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5145|回复: 10

化虚为实学中医(四)---三焦之浅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2 17: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的贴子没修改就发了,今晨发现两处错误,一是体全而妙用无穷的“无”,字打掉了,二是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制”打成了“到”,不知到已发的贴子怎么修改,烦网友们告之。
      就昨天的贴子再补充两点,一是火神派与寒凉派之争的问题我再略作补充。理论方法绝不能凭空比较好坏优劣,佛说八万四千法门,法法平等,并无高下之分,不能说大乘强于小乘、密乘强于净土,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正,邪人用正法正法亦邪,对小乘根器者言大乘,反使闻者信减而疑增,对大乘根器者只言小乘之戒、定、慧,则闻者多疑佛法的自利与消极。中医的理法方药若不在临机对证时比较,而空谈玄理、坐而论道者,无益矣!
      然而关于中药寒凉之分我倒是有些疑问的,现在的中医教材把中药按常用功效划分得很细,什么补药、泻药,凉药、热药,止咳药、理气药等等,分得太细了,其实从理论上讲,每味药都有很多用途,只有临机应证时才表现出具体作用,譬之若菜刀,可人切菜,也可杀鸡杀人,也可以用刀背敲钉子,甚至桌子四脚不平也可以用之去垫平,规定得太具体了,只有一个好处,就是用起来可以不动脑筋,如傻瓜相机一样人人可用,学几天就可以当中医,可以速成。但限制越多、作用越具体,离真实与智慧就越遥远。不但理论如此,实践更是如此,对寒湿重的患者,我常喜用四逆汤入手,重用附子则患者多出现腹泻,再服常多微汗,则姜、附也可泻下、解表也?姜附补阳,卫阳足自可轻疏其表,脾阳足则自泄浊阴。若姜附误用,不但伤津,也耗散阳热,其人反现畏寒厥冷之症也,岂非热药而寒用也!又如中焦不运,虚热内生,小建中汤不也甘温除热乎?临床用大黄为泻,腑气通而表里交,常可获一身温煦之奇效,其为热药乎?凉药乎?
     我对药的四气之分疑之甚久,以为寒、热、温、凉不过是先圣方便说法而接引后学而已,植物为统为木性,以枝叶引天阳而下行至根部,合地热引水土而升腾以呈阳生阴长之势,岂不皆含阳热也?天地万物皆以水火土而成,岂独干姜、附子含阳热而大黄、黄连含负能量也?于理不通必定实无此事。一日闲思小乘与大乘佛法之差别,小乘以无为之道全其体,大乘者则得其体而妙其用。以此类推,天地间能量是守恒的,白日太阳升而地气起,气温升高,这并非能量增加了,而是阳气启用了;夜间太阳去而气温降亦非总能量减少了,而是阳气封藏了,阳用被抑制了。先圣以寒、热、温、凉而言药性,是言药之用,而非言药之体。姜、附、连、芩均由水、火、土而成其体,均具阳热,然姜附扬其阳气之用,而连芩抑其阳用而成其根本,若寒凉药不具阳气,则苦降、下泻之力又从何而生?是故阳用不彰,则不可畏姜附之辛热;阳热亢盛或敛藏乏力,则不畏芩连、黄柏、石膏之苦寒。是故热药可寒用,寒药可热用,并无一定之规,法无定法,全在临机应对。何必空自苦争不休也!
      再就“三焦”之论补充一点论据。《伤寒论》讲表实未解不可下,下之则传里,这是因为六腑与体表之汗孔以三焦三虚空而连通,表实则体外阳气不可通里,若把三焦比喻为气囊,则太阳为气囊的一个开口,阳明为气囊的另一开囗,少阳则气囊的中间部位,表实而下之,则囊中之气只出不进,三焦膜腔之中必成负压,形成囊腔紧瘪、六腑收缩,表里、半表半里俱不通之坏症。由此推之,少阳证不可汗、不可下的道理也是如此。少阳证和解的原理即是畅三焦而通表里,在和解的基础上少阳证可汗可下,柴胡桂枝汤是畅三焦而解表,大柴胡汤是畅三焦而通腑气。明三焦之本质则三阳证自然通达,临床之难症、怪症常可应手而解。
      试举几例与诸君共享。一日,表哥胃癌住院(不是我单位),忽然频繁打呃,日夜不休,之前已曾胃出血抢救,主冶医生自然害怕膈肌运动频繁又引发出血,故极为重视,先以西药解痉治疗不效,继投丁香、柿蒂之属也无效,竟至束手无策。正好我去看他,查其脉,右寸浮紧而左关弦,正是太阳、少阳并病导致腑气不降也,当投柴胡桂枝汤而效,然同行相忌,医院煎药也不方便,乃嘱我表嫂去药店购小柴胡冲剂、荆防冲剂各两包,热汤冲服,不及十分钟即出微汗,须臾呃止,众人皆惊讶不已,连我也不禁感叹人体气机的神妙。
       我记忆最深的一例则是我的儿子两岁时,先是外感发烧,老婆和我妈便带孩子去老家的妇幼保健院看(我在外地工作),大概给了一些退热药和抗生素,烧倒是退了,孩子却不吃东西了,也不解大小便,继而吃什么吐什么,药服不下就只有输液,输了两天液,孩子吐与二便不下的症状丝毫未减,呈中度脱水样,肚子却鼓起来了,嗜睡,甚至扎针也不哭,可能怕死在他们那儿,妇幼保健院叫我老婆送县医院,县医院的儿科大夫一看,说没救了,回家去吧。我连夜打车回家,到时已经上午九点多了,哥、姐、爸、妈等一屋子的人都在哭,看孩子己奄奄一息,呼之不应,眼眶深陷、双目紧闭、小腹鼓胀,强忍心中悲痛,思考应对之法,想孩子先是表症,然后出现里实不降,必是因为抗生素的寒凉抑制了人体阳气的解表功能,表久不解必传少阳、阳明而致腑气不通、水火不降、二便不通。为今之计,当先畅其表,然后两解少阳、阳明,怎么解表呢?药不能服就用热汤发汗,立刻放热水、加姜葱,置小孩于盆中发汗,同时开柴胡加芒硝汤速煎,烫十几分钟后,孩子额上开始冒汗,伤津之体不可大汗,微取即可,乃擦干置暖气之中,待药熬成,先少少与之,竟然未吐,全家不禁面色稍缓,逐频频与之,大约半个时辰后,孩子突然猛放了一个响屁,随即大便喷泻而出,孩子却哇地哭出声来,满屋弥漫着一股恶臭,全家人却高兴起来,快一个星期了,终于听到孩子的声音了……儿子的得救使我对中医生起了不可动摇的信念,同时也认同了中医可以抢救危重症,而且不少危重症的病机其实很简单,治法也不复杂。
     这个病例给了很多启示,尤其是对人体的虚实互根互用的理解更深刻,表、里、三焦(半表半里)的视觉化、形象化等感性认识更清析了,临床上每遇三阳证立刻便可以在大脑里成像。现代人多便秘,甚至青少年都不少见,多数医生均下之,我则多用半夏麻黄丸、小青龙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取轻解其表复降其腑气之意也,往往辄手取效,原因是现代人运动少、出汗少,加上常用风扇、空调,故多有表证未解,久则腑气不降也!当前肝炎泛滥,中医辨之多为少阳证,其三焦不畅之因,往往与表实互为因果,运动少则表不畅,久之三焦也不畅,同时木分震、巽,震(运动)不起则阳热难己突破水土的束缚而生巽风,巽风微弱必不能鼓荡三焦。故治慢性肝炎,常须先开表通里,和解之剂方易生效,或在和解的基础上先解表后通里,待气机顺畅,才谈得上实脾、补肾,调节三阴而善后。
      
      我感觉这便是以实化虚的效果。本人学中医纯因喜好,既不及经院派之严禁谨,也不如师承派之踏实,往往杂乱而浮浅,之所以在此班门弄斧者,实望得良师益友以教我也。在此先谢过了。

[ 本帖最后由 陈利-1971 于 2008/1/26 17:10 编辑 ]
发表于 2007/11/22 20: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谢谢!
希望常常能见到楼主的好文。实实在在,是我们初学者的榜样。
发表于 2007/11/22 22: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佳文不断,尽管半路出家,但悟性、成就均很高啊!
又一次发现,对中医的爱并不是因简单地为弘扬“国粹”或其它“崇高”目的,而是如同很多大家所曾经经历过一样,仅仅是因为痛恨庸医、庸药大行于天下而夭亡亲人无数后从而自学中医,并发现其能迅速救人于沉疴之间,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中医的铁杆支持者和坚定的卫道士。这也许就是中医为何能历经坎坷,仍能在民间默默薪火相传的原因吧。

[ 本帖最后由 淳厚 于 2007/11/22 21:20 编辑 ]
发表于 2007/11/27 22: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受教了...............
发表于 2007/11/29 16: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
发表于 2007/12/11 13: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见地深刻而独特,令后学佩服之极。如果陈老师能抽时间来我们UC讲堂讲讲课,就更好了。讲堂里诸多莘莘学子希望能聆听老师的教诲。
发表于 2007/12/16 11: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佩服啊!谢谢!很是精辟!!!向您好好学习!但愿有更多的好文章,好思想!
发表于 2008/2/18 15: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陈利-1971 于 2007/11/22 16:46 发表
昨天的贴子没修改就发了,今晨发现两处错误,一是体全而妙用无穷的“无”,字打掉了,二是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制”打成了“到”,不知到已发的贴子怎么修改,烦网友们告之。
      就昨天的贴子再补充两点,一是 ...


上段还有错字:“不知到”应是“不知道”,“贴子”应是“帖子”。
 楼主| 发表于 2008/2/19 11: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yicq 于 2008/2/18 14:40 发表


上段还有错字:“不知到”应是“不知道”,“贴子”应是“帖子”。



   谢谢您!
发表于 2008/2/21 08: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大夫用药如用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4 01: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