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梅村教授针灸经验
临证特色 一、透之法分深浅 李氏擅用透针刺法治疗吐利、便秘、心胸疾患、腹痛、水肿、膝痛、痿、腰腿痛、偏 头痛、面神经麻痹、外感咳嗽、眩晕等,疗效甚佳。透针刺法分为两种,即直透深刺,横透 浅刺。 (一)直透深刺法 直透深刺多用于四肢肌肉较丰满之位,如支沟透间使、内关透外关、阴陵泉透阳陵泉、 绝 骨透三阴交、昆仑透太溪等。 1.支沟透间使主治吐利便秘 本症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所致。取支沟透间使是以阳经经透阴经经。二均为五 输中的经,有从阳引阴之意。支沟属手少阳三焦经,间使属手厥阴心包经,二经互为表 里,透刺可疏调两经经气,使三焦气机升降和顺,则吐利便秘可愈。 2.内关透外关主治心胸疾患 心胸疾病指心包、三焦经气失调所致病症,包括现代医学的一些功能性疾病,如肋间神 经 痛、胃神经官能症、心神经官能症等。外邪侵犯两经,加之情志郁而不达,经气失调,出 现心慌、 心悸、胸闷、胁肋疼痛等症。内关透外关,以阴经透刺阳经,乃从阴引阳之意。内 关为手厥阴心 包经的络,与阴维脉相通而主里;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络,与阳维脉相 通而主表。透刺 二可协调表里经之经气,使郁气得疏,经气乃调。 3.阴陵泉透刺阳陵泉主治腹痛、水肿、膝痛 如属气郁、食积、湿热、痰结等所致之腹痛(如肠炎、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等)可 采用五刺中的输法(强刺激)以疏肝理气、清热利湿化痰结。如脾阳虚弱,虚寒内生,脾失健 运,水湿内停 所致的水肿,可用徐疾补泻法温补脾阳,使脾运湿祛,而水肿自消。如因风寒 湿侵袭,或湿热流 滞,或挫跌伤以致气血瘀滞,经脉不畅而痛者,透刺可愈。阴陵泉为脾经 合,阳陵泉为胆经合 ,又是筋之所会,透刺之可疏通经腑之气,使脾胃得运,腑气得通 ,气血流畅,其病乃瘥。 4.绝骨透刺三阴交主治痿躄? 痿躄主要是由于肝肾精气虚亏,筋脉失养所致,治以绝骨透刺三阴交,用补法可愈。因 绝 骨属胆经之,又为髓之所会,髓为肾之所生,骨之所藏,补之可充髓壮骨。绝骨又为三 阳之大 络,刺之可调整足三阳经气而舒筋壮骨。三阴交属脾经,为脾、肝、肾三阴之交会, 透刺可补三 阴,使其血旺、髓充、筋柔而痿?自愈。 5.昆仑透刺太溪主治腰腿痛 腰腿痛多因风、寒、湿之邪流注于经脉,痹阻不通所致。昆仑属足太阳膀胱经,为五 输之经,具有通行气血,疏经活络之效。常用于治疗其经脉循行路线上的病痛。太溪为肾 经之原,具有补肾强腰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肾虚所致的腰腿痛。李氏多采用昆仑透刺太溪治 疗腰腿痛。根据其不同的病因施用不同的补泻手法,从而达到疏经活络,强腰壮肾,解除疼痛 之目 的。 (二)横透浅刺法 横透浅刺法主要用于头面部及四肢肌肉层较薄的位。如头部的曲差透刺头临泣,面部 的地仓透刺颊车,阳白透刺鱼腰,左右透刺至攒竹、丝竹空,四肢部的列缺、太渊、太冲透刺 涌泉 等。 1.曲差透头临泣主治偏头痛 风热上扰少阳,侵及太阳经脉,以致经脉阻滞而偏 头痛者,以曲差透刺头临泣,用平补平泻 法治之。曲差属足太阳膀胱经位,头临泣属足少 阳胆经位,借膀胱经的支脉和膀胱经相交 会,头临泣又是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和阳 维脉的会。针刺曲差可疏通足太阳经气,泻 其足少阳胆经上扰之邪气,透刺头临泣可祛风 散热,则头痛之疾可以获愈。 2.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左右透攒竹和丝竹空主治面神经麻痹 穆某,男,62岁,干 部。3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面颊不适,含水漱口时漏水,即于某医院 神经科就诊,诊为“ 右面神经麻痹”。本院诊为“周围性面瘫”,治疗3月余,疗效不满意,遂于 1992年6 月6日求治于李氏。诊见:右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闭合不全,流泪,鼻唇沟变浅,右面 肌 松弛,嘴角?向健侧,鼓腮漏气,右颊仍滞食,口唇下垂,舌脉无特殊。李氏即采用地仓透颊 车,阳白透鱼腰,左右透刺攒竹、丝竹空,隔日治疗一次。治疗7次后患者额纹恢复,眼能 闭合, 不流泪,鼻唇沟加深,再经5次治疗后其症大减,后经9次治疗调整其病获效。 患者 年逾花甲,且因病程较长,致脉络空虚,风邪侵袭,阻滞经脉,经筋失养,肌肉纵缓不 收。 地仓透颊车为沿着经脉走向透刺,取“随而济之”之意以扶正祛邪。地仓是胃经和阳跷的 会 ,颊车亦属胃经,针刺地仓时针尖顺本经横浅透刺颊车,助其经气宣导。阳白属足少阳胆 经之会,又是阳明、少阳、阳维脉之会。攒竹属足太阳膀胱经之,丝竹空属手少阳三焦经之 。诸合用,并予透刺,可加强其疏散面部风邪之作用。尽管患者年龄偏大,病程较长, 仍能 透刺二十余次而取效。李氏说,他在数十年的临床观察中,透针刺比常规针刺治疗面 瘫的效 果较优。 3.列缺透太渊主治外感咳嗽 外感咳嗽通常为外邪壅遏肺气,宣降失常所 致。取列缺透刺太渊,亦为随经脉循行而针以 解表宣肺,使邪从外解。列缺为肺经络,肺 主气,大肠主传导,肺经实则应泻大肠,故肺气壅 遏的表实证当选络列缺,取其上宣下泄 之功。顺经透刺肺经原太渊,以增强宣肺降气之 效,加大发汗解表之力,使邪从皮毛而外 泄,一针透刺原络两,故表实证的外感咳嗽自除。 4.太冲透涌泉主治巅顶头痛和眩晕 巅 顶头痛和眩晕多属虚火上炎,肝阳上亢所致(如高血压、美尼尔氏综合征等)。太冲系肝 经 的俞,也是原,涌泉系肾经的井,透刺此二可滋阴潜阳,壮水制火,上病下治,头痛 可 愈。留针时可嘱患者自行活动足趾,以自觉舒适为度,增强其治疗效果。 透针刺法是一 种一针多或一针多经的针刺方法。《灵枢·官针篇》即有“恢刺者,直刺 旁之,举之前后 ”,“恢筋急,以治筋痹也”,“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合谷 刺 ,左右用针如鸡足然,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盖脾主肌肉,故为脾之应也”的记载。恢刺 、直针刺、合谷刺均指针刺的深度和方向而言。李氏指出临床除应掌握病因病机、熟悉经络、 腧 外,还必须掌握透刺上下相通,迎随逆从,内外相应的特点,才能“随手见功,应针取 效”(《百 症赋》)。 二、三妙治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炎是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 发病。此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常给患者带来痛苦及生活上的诸多不便,严重者则影响工作。李 氏针刺三治疗肩周炎确有良效。曾统计33例患者,痊愈31例,好转2例(此两例因工作 忙而未坚持治疗)。其中男性12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者34岁,最大者91岁,其中 34~50岁 10例,50~60岁12例,60~70岁6例,71~91岁5例。左肩 患者13例,右肩患者20例。病程短者半月,长者三月。经过封闭、推拿、中药热敷等方法 治疗而疗效不显著者,均可采用此法。 取:中渚、列缺、阳陵泉。 操作:中渚、列缺均取用1寸半毫针逆经向上刺,患健两侧交替使用,针感向患处传导 效果更佳。当患者得针感后,嘱其微活动手拇指、小指及踝关节,均作屈伸动作,以患者能忍 受或舒适为度,此为患者自我行针法。同时嘱患者活动患处,皆以舒适为度。隔日1次,或1 日1次,5次为1疗程,可再作第2或第3疗程。33例患者中治疗最长15次,短者5次, 治疗1次症状可减轻。留针时间视患者情况而定,短者15分钟,长者可留针1小时以上。 治疗标准:经过治疗后症状及主要体征完全消失,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者,为临床治愈; 症状显著减轻,肢体功能明显好转,能正常工作者为显效;症状好转,能坚持工作,为好转。 3个疗程治疗后症状仍无变化者,为无效。 病例一:王某某,男,48岁,省委组织部干部。1992年8月11日初诊。患者右 肩部弥漫性 疼痛3月余。3月前乘车远行后,自感右肩部疼痛不适,继之活动受限,日轻夜 重,甚则夜不能寐,经封闭、推拿、按摩、温泉浴、中药内服、热敷等多方求治,均收效甚微 ,不能坚持正常工作。近日来其症状有加重趋势。检查:局部有广泛性压痛,右肩关节外展平 举约45度,旋后伸提右手拇指抵达右侧髋关节裤袋处,右手内收不能屈达左肩,肩?外后廉 及肩胛部牵掣疼痛,天宗、肩?、肩?、臂?等处均有明显压痛,脉弦滑、舌苔薄黄腻。系卫 气不固,气血不和,经络不通, 肢节不利所致。针刺3而固卫气,疏经通络,活血止痛利 节。经3次治疗后,右肩关节活动范围扩大,疼痛明显减轻。针此35次后,患者手可伸至 左肩。11次后肩外展活动无疼痛。 针刺15次后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正常。随 访年余,疗效巩固。 病例二:陈某某,男,91岁,住贵阳制药厂宿舍。患者右肩疼痛,活 动受限,不能上抬、后 伸、前举,其疼痛以夜间较重,甚则不能入睡,经封闭、理疗、药熨 等无缓解。于1993年5月25 日初诊。视患者痛苦面容,以左手托扶右手,穿脱衣服困 难。查右肩部肌肉僵硬如绳状,肩部 压痛明显,臂内旋、外展、上举均受限制。颈椎正侧位 片:“未发现特殊异常的病理X线征”。 脉弦紧,舌苔薄白。系风寒痹阻阳明和少阳经脉所 致,治以疏风散寒,通经活络为法。患者取 侧卧位,行针刺阳陵泉,后针刺列缺、中渚二 ,均采用逆经刺。得气后,嘱患者自我行针法,自 己活动疼痛处,以能忍受且舒适为度,留 针35分钟。针毕,患者诉疼痛消失,肩部活动恢复正常。随访年余,疗效巩固。 按:《灵枢·经脉篇》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又 曰:“针刺之要,在于调气”。位又称之为“气”,针刺以有针感为得气,气速至而速效 。其“气”与经络密切相关。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在体表与内脏之间又有双向性联系,发 挥整体与局部的全息性调节作用。中渚是三焦经之俞,三焦经循行经肩颈,其支脉由天髎 交会肩井与大椎 ,“是主气所生病者,肩臑、肘臂外皆病”(《灵枢·经脉篇》),故 取其疏通经气、活血通络。“列缺是肺所生病者……,臂臑内前廉疼痛……,气盛有余,则肩 前痛……,气虚则肩背痛”(《灵枢· 经脉篇》)。取其疏经通络和气血,“寒气入经则稽 迟,涩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 气不通,故卒然而痛”。由此可见肩周炎患者 的疼痛,其主要是由于经络气血受到寒邪之涩滞闭阻,而致气血不和,经络不通,肢节不利。 故采用此3针刺之法,根据经脉循行路线的部位 远道取,共奏调和气血,疏经利节,散 寒止痛之功而获效。 B:经验方 一、三针消痛方 取:后溪透中渚,列缺、阳陵泉。 功效:疏筋利节,通经活血止痛。 用法:后溪透刺中渚,列缺与阳陵泉针尖逆经刺入,针刺深浅视患者体形而定。针 刺得气后,嘱患者活动针之部位及疼痛处,活动范围以患者舒适或能忍受为度,这也叫作患者 自我行针候气。最好是自觉针感达患处效果更佳。留针15~35分钟,1日1次或隔日1次 ,5~7次为1疗程。 适应证:颈、肩、背部之病症及疼痛等。 二、葛根饮 药物:葛根、山楂各等份,打粉,13克1包。 功效:解肌升阳,活血化瘀,消食健胃。 用法:沸水浸泡,待温热或稍凉后频饮之,可代茶,可常饮,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保健之 功。 适应证:高血脂症、降压和改善脑循环及外周循环。 三、太庭方 取:太冲透涌泉,内庭。 功效:滋阴潜阳,壮水制火,上病下治。 用法:采用2寸毫针,太冲透刺向涌泉方向,内庭针刺斜向脚掌,针刺深浅视患者 得气速迟而定。针刺得气后,嘱患者作足趾之屈伸活动,其活动幅度以患者舒适为度。这称之 为自我行针法,一般针刺留针15分钟左右,或留至患者自觉症状改善和消失后取针。1日1 次或隔日1次,11次为1疗程。 适应证:高血压、内耳性眩晕、麻痹性斜视、头痛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