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8212|回复: 21

冷眼看“火神”--徐一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4 14: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徐一慧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所

  长期以来,四川医生以善用附子、干姜著称。清代末年,伤寒派医家郑钦安更以善用姜、附的独特风格享誉巴蜀,近人如重庆补小南、成都祝味菊、云南吴佩衡、华阳刘民叔几位先生都有“附子”的外号,陆铸之先生更有“火神”之称,而追溯其渊源,郑钦安先生实乃这一流派的开山之祖。
  
      郑氏的学术思想甚为独特。他认为“万病皆损于阳气”,“有阳则生,无阳则死。夫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惟赖此先天一点真气耳。真气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气立刻亡,人亦立刻亡,故曰人活一口气,气即阳也,火也,人非此火不生”。故在论治时即强调“治之但扶真阳,内外两邪皆能灭,是不治邪而实治邪也”。并认为:“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在辨认阳虚病时说:“阳虚病,其人必面色唇口青白无神,目瞑倦卧,声低息短,少气懒言,身重畏寒,口吐清水,饮食无味,舌青滑,或黑润青白色,浅黄润滑色,满口津液,不思水饮,即饮亦喜热汤,二便自利,脉浮空,细微无力,自汗肢冷,瓜甲青,腹痛囊缩,种种病形,皆是阳虚的真面目,用药即当扶阳抑阴”。郑氏善用理中汤、四逆汤等救治阳虚、虚寒病证,并认为“四逆汤力能扶先天之真阳,并非是为少阴立法,而上、中、下三部之法俱备,复谓“此方功用颇多,得其要者,一方可治数百种病,因病加减,其功用更为无穷,余用此方救好多人,人咸目余为姜附先生”。
  
       郑氏的学术思想逐渐影响到后世医家。唐步祺和已故的云南名医吴佩衡等,均运用郑氏扶阳思想,提前介入到慢性病、疑难病的治疗中,均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尤其是吴佩衡以善用附子扶阳饮誉整个中医学界而传为佳话。唐步祺以扶阳为主在一些疑难病的治疗中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另一方面郑氏的扶阳温补思想被祝味菊带入上海而影响了上海医界,从不同程度上对后来上海中西医结合脾阳虚、肾阳虚的研究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祝氏之弟子陈苏生、徐仲才等人,继承其学术思想在上海医界也独树一帜。
  
       然而,这把“火神之火”如今越烧越旺,成为现今中医界的一种时尚,一些似懂非懂的患者和少数浅尝辄止的医生将“火神”的这把“火”与附子的用量直接划上等号,有事没事就附子理中丸,相互攀比谁的附子用的多,张口闭口就是哪位医生附子用了多少克,甚至不少人干脆把附子当成补药,30g、50g的随便开。这些作为严重偏离了郑氏思想本意,长此以往,流祸无穷。
  
      “火神派”起源于四川,与当地独特的气候特征和饮食习惯不无关系,四川盆地属温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暖、春旱、夏热、秋雨的特点,与中国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比较,1月平均温度一般都高出3℃以上,极端最低温度一般高出10℃以上,造成盆地湿气重、雾多、日照少的气候特色。成都一年中阴雨天多达250天~300天,形成了阴雨多、阳光少的气候特点。正是这种湿热的气候特征,形成了四川人独特的饮食习惯,川菜麻辣,全国闻名,而四川人更将附子当菜吃,也就意味着附子在四川人身上有着或多或少的耐药性,但是其他地区有多少人能耐受如此剂量的附子就不得而知了。因此不分人群、不分体质、不分地域地滥用附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通过互联网等多种媒体的传播,加上某些或有意,或无意的渲染,“火神派”的火似乎已经偏离了原来的学术思想,成为一些哗众取宠的噱头,不少人将附子的用量当成衡量医术水平的标志,动辄上百克的附子似乎成为一种向往。在笔者看来,这种好大贪功的行为至今没出事故固然与现在中药的质量问题有一定关系,但也只能算是一种侥幸,就像医生用了大剂量的洋地黄类药物没出意外只能算是侥幸而非高明。医生用药应该考虑的是病人是否该用或者能用,而绝非“因为我想用,所以我要用”,这种对病人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应有所警惕。
  
       笔者认为像附子这类药效猛烈,并有一定毒性的药物,如果不是有十足把握、病情需要的情况下皆应慎用。医学不是文学,更非艺术,在学术思想上可以形成某些流派,但当面对具体病人时应实事求是,不应囿于门户之见,甚至个人喜好,这把“火神”之火,应有所冷却。
发表于 2007/8/24 22: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呀!对时弊刻切得入木三分。用药之道,视乎是否对症。若是六府之沉寒,五脏之固冷,投以附子可获起死回生之功。但若不审虚实,寒热不明,动辄投入附子,也是为祸非浅。
发表于 2007/8/24 23: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言之有理

实事求是,辩证而治永远是正途。
发表于 2007/8/29 14: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文章没有任何的学术意义。
一个没有用过附子的人出来批评附子是不是很搞笑。
如果有水平,作者应该指出火神派的理论错误,并且在火神派的书籍医案中指出要用什么药才是正确的,正确的依据是什么。

用作者这种语调写文章,可以攻击任何的学术。纯粹是个人喜好。

现在这种中医混混的文章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才是真正的贻害无穷。

[ 本帖最后由 smo0o 于 2007/8/29 14:05 编辑 ]
发表于 2007/8/30 03: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mo0o 于 2007/8/29 14:00 发表
这种文章没有任何的学术意义。
一个没有用过附子的人出来批评附子是不是很搞笑。
如果有水平,作者应该指出火神派的理论错误,并且在火神派的书籍医案中指出要用什么药才是正确的,正确的依据是什么。

用作 ...


有道理!
即使在潮汕地区 甚至马来西亚,需要用附子的人还是很多的!
发表于 2007/8/30 15: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有点哗众取宠的意思,文章的本意仿佛是 - 冷眼看“滥用附子”;实际跟火神派没关系。

smoOo说得没错,这种论调的确是可以用来攻击一切,发现有骗子冒充中医,也可以写一篇“冷眼看中医”出来。
发表于 2007/8/30 18: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呀,标题有问题,还以为是针对来的呢,实际上还是找到一些问题,凡事要实事求事嘛.不过还是受益.
发表于 2007/8/30 20: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例酒客治验案

              
                            向天清  
              郑州市郑花路29号1—50信箱( 河南郑州 450012)
http://blog.sina.com.cn/xiangtianqing
   记录下此案是基于两个原因,其一这是一个容易误诊的病例;其二不少人说火神郑氏思想只是会用附子,大扶阳气。通过这一病例可以清晰看出火神鼻祖的原意以及学习火神要灵活多变的面对客观实际。

邹某  女  三十多岁    商务
    性格一向风风火火,酒量很大,应酬很多。
初诊:
    2006年6月2日晚近十点,当天中午饭后跌倒,膝部摔伤,饮有三瓶冰镇啤酒,眼肿,胸闷,四肢发热,易汗,稍怕风,下肢肿,软,无力。原来曾犯过此病,迁延很久不愈。脉力洪,数,大,舌苔淡白,饮食尚可。育有一子四岁多。

    因晚上已十点多,太晚了,酒劲也未过,脉力不稳,嘱次日再诊,疑为酒客。
    郑钦安在《医理真传》问答集中有:酒客病,身大热而喘,口渴饮冷,无头疼,身痛,畏寒者,何故?答曰:此积湿生热,热其而伤血也。夫嗜酒之人,易生湿热症,因酒性刚烈发散,入腹顷刻,酒气便窜于周身皮肤,烈性一过,湿气便留中脘,中土旺者,湿气易去,中气弱者,湿气难消,久久中气更虚,湿气因而成疾,湿气流注四肢,便成痰火手脚,医生一见痰火手足,便照痰火治之,鲜有愈者。以余主治,法宜温中除湿,辛甘化阳之品。若此症由湿聚日久,因而生热,热气逼肺,则喘症生,热伤津液,则口渴作。法宜清热,燥湿,升解为主,方用葛根黄连黄芩汤。
    次日再诊完全确诊为酒客。处以葛根黄连黄芩汤。
    葛根50克  黄连18克  黄芩20克   甘草25克
                                                 三付
二诊:
    服上方当晚吃有一些水果,胃中不舒。睡眠转好,连续两天有轻微腹泻,胸闷减。
舌苔中后部厚腻,脉缓。
    上方加量加味:
    葛根70克  黄连8克  黄芩10克   甘草30克   乌梅20克
                                    三付
    服上方,诸证全减。比其原来犯病明显恢复的很快。考虑其经常应酬饮酒,又开一些药物以稳固疗效。
处方如下:
葛根60克  黄连8克  黄芩20克   甘草30克  黄柏30克  知母10克  砂仁30克
                                    三付
    后反馈,以后一切正常。状态比犯病前更好。嘱其以后应酬可适当饮些葛花茶之类,以解酒湿郁热。
    此证极易误诊为桂枝汤证。按照郑氏所解:因太阳症误下,邪陷于中土,下利不止,脉促喘汗者,内陷之邪,尚欲从肌腠而外出不能出,涌于脉道,则脉促,涌于华盖,则气喘。仲景故用葛根以升腾胃气,鼓邪仍从外出,佐以芩,连之苦,苦以坚之,坚毛窍以止汗,坚肠胃以止泻,又以甘草调中,邪去而正立复,病自不难解矣。
   用药意解
   按葛根黄连黄芩汤一方,乃表里两解之方,亦宣通经络,燥湿,清热之方也。夫葛根气味甘辛,禀秋金之气,乃阳明胃经主药也。阳明主燥,肌肉属阳明胃,胃热甚故肌肉也热,胃络上通心肺,热气上涌于肺故喘,热伤脾中阴血故渴。今得葛根之升腾,宣通经络之邪热,热因湿积者,热去而湿亦去矣。况得芩连之苦,苦以清热,苦能燥湿,复得甘草和中以培正气,内外两解,湿热自化为乌有矣。
   此证极易误诊为桂枝汤证,但如处以桂枝汤又往往不效。此前犯病也曾用过中药多是单一苦寒一类,仍然迁延。说明并未抓住酒客侵犯脾胃这一关键点。下肢肿胀又极易误诊为下焦阳虚,殊不知关键在于中焦的枢机不利。
    用中医基础理论新体系来讲,就是气动力的旋转由于枢钮受到湿热的阻滞 ,转动受阻,以至于放射延伸到全身各处的肌肉层次,而出现淤滞。
    应用自然现象来讲,暴饮冰镇啤酒尤如初夏时节,禾苗经受冰雹的袭击一样,伤其根茎,出现倒伏是很自然的反应。

http://blog.sina.com.cn/xiangtianqing
发表于 2007/8/31 01: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把使用附子出现的意外问题集中起来讨论,才是有建设性的。
发表于 2007/9/10 18:3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徐一慧的“冷眼看火神”写的中肯,内容文笔均为上乘。文中肯定了扶阳的重要性,对‘火神派’亦是肯定。该文的慧眼及冷眼很是及时:防止盲目的使用附子!燥热中有一丝清风,能叫人头脑清醒。现在,好像已有唯姜附是用的燥热,最近,有本书叫啥姜附剂应用谈的,就有姜附一用到底的味道,管他感冒或下利。好在当今抗生素输液普及,清热泻火剂到处都是,造成国人寒凉体状甚多,姜附热倒也正好切中时弊。调侃归调侃,徐文说得好,辨证论治,当清则清,当温则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12: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