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阳互根,阴阳相涵,阳不离阴,阴不离阳。
若欲亡阳,其阴先竭。此必因外感、高热、持续,遂使阴精耗竭,阳孤虚浮,而为亡阳。汗与血同源,心与少阴同法。心为火之正位,热之所起,肝为疲极之本,精微所藏;方热之时,火性上趋,胸中阳位,百脉沸弛,热甚不解,忽然肝脏之内,精微耗竭,则阳火不续不生,孤绝无援,势将外奔。急以山萸肉酸以动之,收摄血气,肝本藏血,汗血同源,使血气归藏而不得亡阳;复以生地黄资助精微,以水涵木,木有本则火有续,使阴阳涵育而不得亡阳。某以为此心肝二脏,阴阳上下之差别。阳奔脉外,急摄其血。
亡阴同法,阳必先竭,未审何病以致之,或者心厥休克,形躯衰冷而成。大寒之至,血脉虚薄,不能摄物,水出而为亡阴。治之当以四逆辈。考四逆汤当为生附子,某以为形躯衰冷,体温过低,温之为先,强心次之,通脉四逆汤组方精妙,恐非西医三联针之可比,附子以温阳强心、童便入肾,内含精微,以为作强,甘草益脾,提供能量,干姜温其上,猪胆入肝,无胆亦可用,五气并起,法理完善,恐非西医简单强心可比。可惜善法,今少用之。
肝阳多云上亢,肝风内动,治以平肝潜阳,某以为肝脏主合物,物质独多,云肝阳亢者,恐是内里物质虚乏,阴阳不平所致也,当培其虚及治其虚之所成。
上论纯属推理,观之可也,由何病而成,症状如何,极望指示及对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