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入地金牛

我的中医学习心得(附慢性胃炎、慢性咽炎、血压高、脱发、婴儿湿疹、夜啼等治疗经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7 00: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4、随后的两个多月,一边遵医嘱吃药,一边自学了点西医知识。得知:用抗生素是为了杀灭咽喉、食道尤其是胃部的细菌,特别是幽门罗杆菌很不易杀灭。除抗炎治疗外,西医对慢性咽喉炎没招,对食道炎和胃炎主要方法还有制酸(雷尼替丁等)、增强胃动力(吗叮咛等)、保护及促生黏膜(立珠得乐、复合唯B等)以及助消化(多酶片等)。感觉自己当时应该得到了妥善的治疗,遂坚持上述疗法两个多月。但遗憾的是,咽喉、食道和胃部的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期间还改用过更好的胃动力药和制酸药,最后仍觉胃部常胀痛、消化很差、嗳气泛酸、没食欲、进食时食道仍有疼滞感。咽喉部肿胀更厉害,记忆中1995年11月底左右正赶上参加一项考试,复习备考期间看书低头都觉困难。那段时间,体重下降很厉害,最多掉了近10斤。感觉身体和精神都快崩溃了。
5、再去找医生,还是建议作胃镜看一下具体情况。胃镜结果仍然是慢性食道炎和慢性胃炎。医生解释慢性炎症很难治,一定要控制好炎症,坚持治疗。开出的还是那些药。痛苦之余,深感失望。
 楼主| 发表于 2007/10/7 00: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6、诱发我找中医治疗的契机是“舌苔”。1995年底左右,偶然发现自己的舌头与以前不一样,上面长了一层厚厚的、黄黄的、毛茸茸的苔,中间还有些是黑色的。其实在接受西医治疗后就感觉舌头上面不舒服了,只是一直没有太留意。这次的发现让我更加紧张起来。翻翻医学书籍,中医书上对舌苔描述很多,西医书上则较少。感觉这舌苔可能就与慢性胃炎有关,遂决定找中医看看。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和转向是非常正确的。
7、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先后去综合医院中医科、中医专科医院、广东省高级中医馆(广州惠福西路)看中医。期间仍不死心去中山医大附院看了一次西医专家(特诊挂号40元,超贵),又被建议作胃镜一次,诊为慢性胃炎(疣状)、食道下端慢性炎症、HP阴性,处方依旧,不再费钱拿药。对几家不同中医开出的处方都抓回来吃上一通,同时买了几本中医书籍自学一下。这几本书籍是《中草药大全》(内蒙古出版)、《中医胃脘痛专辑》、《中医基础知识》等。
 楼主| 发表于 2007/10/7 02: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8、应该说,一开始感觉几家中医开出的药方都不一样,这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通过学习中医书籍再对照几家不同的药方,发现有几点是相同的,一是脉诊皆为弦、数,二是舌苔皆为湿热过重,三是有几味药基本相同,如:柴胡、白芍、茯苓、白术、陈皮、枳壳、厚朴、半夏、煅瓦楞、稻麦芽、砂仁、白豆蔻、炙甘草等。通过试吃和对比参照,同时考虑到就医方便,最终选择了一家固定下来。药方基本用柴胡疏肝散化裁,用柴胡、柴胡、白芍、茯苓、白术、党参等疏肝健脾,陈皮、枳壳、厚朴、川楝子、旋复花、厚朴等理气降逆,半夏、砂仁、豆蔻、藿香等化湿,煅瓦楞、煅龙骨等制酸,稻麦芽、神曲、莱菔子等消滞,考虑到素体阴虚火旺及慢性炎症,酌加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救必应、桔梗、僵蚕、玄参等。每7天就医一次,每次视具体情况从上述诸药选十三五味临症加减。大抵如此,前后治疗九个月余。其中前三个月,每天一副药,后三个月隔天一副药,以后剂量、药量均递减,逐步过度至完全不服药为止。
9、1996年下半年的时候,咽喉肿痛、食道异物感、胃部胀痛、嗳气泛酸等症状均逐步改善,最终自觉不明显。食量恢复,体重增加。最困难的是舌苔黄腻,治了很久才恢复正常状态。最可喜的是,我从小大便干燥未曾改变,半年多的治疗居然改变的这一点。至今10年过去,前述症状未复发,咽喉、食道、胃自觉均无不适,体检慢性咽喉炎消失,余未查胃镜确诊,自觉算是临床治愈。甚喜,甚慰!!!

[ 本帖最后由 入地金牛 于 2007/10/7 02:0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10/7 03: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一下治疗慢性胃炎的几点体会:
①西医联合运用多种抗生素杀灭幽门罗杆菌的疗效确切,如确诊有幽门罗杆菌感染最好先用西医方法治疗。相比而言,中医杀灭幽门罗杆菌的疗效不确切,疗程可能太长。据说救必应对杀灭幽门罗杆菌有效;
②西医的抗生素治疗极易引起胃肠菌群紊乱,产生舌苔增厚等“湿热”之象;
③西医的制酸疗法得不偿失,虽减少了“呕酸”症状,但在减少胃酸分泌的同时削弱了消化能力和胃本身的抗菌功能,会进一步造成纳差和胃部其他细菌增生。制酸与抗生素治疗结合进行,也会加重“舌苔”厚腻反应。中医治酸并不减少胃酸分泌只是中和胃酸,副作用小得多;
④中医治胃病从“通”、“降”二原则出发,认为“通”了就不会出现胀、痛,能“降”就不会出现呕气、泛酸、吃不下、拉不出。中医分清是寒、是热,有无夹湿,是否肝木克制脾土,然后按温里散寒、清热泄火、芳香化湿、理气和中等立法方药,抓住了胃肠的生理特征和脾胃病的根本;
⑤中医是整体观,咽从胃、喉从肺,咽、食道、胃、肠是同一个性质的问题,可以一同解决,不必分科治疗。事实上也是如此;
⑥中医治病求本,咽喉慢性炎症属火,从我的舌苔、脉象看,胃与食道的慢性炎症也大抵是热夹湿,素体阴虚是根本。追本溯源,小时侯的慢性鼻炎、大学时代的脂溢性脱发都与阴虚火旺的体质有关。经过这半年多的草药治疗,阴虚体质得到很大改善,大便性状的改变就是明证;
⑦中医治慢性炎症有优势,但贵在坚持治疗。象慢性咽炎、胃炎,起码坚持三个月以上。我本人是半年以上;
⑧胃肠湿气过重,食疗有一定效果,我的感觉进食时少佐辣椒就很管用;
⑨我的慢性胃炎、咽喉炎的发病与工作初年生活极不规律、烟酒茶熬夜夜宵等种种不良习惯有很大关系,属“积劳成疾”。后来症状逐步加重,又与无思想准备、情绪紧张压力大有很大关系。在坚持中医治疗的同时还应该改变生活状态,根除不良习惯,还要有意识地缓解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所以说,中医成就生活方式;
⑩尽管吃草药欠方便,但我还是建议尽可能吃草药。成药方便但终究有所偏废,草药随即应变,临症加减,能充分有效发挥中医的系统、整体、辨证的优势。
想哪说哪,想起再说。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4 0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谈在治疗慢性胃炎、咽炎过程中两味药的用药体会。
一是蒲公英,药书列为清热解毒药,入肝、胃经。我的体会,此药性微凉,味微甘,能清热,缓泻而利湿。对于阴虚体质而症见热、湿、大便偏燥的慢性炎症,可长期用药而无不利影响。比之板蓝根、金银花、黄芩、黄柏诸药,清热、燥湿之功略逊,但不致过于寒、燥而败胃、伤津。
二是白花蛇舌草,药书列为消肿治瘤药。此药性味、功效与蒲公英很相似,微甘微凉,能清热、能解毒、能活血、能凉血,因此对慢性炎症所至肿痛有很好疗效,长期服用无不利影响。
治疗慢性炎症不是三五日、几幅药能解决问题的,在药物的性味选择上以“平和”为首要原则,尽力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1 00: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聊聊我的血压偏高的治疗经历。
1、从高中时代起,每逢体检,医生总说我的血压偏高。有几次还要求作小便常规,又没发现问题。一直没有特别的感觉,所以自身没留意血压。家庭有高血压史,奶奶患高血压后得脑溢血病逝。父亲患高血压至今服药治疗。
2、大约1997年下半年那一段,总感觉心跳比较沉重,睡觉时能明显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同时头有些漂浮感,很怕风吹到头的感觉。这次有经验了,首先想到找中医。找了一个中医院的博士、副主任医师看看,量了血压说是高血压。用听筒听了心脏,说是有心肌炎的可能要排除,开了化验单。感觉这个博士肯定是个中西医结合的博士,两头都没学到家,失望!没做任何检查,走人了!
3、想来想去,觉得既然高血压确诊无疑,还是找西医吧。换了一家医院,看心血管内科,一个专家、副主任医师。量得血压95/145,又嘱查心电图,结论是左心室高电压。吓一跳,不知自己的心脏怎会“高电压”。细问得知,所谓高电压就是心脏压力大、蹦得特别有力。——难怪自己能听见心跳呐。记得当时医生很认真地指着“高血压”和“高电压”,在中间画上等号,说这二者之间有直接关系。我赶紧问: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医生果断说:不知道。感情这也是个“鸡生蛋和蛋生鸡”的问题。治疗上考虑有家族史,开了降压药和心肌营养药,嘱长期服药,经常复查,其他就没招了。

[ 本帖最后由 入地金牛 于 2007/10/20 23:1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1 00: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4、实在是不死心。觉得年纪青青就得了老年病,说出去都丢人。西药一直没服用,决定再找中医试试吧。趁一次出差广州的机会,又去了一次广东省高级中医馆。当时,心跳和头晕的症状有增无减,还增加了一个莫名的情况:眼皮跳,而且跳个不停。决不属于偶尔跳跳左眼福右眼祸的那种。记得老中医量了个血压,确实偏高,高低压均超过临界。听我说了症状包括曾患慢性胃炎后,很清楚地告诉我吃药很快见效。一共开了七副草药,回去吃完第二副,眼皮跳消失了,吃过第三副,血压降为76/112。血压一下来,心跳、头晕立马好转。这七副药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神!印象中,这副药主要构成:生牡蛎30,钩滕20,全蝎15,蜈蚣3条,还有紫草、陈皮等若干。现在想来,基本判断就是一个肝阳上亢,阴虚风动。

[ 本帖最后由 入地金牛 于 2007/10/20 23:3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1 14: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5、从那以后,左心室高电压消失了,历次体检心电图均未出现过。这血压偏高的毛病一直都存在,只要是自我感觉不太对头,就直接上医院找中医,经量血压确认是血压偏高就开草药吃,治则以滋阴潜阳、平肝息风为主,辅之理气活血化瘀补肾。每每三五副药见效,颇为灵验。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2 14: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一下治疗血压偏高的体会:
1、高血压在中医来说是可防可治的。“早防早治”是关键。
2、就病因来说,西医对高血压没有很好的解释,可能与家族遗传、高盐饮食、新陈代谢、年龄增长以及其他疾病、继发因素等有关。中医多认为与虚、风、阳亢有关。似乎中医理论理解起来更顺一些。
3、我的体会,高血压病发病在中年以后,但大多在青年时期有前兆。如:血压偏高、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肝火旺等。只是大部分人在年轻时不会将这些现象当回事,休息休息熬一熬,再加上年轻血管有弹性反应小,就过了。殊不知,这些症状或表现长期、反复发作,加上家族遗传、高盐饮食、新陈代谢、年龄增长以及其他疾病、继发因素,至中年以后累及血管,终致“高血压病”。
4、在年轻时针对有征兆的特异人群,采用中药进行调理,可以延缓高血压的发病时间和程度,符合中医“上工治未病”的传统。等到中年发病后再开始治疗,不仅效果差,恐怕得终生服药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9 20: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一个治疗婴儿湿疹的经历。
1、2005年底,我的儿子出生。大约2006年6、7月份,孩子面部两边脸蛋子开始出现红点,经常拿小手去挠,明显很痒的样子。因孩子太小,没敢涂药,想想可能是痱子,过段时间天凉就好了。结果,情况越来越严重,先是脸上连成片,后来胸腹、后背都出现了成片的红疙瘩,孩子不断拿手去挠,哭闹很厉害。
2、凭经验初步断定不是痱子,赶紧上儿童医院皮肤科。医生诊断是婴儿湿疹,开了一种药膏,主要成分是凡士林等滋润成分,告诉先涂这个药。另又开了一种药膏叫尤卓尔,告诉里面有激素成分,不能长期用,有效即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2 20: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