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蓝天百云

古今医统大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00: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食言语,则水谷乘气送入喉脘,遂戕刺而咳矣

凡人小有不快,即须按摩按捺,令百节用力,泄其邪气。凡人无问无事有事,须日要一度,令人自首至足,但系关节处,用手按擦各数十次,谓之大度关,先百会穴,次头四周,次两眉外,次目 ,次鼻准,次两耳孔及耳后,皆按之。次风池,次项左右,皆揉之。次两肩胛,次臂骨缝,次腕,次手十指,皆捻之。次脊背,或按之,或槌震之。次腰及肾堂,皆搓之。次胸乳,次腹,皆揉之无数。次股捶之。次两膝,次小腿,次足踝,次十指,次足心,皆两手捻之。若常能行此,则风气时去,不住腠理,是谓泄风。又常向肾堂及两足心,临卧时令童子用手搓摩,各以热透表里为度。摩肾堂热,则肾气透而易于生精;摩足心热,则涌泉穴透而血不下滞。

庄子曰︰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由是论之,导引之术,传自上世,其来久矣。故曰彭祖之所好。其来自修养家、医家所谈,无虑数百。今取其要约切当者十六条,参之诸论,大概备矣。

凡行导引法,常以夜半及平旦将起之时为之。此时气清腹虚,行之益人。先闭目握固,冥心静坐,叩齿三十六通。即以两手抱项,左右宛转二十四。(此可以去肾胁积聚风邪。)复以两手相叉,虚空托天,抑手按项二十四。(此可以除胸膈间邪气。)复以两手心掩两耳,却以第二指压第三指,弹击脑后二十四。(此可除风池邪气。)复以两手相促,按左膝左捩身,接右膝右捩身二十四。

(此可以去肝家风邪。)复以左手一向前一向后,如挽五石弓状二十四。(此可以去肾腋积邪。)复大坐,展两手纽项,左右反顾肩膊二十四。(此可以去脾家积邪。)复两手握固,并拄两肋,摆撼两肩二十四。(此可以去腰肋间风邪。)复以两手大捶臂及膊,反捶背上连腰股各二十四。

(此可以去四肢胸臆之邪。)复大坐斜身偏倚,两手齐向上如托天状二十四。(此可以去肺间积聚之邪。)复大坐伸脚,以两手向前,低头攀脚二十次,却钩所伸脚屈在膝上,按摩之二十四。

(此可以去心胞络邪气。)复以两手据地,缩身曲脊向上十三举。(此可以去心肝积邪。)复起立据床拔身,向背后视左右二十四。(此可以去肾间风热邪。复起立徐行,两手握固,左足前蹈,左手摆向前,右手摆向后;右足前蹈,右手摆向前,左手摆向后二十四。(此可以去两肩俞之邪。)复以手向背上相捉,低身徐徐宛转二十四。(此可以去两胁之邪。)复以足相纽而行,前进十数步,后退十数步。复高坐伸腿,将两足纽向内,复纽向外,各二十四。(以上二条可以去两膝及两足间风邪。)行此十六节讫,复端坐闭月,握固冥心,以舌拄上 ,搅取津液满口,漱三十六次,作谷谷声咽之。复闭气,想丹田火自下而上,遍烧身体,内外蒸热乃止。按老子导引二十四势,婆罗门导引十二势,赤松子导引法十八势,钟离导引法十八势,胡见素五脏导引法十二势,在诸法中颇为妙解。然撮其切要,不过于此。学人能日行一二遍,久久体健身轻,百邪皆除,走及奔马,不复疲之矣。

脏腑内景,各有区别。达以行术,养生之要。参稽古论,述此明征。

凡人咽喉二窍,同出一脘,异涂施化。喉在前,主出纳;咽在后,主吞咽。喉系坚空,连接肺管,为气息之路。呼吸出入,下通心肝之窍,以激诸脉,行气之巨海也。咽系柔空,下接胃本,为饮食之路。

水食同下,并归胃中,乃水谷之海也。二道并行,各不相犯。盖饮食必历气口而下。气口有形,谓之会厌。当饮食方咽,会厌则垂,厥口乃闭。故水谷下咽,了不犯喉。言语呼吸,则会厌开张。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00: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肠附脊,以受回肠,左环迭积下辟,乃出滓秽之路

喉之下为肺,两叶白莹,谓为华盖。以覆诸脏,虚如蜂窠,下无透窍,故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呼一吸,消息自然,无有穷已,乃清浊之交运,人身之橐 也。

肺之下为心。心有系络,上属于肺。肺受清气,下乃灌注。外有胞络,裹赤黄脂。其象尖长圆扁,其色黑青赤黄。其中窍数,多寡各异,迥不相同。上通于舌,下无透窍,惟旁有系,一脉下连于肾而注气焉。

心之下有膈膜,与脊胁周回相着,遮蔽浊气,使不得上熏心肺,所谓膻中也。

膈膜之下有肝。肝有独叶者,有二三叶者。其系亦上络心肺,为血之海。上通于目,下亦无窍。肝短叶下有胆。胆有汁,藏而不泄。此喉之一窍,施气运化,蒸熏流行,以成脉络者如此。

咽至胃长一尺六寸,通谓之咽门。咽下有膈膜,膈膜之下有胃,盛受饮食而腐熟之。其右有脾,与胃同膜而附其上。其色如马肝赤紫,其形如刀镰。闻声则动,动则磨胃,食乃消化。

胃之下,左有小肠,后附脊膂,左环回周迭积。其注于回肠者,外附脐上,共盘十六曲。右有大肠,即回肠,当脐左环,回周迭积而下,亦盘十六曲。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00: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食饱不得速步,走马登高涉险,气满而激,致伤脏腑

广肠左侧为膀胱,乃津液之府。五味入胃,其液上升,化为血,以成骨髓。津液之余,流入下部,得血海之气施行,小肠渗出,膀胱渗入,而溲便注泄矣。

凡胃中腐熟水谷,其精气自胃之上口,曰贲门,传于肺,肺播于诸脉。其渣秽自胃之下口,曰幽门,传于小肠。至小肠下口阑门,泌别其汁,清者渗出小肠,而渗入膀胱。滓秽之浊,则转入大肠。膀胱赤白莹净,外无所入之窍,全假气化施行。气不能行,则膈不通而为病矣。三焦有名无形,主持诸气,以像三才。故呼吸升降,水谷往来,皆从此通达。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传胃中谷味之精气于肺,肺播于诸脏。中焦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泌槽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下焦如渎,其气起于胃下脘,别回肠,注于膀胱,主出而不纳。此脾胃大小肠三焦乃咽之一窍,资生血气,转化槽粕而入出如此。

肾有二,精所舍也。生于脊膂十四椎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形似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外有黄脂包裹,里白外黑,各有带二条。上条系于心,下条过屏翳穴后趋脊骨,下有大骨,任脊骨之端,如半寸许。中有两穴,是肾带经过处。上行夹脊至脑中,□□髓海。五脏之真,惟肾为根。

上下有窍,谷味之液,化而为精,人乃久生。肾虚精绝,其生乃灭。凡人肾虚,水不足也,补以燥药,以火炼水,其精乃灼。摄生者观于肾之神理,则夭寿之消息亦思过半矣。

人知饮食所以养生,不知饮食失调,亦所以害生。故能消息,使适其宜,是以贤 悟未病。

凡人饮食,无论四时,常欲温暖。夏月伏阴在内,暖食尤宜。不欲苦饱,饱则筋脉横解,肠为痔。因而大饮,则气暴,逆养生之道。不欲食后便卧,及于终日稳坐,皆能凝结气血,久则损寿。食后常以手摩腹数百遍,仰面呵气数百口,越趄缓行数百步,谓之消食。食后便卧,令人患肺气头风中痞病,盖荣卫不通,气血凝滞故尔。故食讫当行步踌躇,有所修为佳。语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动然也。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00: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食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常欲令饱中饥,饥中饱为善尔。

食饱不得速步,走马登高涉险,气满而激,致伤脏腑。

不欲夜食。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日入之后,万响都绝,脾乃不磨,食之即不易消。

不消即损胃,损胃即不受谷气,气不受则多吐,多吐则转为反胃之疾矣。

食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常欲令饱中饥,饥中饱为善尔。

食热物后不宜再食冷物,食冷物后不宜再食热物。冷热相激,必患牙齿。

瓜果不时,禽兽自死,及生 煎火之肉,与夫多腻难消粉粥冷淘之物,皆能生痰,生疮疡,生瘕癖,并不宜食。

五味入口,不宜偏多。多则随其脏腑,各有所损。故咸多伤心,甘多伤肾,辛多伤肝,苦多伤肺,酸多伤脾。《内经》曰︰多食咸则脉凝涩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肉痛而发落,偏之为害如此。故上者澹泊,其次中和,饮食之大节也。

酒,饮少则益人,过多则损人,气畅而止可也。饮少则能引滞气,导药力,润肌肤,益颜色,通荣卫,辟秽恶,过多而醉,则肝浮横,诸脉波激,由之败肾毁筋腐骨消胃,久之神散魄冥,不能饮食,独与酒宜,去死无日矣。饱食之后,尤宜忌之。饮觉过多,吐之为妙。饮酒后不可饮冷水冷茶,被酒引入肾中,停为冷毒,多时必腰膝沉重,膀胱冷痛,水肿消渴,挛 之疾作矣。酒后勿当风坐卧,袒肉操扇。此时毛孔尽开,风邪易入,感之令人四肢不遂。

不欲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渴而饮,饮不可过多。食过则结积,饮过多则成痰癖。故曰︰大渴不大饮,大饥不大食。恐血气失常,卒然不救也。荒年饿莩饱食即死可验也。

嗟乎﹗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安恬脏腑,调顺血脉,以一身之气流行冲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恶饮食之药,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怿,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形神虚矣,安能保合太和,以臻遐龄?庄子曰︰人之可畏者,衽席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过也。其此之谓乎?

《左传》曰︰土浓水深,居之不疾。《淮南子》曰︰坚土人刚,弱土人肥,垢土人大,沙土人细,息土人美,耗土人丑。山气多男,泽气多女;风气多聋,林气多癃,木气多伛,湿气多肿,石气多力,阴气多瘿,暑气多夭,寒气多寿,谷气多痹,丘气多狂,野气多仁,陵气多贫。轻土人利,重土人迟。清水音小,浊水音大。湍水人轻,迟水人重,中土多圣。

《素问‧五常政大篇》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岐伯曰︰东南方,阳也,其精降于下;西北方,阴也,其精奉于上。是以地有高下,气有温凉。

高者气寒,下者气热。帝曰︰其夭寿何如?岐伯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帝曰︰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也。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00: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是观之,人之寿夭美恶,由于水土之气如此。善养生者择地而居,此为至要

或曰︰古者巢居穴处,而人多寿,何也?曰︰古人淳朴,寡于嗜欲,此实寿本。况巢居则高迥而多寒,穴则固密而无风湿之患,岂不得寿?今之居处当何如?曰︰由水深土浓,阴精所奉之说观之,居处高耸,于生乃宜。曰︰生之所寓,人有定区。高山峻土,恶乎能举?曰︰有山阜则就山阜,临漫则起楼台,庶乎日袭阴气,而不为阳泄矣。古之仙人好楼居,得非以是乎哉?虽然,坐卧之处,必须固密。若值细隙之风毒,中人尤甚,久之成半身不遂,或角弓反张,或言语謇涩。盖身既中风,鬼邪易入,众病总集,遂致夭其天年耳。是故洼下之地不可处,慎其湿也;疏漏之地不可处,慎其风也;久闲之室不可处,慎其土气之恶也;幽冥之处不可处,慎其阴风雨之毒也。四者皆能病患,养生之士,尤宜避之也。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此造化之源,性命之根本也。故人之大欲,亦莫切于此。嗜而不知禁,则侵克年龄,蚕食精魄,喑然弗觉,而元神真气去矣,岂不可哀?惟知道之士,禁其嗜纵,不至杜绝。虽美色在前,不过悦目畅志而已,决不肯恣其情欲,以伐性命。或问抱朴子曰︰伤生者岂非色欲之间乎?抱朴子曰︰然,长生之要,其在房中。上士知之,可以延年却病,其次不以自伐,下愚纵欲损寿而。是以古人于此,恒恒有节度。二十以前二日复,二十以后三日复,三十以后十日复,四十以后月复,五十以后三月复,六十以后七月复,又六十闭户。故时加撙节,保惜真元,以为一身之主命。不然,虽勤于吐纳导引服饵之术,而根本不固,亦终无益。

《内经》曰︰能知七损八益,(七者女子之血,八者男子之精。)则血气精气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故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智者有余,(自性而先行,故有余。)愚者不足,(察行而后学,故不足。)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益壮,壮者益治。盖谓男精女血,若能使之有余,则形气不衰,而寿命可保矣。不然,窍漏无度,中干以死,非精离人,人自离精也,可不戒哉?养生之士,忌其人者有九︰或年高硕,或唇薄鼻大,或齿疏发黄,或痼疾,或情性不和,或有苗强硬,或声雄,或肉涩肢体不膏,或性悍妒忌,皆能损人,并不宜犯之。忌其时者十有一︰醉酒、饱食、远行疲乏、喜怒未定、女人月潮、冲冒寒暑、疾患未平、大小便讫、新沐浴后、犯毕出行、无情强为,皆能使人神气昏愦,心力不足,四体虚羸,肾脏怯弱,六情不均,万病乃作,特宜慎之。

至于天地晦冥,日月薄蚀,疾风甚雨,雷电震怒,此阴阳大变,六气失时之常,犯之不惟致疾,且亵污神明。倘成子女,形必不周,虽生而不育矣。

嗟乎﹗帏箔之情,易绾而难断,不可不以智慧决也。佛书曰︰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贪欲不灭,苦亦不灭。苦不灭则生灭矣。养生者恶可不以智慧决哉?

凡人呼吸出入,皆天地之气。故风寒暑湿之暴戾,偶一中人,人不胜天,则留而为病。故随时加摄,使阴阳中度,是谓先几防于未病。

春月,阳气闭藏于冬者渐发于外,故宜发散,以畅阳气。《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故人当二月一来,摘取东引桃枝并叶各一握,水三升煎取二升,以来早朝空心服之,即吐,却心膈痰饮宿热,则不为害。春深,稍宜和平将息,绵衣晚脱,不可令背寒,寒即伤肺,鼻塞咳嗽。但觉热则去之,觉冷即加之。加减俱要早起之时,若于食后日中,恐致感冒风寒。春不可衣薄,令人伤寒霍乱,消渴头痛。春冻未泮,衣欲下浓而上薄。

夏月人身阳气发引,伏阴在内,是人脱精神之时。特忌下利,以泄阴气。《内经》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 疟。故人常宜晏居静坐,节减嗜欲,调和心志。此时心王力衰,其真精化为水,至秋乃凝,尤须保啬,以固阴气。常食热物,使腹中温暖。生瓜果茄、冰水冷淘、粉粥蜂蜜,尤不可食。食多秋时必患痢疟。勿以冷水沐浴洗手面淋,皆使人得虚热,眼暗筋厥逆,霍乱转筋,阴黄之疾。勿当风卧,勿睡中使人挥扇。汗体毛孔开展,风邪易入。犯之使人患风痹不仁,手足不遂,言语謇涩之疾。年壮虽不即为害,亦种病根。气衰之人,如桴鼓应声矣。醉中尤宜忌之。

秋月当时,阳气收敛。不为吐及发汗,犯之令人脏腑消烁。《内经》云︰秋三月,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若能知夏时多食冷物及生瓜果稍多,即宜以童子小便二升,并大腹槟榔五颗细切,煎取八合,下生姜汁一合,和腊雪三分,早为空心分为二服,泻二三行。夏月所食冷物及膀胱宿水,悉为驱逐而出,即不为患。此药是乘气汤,虽老年之人亦宜服之。泻后两三日,以薤白粥加羊肾,空心服之,胜服补药。

冬月天地闭塞,血气藏,伏阳在内,心膈心热,但忌发汗,以泄阳气。《内经》曰︰冬三月,谓之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00: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步直墙下,勿得顺卧,风峻利,能令人发颠及体重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故人当时服浸酒之药,以迎阳气。虽然,亦不可过爱。绵衣当脱着,使渐渐加浓,虽大寒不得向火烘炙,损人目精。且手足能引火气入心,使人心脏燥热。小衣亦不宜大炙极暖。冬月天寒,阳气在内,已自郁热,若更加之炙衣重裘,近火醉酒,即阳气太甚。若遇春寒闭塞之久,不即发散,至春夏之交,阴气既入,不能摄阳气,必致有时行热疾,甚者狂走妄语,切宜忌之。故寒热适中,此为至要。凡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不欲卧星下,不欲眠中操扇。大寒大热大风大雨,皆不欲冒之。秋冬温足冻脑,春夏脑足俱冻。故曰︰天有四时五行,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此之谓也。

夫养生者,卧起有四时早晚,饮食有至和之常。制利关节,有导引之方;流行荣卫,有吐纳之术。忍喜怒,以养阴阳之气;节嗜欲,以固真元之精。保形延命,可谓备矣。

使禁忌之理,知有未周,虽云小节之常,亦有大道之要。故食有侵性,不可不慎者。古语云︰一日之忌,暮无饱食;一月之忌,暮无大醉;一岁之忌,暮无远行;终身之忌,暮常护气。盖谓暮乃偃息之时,人若饱食,则腹中空虚之地少,而气之居内以养形者寡,癖瘕壅滞之患作矣,故暮当忌饱食。谓之一日,盖日日慎之也。酒毒酷悍,饮之大醉,则毒瓦斯必坏正气。况暮醉而卧,气溢形止,肠外由之腐烂,经络以之措解。一时不觉,久乃成疾。虽少壮之人,不可使一月之内有此一醉也,况中年以往之人乎?暮而远行,不惟有外触之虞,山川岚雾之气,冒之亦能损人真气,故皆宜忌之。以上三者不行,则真气常保无失,是终身能获真气矣。

又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大抵人之形气,时动时静,其机运而不滞。久于动静,未免有伤也。

睡不厌 ,觉不厌舒。 者,曲膝蜷股以左右肋侧卧,修养家所谓狮子眠是也。如此则气海深满,丹田常暖,肾水易生,益人弘多。舒体而卧,则气直而寡蓄,神散而不潜,故卧惟觉时可舒体耳。

凡人觉大小便即行,勿忍之。忍小便则膝冷成痹,忍大便则成气痔。小便勿努,努则令人两膝冷痛。大便勿努,努则令人腰痛目昏,气逆急故也,并宜任其自然。

凡人大劳则力乏绝,大饥则脏腑脉络有竭,大饱则腠理气溢,大渴则经脉蹶乱,大醉则精神散乱,大热则阴气解脱,大寒则血脉凝结,并能致疾。

凡心有爱,不用深爱;凡心有憎,不用深憎。凡喜至而心不荡,凡怒过而情不留,并能养神益寿。学道之功至此,乃至人对景忘情之妙,圣人养心定性之学,修养之术不足以尽之。

凡夜非调气之时,常习闭口而睡为佳。口开则失真气,且邪从口入,使牙齿为出入之气所触,后必病齿。凡睡而张口者,牙齿无不早落,可以验之。

湿衣及汗衣且不可久着,能伤人心肺之系,及发疮疡。
 楼主| 发表于 2007/9/18 00:4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夜卧勿覆其头,得长寿,以常有天地之清气入腹中

凡大汗及新浴出,勿赤体。勿即脱衣当风。风入腠理,则成半身不遂。夜卧当耳处,勿令有孔隙,令人风吹耳聋。头项亦如之。

夜卧勿覆其头,得长寿,以常有天地之清气入腹中也。

古之善撮生者,居常少思虑,忍嗜欲,平喜怒,寡忧乐,澹好恶。世之美丽贵重物事,举不足以入其心。由是志意舒畅,形体安和,血气顺利,度百岁而后去矣。

寇氏曰︰人之未闻道者,放逸其心,迷于生乐,以精神徇智巧,以忧畏徇得失,以劳苦徇礼节,以身世徇财利。四徇不置,心为之疾矣。

极力劳形,躁暴气逆,当风纵酒,食嗜辛咸,肝为之病矣。饮食生冷,温凉失度,久坐久卧,太饱太饥,脾为之疾矣。呼叫过常,辩争陪答,冒犯寒暄,恣食咸苦,肺为之病矣。久坐湿地,强力入房,纵欲劳形,三田漏溢,肾为之病矣。五病既作,故未老而羸,未羸而病。病至则重,重则必毙。呜呼﹗是皆弗思妄行而自取之也。卫生之士能慎此五者,可以终身无苦矣。经曰︰不治已病治未病,其此之谓欤﹗

服饵《太上玄真诀》服日月法︰东卿司命君曰︰先师王君,昔见授太上明堂玄真上经,清斋休粮,存日月在口中,昼存日,夜存月,令大如环,日赤色,有紫光九芒,月黄色,有白光十芒,存咽,服光芒之液,常密行之无数。若不修存时,日月住面明堂中,日居左,月居右,二景与日童气合通也。此道所以摄运生精,理鬼神,六丁奉侍,天兵卫护。此上真道也,大都口诀止如此。

服日月之精华者,欲得常食竹笋者,日华之胎也,一名大明。又欲常食鸟脯者,月胎之羽鸟也,一名月鹭。欲服日月,当食此物,气感运之。太虚真人曰︰鸿者,羽族之总名也。其鹄雁鹅鸥,皆曰鸿鹭也。

服日气法︰以平旦采日华,以夜半存之,去面前九寸,令万景照我泥丸,下及五脏,洞彻一形,引气入口,光色蔚明,良久乃毕,则常得长生矣。

又法,夜半生气时,若鸡鸣时,正卧闭目。从左目中出日,右目中出月,并径九寸,在两耳之上。两耳之上,名为六合高窗也。令日月使照一身,内彻泥丸,下照五脏。肠胃之中,皆觉见了,洞彻内外,令一身与日月光合,良久毕,叩齿九通,咽液九过,乃微祝曰︰太山玄一,九皇吐精。三五七遍,洞观幽冥。日月垂光,下彻神庭。使照六合,太乙黄宁。帝君命简,金书不倾。

五老奉符,天地试同。使我不死,以致真灵。却过万邪,祸害灭中。上朝天皇,返老还婴。太上有制,百神敬听。毕,乃开明,为日月练根三元技魂,以制御用神,辟诸鬼气之来侵,使长生不死,多存之矣。

又法︰又存左目为日,右目为月,共合神夜之中,却上入于明堂,死生黄英之体,下流口中,九咽以哺太乙,常以生气时存之,毕,微祝曰︰日月上精,黄水月华。太乙来饮,神光高罗。使我长生,天地同柯。五日以行之,口中舌上为神庭,存日月既毕,因动舌,觉有黄泉如紫金色,从舌上出流,却入明堂,为黄英之醴也。存思之时,常闭目施念。

吞日精者,用日出卯时,坐西面看东,想日如车轮形,象而吞之,七十二口,亦如河车 掏起,昂头搬运,入项后为枕,枕之如小乘人有圆光也。每日吞之七十二口毕,方吞月华龙虎大丹。

吞月华者,须是过上弦八日晚后,背日向月坐,想月华入于口,八十一咽,至二十三日下弦即罢之。至后月八日,依前法吞之。

龙虎大丹喻月精丸。月初出时、月中时、月入时,向月正立不一八通,仰头喻月精,八咽之,令阴气长归,人喻之阴精益成,子道,通吸月光精归,人至四十九以上还生子,断绪者即有子。

久行不已,即成仙矣。

存五星当按八素,以五星为始,存以生气,时若不王星先出者,故宜不先存五星也。至于视星入室任意,唯以勤感为上耳。亦不必须都见星,然后速通也,视之益审耳。清宁君告存想要法,当觉目观五星于方面,并乘芒而下行,俄然后依五星而存主星。但吞咽一芒毕,又当镇星,又存镇星良久,总五星各一芒,使俱入口而咽之,如镇星,星过数也。

范幼仲恒服三气。三气之法,存青气、白气、赤气,各如绵,从东方日下,来入口中,挹之九十过,自饱便止。为之十年,身中自有三色气,遂得神仙。此高元君太素内景法,旦旦为之,临日施行,视日益佳。

木芝者,松柄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茯苓,万岁其上生小木,名曰木威喜芝。夜视有光,持之甚滑,烧之不燃,带之辟兵。以带鸡而杂以他鸡十二头共笼之,去之十二步,射十二箭,他鸡皆伤,带威喜芝终不伤也。从生门上采之,于六甲阴干之百日,末服方寸匕,日三服,尽一枚则三千岁。

神仙饵松实丹,七月取松实,过时即落,难采。去木皮,捣如膏,每服如鸡子大,日三服。如服及百日,身轻。三百日,日行五百里,绝谷。久服升仙。渴即饮水,亦可以炼了松脂同服之。

七月七日采松子,过时即落,不得治。服方寸匕,日三四服。一云服三合,百日身轻,三百日日行五百里,绝谷。久服升仙。渴饮水,亦可和脂服之。若丸如梧桐子大,服十丸。

松脂以真定者为良。细布袋,或以清水百沸汤煮,浮水面者,以新FS 篱掠取投新水中。久煮不出者皆弃不用,入生白茯苓末不制,但刮去皮,捣罗为细末拌匀,每旦服三钱匕,着口中,用少熟水撩漱,更以脂点如常法揩牙,揩毕用少熟水咽之。仍濯漱如常法,大能牢牙驻颜乌髭也。

百炼松脂下筛以蜜,和内桶中,勿令通风。日服如博棋一枚,博棋长二寸,方一寸,日三服,渐渐月别。服一斤不饥延年。亦可醇酒和白蜜如饧,日服一二两至半斤。凡取松脂,老松皮自有聚脂者,最第一。其根下有伤折处,不见日月,得之名曰阴脂,弥良。惟衡山东行五百里,大松皆三四十围,乃多脂。又法︰五月刻大松阳面,使向下,二十四株,株可得半升。亦煮老节根处,有脂得用。《仙经》云︰常以三月入衡山之阴,取不见日月松脂,炼而饵之。即不多,而自来服之,百日耐寒暑,二百日五脏益补。服之五年,即见西王母。《仙经》又云︰诸石所生三百六十五山,其可食者满谷,阴怀土中松脂耳。其谷正从衡山岭直东四百八十里,当横捷正在横岭东北。

行过其南,入谷五十里,穷穴,有石城曰鹤。其方有大石四十余丈,秋如白松,松下二丈有小穴。

东入山,有丹石砂可食。其南方阴中有大松,大三十余围,有三十余株,不见日月,皆可取服之。

服松脂法,欲绝谷服三两,饥腹更服,取饱而止,可至一斤。不绝谷者服食一两,常先食,须药力尽乃余食,错者即食不安而吐也。久服延年百病除。

又方︰松脂十斤。松实三斤、柏实三斤、菊花五斤,四味下筛蜜和服之。如桐子大,三十丸,分为三服,一百日以上,不复饥,服之一年,百岁如三十四十者,久服不死。

又方︰以夏至日取松脂,日食一升,无食他物,饮水自欲。令人长服,可以终身。河南汝室山取阴处断之,置器冲蒸之,膏自流出,炼出去苦气,白蜜相和食,日一升,二月后服如弹丸,渴饮水,令人不老,取无时。

又方︰松脂五斤、羊脂三斤,上二味先炼松脂令消,纳羊脂,日服博棋一枚,不饥,久服神仙。

又方︰白松脂七斤、三遍炼白蜡五斤、白蜜三斤、茯苓粉三斤,上三味合蒸一石斗顷,服如梧桐子大十丸,饥腹取日一丸,不得食一切物,得饮酒一过一合斋戒 咀五香,以水煮一沸去滓,以药投沸中。欲致神女者,取茅根,治取汁以和之,蒸服之,神女至矣。






                                                                       古今医统大全  全集完
发表于 2007/9/20 23: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楼主了............100卷不是一般的长呀
发表于 2007/9/23 22: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太长了,不容易啊。看也不太方便。
发表于 2007/9/24 19: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珍惜!

楼主为大家能读到好的古籍真是辛劳了!致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2 13: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