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诊务繁忙,本拟把《中医的广博与精专》陆续写出,以期和朋友们交流学习心得,看来一时作不了,只好把一些治疗的心得与同仁们交流,可以短时间完成。我很喜欢民间中医网,它的特点是广博与开放,有些栏目可以直击中医的源头,不足之处有三点,一是能散而不能聚,言用的多,言体的少;二是援引现代科技而阐释中医基础理论的少;三是佛道儒的内容虽多,但直指中医源头,阐释根本的文章少。提些许意见,还望版主们笑纳。
自从去年治了两个年轻教师的痤疮,竟然痤疮患者不断,原来是两位教师当了宣
传义工,当然来的主要是学生和教师。治了十几例,兹将心得与同仁共享。
一、痤疮之生理、病理
痤疮好发于青春期,多处于人生气血最旺盛的阶段,好发于阳阴经表与太阳经表,
阳明主面,手足阳明均会于面部,背部则为太阳经皮部,痤疮之出,实则是阳明、太阳两经、腑排邪祛毒的反应,如发热助人体解表一样,痤疮之出正是人体太阳、阳明走向健康的反应。然此反应,也分太过与不及,太过者,正是人体气血最旺之时,血气鼓荡而欲祛两经邪毒,遇经表寒郁则发为痤疮,大而红,中有硬结,多是体质强者;另有两经经气明显不足,则两经毒素蓄积太多而发,其疮色晦暗,中软而有脓液,多为体质弱者,中年人为多。前者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是病,而是人体走向更健康强壮的必由之路,最直接的证据是这类人只要用清热解毒之类的药损其体质,其疮疮便消失,群医便曰治愈,或患者生它病体质突降,痤疮往往随之而消,至于多数青少年之痤疮更是随着结婚、工作、年龄增长,体质减退,太阳、阳明两经阳气虚衰而自然消失。人一生之病多随血气之衰而生、而增、而重,唯青春痘则反之,医者宜深究之,是病也?非病也?若细推之,或可启无限法门。说一句感受最深的话:“一切健康人,若进一步提高体质,必会引出许多所谓的病症来,一个病人,若只是平平常常便治好了病,体质是绝无多大改善的,要提高体质,必受一翻折磨,必经历一翻阵痛,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此外,站在修行的角度,若以佛道的高人观之,人人均是心身俱病。
现在中医治痤疮,多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排毒为治,清解者最多,其中有少数中医以宣肺解毒、消食散结、祛风散结治之,虽然清解之药仍然不少,然已属不易。
我治第一类痤疮,多从太阳、阳明治之,其脉多浮而略数,大便多略结,常用方
剂有麻黄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葛根加半夏汤、半夏泻心汤、大黄附子细辛汤、附子薏苡仁败酱草散等方加减,我观察到多数患者皆有表症,可能是现代人用风扇、空调太多又少以运动畅通其表的原因,所以临症多先畅太阳阳明经表,同时多辅以白芷、防风、蒺藜等祛风消结、消肿排脓之品,次以半夏泻心汤,大黄附子细辛汤(大黄必酒炙),并轻佐升麻、葛根、桔梗、白芷之属以上达阳明经表,大黄、薏苡仁、败酱草以解阳明腑毒,但现代人多于夏季嗜食寒凉,而致寒凝中焦,是阳明腑气不降之重要原因,凡有此证者我必以理中汤配砂仁、陈皮、菖蒲、白寇、藿香、生姜、半夏之属先畅中焦、交通上下,然后再引阳入阴,以合阳明之降。最后多以知柏地黄汤等一两剂善其后。
对后一类气血亏虚,太阳欲开乏力,阳明欲降而中阳与阴精俱为不足,最为难治。我遇三例,皆是爱美之中年女士,屡经前医以清热解毒之属治之,疮未减而体质愈下,往往导致太阴土寒不运,少阴水寒不藏阳,厥阴寒郁血行不畅,三阴皆受其损,这类人往往四处求医,屡屡受挫,若按常规,先实其三阴,后畅三阳,则往往难在坚持服药或信念动摇,我常用大剂四逆汤重用附子合理中汤并温太阴少阴 ,以酒大黄清泄阳明腑毒,阳明降则六经之毒俱出(六经为川,胃肠为海),则痤疮多两三剂则可大见其效,待其信心足,再为其讲明道理,再依先三阴后三阳之次第而治,始善其体质,即佛说信、解、受、持是也。
些许心得,供同道们探讨。
[ 本帖最后由 陈利-1971 于 2008/2/16 14:15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