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930|回复: 4

仲景运用生姜探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0 12: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彭宣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


  生姜始载于《名医别录》,本为寻常之物,然仲景却有非常之用。在古代经典医学著作《伤寒论》中,载方用生姜者达37首之多,其应用规律值得研究。
  
1.解表祛邪  调和营卫
  
      对于外感邪气、营卫不和者,仲景必用生姜配合大枣以调和营卫,如桂枝汤、柴胡桂枝汤等。清代周岩曰:“生姜味辛色黄,由阳明入卫。大枣味干色赤,由太阴入营。其能入营,由于甘中有辛,惟甘守之用多,得生姜乃不至过守。生姜辛通之用多,得大枣乃不至过通。二物并用,所以为和营卫之主剂。”说明了生姜在外感杂病中的重要作用。
  
      桂枝汤用于治疗风寒客于肌表、营卫不和的太阳表虚中风证,方中生姜性味辛散,能散在表、在上之邪,既助桂枝袪邪解表,以治卫强,又与大枣相合,助营阴生化,以治营弱,姜枣合用还能扶脾和胃,脾胃乃营卫生化之本,胃气充则卫气足,卫气流动以固护周身,有利祛邪外出,且大枣与甘草有甘缓气壅之偏,得生姜之辛通走散而缓之,有散邪而不伤正之优点,合《内经》“风淫于内,以甘缓之,以辛散之”之旨。清代陈修园《本草经读》也云:“生姜与大枣同用者,取其辛以和脾胃,得枣之甘以养心营,合之能兼调营卫也。”伤寒名家柯琴赞桂枝汤乃“仲景群方之冠,为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可以看出姜、枣、草配伍意义甚大。
  
2.和中止呕  化饮降逆
  
      生姜入脾、胃经,能和中止呕,从唐代起被誉为“呕家圣药”,可随证加减用于寒、热、虚、实各证所引起的呕吐。其性微温,对寒邪犯胃、中焦虚寒、痰饮中阻、内有水气者用之最宜,如生姜泻心汤、旋覆代赭汤、真武汤等,有的将生姜作为主药,不可替用或弃之。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本证病机为中气虚弱,外邪乘机入侵,导致气机结滞,脾胃失常,故选择生姜为主药,为取其健胃降逆,宣散水气而消痞满之意,中焦为决渎之官,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用生姜温中则中焦阳气得复,配以甘草、人参、大枣调和脾胃,脾胃健运又除痰饮之源,使气机升降有序,药学著作《汤液本草》云:“辛以散之,呕为气不散也,此药能行阳而散气。”真武汤证见“此为有水气”,水湿之邪有凝聚之性,故治疗湿邪为患之病,除制水、利水外,若配伍辛散之品,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故在此仲景以附子佐生姜取辛散水气化饮之意。
  
3.健脾和胃  和中防变
  
     《药性解》按:“生姜辛入肺,肺气通畅,主宰能灵,故能通神明,神明通则一身之气皆为我使,而亦胜矣。一身之气胜,则中焦之元气定,而脾胃出纳之令行,邪气不能容矣。”仲景云:“人受气于水谷以养神,水谷尽则神去,故云安故则昌,绝谷则亡。”中医治病很重视健脾养胃,保护胃气,许多疾病的防治,均有赖于脾胃的健运,脾胃的盛衰对疾病之转归与预后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并且药物功效的发挥离不开胃气的推动。
  
      少阳为三阳之枢,邪犯少阳,则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间,往来无常,其邪增可内传阳明而入里,若正复可祛邪外达太阳而出表,治疗伤寒之邪传人少阳的代表方剂小柴胡汤,方中生姜借其辛散之功,助柴胡散表邪,同时又助半夏和胃止呕,合大枣调和营卫,振兴中阳,益气健脾,输布津液,俾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将病邪控制在少阳,进而疏邪外解,《名医方论》谓:“人参能补久虚,滋肺金以融木,甘草和之,而更加姜枣助少阳生气,使邪无内向也。”显然用姜、枣、参、草不仅仅为和解少阳而设。柯琴《伤寒方论》说得更加明确:“仲景于太阳经中,用石膏以清胃火,是预保阳明之先着,加姜枣以培中气,又虑其转属太阴矣。”可见大青龙方中佐药石膏、生姜、大枣,有着防传阳明,固护太阴的重要作用。也看出仲景继承发展了《黄帝内经》的“治未病”思想。
  
     《伤寒论》的精髓在于辨证施治,仲景在生姜的用法上也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仲景制方,药不在于多与杂,而求其精专,其论证言变多于言常,论治则灵活多样,其学术思想可从方剂的构思中得到反映,从生姜的配伍中即可窥见一斑。
发表于 2008/1/10 16: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08/1/10 16: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上了一堂用药辨证的课,谢谢
发表于 2008/1/10 17: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发表于 2008/1/18 15: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已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9 10: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