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907|回复: 1

眩晕概要(阎寿峰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10 22:5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眩晕是患者对于空间关系的位置觉与平衡觉障碍感觉的一种幻觉,病者有旋转感、摇摆感和漂浮感。中医认为视物昏黑谓之 眩,头晕头眩谓之晕。眩晕即头晕眼花或头旋眼黑,轻者闭目即可停止,重 者则如坐舟中,旋转不定,起则欲跌倒。如头晕发生突然,睁眼时明显感觉 周围物体旋转,闭目则觉自身翻转或左右摇动,有时还会双手紧握床档,唯 恐摔倒,并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身冷汗、脉搏转快 或变慢、头痛等症状,且持续数分钟乃至数小时不等,发作后中、低音低听 力减退和冷热水刺激反应低下这种情况的美尼尔氏病的可能性最大。如头晕 伴眼球垂直震颤,多为脑神经的损害。如眩晕呈持续性或进行性,恶心、呕 吐、耳鸣耳聋、行走困难、记忆力减退、头痛、明显的抗菌剂用药史(链霉 素、庆大霉素等),则可能是药物反应与中素。最容易与其它疾病相区别的眩 晕是颈椎病,其发病与头位转动、颈肌刺激有明显关系(如转头、低头等)。 如不慎头部受了外伤,常会出现眩晕这一后遗症。中耳炎、高血压、脑动脉 硬化等疾病,也常常出现眩晕乘坐飞机、汽车、轮船时发生的眩晕,称为晕 动症,如果您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最好在下次乘飞机、车、船时用拇指按压 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以镇静止晕。 眩晕的治疗除尽早找出病因进行治疗外,还可暂时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首 先要保障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其次对一般头晕者,可用小剂量的兴奋剂或镇 静剂,如碰有恶心呕吐者,应去医院注射治疗,避免严重时出现脱水现象。 此外,还应采取低盐饮食,限制饮水,适当时给予维生素B1、B2等,必要时 要采取组织胺脱敏疗法。中医治疗本病,辩证多以肝、脾、肾三脏损害为主, 故治疗时可选用龙胆泻肝丸、归脾肠和肾气丸。
★【眩晕定义】★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是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是感觉自身或外界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称眩晕。眩晕是一种自身或周围物体的运动幻觉,常伴恶心、汗出,甚至昏倒的一种异常的旋转运动感觉伴以平衡障碍的运动感觉. 这一感觉可是主观或者是客观的眩晕.一般主要由迷路前庭神经、脑干及小脑病变引起,也可能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表现。
★【眩晕发病机理】★
  机体的平衡及定向功能是视觉、本体觉和前庭系统(平衡三联)三者共同完成的。各种外界刺激通过平衡三联传入皮质下中枢、前庭神经核、红核、小脑及颞叶皮质,不断反射性调节机体的平衡。
  平衡三联、平衡调节中枢。传导径路及中继核的机能障碍均可导致眩晕。前庭核血供不畅且极易障碍,微小的血管腔改变和血压下降即可影响前庭核的功能,因此,眩晕多系前庭核功能障碍的结果。
  前庭系统功能障碍时,前庭感觉与来自肌肉、关节的本体觉以及视觉不同步,产生运动错觉,即眩晕。前庭核的异常信息通过内侧纵束激动动眼神经核,产生眼球震颤,而且其它核团的反馈性调节不断使异常运动得到纠正。于是产生一快一慢有节律的眼球运动;前庭诸核的不平衡信息通过内侧纵束、前庭脊髓束及前庭—小脑—红核—脊髓通路,反馈性调节脊髓前角细胞功能,力图使身体保持平衡,由于信号是错误的,躯体反而因平衡调节失当而倾倒,肢体运动失衡使指物偏向;血管运动中枢、迷走神经核因强烈的异常而产生反馈调节,出现恶心,呕吐、出汗、皮肤苍白及脉搏、呼吸、血压等改变。
★【眩晕病因病机】★
★1 心脾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
★2 气血亏虚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或失血之后,虚而不复,或脾胃虚弱,不能健运水谷,生化气血,以致气血两虚,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皆能发生眩晕。
★3 肝肾阴精亏乏,肝阳上亢,上扰清空肝阳上亢素体阳盛,肝阳上亢,发为眩晕;或因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使肝阴耗损,凤阳升动肾精不足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若先天不足,肾阴不充,或老年肾亏,或久病肾亏,或房劳过度,导致肾精亏耗,不能生髓,而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上下俱虚,发生眩晕。 ,上扰清空,发为眩晕;或肾阴素亏,肝失所养,以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发为眩晕。
★4 痰浊中阻所引发的
★5 跌仆所致头部损伤,瘀血阻滞等
★【眩晕标本虚实】 病理性质有实有虚,以虚者为多;实证病理主要是肝阳和痰浊,虚证为阴精或气血的亏耗。而虚实之间往往互相夹杂而成本虚标实。
★【眩晕病位】
本病病位在清窍,由脑髓空虚,清窍失养,或痰火上逆,扰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眩晕的病性以虚者居多,张景岳谓“虚者居其八九”,如肝肾阴虚、肝风内动,清窍失养,肾精亏虚、脑髓失充。眩晕实证多由痰浊阻遏,升降失常,或痰火气逆,眩晕的发病过程中,各种病因病机,可以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形成虚实夹杂;或阴损及阳,或肝风痰火上蒙清窍,阻滞经络,而形成中风;或突发气机逆乱,清窍暂闭或失养,引起晕厥。
★【眩晕临床表现】★
  1.周围性眩晕:眩晕重,呈发作性,起病急,持续时间短(数分钟至数天)。患者自觉周围物体围绕自己旋转(天旋地转),身体上、下、左、右摇晃,为稳定自己不致摔倒常牢牢抓住周围的物体;行走时身体偏向一侧,有时突然歪倒。眼球呈水平性或水平兼旋转性震颤,其程度与眩晕程度一致。倾倒方向、指向偏移方向与眼震慢相方向一致。意识清楚,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动过缓,血压下降,耳鸣耳聋。
  2.中枢性眩晕:眩晕轻,持续时间长。自觉周围的物体旋转或向一侧移动,头重脚轻,站立不稳,可有倾倒。多有意识障碍或昏迷。植物神经症状轻或不明显,轻少耳鸣、耳聋。延髓、脑桥、小脑病变常有水平性或水平旋转性眼球震颤,中脑病变为垂直性眼震,中脑以上的前庭通路病变较少眼震。眼震与眩晕程度不一致。眼震慢相方向、倾倒方向与指物偏向方向不一致。常有中枢性损害的感觉和运动障碍体征。
★【眩晕诊断】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2.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
★4.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测血压、作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眼震电图、颈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等项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有条件者可做CT、MRI检查。
★5.应注意排除颅内肿瘤、血液病等。
★【西医眩晕鉴别诊断】★
  一、周围性眩晕(peripheral vertigo) 
  (一)耳源性眩晕(aural vertigo) 
  1.外耳疾病:眩晕常在局部疼痛之后出现,程度轻重不一,系耵聍或异物紧贴鼓膜上,引起内耳充血水肿所致。
  2.中耳炎:累及迷路时产生眩晕,查可见鼓膜穿孔、流脓。
  (1)迷路周围炎症:轻度眩晕,眼球震颤,乳突部疼痛,前庭功能正常。
  (2)局限性迷路炎:阵发性眩晕,旋转时加剧,眼球震颤、恶心、呕吐、传导性耳,前庭功能正常。
  (3)弥漫性浆液性迷路炎:急性中耳炎、乳突炎时发生。眩晕较重。眼球震颤。慢相方向与肢体倾斜均向患侧,伴恶心、呕吐,不完全性神经耳聋,前庭功能减退。
  (4)弥漫性化脓性迷路炎:早期发生严重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平衡失调,眼球震颤快相指向患侧。眩晕停止后,患耳全聋,前庭功能丧失,向患侧倾倒,眼震慢相指向患侧。
  3.美尼尔氏病:眩晕呈间歇性反复发作,常突然发生,开始时眩晕即达到最严重程度,头部活动及睁眼时加剧,多伴有倾倒,因剧烈旋转感、运动感而惊恐万状。伴有耳鸣耳聋,恶心、呕吐和眼球震颤,随耳聋的加重而眩晕减轻,完全耳聋时眩晕停止。发作过后疲乏,嗜睡,持续数天发作停止,间歇期平衡与听力恢复正常,多次发作后听力减退。
  美尼尔综合征与美尼尔氏病表现相似,病程演变规律不同,多为持续性,发作时间长,与原发病相消长,有相应的神经系统和局灶体征。常为前庭炎症、外伤、出血、脑膜炎、小脑脑桥角肿瘤的继发症状。
  4.位置性眩晕:眩晕与头部位置及运动有密切关系,在患耳处于最低点或头部转向时产生眩晕,通常有数秒和潜伏期,眩晕呈中等程度,伴恶心、水平性或水平旋转性眼球震颤,持续数秒消失。重复诱发,眼震反应及眩晕程度及速减弱。无耳鸣、耳聋。多在几周内消失。
  5.前庭卒中:突发性严重眩晕,恶心呕吐、耳鸣、耳聋,跟球震颤,伴有倾倒等。为内听动脉血栓形成所致。
  6.晕动病:在乘车坐船时发生,眩晕程度不一,伴恶心呕吐较少有倾倒。
  (二)神经源性眩晕(neuarogenous vertigo)
  1.前庭神经炎:为严重、持续性眩晕,伴跌倒,闭目卧床、不敢动、不敢睁眼,剧烈呕吐,持续性快速眼球震颤,慢性指向患侧,患侧前庭功能减退,无耳鸣耳聋及神经系统体征。在呼吸道或消失道感染后突然起病,发生于夜间醒后。
  2.听神经瘤:以高频耳鸣为首发症状,继之产生眩晕,伴听力减退,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头痛,共济失调,鼻唇沟变浅,角膜反射消失。
  3.后颅窝蛛网膜炎:在外伤、感染后出现眩晕,伴耳鸣、耳聋、面瘫、颅内压增高。病情缓解与复发交替出现。
  4.头部外伤:外伤早期出现一过性眩晕,为颅内振荡摇摆感,起立时重,平卧或休息后减轻。血管运动失调时,眩晕呈持续性,伴头痛情绪不稳、注意力集中;合并颅骨骨折时,眩晕明显,伴位置性眼颤高音调耳鸣和听力下降。
  (三)躯体疾病性眩晕(somatopathic vertigo)
  1.颈性眩晕:发作性眩晕。眼前有黑朦现象,于头后仰或突然转颈时发生。为颈动脉反射性痉挛所致。见于颈椎病、颈肌病和颈部畸形。
  2.全身性疾病:为轻度眩晕,少数伴有恶心、耳鸣、无听力下降及倾倒和眼震。为高热、缺氧、缺血等影响前庭功能的表现。
  3.药源性眩晕:使用某些药物后产生眩晕。使用降压药、精神药物,可以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低血压,使前庭神经核血供改变产生眩晕,平卧头晕症状减轻,耳毒性药物往往在用药数日至数十日出现耳鸣、眩晕、恶心、呕吐、平衡失调和眼球震颤,听力逐渐下降。
  二、中枢性眩晕(central vertigo)
  1.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突然发生为旋转性、浮动性或摆动性,自觉双腿发软、站立不稳、地面摇晃、倾斜。伴一过性黑蒙、视野缺损或复视,共济失调、平衡障碍、麻木和延髓麻痹等。见于椎基底动脉硬化,血栓形成、锁骨下盗血综合征及颈椎病等。
  2.脑干出血:部分患者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突然发生,持续性、进行性加重,伴头痛、视力紊乱、感觉不良、吞咽困难、呕吐、继之发生抽搐和昏迷。疾病进展迅速,常未及抢救而死亡。
  3.小脑出血:常以眩晕为首发症状,患者平衡障碍,不能站立,只能俯卧于床上,伴严重头痛、呕吐、眼球水平震颤,肌张力降低、共济失调,严重者昏迷。
  (二)颅内肿瘤
  1.第四脑室肿瘤:剧烈眩晕、呕吐、头痛、视力障碍、复视、眼底视乳头水肿和眼底出血,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既早且重。带蒂的第四脑室肿瘤呆因体位变化而突然产生剧烈头痛、眩晕、呕吐和意识障碍。
  2.小脑肿瘤:蚓部肿瘤主要为轻度眩晕、站立不稳、醉汉样步态等平衡障碍,无眼球震颤;突入第四脑室时产生剧烈眩晕;半球肿瘤的眩晕伴有明显眼球震颤;绒球小结叶肿瘤有剧烈眩晕和前症状。
  3.脑干肿瘤:眩晕呈持续性,头部转动时加剧,早期常伴有颅神经麻痹、交叉性瘫痪、眼球震颤和共济失调。

★【中医眩晕鉴别诊断】
★1.中风中风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以口舌歪斜和半身不遂为特征。中风昏仆与眩晕之仆倒相似,且眩晕多为中风先兆,但眩晕患者无半身不遂、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及舌强语蹇等表现。
★2.厥证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特点,发作后一般在短时间逐渐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舌歪斜等后遗症,严重者也可一厥不复而死亡。眩晕发作重者也有欲仆或晕旋仆倒表现,与厥证相似,但一般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
★3.痫证痫病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点。痫病昏仆与眩晕甚者之仆倒相似,且其发前多有头晕、乏力、胸闷等先兆,发作日久常有神疲乏力、眩晕时作等症状表现,故应与眩晕鉴别,其要点为痫病昏仆必有昏迷不省人事,且伴口吐诞沫,两目上视,抽搐,猪羊叫声等症状。

★【眩晕的辨病思路】

★1.根据病史进行诊断思考,如:
★(1)系乘车船而发者,为晕动病。
★(2)久病体弱者,多为虚劳类疾病,如血劳、神劳、髓劳等。
★(3)与失眠、精神因素关系密切者,多为神劳等。
★(4)近期用过某些有毒害药物者,可能是药物中毒。
★(5)新产之后以眩晕为主症者,称为产后血晕。
★ (6)因头部损伤引起者,多为头部内伤。

★2.注意测量血压,并进行诊断思考,如:
★ (1)血压高者,多为风眩、厥头痛,孕妇可为子眩、子痫。
★(2)血压低者,可为虚眩及某些虚劳病。

★3.结合伴随症进行诊断思考,如:
(1)眩晕不能张目,伴呕吐、眼球震颤者,多为耳眩晕及某些脑部疾病等。
(2)年事较高或伴肢体麻木、震颤等症者,常为项痹、脑络痹、脑萎等病。
(3)眼耳鼻等五官科疾病引起者,一般有其原发病的特征性表现。
(4)脑瘤见眩晕者,多具有持久性、逐渐加重的特点。
(5)妇女产后眩晕日久,且有毛发脱落等症者,多为血风劳。

★4.测血压、查血色素、-红细胞计数,必要时应作脑电图、脑血流图、脑血管造影、颈部X线摄片、头部CT、心电图、电测听、眼震电图等检查,或根据病情需要,作有关血液及生化等检查,以助明确诊断。


★【眩晕辨证要点】
★1.辨脏腑眩晕虽病在清窍,但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关系密切。肝阴不足,肝郁化火,均可导致肝阳上亢,其眩晕兼见头胀痛,面潮红等症状。脾虚气血生化乏源,眩晕兼有纳呆,乏力,面色恍白等;脾失健运,痰湿中阻,眩晕兼见纳呆,呕恶,头重,耳鸣等;肾精不足之眩晕,多兼腰酸腿软,耳鸣如蝉等。
★2.辨虚实眩晕以虚证居多,挟痰挟火亦兼有之;一般新病多实,久病多虚;体壮者多实,体弱者多虚;呕恶、面赤、头胀痛者多实,体倦乏力、耳鸣如蝉者多虚;发作期多实,缓解期多虚;面白而肥为气虚多痰,面黑而瘦为血虚有火。病久常虚中夹实,虚实夹杂。
★3.辨标本眩晕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其中阴虚多见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气血不足则见舌淡嫩,脉细弱。标实又有风性主动,火性上炎,痰性粘滞,瘀性留著之不同,临床需加辨识。

★【眩晕治疗原则】
眩晕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虚补实泻,调整阴阳。虚者以精气虚居多,精虚者填精生髓,滋补肾阴;气血虚者宜益气养血,调补脾肾。实证以痰火为常见,痰湿中阻者,宜燥湿祛痰;肝火偏盛者,则当清肝泻火;肝阳上亢,化火生风者,则宜清镇潜降。本病发生多以阴虚阳亢者居多,治疗当以清火滋阴潜阳。

★【眩晕辨证施治】
★1.风阳上扰
症状: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遇劳、恼怒加重,肢麻震颤,失眠多梦,腰膝酸软,或颜面潮红,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治法: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方药:天麻钩藤饮。方中天麻祛风潜阳,止头痛、眩晕,钩藤清热熄风降火,两药并用平肝潜阳;石决明清肝镇肝潜阳;黄芩、栀子清肝泻火;牛膝、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茯神、夜交藤养血安神;益母草清热活血。全方共奏平肝潜阳,滋补肝肾之功。若见阴虚较甚,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较为明显者,可选加生地、麦冬、玄参、首乌、生白芍等滋补肝肾之阴。若肝火亢盛,眩晕、头痛较甚,耳鸣、耳聋易作,目赤,口苦,舌红苔黄燥,脉弦数,可选用龙胆草、丹皮、菊花、夏枯草等清肝泻火。便秘者可选加大黄、芒硝或当归芦荟丸以通腑泄热。眩晕剧烈,呕恶,手足麻木或震颤者,有阳动化风之势,加珍珠母、生龙骨、生牡蛎、羚羊角等镇肝熄风。
★2.肝火上炎
症状:头晕且痛,目赤口苦,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寐少多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清利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方用龙胆草、栀子、黄芩清肝泻火,柴胡、甘草疏肝清热调中,木通、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生地、当归滋阴养血。全方清肝泻火利湿,清中有养,泻中有补。若肝火扰动心神,失眠、烦躁者,加磁石、龙齿、珍珠母、琥珀,清肝热且安神。肝火化风,肝风内动,肢体麻木、震颤,欲发中风者,加全蝎、蜈蚣、僵蚕,平肝熄风,清热止痉。
★3.疾浊上蒙
症状:头重如蒙,视物旋转,胸闷作恶,呕吐痰诞,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方中陈皮理气健脾,半夏降逆止呕,合用则燥湿化痰;茯苓利水渗湿,白术燥湿利水,用以健脾利湿;天麻、蔓荆子熄风止眩;甘草、生姜、大枣健脾和胃,调和诸药。全方能化湿祛痰,健脾和胃。若呕吐频繁,加代赭石、竹茹和胃降逆止呕;脘闷、纳呆、腹胀者,加白术、砂仁等理气化湿健脾;肢体沉重,苔腻者,加霍香、佩兰、石菖蒲等醒脾化湿;耳鸣、重者,加葱白、郁金、石菖蒲等通阳开窍。痰浊郁而化热,痰火上犯清窍,眩晕,苔黄腻,脉弦滑,用黄连温胆汤清化痰热。若体虚,痰从寒化,痰饮内停,上犯清窍者,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温化痰饮。
★4.气血亏虚
症状: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色?s白,神疲乏力,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方药:归脾汤。方中黄芪益气生血,当归补血活血,为当归补血汤,以补气生血;党参、白术、茯神健脾,脾健则气血生化有源;龙眼肉补血养心;枣仁、远志养血安神;木香调理气机,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有补养气血,健运脾胃之功效。若气虚卫阳不固,自汗时出,重用黄芪加防风、浮小麦益气固表敛汗;气虚湿盛,泄泻或便清者,加薏苡仁、泽泻、炒扁豆,当归。兼见畏寒肢冷,腹中隐痛等阳虚症状,加桂枝、干姜;心悸怔仲、不寐者,加柏子仁、朱砂等;虚较甚,面色?s白无华,加熟地、阿胶、紫河车粉(冲眼)等。若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表现眩晕兼见气短乏力,纳差神疲,便溏下坠,脉象无力者,可用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清降浊。
★5.肝肾阴虚
症状: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两目干涩,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疲乏力,腰酸腿软,舌红苔薄,脉弦细。
治法:滋养肝肾,养阴填精。
方药:左归丸。方中熟地、山萸肉、山药滋阴补肾,枸杞子、菟丝子补益肝肾,鹿角霜助肾气,三者生精髓;牛膝强肾益精,引药入肾;龟板胶滋阴降火,补肾壮骨。全方具滋补肝肾,养阴填精之效。若阴虚生内热,表现五心烦热,舌红,脉弦细数者,可加炙鳖甲、知母、黄柏、丹皮等;心肾不交,失眠、多梦、健忘者,加阿胶、鸡子黄、酸枣仁、柏子仁等交通心肾,养心安神;子盗母气,肺肾阴虚,加沙参、麦冬、玉竹等滋养肺肾;若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者,可加清肝,镇肝之品。
★6.瘀血阻窍
症状:眩晕头痛,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耳鸣耳聋,面唇紫暗,舌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涩或细涩。
治法:祛瘀生新,通窍活络。
方药:通窍活血汤。方中用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祛瘀通络;麝香开窍散结止痛,老葱散结通阳,二者并具开窍通阳之功;黄酒辛窜,以助血行;大枣甘温益气,缓和药性,配合活血化瘀,通阳散结开房之品,以防耗伤气血。全方共具祛瘀生新,通窍活络之功。若见神疲乏力,少气自汗等气虚证者,加用黄芪,达30~60g,以补气固表,益气行血;若兼有畏寒肢冷,感寒加重者,加附子、桂枝温经活血;若天气变化加重,或当风而发,可重用川芎,加防风、白芷、荆芥穗、天麻等理气祛风之品。

★【眩晕转归预后】
眩晕病情轻者,治疗护理得当,预后多属良好;病重经久不愈,发作频繁,持续时间较长,病情重笃,则难以获得根治,尤其是中年以上风阳上犹、肝火上炎眩晕者,不仅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且由于阴亏阳亢,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夹痰夹火,上蒙清窍,横窜经络,可形成中风,轻则致残,重则致命。若眩晕属肝血、肾精耗竭,日久可致失明、耳聋重症。
★【眩晕预防与调摄】
病室保持安静、舒适,避免噪声,室内光线以柔和为宜,不要太强。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闭目养神,少作或不作旋转、弯腰等动作,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护理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对重症病人要密切注意血压、呼吸、神志、脉搏等情况,以便及时处理。患者要保持心情愉悦,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多吃蔬菜、水果,忌烟酒、油腻、辛辣之品,少食海腥发物。虚证眩晕者应适当增加营养。
★【中医眩晕与现代医学病名】
★1.耳源性疾病:各种累及内耳的耳科疾患均可引起眩晕:
1 内耳性眩晕、内耳迷路病(如眩晕综合征,迷路炎)
2 美尼尔氏病以肝肾阴虚为主、、
3 位置性眩晕、
4 晕动病、
5 迷路卒中、
6 内耳伤、
7 耳硬化症、
8 药物中毒
9 耳道耵聍、
10 中耳炎、
11 咽鼓管阻塞
12 鼓膜内陷等。]
  
★2.神经系统疾病:
1 听神经炎、
2 前庭神经炎、
3 颅内感染、
4 肿瘤、
5 脑血管病、脑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为气血亏虚型
6 变性、
7 外伤、脑部外伤后遗症等
8 癫痫等常伴眩晕。
9 高血压病多为风阳上扰 
1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虚证为主,表现为肝肾阴虚
11 脑性眩晕
12 低血压
★3.眼源性疾患:
1 眼外肌麻痹,
2 屈光不正、
3 视力减退等。 
  
★4.躯体并发症:
1 心血管疾病、
2 全身代谢性、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眩晕等
3 中毒性
4 感染性疾病、
5 血液病、贫血、
6 内分泌疾病等均可并发眩晕。
7 炎症(常见的有前庭神经炎及后颅窝珠网膜炎)、  
★5.精神障碍:
1 神经症、2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常诉眩晕。
★6 消化道疾病
发表于 2007/11/13 16: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自己用的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效果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16: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