚明显了,中医叫做肝虚生风,肝风内动,又与肺肾有关。肝属木,肾属水。五行相生水生木。病人感冒体虚就该补液。一般人感冒都要输液,我昨天说让他给她输液了,抵抗力这么差,人都瘐了还不补液,拉肚子不一定是服中药所致。现在的感冒就叫胃肠型感冒,就是腹泻为主症的,是病毒所致,而且是流行性的,现在深圳也有许多此类病人。全靠抵抗力,西医只能对证治疗。既然输液血管难扎,中药改服滋阴清燥汤:
生山药120克、滑石布包煎30克、炙甘草12克、白芍18克。水煎服三剂。待其感冒咳嗽、腹泻好后再服其它药。

李洪波:
这4味药就能治胃肠型感冒?

李静:
此方是张锡纯之滋阴清燥汤,是治她之对证方也。对她此时的体质非常对证。他与我说不能打针了,不好打,今天其它药全停,先服此方,煎好后分多次服,不要一次服下。所以我说不是服中药衡通汤加味所致的,还是病毒性胃肠型感冒。医学上说是轮状病毒,此型感冒就是以腹泻为主的。快让病人服此方,他说打针血管难扎,那只有服此方了。咳嗽者为上热,腹泻者下燥,张锡纯先生早有此论。滋阴清燥汤上可清热,下可治燥。

李洪波:
看舌态即能诊断用药,现在病人的舌质是红紫,苔薄黄。感觉病人太廋了。您老的经验病毒性胃肠型感冒可以从舌苔上看出来?

李静:
能的。其舌红紫苔薄黄即是阴虚内燥之明显指征。原来的虚寒风湿已纠正了,是衡通汤适应证。现在舌质红紫苔薄黄是有火了,阴虚内燥。阴虚之人复感温热则内热致燥。应该把住处暖气调适度点,饮食不可太辣。胃肠型感冒腹泻拉肚子误认为是服用中药所致,说血管不好扎没有补液,肯定瘐下来了。证明我的诊断是对的。用衡通汤加味治之也是对的,说她阴虚有火内燥也是对的。感冒腹泻后,又有抽搐。让停服它药,我重新给开一方,治其肝虚风动之抽搐,其感冒不治全愈,留有余热会很麻烦的。且也可阻塞气血通行,抽搐加重,影响脑血管就麻烦了。这一周多一直认为是服“衡通汤”方而导致拉肚子的,没有意识到是胃肠型感冒,她的感冒本身就是风热风燥,她本来肝虚就有内风,外风可加重内风。用滋阴清燥汤为主方。用滑石以清其燥热,生山药以补脾止泻。加重山萸肉,以补肝止痉。合用滋阴清燥汤则能治其感冒腹泻而不致伤阴,加地龙,大蜈蚣以熄风定风止抽搐。薏米仁、桑枝、白茅根以清热通络。白芍、炙甘草以缓急舒筋。麦冬、枸杞滋阴养肝。黄芪补气、知母滋阴清热。此方服一周。其它药全部停服。方用:
滑石20克、生山药30克、白芍30克、炙甘草20克、桑枝20克、地龙15克、山萸肉30克、枸杞30克、麦冬30克、薏米仁50克、大蜈蚣三条、白茅根30克、黄芪15克、知母18克。水煎服,七剂.

2007.1.10日
李洪波:
老赵刚才说了,服那四味“滋阴清燥汤”一剂腹泻即大减,三剂则愈。服后方现状好得多了,一周来没有再发抽搐了。吃饭睡眠都很好,只是还有口水较多。真是不可思议,服滋阴清燥汤治病毒型感冒腹泻有如此好之效果。读张锡纯先生之《医学衷中参西录》,滋阴清燥汤是治上热下燥的发热、腹泻的方剂,而老师则直接领悟此方可治现代病之胃肠型病毒性感冒,则为张先生衷中参西之论发扬光大之功也!张先生知之,必当欣慰也!然又加药治其本病,而与初诊时之方大不相同,可见中医师承之重要,药随病转之必须,与西医之癌症一概用化疗治之之法相比,则中医为主,中西结合之路是为病人之福,医学之进步也。

李静:
此方用张锡纯先生的滋阴清燥汤为主方,她的感冒本身就是风热风燥,她本来肝虚就有内风,外风可加重内风。用滋阴清燥汤为主方。用滑石以清其燥热,重用生山药120克以补脾止泻。后方又加重山萸肉,以补肝止痉。合用滋阴清燥汤则能治其感冒腹泻而不致伤阴,加地龙,大蜈蚣以熄风定风止抽搐。薏米仁、桑枝、白茅根以清热通络。白芍、炙甘草心缓急舒筋。麦冬、枸杞滋阴养肝。黄芪补气,知母滋阴清热。下一步考虑加药治其脾虚,止其口水、涎水,但需要时间。蜈蚣还可慢慢再加一条,一条一条往上加。用它为主药消瘤抗癌。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9: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师承张锡纯学堂之师承张锡纯中医内科学讲记---感冒(13)
张锡纯先生以擅用石膏以治伤寒、温病而闻名于世。所治伤寒、温病诸方皆离不开生石膏,而所拟此方独用滑石确有深意。近代随着西医西药及抗生素的大量运用,生石膏及白虎汤用之渐少,而此方在临床上却仍为常用,尤其是婴幼儿。小儿患此证很多,发热、咳嗽、泄泻。西药打针输液效不佳或小儿太小而求治中医者比较多。临证时只要辨证为温热证,有发热咳嗽腹泻,即处以此方,煎成后分数次频频服下,往往一剂见效,一般三剂则愈。屡用屡效。且本方药味甚淡,小儿易于服下,婴儿则装入奶瓶内频服之,临证视其发热重,则滑石加重至30克,泄泻重则山药加重至120克。但一定要嘱煎汤数杯,分数次频频服下,颇似西医输液,使药力常继,而不致伤胃肠。清其温热而不伤阴,可谓稳妥。
论本方以滑石、山药为主药。本人认为张氏于用石膏之外,用滑石、用山药则更为精妙。其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滑石解中论滑石曰:“滑石色白味淡,质滑而软,性凉而散。《本经》谓其主身热者,以其微有解肌之力也;谓其主癃闭者,以其饶有淡渗之力也。且滑者善通窍络,故又主女子乳难;滑而能散,故又主胃中积聚。因热小便不利者,滑石最为要药。若寒温外感诸证,上焦燥热下焦滑泻无度,最为危险之候,可用滑石与生山药各两许,煎汤服之,则上能清热,下能止泻,莫不随手奏效。又外感大热已退而阴亏脉数不能自复者,可以大滋真阴药中(若熟地黄、生山药、枸杞之类)少加滑石,则外感余热不致为滋阴之药逗留,仍可从小便泻出,则其病必易愈。若于甘草为末(滑石六钱,甘草一钱名六一散,亦名天水散)服之,善治受暑及热痢;若于赫石为末服之,善治因热吐血衄血;若其人蕴有湿热,周身漫肿,心腹膨胀,小便不利者,可用滑石与土狗(蝼蛄)研为散末服之,小便通利肿胀自消;至内伤阴虚作热,宜用六味地黄汤以滋阴者,亦可少加滑石以代苓泽,则退热较速。盖滑石虽为石类,而其质甚软,无论汤剂丸散,皆于脾胃相宜,故可加于六味地黄汤中以代苓泽而行熟地之滞泥,而其性凉于苓泽,故又善佐滋阴之品以退热也”。
此论滑石甚为精僻,可谓善用滑石者也。受此论启发,我在临床上多用滑石,不论外感内伤,凡阴虚有热之证皆加滑石。前列腺炎症、前列腺增生阴虚内燥而致小便不利者必用滑石。现代人尤其是南方之人阴虚内燥者较多,故滑石大有用武之地,唯怕其致泻必加山药而已。辨证时视其燥热重则滑石多加,燥热不重则少加,虚甚者则重加山药。治温热在此方基础上风热重可再加蝉退、金银花、连翘、咳加杏仁、贝母;有痰加蒌皮、蒌仁、半夏、竹茹;阴虚明显者加沙参、麦冬、生地、元参类药。气血瘀滞症状明显者合用衡通汤,阴虚而毒热明显者加用黄连、羚羊角、水牛角、升麻、白茅根以清血分火热而不致伤阴。气虚可加人参、黄芪。可谓立于不败之地之法也。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9: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师承张锡纯学堂之师承张锡纯中医内科学讲记---感冒(14)
案例三:
2005年春于深圳治付姓小儿四岁,屡次发热、咳嗽、大便不成形。食少、纳呆、脘痞、腹胀。咽喉及扁桃体每发热必发炎,每次发热均需输液打针服药数日方愈,不久又发。察舌红紫苔薄,阴虚燥热复感温热之征明显。乃处以西药克林霉素磷酸酯0.3加入250毫升葡萄糖液中,又加病毒唑0.1合维生素C  100毫克输注,告知家长病儿乃阴虚内燥之体,建议用中药调理。家长说此儿四年来几未断过药,已花去数万元,而仍然是此体质,中药行否?嘱其服滋阴清燥汤加味三剂,可加白糖服之。
方用:滑石布包煎18克、生山药30克、生白芍12克、炙甘草10克、白茅根30克、炮山甲10克、桑叶12克、蝉蜕5克。后此病儿服一剂则诸证均退,三剂则愈。后有发热、咳嗽、咽痛则以此方为主均效。
在临床上凡发热腹泻之小儿,均处以滋阴清燥汤三剂,往往一剂热退泻止,三剂可愈,屡用屡效。惟湿热重须滑石重其量,或再加蝉退或更加羚羊,泻重则山药加重可至120克。消化不良及营养不良加内金以防山药之滋腻即可。

江植成:
此证每感冒则扁桃体炎证发作,屡用抗菌素头孢类消炎,抗病毒之病毒唑,发热退之甚慢,且又咳嗽便溏,老师用西药“克林霉素”注射液与滋阴清燥汤加山甲、蝉蜕、茅根、桑叶即效,请老师讲解其中运用要点,中西结合之长处是什么?中西结合的要点是什么?老师为什么要采取中西医结合呢?

李静:
此证小儿是其外公患乙肝小三阳,肝功能偏高多年,经我诊治肝功恢复正常,乙肝病毒DNA现已接近正常。故对中医颇为相信。然现代人小儿姣贵,此儿屡用抗菌素而体质越差,感冒已成家常便饭,其家长诉说已花去数万元即是此理。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而此儿阴虚偏重,故每致发热咳嗽为上热,腹泻便溏为下燥。此从其舌红紫,苔薄即可辨出。克林霉素的适应主证是扁桃体炎,故我每首选用之。而且观察到此药的应用以舌红紫苔薄为最佳应用指征。其药进入血液之穿透力较强,故用于扁桃体、咽炎之红肿为最效。而且用于前列腺炎、支原体尿道炎、前列腺炎、妇科宫颈炎、支原体感染,屡用有效。然与其阴虚内热之证,则克林霉素能治扁桃体炎、咽炎等细菌性炎证,不能治其阴虚之偏火。火、热也。热者,细菌可有之,病毒亦可有之,病原体亦可有之。阴虚之热只用消炎之克林霉素于有形之炎症可,与无形之阴虚之热则不可。与阴虚导致肺气虚不可,与阴虚导致气血瘀滞之热更不可。故西药消炎类药用于急性炎症可,与慢性炎症,无形之气虚,阴虚瘀滞之热则不可。故肺气虚肺阴虚之人越来越多,屡用抗菌素消炎,越耗损肺气与肺之阴液,肺气虚肺阴虚则内火瘀滞越来越重,体质越来越差。体内素有积热者复感外热则愈热,愈热则愈燥,燥即阴虚也。只用消炎药者,不能改变其肺阴虚内燥瘀积之热,是西医之短也。中西结合,西药消炎,中药滋阴清瘀热益肺气,是为中西结合,标本同治也。何法为好,易辨之事矣!此即张锡纯先生论之用对证之西药治其标,中药治其本之意也。何苦争辨纯中医,纯西医呢?取长补短,对病人有利,何乐而不为之呢?
每观基层医生治小儿此证,验血WBC增高,断为炎症,首用头孢类,不效换之,再不效又换之,数日已过。久之,耐药性,菌群失调随之而来。当然,体未虚之炎症,用抗菌素消炎不谓不快,然久之体质会如何?体虚者,耐药者为何越来越多?世上之事没有万全,这即是唯物辨证法。中华医学者,中医为主,中西结合也。中国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能有香港的一国两制,怎么就不能中医、西医并存,中西互补,中西结合了呢?中西结合能对中华医学是进步,能对病人有利,何乐而不为之?
主张取消中医者,是将西医之长处与中医之短处相比较的结果。主张纯中医者,是将中医之长处与西医之短处相比较的结果。均是一偏之见也!中国人说中国话是中国特色,学说英语与采用西方医学一样,试问,英语与国语孰优孰劣?英语要说,西方医学要采用,国语要说,中华医学即中医还是要的。否定中医是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取消中医是数典忘祖也!中国人能先学国语,兼学英语,怎么就不能先学中医,兼学西医了呢?该说国语时说国语,该说英语时说英语,是谁都明白的道理。而该用中医时用中医,该用西医时用西医,怎么这个道理就是有人不明白呢?采用中西结合岂不是更好!
试问主张取消中医者,如果自已得了扁桃体炎,发热不退,求西医用消炎药退热了,炎症消了,不数日又发作了,用消炎药又好了。再复发时用消炎药不效,换一种消炎药,久之又耐药了,又需再换一种消炎药。实在不行,还有手术切除。是不是只看到西医的长处了呢?一个中医没有治好某名人的癌症,即说中医落后了,取消之。西医难道与癌症皆是个个治好的吗?西医治癌症,人财两空的还少吗?某位名人选择中医没有治好,而另位名人选择西医手术、化疗不也只是半年的时间即告生命终止吗?怎么就没有人说取消西医呢?是因为西医科学,科学地让人与癌细胞同归于尽。如果西医手术,中医控制癌细胞扩散,西医治标,中医扶正治本,是不是可以带病延年?是不是与病人有利,与中华医学是进步呢?
同样的胃癌,选择西医手术化疗的半年生命终止,花费大量钱财。而选择以中医为主的中西结合同类病人,至今二年半多了还健在,抓住一个中医的过失而将所有的中医一棍子打死,这些人应该是脑子有病,吃西餐洋药吃多了,最少也是有崇洋媚外的病,不然即是想哗众取宠。病人选择医生没有选对是他的理念,中医没有告知此病癌症可用西医手术切除,但不能保证不复发是这位纯中医的水平问题。反过来问,选择西医签字后手术、化疗,很快倾家荡产,人财两空又是谁的错?有的癌症早期手术可以根治,而有的癌症非手术所能根治的,手术后癌细胞扩散的问题,难道不是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治疗方法吗?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9: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师承张锡纯学堂之师承张锡纯中医内科学讲记---感冒(15)
我曾治一四川南充72老者胃贲门癌,西医令其签字住院手术,需先交五万元手术费,化疗等费用还需要花费,其因无钱住院手术化疗而选择中医,与之服用中药衡通理冲汤合鸦胆子胶囊与西药维生素C、胸腺肽,治疗四月,能食能走,至今仍健在。去年与其三日一剂中药,今年只是五日一剂中药,现已两年有余,难道不是中医有必要存在的道理吗?而另一脑癌病人,术后半年复发昏迷,西医说没有办法了,找中医去吧。试问如果中医取消了,西医治不了的病,病人又去找谁治呢?就像吃饭一样,喜欢吃西餐的上西餐馆,喜欢吃中餐的上中餐馆岂不是好?而我与之服用中药“衡通回阳汤”,得以苏醒,后服至半年,能食能走。西医化验各项指标大致正常,西医又主张手术,术后我劝其不可再用化疗,西医说化验基本正常,主用一次化疗没事,结果化疗药用上人即昏迷虚脱,再也没有醒来。难道西医没有短处吗?张锡纯先生说西医只能验出贫血,不能验出贫气即是此理。此癌症西医验血基本正常,而其气虚已极却不能验出来,此即是西医科学的局限性,只能验出有形的血,不能验出无形的气。而此西医之短恰恰是中医之长处也。
现代医学在进步,所以才有心脏搭桥、换肝换肾之术。然不是有人肝癌,西医移植两次还是不行的吗?肝移植后诸多不适应证状配合中医有极好的疗效。而主张取消中医的人可能会说,宁愿倾家荡产,也不用中医中药,那只是说他有钱,换得起,而广大中国群体都能接受吗?就如心肌梗塞,西医也需在稳定期方能做搭桥手术,但费用需十七八万元。主张取消中医的人可能说能做得起,能够报销,而广大民众呢?在稳定期,中医采用活血化瘀的疗法不是不能治愈,非做搭桥手术的。这条血管梗塞了搭座桥,如果再有另一条血管跟着也堵塞了,再搭座桥,不搭桥则不行了,生命即会终止。如果能有条件搭桥的,个个心肌梗塞病人都能来得及搭桥,主张取消中医可以,没有条件搭桥的,选择中医药岂不也是给人一条生路?如果主张取消中医的人搭桥又再有另一条血管堵塞了,而不能再搭桥了,是不是就等死也不去寻求中医治之?在急性发作期用西医法抢救,缓解期用中医治本,然后不再需要搭桥岂不是好!现代建桥还有出事故的呢?而在人的心脏上搭桥是不是万无一失呢?
西医治癌症治不好是科学,中医治不好就是伪科学,世上有是理乎?西医手术为何要病家签字呢?是科学?中医就不能治病让病人先签字吗?对西医科学,对中医为什么不能也科学地对待呢?这公平吗?如果中医与西医很好地结合,当是中国特色的中华医学。早在汉朝华佗即用刮骨疗毒法,难道不是手术吗?现代科学手段为西医所采用,中医为什么不能采用?在某些方面中医落后是事实,在许多方面不如西方也是事实。中医只是需要进步,需要改进而已。然首先需要继承,然后再图进取方可
 楼主| 发表于 2008/4/6 19: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师承张锡纯学堂之师承张锡纯中医内科学讲记---感冒(16)
近治一病人,患乙肝小三阳多年,西医检测病毒DNA 阴性,肝功能正常而嘱其定期观察,十五年后即前年,突感不适,去医院检查,结果是巨脾症,肝硬化,西医立即为其做了脾切除手术,而肝硬化、腹胀,发热证状住院年余不能消除,钱财用尽了,西医才说没有办法了,你去找中医吧。试问主张取消中医者,如果此病人是你,你去不去找中医?难道你会等死吗?你的前辈家人不会说英语,说英语没有你说的好,但他们还是有功的嘛?没有他们你从何来?没有中医中华民族几千年是怎么走过来的呢?他们英语说的不好你就将他们驱逐出去吗?道理明摆着的,非我好辨也,取消中医让中医后学者感到中医没有出路,不得已也。朋友小孩病脑炎高热住院治疗一周,花费五千元而高热不退,而询问与我,告知服中药羚羊角十克,与白茅根、芦根各50克一剂高热即退。难道中医没有用武之地吗?曾治乙脑流行,小儿高热用针刺血十宣穴出血高热惊厥即退,屡试屡验。我年青时患外痔,自已认为服药慢,让西医手术之,花费数百元。后多次复发,方明白老用开刀之法不是办法。随着自已医术的进步,均服中药一日即效,三日即愈。花费不过数元钱。因此说英语说的好的与英语说的不好的同样有生存的必要,说的不好的可以学习嘛。外国人不也来学中国话、学中医吗?中医、西医各有所长是不需争辨的事实。中西结合之中华医学即是中国特色的中国医学。如何发扬、光大之,即需不断探索,不断进步也!探讨何病适于西医,何病适于中医,何病适于中西结合,是我辈医者之任也!
 楼主| 发表于 2008/4/7 19: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师承张锡纯学堂之师承张锡纯中医内科学讲记---感冒(17)
案例四:
朋友李先生来电说,孙女才五个多月,发热又腹泻,打针输液孩子太小,有无好办法不用输液治好。现在一去医院就要给输液。告知服此四味中药可也,说苦不?小孩太小,能服下去吗?我回答说,不苦的,可再加点白糖,放入奶瓶内,慢慢当茶服之可也。又问,服几剂可好,回说,每天一剂,一剂可效,三剂可愈。后果一剂热退泻止,三剂全愈。
方用滋阴清燥汤:滑石布包煎18克、生山药30克、生白芍12克、炙甘草10克

江植成:
老师的水平,一说小儿发热腹泻即开此滋阴清燥汤,是读用张先生之《医学衷中参西录》运用于临证的经验体现,而又能与现代医学理论融会贯通之,认定现代人发热腹泻即是上热下燥,用此滋阴清燥汤治此证,服之即效。然此上热是肺热?属温病之卫分?下燥是肠?是气分?还是六经之太阳阳明?还望老师教我!

李静:
此为学用张先生书四十年之功矣。发热是病在表,腹泻为病在里也。病在表者,伤寒六经辨证为太阳也。在里者,阳明也。上热者肺也,西医名曰呼吸道感染是也。温病用卫气营血辨证为属在卫分,用三焦辨证在上焦也。下燥者,肠燥也。卫气营血辨证为在气分,三焦辨证中、下焦也。邪在表者,太阳、卫分同也。在里者,阳明,胃肠也。发热腹泻上热下燥者,太阳阳明并病也。太阳阳明并病与卫分气分同病相同,与西医之胃肠型感冒相似。发热邪在表者,伤与寒者用伤寒六经辨证,伤与温者用卫气营血辨证。此滋阴清燥汤治伤于寒者、伤与温者,胃肠型感冒者,其同为上热下燥,均可用之是也。此与伤寒、温病热在里之在经用白虎汤,在腑用承气汤同一道理。张锡纯一生很少用大承气汤,每用白虎加人参汤代之,即经腑同治之法。与西医之发热用阿斯匹林,有炎症之用抗菌素同样道理。西医之炎症有在呼吸道者,即要当于在上焦肺也。有在胃肠者即相当于中医之在阳明也,阳明者,实则亦胃肠也。中医之足阳明属胃经,手阳阳属大肠经,故曰阳明。而西医之在呼吸道炎症用青霉素、头孢类药,中医则伤寒辨证用麻黄汤、麻杏石甘汤。在胃肠者西医用青霉素类药不效,中医若仍服麻黄汤、银翘散亦必不效。西医在胃肠型发热腹泻需验明是病毒还是细菌性方可确定如何用药,也可直接用抗菌素如诺氟沙星类或克林霉素类。中医则有表证者治其表证,表里并病者表里同治。滋阴清燥汤治上热下躁之发热腹泻即是表里同治,太阳阳明共治。而张先生所创之滋阴清燥汤即表里同治,上热下燥之极效良方也。
 楼主| 发表于 2008/4/7 19: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师承张锡纯学堂之师承张锡纯中医内科学讲记---感冒(17)
案例五:
张姓女孩,出生一个多月即发热腹泻,其母怀孕时即患糖尿病,经我治数月而愈,后怀孕至七个多月时因生气而致妊娠“子悬”,经我用付青主“子悬汤”一剂治愈,故对我甚为相信。先来电诉其女发热腹泻,孩子太小,询可否用中药治之。答之服中药滋阴清燥汤可感冒腹泻同治。其说不放心,还是请先生诊视一下吧。来诊视其女孩舌红苔薄,证属阴虚风热内燥,仍处以滋阴清燥汤三剂。
方用滋阴清燥汤:滑石布包煎18克、生山药30克、生白芍12克、炙甘草10克,嘱其煎好放入奶瓶内,可加白糖,分数次温服下。三日后来电话说果然如先生所说,服一剂见效,三日全愈,而且药不苦,小孩很容易服下。

江植成:
张先生书中论陆九芝之论伤寒葛根黄芩黄连汤可治表里同病之发热下利,张锡纯先生则创此滋阴清燥汤,相比来说,葛根黄芩黄连汤之治太阳阳明并病发热下利是伤于寒者,而滋阴清燥汤之治上热下燥是为伤与热者。然则老师与此二方用于伤与寒者与伤与热者是如何辨证用方的?同为发热腹泻,如何才能掌握好伤于寒者而用葛根黄芩黄连汤,伤与热者用滋阴清燥汤?

李静:
仲景之葛根黄芩黄连汤本为解表又治里而设,后人误用之治下利,是只明黄芩黄连之可清里热而止利,不知其芩、连之苦,不独可降可泻,且合苦以坚之之义,坚毛窍可以止汗,坚肠胃可以止利,所以葛根黄芩黄连汤又有下利不止之治,一方而表里兼清,此则药借病用,本不专为下利设也。与西医之阿斯匹林与抗菌素同用一样。不同的是,西药服用方便,中药味苦而难服是也。然西药之副作用大,也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尤其是小儿,服抗菌素多了不行,服葛根黄芩黄连汤亦难服下,而服滋阴清燥汤则不难服下,是药味淡也。故我每用此滋阴清燥汤治上热下燥之发热腹泻,屡用屡效。并且在此方基础上加药,扩大应用范围,凡阴虚内燥之发热、咳嗽痰喘、腹泻、头痛、头晕、心悸、失眠多梦、乏力、自汗、盗汗者效。热重者滑石、白茅根重其量,或再加羚羊角6克。腹泻重者重加生山药为60克或者120克。疼痛重者加重白芍为30克或60克或更多。虚甚者山萸肉亦可加倍。此即从无字句处读书,触类旁通是也。伤于寒者是体内本有郁热,复又感寒,而里热重表则发热,故需用葛根黄芩黄连汤表里同治。伤与热者亦是体内本有郁热复又感热,故张先生此滋阴清燥汤是为治伤与热者。而用之屡者是现代人本有内热者多,尤其小儿服苦味药难服下故也。我的经验是舌质淡或淡红紫者证轻,服滋阴清燥汤愈之也速。舌质紫红舌尖有红紫斑点者为积热重,用滋阴清燥汤愈之也缓。而葛根黄芩黄连汤用于舌淡紫者,舌尖有红紫斑点者其效也速,是其阴未伤,而用于舌红紫苔薄光者之阴虚内燥愈之则缓是其阴已伤,因苦寒之芩、连易伤其阴故也。因此,应用要点是舌红紫舌尖有红紫斑点者可用葛根芩连汤,舌红紫苔薄燥属阴虚内燥者宜用滋阴清燥汤。而小儿则畏苦,故滋阴清燥汤先治其发热腹泻是急则治其标,发热腹泻愈后若有阴虚内热再没法治之,缓则治其本未为晚矣。
 楼主| 发表于 2008/4/7 19: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师承张锡纯学堂之师承张锡纯中医内科学讲记---感冒(19)
四:临证要点
   
     一、临床当辨清病邪之性质:掌握辨证要点,分清风寒、风热。风寒误用辛凉,汗不易出,病邪难以外达,反致不能速解,甚或发生变证;风热误用辛温,则有助热燥液动血之弊,或引起传变。除虚体感冒兼顾扶正补虚外,一般均忌用补敛之品;以免留邪。此从陈姓女感冒心悸服归脾汤心悸反而加重即可知矣。
二、寒热二证不显者,可予辛平轻剂:感冒轻证,或初起偏寒偏热俱不明显,仅稍有恶风、微热、头胀、鼻塞者,可用辛平解表法,用桑叶、薄荷、防风、荆芥等微辛轻清透邪。咽痒咳嗽者,酌配前胡、牛蒡、贝母、橘红、桔梗、甘草等清宣肺气。
三、寒热杂见者当温凉合用:风寒外感,表尚未解,内郁化热:或肺有蕴热,复感风寒之证,可取温清并施,辛温与辛凉合用之法,解表清里,宣肺清热。并须根据寒热的主次及其演变,适当配伍,如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即属此类方剂。张先生之麻黄汤加知母、大青龙汤加知母即是此意。
四、对有并发症和夹杂症者应适当兼顾:感冒病在卫表,一般无传变。但老人、婴幼、体弱或感受时邪较重者,可见化热入里犯肺,逆传心包(如并发肺炎,流感的肺炎型、中毒型)的传变过程,当以温病辨治原则处理。原有宿疾,再加新感,当据其标本主次,适当兼顾。小儿感冒易夹惊夹食。夹惊者酌配羚羊、薄荷、蝉衣、等熄风止痉;夹食者加神曲、山楂、莱菔子、谷麦芽等消导之品。
五、虚体感冒当在解表药中酌加扶正之品:虚体感冒正气已虚,虽感外邪,也不宜过于表散。若单纯祛邪,强发其汗,更加伤害正气,甚至汗出致脱。应扶正祛邪,在疏散药中酌加扶正之品以达邪。
六、一般而言,感冒属轻浅之疾,只要能及时而恰当地治疗,可以较快痊愈。但对老年、婴幼、体弱患者及时感重证,必须加以重视,防止发生传变,或夹杂其他疾病。此外,病情之长短与感邪的轻重和正气强弱有关。风寒易随汗解:风热得汗,未必即愈,须热清方解;暑湿感冒每多缠绵;而虚体感冒则可迁延或易复感。

江医生:
一病有一病之主方,一方有一方之主药。同是治感冒用方用药,老师常用之方多为发表之麻黄汤加知母汤、桂枝汤、清解汤、宣解汤、滋阴清燥汤等组方。又均加用滋阴补气润燥之药,往往看不出是经方还是时方,是否用《医学衷中参西录》之论来组方的呢?

李静:
我读《医学衷中参西录》多年,书中之方屡用之有效。然而病家每要求速效,从而悟出为医之难。故临床用方药多用兼备之方药,以求万全。张先生书中论曰:“凡遇其人脉数或弦硬,或年过五旬,或在劳心劳力之余,或其人身形素羸弱,即非在汗吐下后,渴而心烦者,当用白虎汤时,皆宜加人参,此立脚于不败之地,战则必胜之师也”。现代人感冒一般不愿服用中药,一是麻烦需煎药,二是认为中药效果来得慢,没有西医输液打针服药来得快。只是用西药数日不愈者方才想服用中药。近观不少患者,感冒发热、咳嗽、咽痛,服用西药,输液,发热退速而咽痛、咳不止者多矣。感冒发热愈后遗留下的慢性鼻炎、咽炎、支气管炎有多少?而这些慢性炎证服用西药消炎类药治愈的又有几何?阳容易感冒的人为何越来越多?白血病人为何越来越多?难道不值得人们深思吗?
一病有一病之主方,医所尽知麻黄汤解寒邪之表,则麻黄汤加知母则为风寒感冒之主方,麻黄为主药。桂枝汤加黄芪、知母、防风汤为加味桂枝代粥汤可解风邪之表,则桂枝为主药。三仁汤解湿邪之表,则三仁为主药。六一散解暑邪之表,滑石是为主药。银翘散解温邪之表则银花、连翘为主药。此解表方之常规用方。《医学衷中参西录》张老前辈创加味桂枝代粥汤,桂枝汤原方加生黄芪十克,知母十克,防风六克以之代粥很有效果。并倡服后不出汗者可加用阿斯匹林一克以助其发汗,我在临床亦常用之。又倡桂枝汤证屡用屡效之简便方,较用桂枝汤更为省事,方用生山药细末两半或一两,凉水调和煮成稀粥一碗,加白糖令适口,送服西药阿斯匹林一克,得汗即愈。此方则为简易方也。又曰:桂枝汤证之出汗,不过间有出汗之时,非时时皆出汗也。故必用药再发其汗,始能将外感之风邪逐出。然风邪去后,又虑其自汗之病不愈,故方中山药与阿斯匹林并用,一发汗,一止汗也。至于发汗与止汗之药并用而药力两不相妨者,此中原有深义。盖药性之入人脏腑,其流行之迟速原迥异,阿斯匹林发汗最速,而山药止汗之力则奏效稍迟,是以二药虽一时并用,而其药力之行则一先一后,分毫不相碍也。此论则无论风寒、风热、风湿、风燥感冒,凡无汗者均可用阿斯匹林汗之,有汗仍需发表者,如咳嗽需宣肺者仍可用少量以表散之。
毕竟现代人习俗用西医西药,谓之西药快,中药慢,实属无可奈何之事也。中医所治感冒之人服用中药大多为年老体虚,或者是妊娠妇女,间或屡用西药屡屡感冒者,小儿病屡用西药不愈方能服用中药。蒲辅周老前辈治习惯性感冒擅用玉屏风散为粗末,水煎每日服十克,坚持三月效果很好,岳美中老师倡之,我在临床上用之亦效。凡辨证诊断为气虚阳虚患者用之当效。但若阴虚火旺之人则宜用张师倡用之生山药等类凉润之药。我常用生山药、桑叶、桑椹、白茅根、生地、玄参、麦冬、山萸肉、枸杞、北沙参、白芍各30克、炙甘草12克以滋阴。用滋阴类药比如西医输液,使阴液充足,汗解则病邪亦易解。阴阳得以平衡,名为衡通理阴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05: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