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524|回复: 4

针灸学泰斗杨介宾辞世 独留“神针”名在人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4 01: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被誉为“神针杨”的中医针灸学泰斗杨介宾于1日深夜辞世,其在针灸界的地位犹如金庸小说里的“南帝北丐”。

    2007年10月1日夜10时,中医针灸学泰斗杨介宾因病抢救无效辞世,享年78岁。截至昨(2)日,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陕西中医学院教务处处长、广州济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等都决定赴成都送别。杨介宾辞世的消息,甚至传至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多个国家。

授徒桃李遍天下

    “老师怎么这样就走了?”广州济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赵仓焕的眼泪夺眶而出。与此同时,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陈以国、陕西中医学院教务处处长王瑞辉等人也接到了杨介宾老人辞世的消息。他们,都是杨介宾生前一手带出来的学生。“老师对我们就像父亲一样,我一定回成都,送老师最后一程。”王瑞辉哽咽着说,他已经订好机票,4日下午赶到成都。

    赵仓焕说,目前已经通过邮件联系了杨老远去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学生。然而,令他遗憾的是,杨老培养的首位外籍针灸博士迪亚拉却无法联系上。“迪亚拉在云南支援偏远地区的医药事业,他如果知道老师辞世,一定很难过。”

    救人一个方子显神效

    昨日上午,阴霾的天空中洒落着淅淅沥沥的雨点,成都十二桥杨介宾的灵堂前,一片肃穆。30米的通道摆满了花圈,亲人、朋友、同事一一前来送别。

    上午10时,已经80岁的刘官亭在家人的搀扶下,直奔灵堂,失声痛哭。刘官亭的家人说,老人的命是杨介宾救回来的。去年,刘官亭在青城山度假时,因为感冒引发了糖尿病和高血压。由于救治不当,生命垂危,家人联系到了杨介宾。“杨大爷给公公做了全身检查后,只开了一张处方单,吃了六副药,病情就控制住了。”刘官亭的儿媳妇右手比出一个“六”字,一脸佩服。刘官亭在灵堂前足足守了一个小时,才在家人搀扶下离去。

    惊呼立竿见影如“神针”

    1978年,杨介宾带领援外医疗队前往非洲的莫桑比克,在缺医少药的日子里,一根小小的银针显示出神奇的力量。一位52岁的女患者四肢麻木六年,西医诊断为末梢神经炎。杨介宾拿出三棱针,扎在对方的十宣穴、十二井穴上,六滴豌豆大小的鲜血冒了出来,“这是刺血疗法。”杨介宾解释说。十次扎针后,奇迹发生了,女患者竟然活动自如!杨介宾因此被外国朋友赞誉为“神针杨。”

    此后,作为针灸代表团团长的杨介宾,在欧美各国医学专家参加的卫生工作会议上,当场为与会代表表演针灸术,当场为一位久治不愈的坐骨神经痛患者立时止痛,引得各国代表惊呼。杨介宾的弟子、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梁繁荣用了八个字,评价老师一生:治学严谨,恪守医德。“老师在学术上十分严格,在生活上对我们却又十分亲切。”

    人物简介

    杨介宾,1929年出生于四川省金堂县中医世家,1959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师资大专班,尽得李斯炽、吴棹仙等蜀中名医真传。他是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创始人之一。由于其出众和独特的针灸理疗法,业内称他为“神针杨”;更有人曾对杨介宾作出如下评价:“其在针灸界地位,犹如金庸武侠小说里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

记者 杨先武 来源:天府早报
发表于 2007/10/4 10: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追 ,思,
 楼主| 发表于 2007/10/6 19: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夜守灵 再陪陪平民医生“神针杨”

我国中医界针灸学泰斗、人称“神针杨”的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我省十大名中医之一的杨介宾教授2日“走”了(本报曾报道),杨老的追悼会昨日在成都北郊殡仪馆举行。杨介宾的徒子徒孙以及数百市民,怀着沉痛的心情赶到殡仪馆,分别在杨老遗体前一一鞠躬道别。

  深夜守灵市民送杨老最后一程

  昨日凌晨,秋雨纷飞,十二桥34号居民院杨介宾灵堂前人头攒动。虽然已到深夜,许多悼念的人们没有一丝困意。这一晚,大家为杨老集体守灵,陪伴杨老最后一夜。记者注意到,在这个寒冷的夜晚,陪伴杨老的不仅有他的亲友、学生,还有很多自发为杨老送别的市民。“您一手治好了那么多病人,为啥来不及照顾好自己啊?”58岁的张师傅在杨老遗像前号啕大哭。张师傅家住达州,十多年前,张因四肢麻木4年,四处求医均无好转。在朋友介绍下,张找到杨介宾。杨介宾仔细把脉后,拿出三棱针扎在他的穴位上。几滴豌豆大小的鲜血冒了出来,张师傅的四肢奇迹般有了知觉。昨天凌晨,张守在灵堂前始终不肯离去。现场,数百名曾被杨老治愈过的患者及他们的亲属,获悉杨老出殡消息后,都从各地赶到灵堂前,他们抹着眼泪为杨老敬香,等待送别杨老最后一程。

  “平民医生”不屑同行开密码处方

  这个深秋的寒夜中,杨老的不少领导、同事也赶来了。在成都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前身)针灸系杨老师眼中,杨老是一位典型的“药痴”,他除了工作和学术研究外,从不过问生活。一碗稀饭,一盘咸菜,他同样吃得津津有味,让人根本无法将他同国内名中医、专家联系起来。杨老是中医学院药学方面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专家,但他并不以此作为骄傲的资本。一直以来,他除了教学外,其余时间都花在患者身上。直到临终前,他的家人也没享受过他煮的一顿饭菜。按照杨老的资历,其门诊挂号费定为50元也不贵。杨老不少弟子在外的门诊号都涨到了上百元,杨老却拒绝跟风涨价。此前他将门诊号一直定为8元,直到去年10月,经同事劝说才勉强同意提高到15元。

  杨老对开密码处方的个别同行非常不屑。比如,某医生看病时爱将普通的“葛梗”药材,偏偏写成“金刚”。而这些价格便宜的中药材,因密码处方顿时身价百倍。杨老为此一再告诫身边医护人员,一定要把患者的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绝不能趁火打劫。因此,杨老一直被市民尊称为“平民医生”。他一再告诫学生,做好人才能从好医。

  追悼会上泪花纷飞送别好医生

  早晨7时,当低回的哀乐再次响起时,人们开始忙碌起来。大家一个挨着一个,再次来到杨老遗像前,向这位医学泰斗鞠躬作别。

  “杨老是一代名医,他的逝世是中医界一大损失。”昨日上午9时,在北郊殡仪馆内,杨老追悼仪式如期开始。当杨介宾的遗体再次出现在大家视线时,人们再也无法控制住心中的悲痛,失声痛哭。“老头子,你走得太快了,还有很多病人等着你妙手回春呀!”杨介宾的老伴梁婆婆在子女们搀扶下,泪眼婆娑地走到杨老遗体前,伤心欲绝。追悼会中,人们哭红了双眼。

  记者注意到,前来送别杨介宾的人群中,绝大多数是曾被杨老治愈过的患者。他们从媒体获得杨老病逝的消息后,都相继从各地赶来为杨老送别。

记者王仁刚摄影刘亮 来源: 华西都市报
发表于 2007/10/9 13: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医不自治。!?......
发表于 2007/10/9 18: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杨意针</i> 于 2007/10/9 12:13 发表<br />
医不自治。!?......
<br />
什么叫医不自治呢?自古医家谁无死,何见歧伯面君言?这样的好人走了,我们多学习精神,怎么能叹息其针技不能自顾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0 00: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