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741|回复: 2

為孔子平反:《唯女子與小人爲難養也》正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8 15: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為孔子平反:《唯女子與小人爲難養也》正解


先秦泛指女人用“女”,“女子”表示不成熟的女人
——兼議“又新文化運動”始自成熟的人(君子,淑女)

  張祥平

  內容提要:君子和淑女是人格上成熟的人,小人和女子是不成熟的人。不但在《論語》中這樣用,在孔子之前的文獻和孔子之後的《左傳》《孟子》中也這樣用。“女子”這個詞在 《周易》 中出現了一次, 在《詩經》中出現了七次,在《左傳》中出現了五次,在《孟子》中出現了二次,都不是表示女人,而是表示不成熟的女人。21世紀初葉,有必要用“又新文化運動” 來矯正上個世紀“新文化運動”引發的民族虛無主義。認同於君子和淑女的五個特點,複興儒家文明。
關鍵詞:先秦文獻,女子,女,君子,淑女。

  20世紀初葉的新文化運動以來, 有的人用 “唯女子與小人爲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遜) ,遠之則怨。”(《論語·陽貨》)這段話“證明”孔子歧視婦女。其實這種說法缺少基本的明辨(邏輯) 智慧: 如果“女子難養”能夠證明孔子歧視婦女,那麽“小人難養”就能夠證明孔子歧視男人,既然都歧視,就是男女平等,就沒有性別歧視。

   如果有人辯解說: “女子是指所有的女人,小人只是指一部分男人,所以孔子說的這段話不是男女平等,而是性別歧視”,那麽,只能說明辯解者對於孔子所處時代還不了解:先秦漢語以一字詞爲主,男人稱爲人,或稱爲子;女人稱爲婦,或稱爲女。二字詞“女子”不是現代所說的女人,而是與“淑女”相對的一類女人,正如“小人”是與“君子”相對的一類男人。
在先秦文獻中,女子作爲不成熟的女人,包括未成年的女性(含女嬰)和成年之後精神上沒有成熟的女性, 即女性的小人。先秦文獻中的名詞大多數是一字詞(一字一義),如女表示女人, 男表示男人(參見下引《孟子·萬章下》)。如果用二字詞(二字一義),那麽或是象聲詞, 或是重設的類別名詞。例如君子、小人,是男人中的兩個類別,相應地,淑女、女子,是女人中的兩個類別。

  君子和淑女是人格上成熟的人,小人和女子是不成熟的人。 不但在《論語》中這樣用, 在孔子之前的文獻和孔子之後的 《左傳》《孟子》中也這樣用。“女子”這個詞在《周易》中出現了一次,在《詩經》中出現了七次,在《左傳》中出現了五次,在《孟子》中出現了二次,都不是表示女人,而是表示不成熟的女人。

《易經·屯, 六二》“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中的女子是未成年的女性,約六歲,十年之後才具有生育能力。
《詩經·邶風·泉水》 “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詩經·鄘風·蝃(讀帝)蝀(讀凍)》“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二句),《詩經·衛風·竹竿》“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其中的“女子”都表示不成熟的女人,在詩中是自謙用詞 ,與後來自稱爲“妾”相同 。
《詩經·鄘風·載馳》“女子善懷,亦各有行”中的女子指青春期不成熟的女人。
《詩經·小雅·鴻雁之什(祈父之什) ·斯幹》“大人占之:維熊維羆,男子之祥; 維虺維蛇,女子之祥。/乃生男子……/乃生女子……”中的二個女子指將要出生或出生不久的女嬰。
《左傳·僖公元年》 :“夫人氏之喪至自齊,君子以齊人殺哀姜也爲已甚矣,女子從人者也。”譯爲現代漢語是(譯文括號中爲祥平據上下文及晉代杜預注所加):“魯莊公遺孀(哀姜) 的死訊從齊國傳來,魯國的成熟的人們都認爲齊國人殺死哀姜是太過分了,(盡管哀姜淫亂,指使人殺夫莊公殺子闵公,但是)不成熟的女人(哀姜)出嫁之後就屬於丈夫的家族(,要由夫家來決定怎麽處理)。”
《左傳·成公二年》(二次出現女子一詞):“齊侯見保者曰:‘勉之,齊師敗矣。’辟女子。女子曰:‘君免乎?’曰:‘免矣。’曰:‘锍司徒免乎?’曰:‘免矣。’曰:‘苟君與吾父免矣,可。若何? ’乃奔。齊侯以爲有禮。既而問之,辟司徒之妻也。”現代漢語意爲“齊國的國君(在撤退的路上)見到守邑城的軍隊就說:‘要做好準備,我們在前方吃了敗仗。’(有一個看上去)不成熟的女人被要求離開,這個貌似粗魯的女人問:‘我們的國君安全了嗎? ’齊侯說:‘安全了。’這個女人又問:‘主管兵器的司徒安全了嗎?’齊國的國君說: ‘安全了。’這個女人說:‘既然國君和我的父親都安全,那就行了。別的事情和我有什麽關係? ’說完就迅速離開了。齊國的國君認爲這個女人有一定的教養,所以就詢問誰認識她。有認識的人說她是主管工兵的司徒的妻子。”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初宋芮司徒生女子赤而毛,棄諸堤下。共姬之妾取以入,名之曰棄。長而美”中的女子是初生的女嬰。
《左傳·定公五年》“所以爲女子遠丈夫也”中的女子指不成熟的女人。
《孟子·滕文公下》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汝)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中的女子還不成熟,所以母親諄諄告戒。
《孟子·滕文公下》 “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中的女子很不成熟,所以大家都看不起她(賤之)。
先秦文獻中泛指女性的時候不用女子這個詞,而是用一字詞“女”。如《孟子·萬章下》 : “堯之於舜也, 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
又如《孟子·盡心》:“舜之飯糗茹草也,若將終身焉;及其爲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
《論語·陽貨》“唯女子與小人爲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遜),遠之則怨”一句不能說明孔子歧視婦女。相反,孔子認爲既要孝敬父,也要孝敬母,沒有區別(《論語·爲政》)。
從儒家的理性和實踐來看,“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禮記·中庸》)——現代之前的中國把男女平等推廣到更深的制度層面,女性也可以成爲管理者和決策者,如皇帝主管天下臣民, 皇後主管後宮,而且母儀天下。大家庭中的男主人和女主人也都是不同範圍中的決策者。
中國曆史上的班昭(東漢) 、 蔡文姬(東漢)、謝道蘊(東晉)、李清照(宋)等文化名人, 在近代之前的基督教社會中沒有出現過。武則天這樣的女皇帝,在英國和俄國都是文藝複興和宗教改革之後才出現。 武則天的出現不只是個人能力使然,也有制度基礎,如武則天借助科舉制度籠絡人才,女官有條件像班姑蔡女一樣學習儒家文化,等。
新文化運動之後的有些人把儒家文化說成歧視婦女,既沒有文獻依據,也沒有曆史對比。 事實恰恰相反:相對於世界上的其他文明形態來說,儒家文明是近代之前全世界最尊重婦女的文明, 是把婦女的才智最充分地加以發揮的文明。
21世紀初葉, 有必要用“又新文化運動”來矯正上個世紀“新文化運動”引發的民族虛無主義。“又新”一詞取《禮記·大學》“又日新”之意:當初的新文化在九十多年後已成舊文化。新文化運動的兩個主要挑戰(民主與科學)在21世紀面臨反挑戰:政治儒學的三重(民意, 文化,超越)合法性容融一重的民主合法性,物性儒學的複雜科學容融簡單科學,新文化所說的科學只是簡單科學,複雜科學的西式裏程碑(溫差液花實驗)遲至七十年代才出現(詳見蔣慶: 《政治儒學----當代儒學的轉向、 特質與發展》,北京:三聯書店,2003年;張祥平:《<<易>>與人類思維(第二版)》,重慶出版社,2004年)。
“又新文化運動” 始自成熟的人:君子和淑女。君子和淑女有五個主要特點(編譯自《論語·學而》、《禮記·中庸》等):1,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含堂兄弟堂姐妹),推廣到尊重師長和上級,敬老愛幼,友愛夥伴;2,不說假話(三種情況例外*),不說空話,不說大話, 許諾別人的事情一定要兌現,對好朋友不說拐彎抹角的話,對下級不說盛氣淩人的話,不擺架子;3,成家育後,夫妻同心合力地承上啓下,遵紀守法,行善積德,如果妻子爲公公婆婆送終, 或生育了兒女,或幫助丈夫從貧賤到富貴,那麽,丈夫就不能提出離婚;4,能夠反省自己的不足, 有了過失就努力改正,承認過失,不怕丟面子,有過不認才沒面子;5,努力學習爲天下爲子孫謀利益的文獻知識並付諸實踐,以志士仁人爲傍樣。(*例外的三種情況:1,父爲子隱,子爲父隱,事後知恥改過;2,挽救垂死的人:3,禦敵保國保家。)
只要認同這些特點, 願意用這樣一些標準來要求自己,不斷地正心修身,就是君子或淑女。 儒家文明在曆史上一次又一次死而複生, 就是靠著這樣一些有情有智的男人和女人。 有了這樣一些有情有智的男人和女人,中國曆史就有了光明,世界曆史也有了可供選擇的文明樣板。限於篇幅,本文不贅。
发表于 2008/1/9 22: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言之有理。。。女子,非女人也;小人,非男人也。
发表于 2008/1/30 14: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老先生,把女子和小人并列起来说,就如同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这么简单的句子,也用得您这么费力去解释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3 10: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