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心下痞硬(坚)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水饮内阻的典型症状。先驱邪打开通路,随后扶正(补充气血,恢复气化等)。
服法要点:1,用量根据体质;2,要温服; 3,平旦服(空腹);4,一天只能吃一次; 5,糜粥自养(伤胃)。
153
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是偏虚的体质,没有能力出现明显的发热恶寒,没有形成经典的在表的抗争。
胸烦:胸中烦,比心烦范围大。
面色青黄,肤瞤瞤者,难治:血虚。
今色微黄:黄没到血分,还在气分。
手足温者易愈:中气不虚。
154
心下痞,按之濡:气痞。
关上浮:关靠近寸的部位浮,说明正气郁在中上焦。
黄连:启动心少阴令,阴气一启动,才能完成太阳到阳明的转变。
黄芩:可不用。
大黄:降阳明火。
麻沸汤:滚开的水,泡着喝,让药气浮起来,带着正气降了下来。
155
心下痞兼阳虚不固。
156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疑“而反汗之”被漏掉。反汗之,则破坏向下的机制,产生痞。
误汗才可能出现五苓散证。
157
胃中不和:素来胃肠不好,表解后表现出来,表现为心下痞硬。
干噫食臭:胃不降而导致的积滞。
下利者:水气外趋。
加重生姜,水气阻滞,胃气上逆的更厉害,可用姜汁。
和降胃气是当前的主要责任。
158
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下后没有形成单纯的脾虚的虚症。
烦:里面郁了点热。
复下之,其痞益甚:调动的正气结聚更厉害了。
误下后:回复常态--虚烦(栀子豉汤)--痞(十枣汤)--结胸(大结胸证)。
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误下气机紊乱了,奔赴回来的正气为客气。
重用甘草:守中,安在本为。
不用人参:大补元气,否则痞会更厉害。
159
治利方法:泻心汤,理中汤,赤石脂禹余粮汤,利小便。
160
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少火郁滞了,不能流畅。
经脉动惕者:经脉失养,失养久了就成痿证。
冒,振汗,自汗:都可自解。
动惕:失血,血瘀,水饮都可导致。
161
噫气不除者:1,打嗝噫气不除;2,噫气一直不除。
若吐,若下:伤里,里气不和,胃气不降。
旋覆花:降胃气,化痰。
甘草大枣:补益中气,主要是为了恢复中气的圆运动,让其转起来,人体正气有自己的机制,一干扰,自己就恢复。
代赭石:如果用量大的话,这个人胃气不能太衰。
162
汗出而喘:里热外争。
桂枝汤增加里热。
163
遂协热而利:外有表热,并且兼有里虚下利。
痞硬:中焦气机不畅,不会特别硬。
理中汤:补足中气。
桂枝:解表。桂枝后下,煮的时间短,取味轻,升浮解表。
增加炙甘草一两,重在甘缓守中,加强温中补虚之力。
日再:帮助桂枝解表。
夜一服:帮助理中汤发挥作用。
[ 本帖最后由 素灵 于 2007/10/24 15:2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