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377|回复: 3

《内经》“五精所并”新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2 14: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王长荣

《内经》“五精所并”出于《素问.宣明五气篇》,文曰:“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对这段原文的意义古今医者作释不清,疑问尚存。笔者学习后略有一得,现公之与同道共研。

    1 “五精所并”的含义及实质

    “五精”,即五脏所藏之精气,是五脏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与五脏相关的组织器官及精神活动的营养保证。“并”,《说文》云:“并,相从也。”《词海》释为“合”,故“并”有相从、聚合、汇合之意。对“五精所并”的发生原因,原文有明确阐述:“虚而相并者也”,即五脏精气的虚弱是精气“并”(聚合)的先决条件。具体地说,五脏中若有某一脏精气虚弱,则机体会调动其他部位(五脏以外)的精气汇聚于此脏。这是由于五脏的功能活动对于整个人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因五脏精气不足而导致五脏功能衰退,则人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而一旦某脏精气不足,人体就会调动其他部位的精气汇集聚合于此脏,以保证和维持此脏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这实际上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也是“五精所并”的实质所在。

    2 精气所并则神失所养

    某脏精气虚弱时,其他部位的精气反应性地聚合于此脏,则与五脏相关的组织器官及精神活动的荣养就难得到保证,就会产生种种的病变。

    2.1 精气并于肾则恐

    《灵枢.本神》曰:“肾藏精,精舍志。”志者,张景岳《类经》注曰:“意之所存,谓意已决而卓有所立者,曰志。”肾精足,则脑髓充而志强,就能决断而处事,且付之于行动;若肾的精气虚弱,精气并于肾,则“志”失精养而虚弱,常见意念不定,遇事害怕,不能决断处事,概称为“恐”。所以说“精气并于肾则恐”。

    2.2 精气并于肺则悲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主气,能辅助心君主血主神。肺的精气充足,心主血主神的功能也能得助而正常,则气血通利,神和志达,而有“喜”的神态;若肺的精气虚弱,精气皆并于肺,则心君失于辅助,易引起心气虚弱。《灵枢.本神》曰:“心气虚则悲”,悲乃心“不能喜”的神态。这就是“精气并于肺则悲”的缘由所在。

    2.3 精气并于肝则忧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为刚脏,又主疏泄升发,故具将军之性而出谋虑。如肝的精气不足,精气并于肝之本脏,则肝所主之神失于荣养,不仅不会有将军之刚性及谋虑之产生,且常忧郁寡言,愁闷不解。此即“精气并于肝则忧”之理。

    2.4 精气并于脾则畏

    《灵枢.本神》曰:“脾藏营,营舍意。”又《素问遗篇刺法论》云:“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脾为精气营血生化之源,脾强则“意”有所养,使人善思强记,能谏议人事,明智周详。若脾的精气不足,精气遂并于脾,则“意”失于营,就会出现记忆减退、不耐思考、不能谏议、遇事畏难不前的异常神态。此即“精气并于脾则畏”之意。

    2.5 精气并于心则喜

    《灵枢.本神》曰:“心藏脉,脉舍神。”心主神,心的精气充足,则心能主血主神,神和志达而有正常之“喜”。若心的精气不足,精气皆并于心,则神失所养,也会出现情志的异常,如“心气虚则悲”(《灵枢.本神》),即是表现之一。临床中也可见到“喜”,那就是喜笑无常,多出现在癫狂之病中;此病也有因心气虚、心阳虚所致者,如《素问.腹中论》曰:“石之则阳气虚,虚则狂。”《灵枢.通天》亦云:“阳重脱者易狂。”笔者认为,悲与喜皆可因心的精气虚所致,只是前者往往较轻,后者似更严重。

    《内经》“五精所并”的理论,让我们认识到:人体在五脏虚弱的情况下有一种保护性的反应,由于精气汇聚于重点脏器,则某些体表组织器官及精神活动得不到荣养,从而出现种种包括精神情志异常的症状,这是值得医者深入研究的。


来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发表于 2008/2/27 17: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内经到人体,感觉这"并"与"病"类似,更容易理解"五精所并",另"并"还可理解为"虚",精气难存,也难生下一行.
发表于 2008/3/3 15: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精所并

另解之一:
1、“并于肝则忧”中的“忧”或为“怒”
2、“并于脾则畏”中的“畏”或为“思”,畏与思篆体相似,或为传抄之误。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如此一来,原文就变为:...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并于脾则,并于肾则恐...
4、言精气者,以言气也。
    《素问·调经论篇第六十二》有文:"...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故气并则无血,血并则无气,今血与气相失,故为虚焉。络之与孙脉俱输于经,血与气并,则为实焉。...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气并于心,则为血虚气实,“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故喜。
    气并于肺,肺为华盖,肺气实则举,肺举则液上溢,泣出。悲状。
    气并于肝,肝气实而怒。《灵枢·本神第八》“...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气并于脾,脾气实而为思。“思曰容,言心之所虑,无不包也。——《书•洪范》;容,盛也—《说文》”脾本仓廪之官,气实而容而思。
    气并于肾,肾气实而阴虚为恐。《素问·脉解篇第四十九》“所谓恐如人将捕之者,秋气万物未有毕去,阴气少,阳气入,阴阳相薄,故恐也”;《素问·方盛衰论第八十》“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舩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
发表于 2008/3/3 15:5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精所并

另解之二(清·陈修园):

五精所并,谓五脏之精气相并。
精气并于心则喜,多阳者多喜,心为阳脏,阴精幷之,故喜。经曰:神有余则笑不休。
并于肺则悲,肝悲哀动中则伤魂,肺虚而肝气并于肺则悲。
并于肝则忧,脾忧愁不解则伤意,肝虚而脾气并于肝则忧。
并于脾则畏,恐惧不解则伤精,脾虚而肾气并于脾则畏,并与肾则恐。经曰:所谓恐,如人将捕之者,。。。阴气少,阳气入于阴,阴阳相搏,故恐也。该心肾为水火阴阳之主宰,是以心虚而阴精幷之则喜,肾虚而阳气幷之则恐。此水火二气上下交并,其余三脏,结所胜之气相并,所谓气不及则所胜妄行。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此申明幷者,因虚而相并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5 23: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