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蓝天百云

古今医统大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9/9 17: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宝鉴》)天花粉丸 治渴通用

黄连(二两,童便浸) 白扁豆(炒去皮) 白茯苓(各一两) 牡蛎粉 知母 天花粉 苦参 辰砂 铁胤粉(各半两) 芦荟(一分) 金银箔(各二十片)上取栝蒌根汁和生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枣门冬汤下。

(《玉机》)酒蒸黄连丸 治消渴饮水无度,小便五七十次,发热瘦弱口干,食已如饥,此名消瘅。今以苦味无毒除热,止消渴,浓肠胃。

黄连(八两净)酒一升,重汤蒸,伏时晒干,为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温水下。

猪肚丸 治诸消渴。

川黄连(五两) 干葛 知母 茯神 麦门冬(去心) 熟地黄(各一两) 栝蒌(三两) 人参(一两) 粟米(一合)入石臼中为细末,装净猪肚内,密缝,置甑中,蒸极烂,乘热杵细,若硬少加蜜,丸梧桐子大,饮汤下五十丸。

(《良方》)醍醐膏 治消渴。

乌梅(一斤槌碎,甜水四大碗煎至一碗,滤去渣) 白沙蜜(五斤) 砂仁末(半两)上入砂锅,慢火熬赤色,成膏为度,取下放冷,加白檀末三钱,麝香一字搅匀,以瓷器盛贮密封,夏月凉水调,冬月沸汤调服。

(《良方》)珍珠龙脑丸 治消渴,镇心安神。

珍珠 辰砂(另研) 人参 黄连(各半两) 龙脑 天花粉(一两) 银箔(五十片)
上为细末,炼蜜丸,芡实子大。每服一丸,空心日午及临卧时细嚼,麦门冬汤送下。

神效散 治消渴。

白芍药 甘草(各等分)每服三钱,水煎服。

药方白虎加人参汤 治上焦消渴引饮。

人参(一钱) 石膏(二钱) 知母(一钱半) 甘草(五分)
水盏半煎八分,温服。《宣明》麦门冬饮子同服。

人参石膏汤 治膈消,上焦燥渴,不饮多食。

人参(二钱) 黄芩 知母 杏仁(各一钱) 甘草(七分) 石膏(三钱) 粳米(一撮)
水煎服。

(东垣)绛雪散 治消渴,饮水无度小便数者,大有神效。

黄芩 黄丹 防己 栝蒌根(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浆汤下,日进三服即止。

药方(东垣)生津甘露汤(一名清凉饮) 治中消,能食而瘦、口舌干,自汗,大便结,小便数。

升麻(四分) 防风 甘草(半炙) 防己 生地黄 当归(六分) 柴胡 羌活 黄耆(炙) 知母黄芩(酒炒,各八分) 桃仁(去皮尖,十枚,另研) 龙胆草(酒洗) 石膏 黄柏(各一钱)杏仁(十枚,另研)
上水二盏煎一盏,温服。

(东垣)生津甘露饮子 治消渴,上下齿皆麻,舌根强硬肿痛,食不能下,时有腹胀,或泻黄如糜,名曰飧泄,身目俱黄,四肢痿弱,前阴如水,尻臀腰背寒,面黧色,急痛,善嚏,喜怒不常,健忘。

藿香(二分) 柴胡 黄连 木香(各三分) 白葵花 麦门冬 当归身 兰香(各五分) 荜澄茄甘草(半炙) 栀子 白豆蔻 白芷 连翘 姜黄(各一钱) 石膏(一钱半) 杏仁(去皮尖) 酒黄柏(各八分) 知母(酒炒) 桔梗(各三钱) 升麻 人参(各二钱) 全蝎(五枚去足)
上为细末,汤泡蒸饼,和作饼子,日中晒半干杵细。每用一钱,于掌上食后舐之,随津咽下,或用白汤少许下。

人参白木汤 治胃膈瘅热烦满,饥不欲食,瘅成为消中,善食而瘦,燥热郁甚而成消渴,多饮水而小便数。兼疗一切阴虚阳实,风热燥郁,头目昏眩,中风偏枯,酒过积毒,肠胃燥涩,并伤寒杂病,产后烦渴,气液不得宣通。

人参 白朮 当归 芍药 大黄 栀子 荆芥穗 薄荷 桔梗 知母 泽泻(各半两) 茯苓连翘 栝蒌根 干葛(各一两) 甘草(三两) 藿香叶 青木香 官桂(各二钱) 石膏(二两)寒水石(二两) 滑石(八两)
上为细末,每服五钱,水一盏入盆硝半两、生姜三片煎半盏,入蜜少许,温服;渐加至十余钱,得脏腑流利取效。如常服,以意加减。如肠胃郁结,湿热内甚,自利者,去大黄、芒硝服。

甘露膏 治消渴饮水,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结燥,小便频数。

半夏 甘草(半炙) 白蔻仁 人参 兰香叶 升麻 连翘 桔梗(各五分) 防风(一钱) 知母(酒炒,钱半) 石膏(三钱)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和作薄片晒干,为粗末。食后姜汤下二钱。
 楼主| 发表于 2007/9/9 17: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钱氏)加味白朮散 治消谷善饥

人参 白朮 茯苓 甘草(炙) 藿香(各八分) 干葛(一钱) 木香 枳壳(麸炒) 五味子柴胡(各四分)水煎,食远温服。

茯神丸 治消中,烦热消谷,小便数。

人参 茯神 生地黄 黄连 麦门冬(去心) 枳壳(麸炒) 牡蛎粉 石莲子(去心) 黄(蜜炙) 知母(各半两) 栝蒌子(七钱半)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米饮下。

消痞丸 治三焦壅滞,丹热中消渴,及治心火上炎,上为咳血、衄血,下为大小便血,肠风痔漏,小儿消疳积滞。

黄连 葛根 青黛 牵牛(头末。各半两) 大黄 黄柏 山栀 薄荷 浓朴 藿香(各二钱半)木香 官桂(各一钱) 黄芩 小茴香(炒,各二钱)
上为细末,水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白汤下。

药方人参散 治消食善饮,而食后数小便弱者。

人参 砂仁 白朮 栀子 桔梗 栝蒌 连翘 泽泻(各钱半) 葛根 黄芩 大黄 白茯苓 甘草薄荷(各一钱) 石膏 寒水石 滑石(各钱半)
水二盏,蜜少许,煎八分,温服。

加减肾气丸 治肾气不足,心火上炎,口舌干燥,多渴饮水,肢体消瘦,并皆治之。

山茱萸肉 白茯苓 牡丹皮 熟地黄(浸酒中) 五味子 山药(炒) 鹿角霜 泽泻(各一两)官桂 沉香(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饮或盐汤任下。弱甚者加附子一两,兼常服黄 六一汤。

加减八味丸 治肾水枯竭,不能上润,心火上炎,不能既济,心烦燥渴,小便频数,白浊,阴痿弱,饮食不多,肌肤渐消如削,或腿肿,脚先瘦小,宜降心火,生肾水,烦渴即止。

白茯苓 牡丹皮 泽泻(酒蒸。各八钱) 五味子(微炒,一两半) 山萸肉 肉桂 熟地黄(酒蒸) 山药(炒,各二两)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五更温酒盐汤任下,晚间再服。此药不惟止渴,亦免生痈,久服永除渴疾,气血加壮。

平补丸 治肾消不渴,肌肉瘦削,小便涩数而沥,如欲渗之状。

菟丝子(制) 山茱萸 益智仁 当归(各半两) 川楝子 牛膝(酒洗) 葫芦巴(炒) 杜仲(制)肉苁蓉(酒浸) 巴戟(去心。各三两半) 乳香(二两)
上为细末,糯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枣汤下。
 楼主| 发表于 2007/9/9 17: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子和)葛根丸 治消渴肾消

葛根(三两) 天花粉(二两) 铅丹(一两炒飞) 附子(一两,炮去皮脐)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进三服。治日饮石水者,春夏去附子。

枸杞子丸 治肾消,久渴困乏,小便滑数。

枸杞子 白茯苓 牛膝(酒洗) 菟丝子(制) 麦门冬 熟地黄 黄耆(炙) 牡蛎粉(各一两)鸡内金(炙,半两) 桑螵蛸 栝蒌根 牡丹皮(各七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饮下。

(《三因》)鹿茸丸 治失志伤肾,肾虚消渴,小便无度。

鹿茸(酥炙) 麦门冬 熟地黄 黄耆 五味子 鸡 (酒炒) 肉苁蓉 山茱萸肉 破故纸(炒,各七钱半) 茯苓 地骨皮 人参 玄参 牛膝(酒浸。各两半)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下。

苁蓉丸 止消渴,补心肾。

黄 (盐汤拌) 苁蓉(酒洗) 巴戟(酒浸) 泽泻 龙骨 菟丝子(酒煮) 磁石( 淬)茯苓 桂心 萆 鹿茸(去毛酥炙) 牛膝熟地黄 远志 破故纸(少) 山药(炒) 杜仲(制) 茯苓 石斛 五味子 山茱萸肉 覆盆子(各一两) 附子(炮去皮脐,八钱)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

珍珠粉丸 治肾消,白液随溲而下,或梦遗精滑。

黄柏(一斤,新瓦炒令褐色) 蛤蚧(一对酥炙)
上为细末,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温酒下。

(秘方)补肾地黄丸 降心火,补肾水,治消渴,除骨蒸,壮筋骨,明目。

生地黄(半斤,酒浸二百,蒸烂研膏,与黄柏拌,晒干) 黄柏(一斤,锉细与地黄同拌,晒)天门冬 麦门冬 人参 枳壳 条芩 当归 熟地黄 甘菊(各二两)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下。

药方乌梅木瓜汤 治饮酒积热,酷毒熏蒸五脏,津液枯焦,血泣小便并多,肌肉销烁,好饮冷浆。

木瓜 乌梅(打碎不去仁) 麦芽(炒) 草果 甘草(各等分)每服七钱、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温服。
 楼主| 发表于 2007/9/9 17: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豆蔻汤 治酒毒消渴

黄连 葛根 天花粉 麦门冬(各一钱) 五味子 白豆蔻 陈皮(各五分) 黄柏 甘草(各七分)
上水二盏,叶叶二十个,煎一盏,温服。

药方(消烁肌肉如虫之蚀,此乃膏液之满,诸方书谓之强中,宜大建中汤治之。)

大建中汤 治蛊病,小腹急痛,便尿失精,溲出白液,此真精不守。

黄 (蜜炙) 远志(去心) 当归(酒浸) 泽泻(各一钱) 人参 龙骨 甘草(炙) 芍药(各一钱)
上咀,作二服,每服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此证脾风传肾,名曰疝瘕,小腹冤热而痛,出白液,一名蛊。蛊者,事也,在蛊卦上艮下巽,以少男而惑于长女,消烁脂肉如虫之蚀,日见损削,乃膏液之消也。诸书谓之强中,或谓之脾消,又谓之消肾。其证脾消者,饮食入腹,如汤泼雪,随小便而出,皆旋结而白如脂,肌肉日渐消瘦不能起止,精神恍惚,口舌焦干,若不早治,必至虚阳兴盛,不交而泄,是为强中,毙不久矣。

二石荠 汤 治强中,多因耽嗜色欲,或服丹石,真气既脱,致消渴。饮水饮食倍常,虚阳常兴,不交自泄,乃中焦虚热注于下焦。三消之中,最为难治。

石膏 荠 (各一两半) 人参 茯神 磁石( ) 葛根 黄芩 栝蒌根 知母 甘草(各一两)上水五盏,猪肾一具去脂膜,黑豆一合约煮,至一半,去肾并豆,入药五钱在盏内再煎八分,空心服。下焦热,夜间服。

荠 丸 治强中为病,虚阳盛举,不交精泄,及服丹石,致成此疾。

荠 大豆 茯神 栝蒌根 人参 知母(各半两)
上为末,用猪肾一具,煮烂,捣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盐汤下。入少酒糊丸亦好。

紫苏汤 治消渴后遍身浮肿,心膈不利。

紫苏 桑白皮 赤茯苓(各一两) 郁李仁(去皮炒,三两) 羚羊角 槟榔(各三钱) 桂心 枳壳(麸炒) 独活 木香(各二钱)
上咀,每服四钱,水盏半,姜三片,煎八分,温服。

瞿麦汤 治消渴饮成水气,面目并足膝胫俘肿,小便不利。

瞿麦穗 泽泻 滑石(各半两) 防风(三钱) 黄芩 大黄(各一钱) 桑螵蛸(炒,十四枚)
上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空心温服,良久再服。

葶苈丸 治消渴后成水病浮肿。

甜葶苈(隔纸炒) 栝蒌仁 杏仁(炒) 汉防己(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赤茯苓汤下。

蓝叶散 治渴痢,口干烦热,背生痈疽,赤 疼痛。

蓝叶 升麻 玄参 麦门冬 黄耆 葛根 沉香 赤芍药 犀角屑 甘草(各一两) 大黄(二两微炒)
上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六分,温服。

玄参散 治渴利,烦热生痈疽发背, 肿疼痛。

玄参 芒硝 大黄(微炒) 犀角屑 羚羊角屑 沉香 木香 黄耆(各一两) 甘草(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水调下。

忍冬丸 治渴疾愈后,预防疽发。

忍冬草(不以多少,根茎花叶皆可用,一名金银花,一名左缠藤,洗浮用)上用米曲酒于瓶内浸,以糠火煨一宿,取出晒干,入甘草少许,为末,即以所浸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酒饮任下。一方以忍冬草煎服。此藤凌冬、不调,三月开花五出,黄白相间,微香。《外科精要》︰不犯铁器,将煮酒久窨取服,治一切风疾,痈疽恶毒,仍可治五肿、飞尸、五痔、诸漏,并能止渴,真奇效。

药方桑椹︰治渴疾最效,桑椹熟时尽意食之。

牛乳︰治消渴,细细呷之,效。

萝卜汁︰时饮少许。

澡丝汤︰治渴神效,煮茧丝汤收贮入罐,密封罐口埋地中,任经数年。愈久愈好,遇渴疾取饮之顿效。家无蓄者,旋用丝绵煮汤服。

天花粉︰治消渴之圣药,大忌半夏,不宜发汗及利小水。

一方︰治消渴,用糯米二升,淘取泔水,随意饮之,渴止勿服。

一方︰治渴,用黄连一雨,水一碗煎半碗,顿服之立止。

一方︰用栝蒌三十斤,水一石煮取一斗半,去渣,以牛脂五合煎水尽,以暖酒先服如鸡子大,日二服,效。

一方︰用田螺五升,水一斗,浸经宿饮之,每日易。

《食医心镜》︰治上焦烦渴,和中补脾,利大肠,解酒毒,以甘蔗削去皮,截寸长,食后嚼之,止渴。

一方︰用淡豉煮汁,任性饮之。

一方︰治消渴,小便多,饮水无度,用雉鸡一只,去毛细切,合盐豆豉作羹,食之效。或煮烂,取汁二升饮之,并食肉,尤妙。

一方︰治渴不止,用白花鸽一只,去毛,以苏煮之,饮汁。

一方︰治热渴,以甜瓜去皮,食后徐徐吃之,煮皮作羹亦佳。

一方︰用冬瓜捣取汁饮之,或煨熟捣尤妙。

《经验方》︰治消渴,下元虚损。牛膝五两细锉,同生地黄汁五升,夜浸日曝,以汁尽为度,干为末,丸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三十丸,久服壮筋骨,驻颜黑发,津液自生。

《衍义》方︰用栝蒌实,九月十月取穰,以干葛粉拌,焙干,砂锅内慢火炒熟为度,研末,食后夜卧,以沸汤点二钱,大治肺燥热渴。

《济众方》︰乌梅肉二两,微炒,为末,每服二钱,水二盏煎一盏,入豆豉二百粒煎至半盏,临卧服。

济众独圣散︰治消渴,出子了萝卜二枚,净洗薄切,日干,为末,每服二钱,煮猪肉汁,澄清调下,食后并夜卧,日三服。
 楼主| 发表于 2007/9/9 17: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治消渴,葛粉四两,先以水淘粟米半升、滤出,与葛粉同拌令匀

《圣惠方》︰治消渴,葛粉四两,先以水淘粟米半升、滤出,与葛粉同拌令匀,煮粥食之。

又方︰霜降后,取葵根皮一握,水一斗煮三升,服之,酒渴伤寒妙。

一方︰晚蚕砂为末,每服二钱,冷水调下。

《肘后方》︰治大渴,日饮水数斛,小便赤涩者。麻子一升,水三升,煮数沸,取汁饮之无限,日饮数升,效。

《道藏经》︰治消渴,用雄牛穿鼻横木烧炭,存性为末,酒调一钱,不拘时服。或挫,煎汤。

一方︰治消渴不止。大豆五升,粉草四雨,大黄一两半,锉,用水一桶,煮三五时,豆软,盛于盆中放冷,令病患食豆,渴饮汤汁,食尽未已,再煮,服如前,必愈。

《食医心镜》︰治消渴,凡饮粱米、陈粟米、麦米,煮粥饮食之为妙。

一方︰用花梨,多食之止渴,饮酒人甚佳,无病患不宜多食。

《本草》云︰治消渴,收百草头上露水饮之,瘥。

一方︰治消渴甚重者,取市上众人溺坑水一盏服,勿令患人知,不过三次瘥。

唐本注云︰消渴不止,小便急数,以羊肺一具,用小豆菜一把,煮熟,不拘时服之良。

一方︰止渴利小便,苦笋煮熟,任意食之。

崔元亮方︰治消渴,羸瘦,小便不禁,兔骨和大麦苗煮汁服,效。

经验方︰牛肉味甘平无毒,止消渴,安中益气养脾胃。牛肚醋煮和汁食之,主解消渴。牛脑子、牛乳,食之尤良。

一方︰用绿豆汁煮饮之,止消渴。

药方凡人睡卧勿张口,久成消渴及失血。

赤松子云︰卧闭目不息,十二通,治饮食不消。
 楼主| 发表于 2007/9/9 17: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今医统大全 卷之五十三 头痛门

病机《灵枢‧厥病》云︰厥头痛,取足六经手少阴。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

《难经》曰︰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则厥头痛。入连在脑者,名真头痛。

严氏论云︰气血俱虚,风、寒、暑、湿之气所侵,传于阳经,伏留不去,名厥头痛。盖厥者,逆也,逆壅而冲于头也。痛引脑颠,陷至泥丸宫者,名真头痛,非药之能愈,夕发旦死,旦发夕死。

病机东垣论《金匮真言》篇曰︰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头项,故春气者,病在头。又,诸阳会于头面,如足太阳膀胱之脉,病冲头痛,足少阳胆经之脉,病头角额痛。夫风从上受之,风寒伤上,邪从外入,客于经络,令人振寒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池、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汗之则愈,此伤寒头痛也。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乃气虚头痛也。心烦头痛者,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乃湿热头痛也。如气上而不下,头痛颠疾者,下虚上实也,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寒湿头痛也。如头半边痛者,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此偏头痛也。有真头痛者,甚则脑尽痛,手足寒至节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有厥逆头痛者,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凡头痛皆以风药治之者,总其大体而言也。高巅之上,惟风可到,故味之薄者,阴中之阳,乃自地升天者也。然亦有三阳三阴之异。故太阳头痛,恶风脉浮紧,川芎、羌活、独活、麻黄之类为主。阳明头痛自汗,发热恶寒,脉浮缓长实者,升麻、葛根、石膏、白芷为主。

太阴头痛,必有痰,体重或腹痛,为痰癖,其脉沉缓,苍朮、半夏、南星为主。少阴头痛,三阴三阳经不流行,而足寒气逆,为寒厥,其脉沉细,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厥阴头项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脉浮缓,吴茱萸汤主之。血虚头痛,当归、川芎为主。气虚头痛,人参、黄为主。血气俱虚头痛,调中益气汤,少加川芎、蔓荆子、细辛,其效如神。半夏白朮天麻汤,治痰厥头疼药也。清空膏,乃风湿热头痛药也。羌活附子汤,厥逆头痛药也。如湿气在头者,以苦吐之,不可执方而治。

病机张子和云︰头痛不止,乃三阳受病也。三阳分部分,头与项痛者,足太阳经也,攒竹痛,俗呼为眉骨痛是也。额角上痛,俗呼为偏头痛,足少阳经也。如痛久不已,则令人散目,以三阳之经受病,皆胸膈有宿痰之致然也,先以茶调散吐之,吐讫,可服川芎、薄荷辛凉之药清上,故脉书云︰寸脉急,为头痛是也。

病机《活人书》云︰头痛者,阳证也,太阳证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麻黄汤,有汗桂枝汤,若已发汗未发汗,头痛如破者,连须葱白汤,不止者,葛根葱白汤。阳明证头痛,不恶寒反恶热,胃实也,调胃承气汤。少阳头痛,小柴胡汤。太阴、少阴并无头痛,仲景只有厥阴证,吴茱萸汤。

病机张子和医丹阳僧,病头痛,不敢见明,知其热,以布圜其巅上,置冰于其中,日易数次。

戴人曰︰此三阳蓄热故也,乃置炭火于暖室中,出汗涌吐,三法并行,七日而愈。

一妇人偏头痛五七年,大便结燥,两目赤肿,眩晕,世之头风药无不服,其头上针艾数千百矣。一日,戴人诊其脉,急数而有力,风热之甚也。此头角痛,三焦相火之经,乃阳明燥火胜金故也。夫金胜则肝气郁,肝气郁则气血壅,气血壅则上下不通,故燥于里,寻阳明治以大承气汤,冷河水煎二两,加芒硝一两,煎成,顿令分三五服,下泄如汤二十余行,次服七宣丸、神功丸以润之,菠菱、葵菜、猪羊血以滑之,三剂之外,目豁首轻,燥泽结释而愈。

病机头痛自内而致者,气血痰饮,五脏气郁之病,东垣论气虚血虚、痰厥头痛之类是也。自外而致者,风寒暑湿之病,仲景伤寒、东垣六经之类是也。

脉候《内经》曰︰寸口脉中手短者,曰头痛。《脉经》曰︰阳弦则头痛。又曰︰寸口脉浮,中风发热头痛。脉紧而头痛者,伤寒。脉紧上寸口者,伤风头痛。凡寸口紧急,或短,或浮,或弦,皆为头痛。脉浮滑为风痰,易治;短涩者难治。脉浮紧,属太阳。浮缓长,属阳明,弦细属少阳,浮缓属厥阴。

治法风、寒、暑、湿、火、热皆外邪,气、血、痰、饮,五脏之证,皆内邪,宜随其气血、痰饮、七情、内火,分虚实寒热,而调其内,治其外也。然气血虚而用补,宜用东垣之法,若《三因》等方,用附子以治气虚,此则从阳虚立意,非人身平和之血气也。若夫年久偏正头风者,多因内挟痰涎,风火郁遏经络,气血壅滞之证,然亦有血虚者,须宜分别以治之。

治法太阳头痛恶风寒,川芎为引导。阳明头痛,自汗发热恶寒,白芷。少阳头痛,往来寒热而脉浮弦者,柴胡。太阴头痛,体重痰实及腹痛,半夏。少阴头痛,三阴三阳经不流行,而足寒逆,为厥头痛,细辛。厥阴头痛,项痛,脉微浮缓,欲入太阳,其疾痊,然亦当用川芎。气虚头痛,用黄 。血虚头痛,用当归。气血俱虚头痛,黄 、当归。伤寒太阳头痛,麻黄汤、桂枝汤。阳明头痛,白虎汤。少阳头痛,小柴胡汤。少阳头痛,大便多秘,或可下之。太阴头痛,脉浮桂枝汤,脉沉理中汤。少阴头痛。脉浮微,麻黄附子细辛汤。厥阴头痛,外伤本经,桂枝麻黄各半汤,呕而微吐清水,吴茱萸汤。

治法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宜清痰降火,用二陈东加白芷、川芎为主。肥人多是湿痰,宜半夏、苍白朮。瘦人是热与血虚,宜四物东加酒芩、防风。劳复下虚之人,似伤寒发热汗出,两太阳穴痛甚,此相火自下冲上,宜补中益气东加川芎、当归,甚者加知母、黄柏、蔓荆子、细辛。

偏头风,在左属风及血虚,风用荆芥、薄荷,血用当归、川芎、芍药、酒黄柏,在右属痰与热,痰用苍朮、半夏,热用酒制片芩。诸家不分所属,故药多不效。如因感冒而头痛者,宜加防风、羌活、 本、葛根、升麻、柴胡之类。风热上攻,天麻、蔓荆子、台芎、酒芩。苦头痛加细辛。痰厥痛甚者吐之,火者清之散之,虚者补之。壮实热痛,大便结燥者,大承气汤。头面壅肿有热,脉弦数者,凉膈散去硝黄,加桔梗、枳壳、荆芥、薄荷,如顶巅痛者,宜加 本、酒炒升、柴。面上红肿,因气实连头痛者,胃风汤。面肿生苍,调胃承气东加薄荷、荆芥。

治法节斋《杂着》云︰久病头痛,略感风寒便发,寒月须重绵浓帕包裹者,此属郁热,本热而标寒也。世人不识,悉用辛温解表之药,暂时得效,误认为寒,殊不知因其本有郁热,毛窍常疏,故风寒易入,外寒束其内热,闭逆而为痛,辛热之药,虽能开发,散其标之寒邪,然以热济热,病本益深,恶寒愈甚矣,惟当泻火凉血为主,而佐以辛温散表之剂,以从法治之,则可愈而根可除也。若有感冒,发散之后,还宜调理正气,则因其病机而补益之,庶无复作之患也。
 楼主| 发表于 2007/9/9 17: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药方(《局方》)川芎茶调散 治诸风上攻,偏正头痛,鼻塞声重

薄荷叶(二两) 荆芥穗 川芎(各一两) 羌活 白芷 甘草(各半两) 细辛 防风(各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仲景)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三阴三阳经不流行,而足寒气逆为厥头痛,其脉沉细。

麻黄 细辛(各六钱) 附子(一个,去皮脐生用)
上咀,水三升三合,先煮麻黄令沸,减七合,掠去上沫,纳诸药,煎取一升,去渣,分三服。

(东垣)羌活附子汤 治冬犯寒,脑痛及齿亦痛,名曰脑风。

麻黄 附子(炮) 防风 白芷 僵蚕 黄柏(各七分) 羌活 苍朮(各五分) 升麻(二分)黄(三分) 甘草(二分) 佛耳草(三分,无嗽不用)
上咀,水二盏煎一盏,去渣温服。

(河间)如圣饼子 治风寒伏留阳经,痰饮气逆头痛。

防风 天麻(各半两) 南星 干姜 川芎 甘草(各一两) 半夏(半两) 川乌(去皮,一两)
上为末,蒸饼糊调,作饼如钱。每用五饼,以荆芥末细嚼,茶清下。

(《三因》)芎半散 治伤风寒生冷,及气虚痰厥,头痛如破,兼眩晕呕吐。

附子(去皮脐生用) 乌头(去皮生用) 南星 干姜 甘草(炙) 川芎 细辛(各一钱)上细切,作一服,加生姜五片,芽茶少许,水二盏煎一盏,温服。

(严氏)小芎细辛汤 治风寒在脑,或感邪湿,头重而疼,眩晕呕吐。

川芎(二钱) 细辛 白朮(各一钱) 甘草(五分)
上咀,水盏半,姜五片、芽茶少许,煎七分,食后服。

(《宝鉴》)》川芎神功散 治风寒郁热上攻头目,令人偏正头痛。

川芎 川乌 白芷 南星 麻黄(各一钱) 甘草(二钱五分)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

(仲景)麻黄汤(治太阳伤寒,头痛无汗。)

桂枝汤(治太阳中风,头痛有汗。见伤寒门。)(《局方》)加减三五七散 治风寒入脑,阳虚头痛。

山茱萸肉(一斤) 细辛(半斤) 干姜(炮一斤) 防风(一斤五两) 附子(十二枚,炮去皮脐) 茯苓
上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本事》)川芎香附汤 治厥头痛,风寒,脑后疼,及伤寒、伤风、一切头痛。

川芎 香附子 羌活 苍朮(米泔浸,各一两) 细辛 茵陈(各七钱半) 甘菊 薄荷 白芷(各二两) 荆芥 甘草(各八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楼主| 发表于 2007/9/9 17: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良方》)天香散 治年久头风不得愈者

天南星 半夏(各制) 川乌(去皮) 白芷(各二钱)
上咀,作一服,水二钟,生姜自然汁小半盏,煎一盏,食远服。

(《三因》)藿香散 治体虚伤风,停聚痰饮,上厥头痛,或偏正头疼并治。

藿香(洗去土) 草乌(炮去皮。各半两) 川乌(炮去皮济,一两) 乳香(如皂角子大,三块)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薄荷汤下。

大川芎汤 治新沐感风,名曰首风,旋运昏眩,偏正头痛。

川芎(四两) 天麻(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每两作十丸。每服细嚼,茶酒任下一丸。

(杨氏)必胜散 治风寒流注阳经,以致偏正头痛,六年不愈,最效。

附子(大者,生去皮脐,切四段,以生姜自然汁一盏浸一宿,火炙干,再浸再炙,以汁尽为度)高良姜(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腊茶清调下,食后连进二服,忌热物少顷。

(《百选》)都梁丸 治风吹项背,头目昏眩及脑痛,妇人胎前产后伤风头痛。

白芷(大块白者洗去土,净沸汤泡四五次,锉用)
上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荆芥,点茶下。

(《圣惠》)川芎散 治偏正头风疼痛。

川芎 羌活 细辛 香附子 槐花 甘草(炙) 石膏(各半两) 荆芥穗 薄荷 菊花 茵陈防风(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茶清食后服,忌动风物。

(《圣惠》)九龙丸 治妇人男子八般头风,一切头痛。

川芎 川乌 石膏 白芷 草乌 南星 半夏(各半两) 细辛 全蝎(各二钱半)
上为末,韭汁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茶清下。

(《圣惠》)川芎丸 消风化痰,利咽膈,清头目,治头眩、心忪烦热,颈项肩背拘蜷,肢体烦疼,皮肤搔痒,脑昏,目疼、鼻塞,面上游风,状如虫行。

川芎 薄荷叶(各十八两) 甘草(六两) 细辛(一两二钱) 防风(六两) 桔梗(二十四两)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细嚼,茶清临卧服。
 楼主| 发表于 2007/9/9 17:3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神效》)香芎散 治偏正头风

香附子(炒) 川芎 石膏(飞) 白芷 甘草 薄荷(各一两) 川乌(半两,去皮脐)
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直指》)芎芷散 治风壅头痛。

川芎 白芷 荆芥穗 软石膏
上为末,每服一钱,食后沸汤调下。

(《本事》)牙皂散 治偏正头风痛。

猪牙 皂角(去筋) 香白芷 白附子(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右痛右侧卧,左痛左侧卧。

追风散 治诸风上攻,头痛目眩,鼻塞声重,皮肤瘙痒,眉角引牵,妇人血风,及一切头痛。

川乌(炮) 防风 石膏(另研。各一两) 僵蚕(炒去丝嘴) 甘草(炙) 荆芥 全蝎(去毒炒,各半两) 川芎(七钱半) 麝香(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下。

药方(《良方》)清上泻火汤 燕京温官人,年少时气弱,常于气海、三里灸之,节次约千余壮,至老添热厥头痛,虽冬天大寒,尤喜寒风,则头痛少愈。若在暖处,其痛复作,五七年不愈,此皆灸之过也。

羌活 知母(酒浸) 黄芩 黄柏(酒浸) 炙甘草 黄耆(各一钱) 防风 升麻(各七分) 生地黄柴胡梢 甘草根 黄连(酒浸) 本(各五分) 蔓荆子 当归身 苍朮(各三分) 荆芥穗 川芎(各二分) 细辛 红花(各少许)
上水二盏,葱白一寸,煎八分,食远服。

(《良方》)既济解毒汤 治上热,头目肿痛,胸膈烦闷,不得安卧,身半以下皆寒,足尤甚,大便微秘。

升麻 柴胡 当归身 连翘 黄芩(酒炒) 蔓荆子 黄连(酒炒) 甘草(炙) 大黄(大便利者勿用) 桔梗(各二钱)
上咀,水二盏煎一盏,食后温服。忌酒湿面食大料、生冷硬物。

(《良方》)飞虎散 治风热痰火,偏正头风疼痛。

白附子 白芷 荆芥穗 石膏( ) 川芎 天麻 薄荷 防风(各半两) 苍朮(米泔浸)两头尖(黑心者不用。各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温酒或茶清调下。

清空膏 治偏正头痛久不愈。善治风热目痛脑疼,除血虚头痛不治,其余悉治。

羌活 防风 黄连 甘草(炙,两半) 柴胡(七钱) 川芎(半两) 枯芩(两半,酒炒一半)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茶清调如膏,抹口内,临卧白汤下。头痛甚,加细辛三钱;痰厥头痛,加半夏;偏头痛不愈,加羌活、防风、川芎。

菊花散 治风热上攻,头疼不止。

甘菊花 旋复花 防风 枳壳 川羌活 蔓荆子 石膏 甘草(炙,各一钱)
上咀,水盏半,姜五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楼主| 发表于 2007/9/9 17: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良方》)上清散 治头痛连眉骨眼睛,痛不可忍

川芎 郁金 芍药 荆芥穗 芒硝(各半两) 薄荷叶 乳香 没药(各一钱) 冰片(五分)
上为细末,每用一字,鼻内搐之。

(《圣惠》)安神汤 治头痛,头眩,眼黑。

羌活 黄柏(酒炒,各二钱) 防风(七分) 柴胡 知母(酒炒) 生地黄 升麻(各一钱) 黄(四钱) 炙甘草(九分) 生甘草(六分)
上咀,作二服,每服水二盏煎盏半,蔓荆子五分,川芎三分,再煎一盏,卧时热服。

川芎石膏汤 治风热上攻,头目昏眩痛闷,风痰喘嗽,鼻塞,口疮,烦渴,淋闭,眼生翳膜。此药清神利头目。

川芎 山栀 芍药 荆芥 当归 黄芩 大黄 菊花 人参 白朮(各五分) 石膏 防风薄荷 连翘(各一钱) 桔梗 寒水石 滑石 甘草(各二钱) 砂仁(三分)
上咀,分二剂,水煎,温服,忌姜蒜热物。

芎犀丸 治偏头疼,一边鼻不闻香臭,常流清涕,或作臭气一阵,遍服芎、蝎等药不效,此药数服而愈。

川芎 朱砂(细乳,内存一两为衣) 石膏(各四两) 冰片(四钱) 人参 茯苓 甘草(炙)细辛(各半两) 犀角 栀子(各一两) 阿胶(炒,两半) 麦门冬(三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后细嚼,茶酒任下。

(《局方》)神芎丸 治心经积热,风痰壅滞,头目赤肿或有疮疖,咽喉不利,大小便秘涩,一切风热之证并宜服之。

大黄(酒炒) 黄芩(各一两) 牵牛(头末) 滑石(各四两) 川芎 薄荷(各半两)
上为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温水下。

(《医林》)茶酒调散 治一切诸风痰壅,头痛,目眩,心热,皮风瘙痒并风毒壅滞,清爽神志,通和关窍。

石膏(细研) 菊花 细辛 香附子(各等分)
上为细末,茶酒任调服。

二陈汤吞下青州白丸子 治一切风痰头痛最效。(方见风门)

药方(《宝鉴》)石膏散 治风热头疼。

川芎 白芷 石膏(等分,为末)每服四钱,茶清调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15 23: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