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乳病的病因及辨证三、乳中结核 乳中结核;包括乳疬、乳癖、乳痨等疾病。(乳岩另章论述)由于造成结核的原因不同,在病理变化上也出现各种不同的证象,而在预后方面也是各有区别,本章逐一论述。
乳疬 病因:多数是由于冲任不调,及气滞痰郁而成。其起因与瘰疬有一个共同点;痰毒、气郁。
辨证:乳疬多发生于女子青春发育期,偶然有发生于中年和老年男性。乳疬初起时在乳晕部生一肿块,形如桂圆大小,呈扁圆形,质地并不十分坚硬,稍有疼痛,治疗后约二、三个月可以消散,破溃的例子极少。虽说与瘰疬有一个共同点;痰毒气郁,但起病部位截然不同,瘰疬长在颈项及耳之前后,亦可延及颌下,缺盆、胸胁等处。而乳疬则局限于乳晕部。
治则:治宜调理冲任,开郁化痰为主。分为内服汤药,外敷膏、丹、散。
乳癖(西说乳腺增生) 病因:思虑伤脾,郁怒伤肝,以致气滞痰凝而成本病。
辨证:本病多见于中老年妇女,(但近年来青年妇女也是常见本证了)本证初起时在乳房部生一块物形如鸡蛋,表面光滑,可以移动,一般不觉疼痛,(但30-40岁年龄段的妇女及有小数病例会有疼痛的例子)其肿块与皮肤不相粘连,皮色不变,亦不发热,也不破溃,并且有随患者之情志变化喜怒而消长的现象。有个别青年中年妇女患者,在月经来前3-4天,疼痛加重,肿块也肿大,经后疼痛减轻或消失,肿块缩小。本病患者多数有月经失调, 不孕或流产史
治则:宜疏肝解郁,健脾化痰,软坚散结。分内服汤药,外敷膏、丹、散。
乳痨(又叫乳痰) 病因:本病多由身体虚弱,肝气郁结,胃经痰浊蕴结而成。
辨证:本病不限年龄大小均可发生,而且常发生于乳房部偏上方的位置,初起时乳中结核,形状如梅李,推之可以移动,硬而不坚,皮色如常,不作疼痛,发现时不作调治则不能消散。数月后肿块渐大,皮色也开始微红,并伴有隐隐作痛,或者身发寒热者,则有成脓现象。溃后流稀薄白脓,疮内腐肉不脱,周围皮肤呈暗红色,并且往往串延胸胁,腋下,日久溃深伤膜,可见午后烦热、干咳、颧红、形瘦、食少、脉虚细数等现象。或形成乳漏,愈合很慢。
治则:初起未化脓时,宜疏肝健脾化痰,溃后须调补气血,出现午后烦热则疏肝和解之外加滋阴退蒸。分内服汤药和外敷膏、丹、散。
[ 本帖最后由 唐医易 于 2008/1/28 18:1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