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931|回复: 4

请教关于度量衡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0 15:4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学中医,对古方的配伍不是很明白,有知道的请指教.
   
   1.中国现在用的一斤等于十两的度量方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的?
   
   2.古代一斤等于十六两停用于什么时候?清朝时还在用没有?
      
   3.看到很多古方用药量都很大,包括清朝的也有用好几两的.但现在开方为什么都没那么大

     了?都很少有药用到30克以上,这个转变过程是怎么回事?
   
   4.有没有关于用药量变化及配伍这方面的书籍推荐?

   谢谢各位指教.

[ 本帖最后由 sakejin 于 2007/12/13 12:4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3 01: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指教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3 13: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顶.
从秦始皇制定统一度量衡,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一直沿用一斤十六两的计量方法。南宋数学家杨辉在他的《日用算法》(1262年)中编造了 “斤价求两价” 的歌诀:
“一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一二五;三求,一八七五记;四求,改曰二十五;五求,三一二五是;六求,两价三七五;七求,四三七五置;八求,转身变做五。” 意思就是一两等于0.0625斤,二两等于0.125斤……到了元朝,伟大数学家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年)书中,推进成下列的十五句:
“一退六二五,二留一二五,三留一八七五,四留二五,五留三一二五,六留三七五,七留四三七五,八留单五,九留五六二五,十留六二五,十一留六八七五,十二留七五,十三留八一二五,十四留八七五,十五留九三七五。”
那时十六两秤叫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信用,不欺不瞒;否则,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度量衡变动很多,又需要根据当时一斤等于多少克来换算,请查看《历代度量衡简表》。如:秦代至西汉1斤相当于258.24克,隋代初期1斤相当于668.19克,隋末1斤相当于222.73克等。
另外,根据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佑铜则,自记重一百斤,实重64公斤。那么每斤相当于640克(《历代度量衡简表》的标准是596.82克),跟汉代258.24克相去甚远。
1959年开始 一斤等于十两:1959年6月25曰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米制为中国基本计量单位,在全国推广使用,保留市制, “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 中药计量仍袭旧制不变。
从1979年1月1曰起,中药计量单位也改用了米制,用 “克、毫克、升、毫升” ,不用 “两、钱、分” 等。
“钱”换算为“克” ,近代以来普遍采用的换算方式是:500克(1斤)÷16(旧制十六两为一斤)÷10(旧制十钱为一两)=3.125克(1钱),一些中医院校教材中也是这样的算的(此换算方法实际上并不正确)。

古代量制历经多次变革,明代以后才大体稳定,变化较小,一斤基本在595克左右。直至1929年推行计量改革,将旧制595克一斤改为500克一市斤。还应特别指出,1929年和 1959年的改制中,均将中药计量作为例外对待,仍袭旧制不变。这样,从明代到1979年,钱换算为克的正确公式应为595÷16÷10,1钱约等于 3.72克(3.71875克)。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3 13: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忘了注明:文章出自百度知道的坠入冰蓝的回答。
发表于 2007/12/15 01: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朝是一斤十六兩。
目前台灣,也仍是用一斤十六兩。

個人在學習用葯的份量上,是宗民國前、後,及清朝的醫書上,所寫的兩、錢來運用學習。
一斤=600克。一斤=16兩=160錢。600/160=3.75。故一錢是3.75公克。
參考、參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4 02: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