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3880|回复: 9

《再说阴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4 17: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再说阴阳》
                                                        
          说到阴阳,人们往往感到晦涩难懂、神秘莫测,许多人甚至将它与封建迷信联系起来。其实,阴阳学说是一门“独立而公共”的学问,是中国古代诸子百家学术流派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独立”,是指阴阳学说的理论体系独树一帜;所谓“公共”,是指阴阳学说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如:天文历法、周易预测、地理风水、兵家、道家等皆与之密切相关。也就是说,阴阳学说并非仅为中医所独有,中医只不过是借鉴了阴阳学说中的部分内容而已。
          一、什么是阴阳?
          元气在演化的过程中,一分为二,生成二种不同性质的气:阴气与阳气。所以,阴阳的第一层涵意指的是“物质”,即:“气”,二种不同性质的“气”!
          宇宙虽然万象纷纭,但如果用“气化”的观点去看待各种表面现象,究其本源,其实皆由元气所化生,所以,庄子云:“通天下一气耳”!一切事物,无非是气的演化。
          元气-----阴阳二气-----五行之气------宇宙万物,此即自然演化的过程。
          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云:道之为物。
          既然:道之为“物”,那么,由此而生的“一”(元气)、“二”(阴阳),难道不是“物”而是空洞无物?
        
          所以,阴阳的本意原来如此朴素!它只不过是古人对宇宙观的一种描述与反映。
         
          二、阴阳的属性?
          既然阴阳是指二种不同性质的气,那么,其属性是什么?
          个人以为,最能体现阴阳二气属性的因素是:寒热、动静、晦明、清浊。
          即相对而言,阳气表现为温热、明亮、清轻、运动;阴气表现为寒凉、晦暗、重浊、静止。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才能生生不息。不断地生、化、返,不断地循环与轮回,宇宙与生命才永无止境。因此,万物都处在不停地运动之中,在运动中交换着能量与信息。元气及阴阳二气也是如此,也处在不停的动动之中。
          气的动动形式是:升、降、出、入。
          《黄帝内经》中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升降者,上下也!出入者,表里也!
          所谓“上为阳,下为阴;表为阳,里为阴”的概念,其实是从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推衍而来。
          有人说:既然热者为阳,寒者为阴,那么,地核的温度远远高于地表,因此,应当是“里为阳、表为阴”。
               阴阳是“一分为二”的概念,它必须在“一”的前提比较。说“表为阳,里为阴”时,部位是“一”,表、里是“二”。
说“热为阳,寒为阴”时,温度是“一”,寒、热是“二”。部位与温度是二个不同的前提,如果患联搭配进行比较,往往会自相茅盾。
               个人以为,地核的温度远远高于地表时,就气温而言,是“阳在里,阴在表”,而不是“里为阳、表为阴”。
              “升降出入,无器不有”,阴阳二气也是在不断运动的,
               阳气能在上,也能在下!上至头顶百会,下达脚底涌泉,阳气无所不至!
               阴血能在表,也能在里!内滋脏腑,外濡肤发。皮肤在体表,也需水份血液濡润,发梢在头顶至高处,也需血液供应。
               所谓“表为阳,里为阴,上为阳,下为阴”是就“部位”比较而言,如果抛开“部位”这个前提,此说就不一定能成立。另外,就普遍规律而言,因阳气易上升,阴气易沉降,上表部位易被阳光所照,下里部位难被阳光所照,所以,推衍出部位的阴阳划分。

          三:人体的阴阳是什么?
              中医是用来治病的,阴阳学说存在的价值最终必须落到实处,即:人体的阴阳是什么?这才是阴阳学说的最终意义!
              人体内有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诸多不同功能之气。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将气的生理功能,规纳为五个方面:(1)推动作用、(2)温煦作用、(3)防御作用、(4)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
              人体内的阴阳究竟指的是什么?
                  阳:即元阳之气,是生命的原始动力。相对其它气机而言,其温煦、生化功能特别突出。
                  阴:即阴液,是对一切具有滋养脏器功能的液态营养物质的总称,包括:血液、津液、精液、唾液、泪液、胃液、胆汁等等。也就是说,人体之“阴”是一个泛指的概念,不是指的某种具体物质。

           四、阴阳的概念为什么易于混淆?
                阴阳其实有二层涵意:
                     一、阴阳二气,指的是二种气态的精微“物质”。
                     二、阴阳二气的属性及运动状态。如:寒热、动静、晦明、清浊、升降(上下)、出入(表里)等。
  
                比如:我们说“肝阳亢、肾阴虚”时,指的是第一层涵意,即指的是二种气态的精微“物质”的有余与不足。我们说“昼为阳、夜为阴”时,指的是第二层涵意,是从晦明或寒热的角度上划分。
                阴阳的概念之所以易于混淆,一是诠释不具体。二是二层涵意没分清。

           注:阴阳学说,诸子百家,各有论述,若执于虚理,不求实用,细究起来,浩如烟海。但中医只需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后人诠释不可故作玄奥,让人越学越迷惑。

---------------------------------------------------------------------------------------------------------------------------
           
给反中医份子补补课:何谓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是一种哲学思想.
  
   阴阳------指的是事物的对立统一,即矛盾论.
   五行------指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相当于人体生物链与人体生态学的概念.
  
   五行相生即是指事物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
    五行相克即是指事物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中医用五行比喻五脏,用来表示五脏在功能上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从而维护人体的动态平衡的特性!
  
   五行:金,木,水,火,土,只是比喻,只是符号;如果你觉得它难懂,将它翻译一下,用现代语言包装一下也未尝不可!
  
   如果你实在无法理解金,木,水,火,土;那你就改称ABCDE也行.只不过金木水火土形象一些,俺们用习惯了,也就懒得改了.至于非中医专业人士,怎么叫都行.
  
   读书要理解它的精神实质,而不是望文生义,只看表面.中医的概念都没读懂,就急吼吼地跑出来反中医,反你个大头鬼!
     就象中医说口腔"上火"了,并不是指口腔冒烟了,有火苗了!只是形容人体局部红肿发热而已!如果你理解成人体自燃现象并振振有词地加以批驳,我确实无话可说.
  
   有人说:中医对反中医者解释理论,如同鸡对鸭讲,原来不信,现在信了!不但信了,而且服了!

      现在的一些人,读不懂相对论是爱因斯坦的错!听不懂交响曲是贝多芬的错!看不懂中医理论是老祖宗的错!只有他自已是没错的!
  
   无知倒也罢了,只是他还特觉得自已有理,什么世道?!西药吃多了就是这种结果?值得研究.
-----------------------------------------------------------------------
      --------既如此,你能告诉我为什么一定要五行吗?为什么不是三生万物的三?又为什么不是2进制的2呢(据说有人从周易中看出了2进制)?就表达方式而言,五行的表达方式比三行或者二行或者六行以及n行有什么优劣?
    
   答:
  
   "元气------阴阳二气-----五行之气"是宇宙万物的演化三个不同的层次与阶段.
  
   宇宙万物的演化是无中生有,从微观到宏观,从潜在到实在,从无形到有形的.物质存在的形式:固态,液态,气态.宇宙万物产生之初,只不过是混然之"气",所以,古人说:"通天下一气耳"!
  
   构成宇宙万物的元始之气,谓之元气.
  
   元气在运化的过程中一分为二,演化成阴阳二气.
  
   阴阳二气进一步激化,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产生了阴中阳,阳中阴.(即二分为四:太阴,少阴,太阳,少阳).
  
   阴中阳,阳中阴相互激化而融合,产生了"中和之气".
  
   "中和之气"含阴阳而不偏于阴阳,有形之物皆由此而生.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此万物,中和之气即"三"也!
  
   太阴之气,少阴之气,太阳之气,少阳之气,中和之气谓之五行之气.此为形而下的物质世界的开端.所以,五行的属性是宇宙万物的普遍规律.
  
   事物有普遍规律,也有其特殊性.比如说:下雨多是阴天,但晴天也有下雨的时候,见过出太阳下暴雨或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象吗?
  
   事物的普遍性不能代替其特殊性,所以,别钻牛角尖了!

[ 本帖最后由 杏林箫客 于 2008/1/14 16:16 编辑 ]
发表于 2008/1/14 18: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最近正好在思考这个问题,借此机会,也拿出来晒晒。

谈论阴阳、 五行、六气等 ,不能脱离一气。这些概念是根据气的不同运动状态及其所具有的不同性质的分类归纳:
一气动静分阴阳,升降沉浮成四象.
生生化化呈五行, 周流人体辨六经。

阴阳:二分体系。是按虚实、动静、聚散、清浊、升降、内外、上下、出入等等二分,对分出的任一部分又可再次二分,再次二分,......, 所以阴阳无处不在: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一气而已。

四象:四分体系。是在阴阳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阳中之阴,阳中之阳,阴中之阳,阴中之阴。即二分为四:太阴,少阴,太阳,少阳。可喻为春夏秋冬,对应:升浮沉降,生长收藏等。

五行:五分体系。太阴之气,少阴之气,太阳之气,少阳之气,中和之气谓之五行之气。在夏中分出长夏,从而有五,可喻为:木火土金水,对应:春夏长夏秋冬。生长化收藏等

六气:六分体系。六气正名:寒,热,温,凉,湿,燥。
l六经:人体之气的六分体系。如《素·阴阳类论篇》按照《易经》先天八卦图中一阳、二阳、三阳和一阴、二阴、三阴的概念分别将少阳、阳明、太阳和厥阴、少阴、太阴之名固定了下来。三阴三阳标准的确立,能更精确地区分阴阳能量的多少,如《素·天元纪大论》说:“阴阳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

六气对应六经:足太阳(膀胱)足太阴(肾)对应寒,水也;手太阳(小肠)手少阴(心)对应热,火也;足少阳(胆)足少阴(肝)对应温,木也;手少阳(大肠)手太阴(肺)对应凉,金也;足阳明(胃)对应燥,足厥阴(脾)对应湿,土也。(三焦从胃,心包从脾)此六经六气五行对应之位也。


24节气:24分体系。节,做节律讲似乎不太合适,做“一节”,“一段”讲可能更形象。节气 就是一段气。24节气,就是把如环无端的气的循环运动过程分为24段,每段有不同的状态和性质。





以上多种分类体系又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1 按 阴阳分类
2 按五行分类

所以说学习中医,首先要明白阴阳和五行。但其根本还在于一气。道门有句名训:
   太极常转,才能阴阳互生,寒热协调。太极旋转失常,则阴阳乖戾,寒热混乱,疾病立生。如能了知旋转太极之法,就不必理会阴阳寒热,而阴阳寒热自然调顺,不治疗疾病而疾病自消。世医不知旋转太极之法,尽在阴阳寒热中妄走迷宫,以致附会丛生,或主补阳、或主养阴,成为新的外邪,更添新乱。俗曰:纲举目张,纲只有一也,岂能二乎?故阴阳不是纲,太极才是纲,深思深思!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8/1/15 09:13 编辑 ]
发表于 2008/1/14 22: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太极旋转,也即中气斡旋.中气不败,人即不死也!
发表于 2008/1/15 0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二气,亦万物之本,阴生阳,阳生阴,循环不绝!!
发表于 2008/1/15 09:2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手太阴肺经\手少阴是心经吗?
发表于 2008/1/15 10: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OYAN 于 2008/1/15 08:24 发表
不是手太阴肺经\手少阴是心经吗?

抄错了。谢谢
发表于 2008/1/17 16: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学说揭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道一和传统中医那是整体地研究阴阳,就是居中,处在这个太极图中央来研究精神系统和物质系统,执两用中,中气为和,这样才能够学好中医、掌握中医、认识中医;而不是陷在所谓“唯物论”、“唯心论”主义之中,要整体地把“唯心论”、“唯物论”,把他们统统地把握住,超越“唯心论”、“唯物论”,达到一种大唯物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利用“中气”来解析“三生万物”,我们就容易了然于胸,万变不离其宗,无论阴阳如何变化,但是我掌握了这个“三”,也就是阴阳里面的精华——原动力。“原动力”是什么,是“一”,是“德”。因为这个“三”是三个“一”组成的,只不过是一个显态化,一个隐态化,其中还是含有内外的“一”的能量。
我们学校的校训是“求本,远志”,这四个字还是很精炼,是高度概括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里面,有个“治病以求于本”。实际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如果按照西方人片面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比如说吸收儒学文化、吸收老子文化,所产生的辩证法,是不是绝对科学的呢?实际上他们只学会了一半,因为老子真正揭示的是“三生万物”,他们没有真正地把这个“三”破解开来,他们只是学了个“道生一,一生二”,就陷在阴阳里面不能拔出了。
实际上在古代,我们的大智慧者无论在医学上,还是在哲学上、在科学上,他们研究万事万物都是在用“三”。这个“三”是什么?它的这个象,也就是我们的旋极图;它的数,也就是河图;它的理,也就是“中气以为和”,平衡阴阳自如的运动;它的气是什么呢?它有它的气,就在中间的根本性能量的发挥产生和应用。我们在分析任何事物的时候,要掌握它的外因和内因,但是如果你要超越外因和内因,把握住事物变化的根本,那你就得掌握本因。
就像我们有些时候看病,你猛然间突然看到了这个病灶后面的东西——图象。那个图象其实会告诉你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病因,那就是本因。当这个本因弄清楚的时候,向良性转化了的时候,那它的内因就容易变化,外因容易产生作用。像药物这都是外因,你给他针灸也好、拔罐也好,甚至中药的汤、膏、丸、散等全都上去了,也都只是外因。但是如果内因不响应,本因不转化,你这个病就很难彻底治愈,只可能产生短期的作用,远期疗效一般不佳。当我们真正地能够在做学问当中,在治疗当中,在为人处事当中,将本因、内因都调节到符合德一的状态,具备这个能量、具备这个品格的时候,那么疾病也容易治愈,事业也容易成功。

http://www.ngotcm.com/forum/view ... &extra=page%3D1
发表于 2011/6/10 14: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仅说气温的形成   气温是地球表层辐射热量而形成的   即地面的长波辐射和地表的短波反射为主   太阳光的直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因此气温的大小取决于太阳直射的强弱和地表植被的情况   当然还有风的流动影响等等    四季的变化主要是太阳对地球直射点的变化所引起的   也就是地表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而引起的   因此阴阳是说的清的    简单地讲   就是在地表上空即一定的大气层范围    越离太阳近温度越低   
发表于 2011/6/10 15: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希望 有老师办 个培训班 好好 讲讲 阴阳 五行  
发表于 2012/3/22 18: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是个大学问,水很深啊,努力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1 04: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