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一
徐小圃治风寒闭肺案(选自《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
风邪客肺,肺气闭塞,壮热无汗,咳不畅,气急鼻煽,痰鸣神蒙,涕泪俱无,舌白,脉浮紧。症属棘手,急以辛开。
生麻黄4.5克 川桂枝4.5克 白杏仁9克 白芥子4.5克 制南星4.5克 象贝母9克 姜半夏9克 橘红4.5克 远志肉4.5克 生姜汁15滴(冲) 苏合香丸1粒(研细) 鲜石菖蒲9克
煎汤化服。
案二:
張幼,
1診,
便痢半月,氣陰兩傷,瞳散匡陷,口糜已爛,齒齦紅腫,舌無苔,脈虛軟,乾噁不思納.證屬棘手,姑與扶正潛陽.
活磁石60g(先煎),生龍齒30g(先煎),朱茯苓18g,酸棗仁18g,煨益智12g,破故紙12g,料豆衣12g,西洋參9g,陳阿膠9g(烊沖),橘皮4.5g,烏梅炭4.5g,小川連2.1g,上安桂1.8g(後下),雞子黃1枚(打沖)
註:這個用仲景方效果可能會好些,不過只有在王叔和"脈經",還存留仲景關於小兒雜病的蛛絲馬跡.這醫案有點像腸病毒,裡面沒有大便的顏色跟味道,不好判斷,不過每個高手都會先從自己有把握的主要證象開始往後解,甘露飲應該也會蠻好用的吧.
2診,
便痢得減,乾噁得止.瞳散未斂,舌光糜爛,脈虛軟.氣陰兩傷,再宗前法,以冀轉機.
生龍齒60g(先煎),花龍骨18g(先煎),朱茯苓18g,酸棗仁18g,煨益智12g,破故紙12g,夜交藤12g,西洋參9g,陳阿膠9g(烊沖),烏梅炭4.5g,小川連2.1g,上安桂1.8g(後下),雞子黃1枚(打沖)
3診,
便痢已止,瞳神散大尚能收縮,口糜,脈軟.氣陰兩虛,再宗前法.
青龍齒60g(先煎),生牡蠣60g(先煎),花龍骨18g(先煎),朱茯神18g,酸棗仁18g,煨益智12g,破故紙12g,西洋參9g,陳阿膠9g(烊沖),黃附片9g(先煎),小川連2.1g,上安桂1.8g(後下),雞子黃1枚(打沖)
选自<<徐小圃學術經驗集>>p.105.
案三:
小儿伤风
顾幼,发热三日,有汗不解,咳呛痰多,夜寐不安,腑气未行,舌白,脉浮滑,风邪客肺,肺气不宣。宜以宣熄,不闭则佳。川桂枝3克竹节白附3克白杏仁12克白芥子4.5克黄郁金9克制南星4.5克姜半夏9克橘红4.5克朱赤苓12克远志3克活磁石30克(先煎)钩藤9克(后下)生姜汁10滴(冲)
(邓嘉成整理:徐小圃儿科医案,《中医杂志》4:26,1965)
【评按】小儿伤风属风寒者多,此案乃风邪客肺,肺气失宣。故治以辛温解表为主。因其有汗不解,故舍麻黄、用桂枝以解肌透热,其他诸药多属辛开豁痰之品,使邪从肺出。小儿外感咳嗽,一般不宜过早投肃肺止咳之剂,此案呛咳痰多,于宣散方中加入白附子,功能涤除顽痰,共奏法风寒、逐痰湿之效。此案在立方遣药方面反映了徐氏独到的经验。
案四:
某幼,热已三日,有汗,咳呛痰多,鼻流清涕,大便溏泄,舌白润,脉浮数,痧子将布,恐其下陷。川桂枝3克粉葛根6克水炙升麻3克白杏仁9克象贝母9克桔梗4.5克蝉衣3克、茯苓9克天将壳5只
案五:
某幼,湿温半月,身热有汗起伏,白痦层出不穷,神倦且躁,四肢清冷,泛恶,便溏,渴不多饮,舌苔薄,脉软细;气阳不足,余邪留恋。银柴胡9.5克青蒿9克黄厚附片9克
(先煎)活磁石30克(先煎)川桂枝2.4克杭白芍4.5克朱茯神9克仙半夏9克橘皮4.5克
(徐仲才整理:徐小圃氏儿科经验简介,《上海中医药杂志》4:5,1962)
案六
某幼,陈孩,湿温十有七日,白痦层出不穷,有汗不解,痰鸣气急,龈腐口臭,神昏目斜,肢作震颤,小便清长,舌黄腻,脉滑数,邪已内陷,恐难救挽。蜜炙麻黄2.4克生石膏12克(先煎)黄附块4.5克(先煎)小川连3克白杏仁12克天竺黄片9克活磁石30克(先煎)生龙齿30克(先煎)橘皮4.5克茯神12克明天麻6克蝎尾2支干菖蒲9克
(邓嘉成整理:徐小圃儿科医案,《中医杂志)4:26,1965)
案七:
某幼:丹痧密布,遍体肌红,身热汗微,喉关白腐,脉濡数,病已四日,白苔未化,不渴、溺清。阳虚之质,感受时邪,治当兼顾。荆芥穗4.5克炒防风4.5克牛蒡子9克射干4.5克马勃2.1克蝉衣4.5克(先煎)桔梗4.5克甘草2.1克黄附子9克活磁石30克(先煎)
(徐仲才整理:徐小圃氏儿科经验简介,《上海中医药杂志》4:5,1962)
[ 本帖最后由 梁知行 于 2007/8/12 22:3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