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512|回复: 3

中医有道:专家称中医可缓解世界性医疗危机[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30 11: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载者按: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中央作出了“振兴中医药”的战略决策,并委派常务副总理吴仪出面阐述了中央的决定。
但在此之后,以最讲“政治”出名的何祚庥却在各种不同的场合,以对中医药一窍不通外行角色,对中医药进行了最彻底的攻击和污蔑。充当了一名极不光彩的政治“麻烦制造者”的角色。
目前已经开始陆续有对中医药以及西方医学造诣极的权威学者出面对“中医药的科学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本文为今天新浪网上所刊载的著名中医药学者,陆广莘教授的采访录。



中医有道:专家称中医可缓解世界性医疗危机

《市民》记者 张惠玲
  陆广莘,1927年1月生,江苏人。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基础理论研究所原副所长,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元,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去见陆老,是在北京春天一个清朗的雨后早晨。我不相信他住在一栋老旧楼房里,误去了邻近的新建小区,就比预约时间晚了半个小时,陆老已在楼下等我。尽管我见过他的照片,但还是不敢确认眼前这位一头黑发,精神矍烁的人就是81岁的陆老。
  他的弟子形容他“行健如少壮,安步以当车”,上楼时他一步两级台阶,两小时采访中,他几乎没有喝水,且思路清晰,反应敏锐。
  陆老至今工作在第一线。衣食住行都非常简单,心态平和达观,有破洞的旧外套随意着身,他开玩笑说,中医能让人安贫乐道。行医60多年,他几乎没用过医疗卡,身体力行着中医的养生之道。
  陆广莘1952年应考中央

卫生部中医药研究人员,录取后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学西医5年,前后30多年从医经历,使他既通中医,又通西医。他长于临床,勇于实践,被称为医学界的哲学家,哲学界的医学家,他提出“医学不能拜倒在科学的脚下,科学要为医学服务”。他为人谦逊低调来,但对中医则“绝对自信”,我们的访谈就从这里开始。
  中医为何能大难不死  
  《市民》:您对中医的自信缘何而来?
  陆:现代医学过多相信知识和技术,而不相信人体和智慧。我62年的学医生涯,有31年是在西医单位,国内一流的医学教育机构(北京医学院),一流的医院(中央人民医院),所以说对中西医能做到知己知彼,对医学本质有清晰认知。
  20世纪,西医称雄一时,中国有两届政府都提出过“消灭中医”:1914年北洋政府把中医开除出教育系统;1929年,南京政府通过“废止旧医案”,虽没有成功,也还是妨碍了中医的发展。直到现在,还不断有人非难中医。百年磨难,中医“大难不死”,还走向国际。这样顽强的生命力,原因何在?
  中医是站在实践最前沿,把人当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且人是地球上进化最完整最高级的生物,我们研究的是“躯体的智慧”,应发掘它、发展它,而不是无视或打击它。
  我相信中医几千年来临床实践,不只是正面经验,也有反面教训,而教训也是财富。
  为何疾病种类越来越多?
  《市民》:当今医疗技术如此发达,但病人没减少,反倒疾病种类越来越多,出现“药越吃越多,病越治越多”的困境,是哪里出了问题?
  陆:从1993年开始,国际上兴起了“医学目的”大讨论大反思,14国(11个发达国家,3个发展中国家中包括中国)关于《医学目的再审查》国际研究计划报告指出:当代世界医疗危机,一是医疗费用不断上涨,二是医疗社会服务分配不公。根源来自近代医学模式,即针对疾病的技术长期统治医学的结果。
  疾病医学模式发展带来两方面问题,一是加速药物淘汰,如过去用青霉素,一天5万到10万单位,现在却要800万到1000万单位;另一个是病人对纠正病理的药物产生依赖,如降血压、血糖的药必须常吃,一旦停吃,血压、血糖即刻上去。自1937年诺贝尔奖得主发明胰岛素以后,糖尿病人不是少了,而是多了,而且糖尿病合并症更多了。又比如,对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按理发展为心血管病患者的数量理应减少了,实际上,中风的病人、充血性心衰的病人减少了,但缺血性脑病、缺血性心脏病增多了,这些问题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被发现和证实了。而且细菌病毒极易产生抗药性和异化,药物淘汰速度越来越快,新药研制费用也越来越高,医疗费用不断上涨,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市民》:中医能解决这种世界性医疗困境吗?
  陆:上世纪70年代初,前苏联《消息报》有篇文章谈到,不管人们怎么奇怪,许多疾病的发生恰恰是因医学,甚至是药理学引起。同时,当时西德医学界也认识到与药物有关的化学污染问题。其中两个科学家拜因豪尔和斯马克提出一个命题:“对调节机制和防卫反应的活动原则,如果一旦有所阐明,就意味着医学发展具有质的飞跃。”这里还只提到了抗病、防卫和调节能力,到了1977年又加上了心理和社会因素。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曾写过《躯体的智慧》,提出了内稳态的观念,认为人体各种指标都能调节在一个稳定范围内,并认为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存的必要条件。
  这正是中医学几千年来的思想观念,中医学原理是调动自我痊愈能力达到治病目的。阴阳调和过程也就是对内稳态的适应协调过程。中医强调阴阳调节,阴阳可理解为维持生命的目标动力系统,是向生命的稳态的适应性调节。健康的核心问题是稳态,稳乃健,适应是为稳态服务的。所有适应都是为了稳态,为生存服务,但过度适应又会使人毁灭。比如“文化大革命”中的过分适应者,运动一结束,精神状态就难以支撑了。因此,过分适应也是不对的。
  稳态并不要求彻底消灭致病因素。去掉十之六七就行了,治之太过会伤及人体元气。其余二三可经过锻炼,调动自我痊愈能力而自愈。例如小儿发烧,如果快速把烧退了,小孩儿却可能变成一个虚弱儿。烧是旺气,是机能亢进,是机体没有达到抵抗疾病之目的的正反馈。因此应该帮助它去实现这个目的,目的达到了就不需要发烧。中医理论包含许多这样的道理。
  1996年WHO(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当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因为在人类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中,WHO调查认为现代医疗影响只占8%。这意味着什么?即使一流的医疗设备,一流的医疗水平,100%的努力,也只有8%的结果;其余92%,父母的遗传因素占15%,气候占7%,社会占10%,个人生活、心理状态等个人因素占到60%。中医主要是通过发掘自我痊愈能力来实现治疗的全过程的。
  现代医学为何拜倒在西医脚下?
  《市民》:您提到过中医的医学模式叫人类健康生态目标的实践型模式,不是问病从何来。但是,不了解疾病从哪里来,又如何治病呢?您觉得中医根本何在?
  陆:现代医学的危机就在于拜倒在科学脚下。近现代西方科学是物质科学,是人身体之外的物质构成的科学,它的认知方向,是向后、向外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我认为,现代医学,用八个字可以概括其诊疗思想:努力找病,除恶务净。中医努力找病,除恶务净的能力是不够的,它的任务是发掘自己身体里自组深化调节的防卫抗病能力和自稳调节能力,发现它,发展它,依靠和帮助它。
  中医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即生态的和谐,是理想境界。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实践,识别环境世界的利害,避害就利。自己活,细菌病毒也要活,人要有这么大的气度,只有有了大气度,才能把周围环境中的因素转化为有利于“生”的因素。细菌病毒的历史比人类历史长得多,杀是杀不完的,现在还越杀越多。人和病毒细菌大多数情况下是长期共存的,人却要将其变成新的敌人,不是在逼良为娼吗?
  比如SARS的起因是病毒,全世界都在找病毒,但病毒还没找到,就有中医把病治好了。找到病毒就一定能解决问题吗?再比如,为防止禽流感,全世界被扑杀的禽鸟超过了1.5亿只,试问这值得吗?病毒与细菌的历史比人类早得多,消灭是消灭不了的,要找到更好的办法。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细菌和病毒也是自然一部分,我们不能全部消灭细菌,有时还要提供细菌。人体的皮肤和黏膜的细菌数是体内细胞的10倍,杀完细菌,人也就完了,认识到这点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是发现人自身的抗病能力,自我修复的能力,自我痊愈的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提高这些能力。1993年,美国邀我讲学,讲的就是自愈能力。为什么美国医疗技术这么发达,还需要中医来讲自我痊愈能力呢?相信不难找到答案。
  我们看美国的医疗费用,非常惊人。克林顿上台时,年医疗费用是9300亿美元,现在将近2000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全年国民经济收入,何况美国还有4600万人没有享受到医疗保险。前一阵子英国有几千名医生上街游行,反对政府削减医疗投资。如果不去发现人自身的痊愈能力,在现有努力找病的医疗模式下,哪个国家都赔不起。中医承认三分治,七分养,就是说在治疗、防病上,可以发挥30%的功能,还有70%是靠病人。中医并非万能,所有医学都不是万能的,真正治好病的是人的自我调节能力。
  中医不仅仅是疾病医学
  《市民》:古代神医扁鹊曾赞其兄长为上医,因其治病于未病之前,病情未发作,事先就能铲除病因;而自谦为下医,因为只治病于病情情严重时。您如何看?
  陆:所谓“医事”有三等,上医医国,医未病之病,重在生态和养生;中医医人,医欲病之病,重在稳态和保健;下医医病,医已病之病。中医注重于认识人的防卫功能、抗病能力、调节能力。
  在现有医疗体系下,中国百姓是生不起病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中医的办法。中医向疾病医学学习是没错的,但把中医传统贬低为疾病医学,就成了下医。中医学,是在天人之际相互作用中,以人的健康与生态和谐为目标,其目的是调动人体自我康复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用药物杀死病毒。
  1908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俄国科学家梅奇尼科夫就发现,锥虫红能杀死锥虫。而杀死同量的锥虫,在人体内的药量仅为实验室药量的1/6,为什么能省去5/6药量?靠的是人体自我康复能力。中医的精神就是发现这个5/6,依靠和发展5/6。这就是中西医的最大不同。
  19年前我去国外治疗艾滋病,谈判时,对方首席谈判代表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带了一大批免疫学家、细菌学家、生化学家,一开始谈判就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你们见过艾滋病吗?第二,你们带了那么多中药,都做过抗HIV实验吗?我说,来的时候,中国没有艾滋病,只有一例,是美国人,他到中国来旅游,得了肺炎,死在协和,后来诊断是艾滋病。所以我们没有见过,但中医能不能治没见过的病?能治。因为中医是理论医学。比如,放射病,教科书上没有,但中医也能治。第二,难道我要引进本来没有的HIV病毒做实验?中医并不一定要通过中药直接抗病毒,可以通过动员身体里抗病毒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
  解放大西南时,部队得了疟疾,没有足够奎宁,怎么办?扎针。扎针不能杀灭疟原虫,为什么有效?就是调动那5/6。一位病人治了两年白血病,联合化疗的结果是幼稚细胞只能降到40%,吃了中药,同样化疗,幼稚细胞可以降到4%以下,因此中医还有增效的作用。
  医学的目的和本质功能,要从专注于发现和确诊疾病到征服和消灭疾病的疾病医学,上升为发现和发展人的自我痊愈能力和自我健康能力为宗旨的,为人类生命活动和生存健康发展服务的健康医学。中医的思想就很好地符合了健康医学的观念。我在北大人民医院时,老师告诉我,要是能吃药就别打针,能肌肉注射就不要静脉注射,当时觉得保守。现在看来是对的,但现在这种医生少了,大家都愿意赚钱。
  我从养生角度告诉大家,不要误以为医生必须开药,必须要求病人非打针不可。要站在健康医学的角度,治病于未病。中医实际上是养生医学,是关于“生”的医学,但中医在百年来经受了种种灾难,以致于有废医存药的现状。医生在这里已经不起作用了,以为治好病的就是药物和科技。我看现代西医也是在走废医存药的道路,医生也退位了。只看到各种检验,化验结果,就开药了。对象的人没有了,目中无人,目无全人,这是很危险的。
  医学是治病救人的,让人看不起病。让人生活在对疾病的恐惧中,是医生的失败。而且我认为医生是没有权力给病人下死亡通知书的,要消除病人的恐惧,相信人体的智慧。
  真正治好病的是人的自我调节能力
  《市民》:在原有疾病没有得到充分治疗,新疾病不断出现,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中医如何才能发挥优势,特别在农村和社区中,中医应如何做?
  陆:在“十一•五规划”中,中央提出了把医疗服务重点放到基层。过去的

医疗改革,资源多集中在大城市,80%的资源在城市,只有20%左右在城镇。中医要发挥优势,把重点放在农村社区中去,为最广大的普通百姓服务;中医医生要变成全科医生,我们不需要太多的专科医生,而且必须改变“努力找病”的诊疗思想,这也像人做事一样,只要想找错,那总是能找到错的,人要找病,每个人身上都有病。我们不能以病为本,要以人的健康能力为本。真正治好病的是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我们要发现并引导这个能力。中医学原理就是调动自我痊愈能力而达到治病目的,而且相对于西医沉重的医疗负担,中医费用非常低廉。我国以全球卫生总投入的1%,已经初步解决了全球22%人口的初级卫生保健问题,中医功不可没。
  当今医学领域头号问题是整个医学观念需要改变。试想一下,历史上所有传染病,在西方国家死掉几千万人的,原因何在?是因为中医思想融合在了百姓生活中,比如药食同源,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与医学思想是联系在一起的。养生不仅仅是医学的一部分,而恰恰是医学的指导思想。在这方面,媒体不仅仅要给百姓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人们思想,认识提高了,就不会再迷信药物,不会再病急乱投医。
  中医对生命现象和疾病现象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不同于西医,现在中医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日益扩大,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医学和贡献,是我国具有原创性优势的学科。如果中国百姓反倒不能享受这样成本低廉而且有效的医学,会是多大的损失与讽刺?!
  链接:
  陆广莘,1927年1月生,江苏人。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基础理论研究所原副所长,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发表于 2007/8/30 18: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专家才是睿智高人!
发表于 2007/8/31 11: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篇文章才是有明中医真谛之文,是真正了解中西医学差别之人,真正明确中医是真正的理论医学,才是真正的人医,中医一定可以在吸收西医之長的基礎上成为本世纪和以后的主流医学。
发表于 2007/8/31 13: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  不能随便判病人死刑   不是不能而是没找到能医之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0 00: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