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901|回复: 11

我们该如何"拯救中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5 17: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文化源源流长,自古以来几千年的历史,中医为中华民族用来抵御疾病、维护健康,让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发展壮大。只是,自西医发展以来中西医之争却越演越烈!西医重理论见实效,中医治病慢不科学等等。可是,我们也知道: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标本兼治。

    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学生:在学校学中医,到医院是中西医,然后是西医。我们来看看社会:什么沐足、桑拿;什么美容院;什么星级酒店都堂而惶之的冠以“中医”。

    所以,中西医之争也有原因!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该如何拯救我们的中医!

    好在我们看到,今年举行了“中医中药中国行”大型科普公益宣传活动。据悉,为了让公众了解中医,从7月开始,我国将进行为期3年的中医中药科普宣传活动。

   今天,我看到了《诊所模式才是中医的高速公路》这篇好文章,现转载到该论坛,以供大家分享。

    希望同行深思!

    行动起来!拯救中医!  

[ 本帖最后由 woniko 于 2007/12/5 16:1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7: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载]诊所模式才是中医的高速公路

赵春德   北京芳草疑难病研究中心 (北京 100000)

  在2005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指出:中医药在我们国家的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中国人民几千年来抵御疾病维护健康靠的就是中医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发展壮大靠的也是中医药。中医药学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中医药学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我认为高强说的很实际很正确。肯定了过去和现在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既然如此,我们应当而且必须把中医药放在解决13亿乃至20年后16亿中国人民的医疗保健的主流的地位上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医疗保健事业,必须实施以中医为主中西医并重的方针。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主流作用,中医必须要有一个较短时间内高速的人发展,不然主流作用无从谈起。要有一个短时间内高速的可持续的大发展走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起决定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的56年来,采取的是国家办中医院的模式,严格限制和抑制了民营和个体诊所的发展,结果是用了56年才发展2700所中医院。如今,中国人口已发展到13亿人,每482000人才有一所中医院,而这2700所中医院中没有一个是建在乡村的,都建在城市和县城以上城镇中。发展中医的目的是为了满足13亿中国老百姓的医疗保健需求。如今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要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最低保证每千人有一个中医医疗机构服务。根据这个标准看,用中医院的模式达到人民满足,就得需要481年的时间才能达到。这就充分说明走这种模式是永远也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所以我们必须重新选择可行的模式。实际上中医药的高速路是自古以来固有的,问题是我们错误的把它抛弃了,这个自古固有的好模式就是中医诊所。为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7: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中医诊所模式最适合中国实情

    中国拥有13亿人口,20年后达到高峰16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人口中,9亿人口在乡村,4亿人口在城镇。乡村人口生活在90%的国土总面积,而国家的医疗资源80%集中在占国土面积10%的城镇中,为25%的少数中国人服务。而90%的乡村地区缺医少药,卫生服务很落后。更为严重的是在13亿人口中能享受到国家医保待遇的只有 2亿人,11亿人口基本享受不到国家的医保,这就中国医疗保健事业的实际情况。这么多的人口,分布在这么广阔的面积,如此落后,这么不合理的医疗现状,用什么办法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呢?满足最大多数老百姓的需求呢?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力发展以民营个体为主的中医诊所。因为诊所模式最能适应中国的国情,建设诊所投资少、成本低,有一个中医就能建一个诊所,一个诊所可以承担1000人的分散居住人群的医疗保健,那么13亿中国人需要130万个中医诊所。而且中医诊所自我生存没问题。中医在人口稀少的农村山区有病人可看病,无病人时自己采药加工备用,也可以种地养活自己。种地和看病都可以是中医诊所生存的保证。不存在生存危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克服各种困难,扎根农村服务于农民,在城镇所有角落里,也能生存发展,一天看三两个病人,就能养活自己。

    诊所谁都可以经营,国家、集体、私营、个体都可以投资建设。只要政策充分支持,5年内就可以发展到100万个诊所,能覆盖全国大部分角落,迅速改变广大地区缺医少药的局面。连医疗机构都没有还谈什么提高和发展呢?所以,首要的是发展,然后才是提高,中医的根就是中医诊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几亿人的健康是分布在各个角落的中医诊所保证的。解放56年来的实践也证明无论现在和将来,只有中医诊所模式才能适应中国的国情,才能满足13亿中国人民的医疗保健的需求。大力发展中医诊所,国家可以不投一分钱,又是适合国家没有钱拿或是有钱不愿拿的实情。现在全国有几十万人想办中医诊所的愿望,这也能解决上百万的就业问题,如果主管部门想为全国绝大多数老百姓谋利的意愿的话,应该自觉的、主动的采取这个模式,而不应该在强烈的呼吁声中也无动于衷。中医诊所有强大的生命力,它能适应任何艰苦恶劣的生存环境。几千年来,国家不止换了多少朝代,战争不断,灾害横逆,疾病泛滥,中医诊所和它们的郎中们从来都没有低过头,也没有被冲垮,百折不挠地保证了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和壮大。几千年来,从来没有被别的模式完全替代承担过中华民族的保健使命。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7: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中医诊所是培养铁杆中医的真正大学

    广泛扎根在乡村大地和城镇角落里的中医诊所,是一棵棵喷发中医药浓香迷人味道的珍珠。在那里天人合一,辨证论治的中医理论,绿色天然的中药、针灸、推拿、外治等疗法,综合应用,收费低,疗效显著。在那里靠的是望、闻、问、切,靠的就是用中医理论深入分析思考,创造性的发挥世界上最高级的万能仪器,自己的“脑子”。没有化学分析设备,也没有大型现代化仪器可用。病人来了,全靠自己独立的望、闻、问、切,分析判断,决定用什么药,用多少,配伍哪些,用什么剂型,用什么疗法等一切问题都要自己解决。在诊所里无他路可走,无他人可问,最好的老师是病人和周边的中医理论书籍及数千年记录下来的医案。治好一个有快乐、有感谢声、有赞扬声,治不好就失信,就影响饭碗。失败逼着学习,胜利和成功增强信心,对中医的信念,进一步牢固。在诊所里,出门、上山到野地都可以采集各种药材,而且体验它们都长在什么地方、什么环境、什么模样、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用什么部位等,都可以亲自体验到,心中有数。在诊所里,药全都足自己采、自己购、自己加工。所以什么模样是优质的、什么模样是劣质的,其至是假的,地道药材是什么样的,非地道药材又是什么样的,一看就知道,质量如何,产地是什么地方等掌握得清清楚楚。只有在诊所工作时才能做到,自己看病、自己诊断、自己开的。自己抓药、自己煎药、自己品尝。在亲身体验中才能学到在大学里、在大医院里学不到的真正的实实在在的知识和本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尝,百尝不如一治。只有来自实践,才能知道甘还是苦,辛还是酸,咸或是淡,寒还是热,温还是凉等等。辛加甘加苦加酸加咸是什么味道,辛加苦是什么味道,酸加甘是什么味道,大苦是什么感觉,喝进肚里,发生什么情况,苦大了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坏处,有毒的怎样煎,用量多少,疗效如何等等。百药、百味、百态、百应、百效都在心中,怎样配药变成什么味,产生什么效果。阴阳怎么辨,表里怎么认,虚实怎么看,寒热怎么定,阴阳是什么脉,表里是什么脉,寒热是什么脉,虚实是什么脉等丰富的中医内涵,只有在中医诊所中,才能天天体验到。在中医的眼里,大自然中的一切,一草一木,所有物质都是有各自作用的、可利用的好药。只要你掌握好了,它的性味,归经就能充分利用它的性能,为人治病。认药是用药的基础,正确用药是治好病的根本。连药是什么模样都不知道的中医,根本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中医,更不可能成为名中医了。中医磨练到一定水平,就能在治病的实践思考中,产生悟性,这个悟性就是创造性,这个悟性就是名中医的重要标志。中医的悟性产生于中医经典理论的自如应用和了如指掌的药性功能和特点的有机结合基础之上。中医的思维方法和悟性只有在用中医理论中医的方法,利用中药的长期给病人治病的实践中形成。只有用中医的方法和理论指导治疗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是非生病物质的功能的有序结合,而不是物质结构的组装体,生命功能来自于天地所有物质运动功能的直接参于和作用。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功能,绝对离不开天地运动功能的支配的科学道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中医药内涵。只有保证人体功能正常,才能保证人体物质结构的正常。人体功能改变,就必须得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这时它们被逼迫变态,这就是实质性病变的道理。治病救人根本的问题是恢复功能正常,细胞、分子、基因都是生命功能的产物,细胞、分子、基因研究的再透,也不可能用它们组装成活人,也不可能用它们来治好病。中医是调整功能,保证人体健康的生命科学,没有必要研究细胞、分子、基因的如何。因为研究它们指导不了中医治病,也解决不了中医的发展问题。可是中医药能支配细胞、分子、基因的正常活动。这就是天地功能正常,才有人的功能正常的道理,也就是中医天人合一论的核心最科学的一面,这就是中医的思维模式。在中医诊所培养出来的中医师,90%以上能成为铁杆中医,在大医院里培养出来的中医师90%以上是半中半西型,在诊所里培养出来的中医师,到大医院是真正的中医专家。在大医院里培养出来的中医师到乡村诊所就很不胜任。中医管理局副局长李振吉说得好:“什么样的办医模式,培养什么样的临床人才,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些民营、个体医疗机构不仅体现了机制活,而且中医特色浓,再培养优秀中医人才方面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应当认真地研究其经验和规律。鼓励中医民营、个体医疗机构的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7: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中医诊所是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动力

   要全面承担13亿乃至16亿人口的医疗保健任务,就需要130-160万个中医诊所。建立130万个中医诊所最低需要200万以上的中医人才。这就是说200万个中医医生的就业岗位急等上任。200万中医人才从哪里来呢?从中医院校来吗?那就要等100年才能完成,这就说明100年内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全部分配也不够用。100万个中医诊所每人每个诊所里看5个病人,全国每天就看500百万人次,500百万人每天要用500万公斤中药,一年就消耗15亿公斤中药,这是一个多大的需求啊!能形成多么庞大的中药经济。200万中医大军每天完成500万人次的临床实践,这才是真正的、有效的事半功倍的科学实验。100万个以上的医疗机构和200万以上的中医队伍,蓬蓬勃勃的实践中药理论,搞临床才是中医药的大发展,什么叫发展?能全面承担13亿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保证全国老百姓的健康才是最大的发展。为发展而发展,永远也发展不起米。如今中医的理论,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影响中医发展的说法,我认为是错误的。中药学理论,不可能有什么突破性进展,突破性进展是在否定的基础上建立的,没有否定,就不可能有突破,中医理论几千年来行之有效。而行之有效的理论,是不可能也不需要否定的。只能完善,细化,增加分支往前发展,中医理论是生命宏观调控理论,它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基本包涵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所有一般性规律,而且行之有效,证明是正确的。最根本的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几千年前的人和现在的人,还靠吃饭保生命活动,也没出现喝着汽油或是其它食物来维持生命活动,五脏六腑还是原来的五脏六腑,活动规律依然如故,理论和实际没有新的突破,所以不可能也不必要突破性进展。为了拿出突破性进展而搞各种各样的动物实验,细胞分子基因等研究不可能有什么突破性进展的。日前中医约事业发展很艰难,好多方面举步危艰,根本原因不在于中医药的理论,没有新的突破,而是政府的管理政策有很多失误,而且顽固不改正严重阻碍中医事业发展的政策。政府的政策不改正,即使中医理论突破了又有什么用呢?根本不让中医发展,处处否定中医药,中医师想中办一个中医诊所,比登天还难。而人民需要130万个中医诊所,中医不想发展吗?中医没有这个能力吗?不是,完全有能力,人民有能力解决自己的困难。上百万的中医诊所上百万的铁杆中医是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动力,它将不可阻挡地推动中医约事业大踏步前进。政府和卫生部门应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担负起责任来,为造就 130万个中医诊所打开方便之门。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7: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必须加速建立真正代表最大多数人民利益的中医药管理体制

   三十多年前,毛主席曾指出:“告诉卫生部,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工作,而这百分之十五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生,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医学教育要改革,根本用不着读那么多书,华陀读的是几年制?明朝李时珍读的是几年制?医学教育用不着收什么高中生、初中生,高小毕业生学三年就够了。主要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这样的医生放到农村去,就算本事不大,总比骗人的医生与巫医的要好,而且农村也养得起。书读得越多越蠢。现在那套检查治疗方法根本不适合农村,培养医生的方法,也是为了城市,可是中国有五亿多农民。脱离群众,工作把大量人力、物力放在研究高、深、难的疾病上,所谓尖端,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普遍存在的病,怎样预防,怎样改进治疗,不管或放的力量很少。尖端的问题不是不要,只是应该放少量的人力、物力,大量的人力、物力应该放在群众最需要的问题上去。还有一件怪事,医生检查一定要戴口罩,不管什么病都戴。是怕自己有病传染给别人?我看主要是怕别人传染给自己。要分别对待嘛!什么都戴,这首先造成医生与病人的隔阂。”

   毛主席对卫生部的工作批评的如此严厉,但是直到现在还是一样如旧。目前最好的大量的医疗资源,90%在大城市里,而且还在把90%以上的财力、人力、物力,为城市医疗事业投入,大医院建设的越来越豪华。但是13亿人中只有两亿城市国营人口享受医保待遇,而十一亿人,没有得到医疗保障,连人民自己建一所小小的诊所都不允许,国家卫生部也不为农村诊所的建设投一分钱。这是为人民利益,为大多数人民利益服务的政策吗?党的十六大明确决定,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发展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的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的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的革除,发展必须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要聚精会神地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还决定,营造鼓动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补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动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17: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保证中医药事业的正常发展之建议

(一)要废除医疗机构政府审批制度,建立市场准入制度  

    1956年计划经济搞得是政府审批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医疗机构的广泛建立,造成了大部分人民居住区缺医无药看病难的局面,要彻底改变医疗机构发展难的现实情况,要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医疗保健需求,必须达到每千人有一个中医诊所服务于人民,这是最低标准,所以卫生工作,中医药工作首先要大力的发展中医诊所。连看病的诊所都没有,还能谈什么发展提高满足之言呢?市场准入制里投资建设者是主人,诊所挂在哪里?建多大规模?是什么样的企业性质?设立时间都应该是法人的权力,而不应该是政府说了算。政府只管资格审查和建后执法管理,就可以了。医疗事业是属于服务性事业,要满足人民需求,要有大量的足够的医疗机构,在此基础上通过公平竞争达到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人比需要。在这里足够的数量是首要的因素,没有数量也不会有竞争,没有公平竞争就不会有质的提高,人民自然就不满意。实行市场准入制不仅能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大力解放生产力加快中医事业发展的同时,从深层次上有效防止政府机关人员的腐败现象。政府机关人员的腐败行为哪一个不是利用手中的特权实现的。这是两全齐美的好事。

(二)必须彻底打破国营垄断制,保护所有合法医疗机构的平等权力

   想真正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就必须彻底打破国营垄断制度,保证所有合法医疗机构的平等权力。为此,必须彻底废除定点医保制度。为什么?定点医保制度首先剥夺了病人的自由选择权,定点制,根本不考虑病人的利益,只考虑国营医院的利益。国家定的参保医院都是国营大院,谁能成为定点医院,卫生局说了算,而卫生局是国营医院的总代表,自然就定国营医院了。国家拿出来的医保费,是一大块肥肉,能让别人抢着吃吗!二是要保护安全地把肥肉送进国营医院的口袋里,搞了一个定点医疗制度,这样的结果,人民怎么样呢?一个参加了医保的病人,根本没有充分选择最低的服务价格,最好的服务质量,最好的疗效,最方便的地方等,对此选择决定权。不管花费多高,服务多差,有无疗效,就得吊死在定点医院里。很多居民原来是城里的人,后来搬到郊外去了,也没办法在最近的医院或者诊所里看病,只好跑很远到定点医院去看病。定点医院的情况如何呢?因为人为的把大量病人集中在定点医院里,人满为患,空气污浊交叉感染严重,定点医院最大的特点就是:挂号排队,看病排队,化验排队,仪器检查排队,化价排队,交款排队,取药排队七大排队。没有一个环节是不排队的。一个病人到医院看病得站七次排队等候有多烦多难啊!越是定点大医院高级医院价越高,医务人员态度又不好,看病质量又差,为什么,人太多,没法办,大医院的医生们都那么坏吗?不是,他们是很辛苦的,因为人太多,病人又太着急,光对付开药也忙得头混脑胀,哪还顾得上别的呀。定点医院,为什么收费高?(1)因为是定点医院,他们不怕收费高了没有病人。(2)因为定点医院国家送给的钱,能不花吗?(3)经营成本高,但1条和2条是主要原因,大医院的看病,不管什么样的病,都要先检察化验,没有这个环节就不能开药,所以光化验检查费就得花上二三白元,然后才能进入真正治疗阶段。开药给你开好药,开进口药,高价药,美其名曰:为你好,国家报销,为什么不呢,所以没有五、八百元别想进医院。我们必须为最大多数人民谋利益政治意愿出发,彻底废除定点医院制度,还给病人自己选择的权力,保护病人利益的同时,创建一个成千上万的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医疗机构,都在平等条件下有序地红红火火的竞争质量,竞争最低费用,竞争最高疗效,竞争自我发展,竞争提高水平,在竞争中自我调整,在竞争中强者胜弱者败的自然法则发挥作用,用不着坐在办公室里写红头文件,天天发号司令,按少数长官意志强迫人民,一切事业的发展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这就是中医说的天地之道,用道者盛,逆道者亡。

(三)必须废除唯院校培养人才制度,建立唯能力考核制

   什么是人才?有能力者才是人才,有学历者不一定有能力,有能力者才是真正有学历者。资格认定唯一标准应是能力,能力是学和用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标准。有能力是真正有学问的表现,无能力是无学问的表现,有学历而无能力者是学而无知的表现,所以能力是唯一正确的标准。然而如今只看学历而不认能力的制度占统治地位。这是极其错误的制度。国家制度中,不承认非院校毕业的有能力的医生是很错误的,难道知识是地道药材吗,非得是你那个地方出来的才是知识吗?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可笑而荒谬的事,也是一种很霸道的行为,这种制度不可避免地严重阻碍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必须坚决废除。解放56年来,中医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外形上看有了很大的发展,可是培养出来的人学历越高越不像中医,他们学得时间越长越不懂中医,反而不信中医了,堂堂的博十毕业生不会用中医方法看病,最能说的就是细胞、分子、基因之类的东西?黄芪、附子是什么模样都辨不出来,还能承认他是个中医高级人才吗?从临床的角度比,他们远远不如在农村诊所里滚打多年的乡村医生。农村诊所里的土医生们,能认药、能采药、能加工药、能自制药、能治病、能说中医的理、能用中医的理,他们是有本事的真正的“博识”生。可是成千上万的这些人才国家就不承认,他们是中医的主力和希望,国家就不承认这些人,把这些人通通打成非法行医者,理由是他们的知识不是地道的(不是院校毕业的)真是可笑而可气又荒唐,从实践中自己看书学习掌握的就不算知识,这合理吗?有理吗?对这些人连参加考试的资格都不给,反而不会看病的人当成人才,宝贝很快把这些人提高到学术带头人和领导岗位,中医院校培养出来的高级人才如今变成了中医学的掘墓人。如果对此问题认识不足不到20年中医药学就被消灭在他们手里。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多途径培养人才的广阔道路,这就是全国统一标准资格认证制度,无论什么人都有权力参加资格认定考试,只要全国统一能力认证考试合格了,就得承认是中医医生,无论来自什么学校,什么地方,是否学校毕业生都一律平等对待,都有资格有权力申办中医诊所或是进入行医行业。考核内容只能考中医学和中医师必备的内容,不能加西医和外语、电脑等无关内容,中医师不一定懂外语,愿在国内服务一辈子的人没有英语知识也完全可以胜任,不懂电脑,也完全可以胜任。美国考医师资格有必懂中国语的条文规定吗?没有,为什么?没必要。当然多懂一国语言不是坏事是好事,但是学起来分散很多精力,愿学者自己学就好了,不能强加在考核内容中。

   培养徒弟的制度应自由化。人才需要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应该允许所有有能力的人都培养人才。也就是说,所有的人都有权培养徒弟或是学生。培养出来的人按自愿参加相应资格认证考试的办法取得各级职称。国家应组织每年的各级别的能力考核。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大量地高速地培养真正的中医人才,保证医药事业永远发展壮人。  
(四)必须建立独立自主的中医管理体制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抵御疾病,维护健康靠的是中医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发展壮人靠的还是中医药。但是,解放56年后的今天,中医的路越走越窄,为什么?发展举步维艰,方向越来越歪,权力越来越小。为什么?1949年中医队伍是27.6万人,而西医队伍才8.7万人,而且全都在大城市里。解放后56年卫生政策 100%是计划性的国营发展模式,发展权是完全国家卫生部说了算的。投资也是全国家独投的。那么今天是什么状况呢?据卫生部2004年统计,中医人数47.2万人,西医人数558.29万人。中医院2492家,西医院14953家,中医院校28所,西医院校128家。49年中国人口约为五亿,每1800多人拥有一名中医服务,今天是13亿人拥有 40万中医,每3192人才拥有一名中医服务。反而比1949年解放时倒退一倍,这些数据无法否认地说明解放56年国家卫生部是怎样对待中医药事业的,如今的中医生存发展环境比解放初恶劣的多,1956年石家庄乙脑大流行靠中医治愈百分之九十以上,而且无后遗症。1957年北京乙脑大流行,也是靠中医解决的,治愈率也是90%以上。1958年广东流行性脑炎又是靠中医药战胜的。可是2003年在北京非典流行时卫生部竟然不允许中医参与治疗非典临床,只让西医单独作战,结果死亡率大幅度上升,无法控制越来越重的病势,全国名老中医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忍无可忍,联合给中央国务院写信强烈抗议卫生部的这种无理行为和对人民不付责任的态度,才在中央的指示下允许中医参加非典的治疗,中接参与后很快控制住了恶事,死亡率快速下降胜利战胜了非典。中医的卓越疗效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充分肯定,而中国的权威人士,不承认中医的可靠疗效,不仅如此,还打着现代化呀、标准化呀、科学化等等旗杆,用西医的标准否定中医药。限制中医行动。压制中医发展,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就是外行领导内行、西医领导中医的错误造成的。56年的卫生路线和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医事业的发展,给13亿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所以根据十六大精神和国家宪法,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国家、中华民族、中医事业的顺利发展,必须建立独立自主的中医药管理体制。这个体制就是,卫生战线建立两个部,一个西医部、一个是中医部。中医药的一切权力,归中医药管理部,中西医互不干涉平等条件下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只有这样才能中西并重,两个体系自主发展,互相竞争为人民服务。中医部必须有一批像吕炳奎、邓铁涛一样的既是中医学术泰斗又是为中医事业不为利只为民,不为乌纱帽只为谋中医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人来领导。只有这样中医事业朝着人民的期望、时代的要求世世代代保证13亿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保证中华民族永远强盛!
发表于 2007/12/5 17: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这样,那太好了,中医可在几年内发展壮大。强烈支持
发表于 2007/12/11 14: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的兴与衰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的需求与政策导向.
发表于 2007/12/12 15: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太好了,这样中医的确可在几年内发展壮大,希望此帖置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08: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