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解释的麽?不好解。伤寒论原文︰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br />
这条似乎是为了区别藏厥和蛔厥的差别,两者好象都有烦躁症状,藏厥应该是伤寒传经所致,而蛔厥是因为腹中虚寒,虫上扰所致,则藏寒无疑。伤寒传经所致藏厥,应该是在血脉之内,就好象一个大瓶子,周围插上管子与瓶子相通,瓶子和管子灌满水,然后再从管子里向瓶子里注入其他东西,例如空气(其实倒过来说更好,空气和水)那么瓶子里就会被压缩,被压缩的过程病进,末端四逆;被压缩后里面要发热,然后向外膨胀,以上形成厥热胜复的过程,所谓厥深热亦深。而蛔厥是瓶子外面虚寒,是整体虚寒,虫上扰之故,两者虽同有烦躁,本质不同。某以为蛔厥四逆不知道有没有,但是厥热胜复一定不会有,此因两者相似,故先区别也。<br />
厥阴为病当便脓血或唾脓血或发痈疽而愈,恐不见血不愈也。观少阴虚寒一病例,大泄泻不止,桃花汤主之,可见三阴之下利,缘乎由脉道而入也。<br />
乌梅丸,乌梅味酸,可以蚀痣,蛔虫肉软,应可以杀之,余药不知。乌梅丸主久泄利,是不是乌梅丸是藏厥主方而后面两种因为病机类似也能用?蛔厥,附带作用?此照内经制方法则而制之方。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这条也是提纲吧?
[ 本帖最后由 正法眼藏 于 2007/11/30 12:54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