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我考证,“阳密乃固”句,是因古本字残而有误。 古本若为金文,“乃”则可能是“阴”字,应是“阳密阴固”;若是隶书,“乃”则可能是“软耳刀”,应是“阳密阴固”。 但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则更可能是“阴密阳固”。所以有误的古本,应该是用隶书而不是金文书写的,而且阴阳颠倒了。
若把“阳密乃固”换成““阴密阳固”,这样一来,文章的意思就贯通了。
“生气通天论”中,“阴阳之要”的前一节写到: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血气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癖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而后岐伯总结说:
“阴阳之要,阴密阳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我试着贯穿一下这两段段文字:
“阴阳之要,阴密阳固。”
“圣人‘铺陈’阴阳的要点,在于阴的密藏和阳的固防。”
“密”的本意为:隐蔽的山洞,整合上文所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
“固”的本意为:四周坚实的防护,整合上文所说:“阳者也。”
“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
“阴阳二气不能调和,就像有春天而没有秋天,有冬天而没有夏天”
“若春无秋”,象征有少阳而无少阴,合上文所说:“阴不胜其阳”;
“若冬无夏”,象征有老阴而无老阳,合上文所说:“阳不胜其阴”。
“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因而需要调和阴阳,这是圣人合乎的法度。”
“因而和之,是谓圣度。”合上文所说:“是以圣人陈阴阳”。
“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应为“故阳强而阴不能密,阴气乃绝。”
应该还有一句“阴强而阳不能固,阳气乃绝。”
“所以阳逞强,而阴不能密藏,阴气就要断绝;阴逞强,而阳不能固防,阳气就要断绝。”
阴气是靠“藏精而起亟”生出的,“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即是上文“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
阳气是要“卫外而为固”的,“阴强不能固,阳气乃绝。”即是上文“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气能平和阳气,使阳气不散出秘固,人的精神就得到了调治。”
“平”的本意为:修剪过高的枝叶,使植物长势均匀。我认为这里还有“平和、媾和”的意思。
“秘”的本意为:神的标界禁区,不能随便出入。
“精神”即是阴阳。元精为阴,藏于肾水;元神为阳,守于心火。
圣人因为“阴平阳秘”,所以“精神乃治。”故可以“筋脉和同,骨髓坚固,血气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如果阴阳离散决裂了,精气也就断绝了。”
因为“阴不平,阳不秘”,所以,“阴阳离决,精气断绝”。故“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癖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阴平阳秘”,说白了就是“藏肾精,守心神。”
是故,“阴阳之要”,首在藏精,“藏精而起亟”,亟起而阳能秘,阳秘而卫乃固,卫固而病何来。
然而,“藏肾精,守心神”,若非圣人,几人愿行焉?
各位觉得我这样解释,可合《内经》的本意?
[ 本帖最后由 培元 于 2009/4/26 14:1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