恳请高手评价一下以前用药,指点今后如何调整用药。
我的女儿17岁了,从小就有点先天不足。从小先后好感冒 咳嗽,腹泻 ,鼻炎,咽炎 ,胃炎。消炎药没少用。平时好血压低,(不全是低的,有体位性低血压)每年冬天都要头痛、头晕、犯鼻炎,平时阴天也好头痛。现在又胃不适(上腹部突起,时常难受,有下坠的感觉),头痛头晕,疲乏无力,腰背不得劲。
平时特胆小易惊,特健忘,经常睡眠不好,月经量极少。
孩子脸色苍白,眼窝,鼻窝暗黄色,下眼袋发青。手几乎常年都是比较热的,但脚爱潮凉。给她吃附子理中丸手没什么变化,那时我正在吃附子理中汤药,药量比较大,我给她也喝点,没敢多喝,她喝后手当时反倒凉了,但过一段时间又潮热。头晕的晚上,给她生吃不到半个小拇指大的红参,也出现了手脚凉,鼻尖凉的现象,过一会看精神状好像神气活现一些。
吃医生开的药,总是反复,还越来越重,现在自己学习。
开始吃的药是:人参健脾丸和附子理中丸,头晕还真是差多了,胃也不太难受了,吃饭睡觉都可以。下晚下唇有些红,唇干,但口不渴,喜热饮,鼻子不通气,嗓子有点痛,有痰清不出来,放学回来说腰酸腿软,无力,刚回来摸头有些热,但体温不高,但晚睡着的时候,摸头比较凉,手也不算热,心跳稍偏快,晚上咳嗽了几声。是不是有点上火,或者是虚火浮火?
人参健脾丸去掉,附子理中丸(一次一丸一日两次)和红参量都不大,吃了有几天了吧,不头晕了,吃饭睡觉都还好,精神变好,体力有所增加,继续吃,清嗓子越来越频繁,有痰不出,刚开始胃好些,现在又不适了,腰痛,睡眠有不好的倾向,大便又干了。我的理解是 阳气活动起来生湿了,胃肠不畅,加了一次四神丸,感觉有点冷了,好长时间被窝不热呼,晚上咳嗽一阵,感觉咳嗽出来就痛快一点,睡得还可以。脸色变亮了一点。以前吃过四神丸,有化寒痰的作用,吃了以后吐出大口的痰,但是吃了化气行水向下降的四神丸头就晕,而且脸色明显变得不好,可见脾虚很重,所以这次不敢多吃,隔几天吃一次。(9g)
咳嗽不知什么时候好了。清嗓子差多了。
昨天晚上,红参加了量,晚上频频上厕所,睡眠不好,有紧张兴奋的感觉,白天脸色苍白,头痛,极困,大便正常,肚子里有气在串,这几天手不像过去那么热了。红参真的是有理中的作用(看过一篇文章), 附子理中丸加量到两丸,红参减少,孩子昨天晚上睡得非常好(平时睡眠多不好),睡得好,第二天的精神和气色就好一些,我想是附子理中丸加量的功劳,我本人就是气虚阳虚体质,就是拿附子理中丸当安眠药,睡不着觉,两丸附子理中丸吃下去睡得就好。我想前时四神丸引火向下走消耗热量了,(吃后就有一点怕冷了),现在加强温中健脾,睡眠就好了。 现在的用药是: 附子理中丸加量由原来的一日两丸变成四丸丸 人参归脾丸一日两丸
那天中午又吃一次四神丸,下午头有点痛,晚上睡觉感到不得劲,(平时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入水困难)有点像吃红参较多的那个晚上,我把干姜煎一煎然后剁碎给她喝点,很快就放松睡着了,我的理解是,所谓的红参有理中的作用,是补气的推动作用,能通阳,一通阳,使本来阳虚体质的人兴奋紧张。四神丸也有理气化气行水的作用,这种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消耗的过程,会使阳虚脾虚的人感到寒冷气虚。即如此,应该重点温、通阳,附子干姜就是有这样的作用,所以觉得把附子干姜的量增大就能通阳复脉安眠。 仍吃着人参归脾丸(一日两丸)、附子理中丸两丸(一日四丸承德产),自那一晚吃了点干姜后, 现在有上火的迹象了,舌边痛,有点白色的小水泡,嘴唇干,原来舌苔白,现在看不出颜色,舌苔少了,舌色淡,舌头上有竖着的两条裂纹,喝水一般,喜热饮,晚上放学回来颧骨处有点红。(不累就没有),偶尔小腹难受(以前从来都是胃难受),现在好像不念叨了。另外,屁多,小便大便正常,大便色比以前黄了。 自吃药以来,整体看比以前好得多了:精神、体力、睡眠、气色,不头晕了,今年冬天还没犯鼻炎,但是仍然会腰酸腿酸,累,而且,这两天,唇干,舌边有点疼。(舌疼,口腔溃疡在以前每个月例假时都好犯,现在好多了) 现在只吃附子理中丸。煎点肉桂大枣汤喝 干姜吃多会上火,用肉桂能引火归元吗?是不是有阴虚的症状了?急切恳请高手评价一下以前的用药,指点今后的用药如何调整。
[ 本帖最后由 叶2007 于 2008/1/14 09:44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