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8255|回复: 15

走近“长衫先生”---李里,国学隐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21 15: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偶尔穿一次长衫感觉古怪,天天穿长衫就更让人感觉像个古董。

他,正是用这种“离奇”的形式固守着一种叫做“国学‘的东西。他用身体力行去捍卫自己的信仰。有人“羡慕”他是生活在现实与理想完美结合的境界中。他,就是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28岁的教师,姓李名里。

  照片中的人给人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其实他既不是民国早中期的老式人物,也不是大学剧社客串徐志摩的演员,他是真实生活在川师大视觉艺术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所有见过李里的人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长衫加身,儒风雅意。

  在一名女学生的引导下,我们来到龙泉驿区洪河乡。绕道田边,经过鱼塘,穿过林荫……远处只见竹林环绕的一处四合院,这是李里租住的一座农家小院。院子不大,房有大小六间。正堂也做书房,墙上端挂着孔子画像,画像两旁悬挂着他书写的对联“为何不住繁华境,自乐定中隐逸名”。屋内清一色老式家具,卧室那张雕花木床的年龄至少百岁,床边摆放着一个古朴的青瓷水缸,里面养着浮香的睡莲;小院里挂着皮影、葫芦、瓜瓢、蓑衣等特色饰物;院中养有几只兔子、小鸟,两只土狗与主人形影不离;青瓷花瓶、腊梅浮香……总之所有用具摆设一应古典做派,显示出主人的绝世不凡。走在屋里,恍若隔世。

  李里有20多件四季所穿的各色长衫。他说穿长衫是为了身体力行地捍卫中国传统文化。为此他营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不只是长衫和线装书,除了随口而出的古文,李里的词汇都与众不同,管学生叫弟子,管西方人叫西洋人,访客不分男女一律尊称“先生”。出门前必定对镜整装,走路微微含胸,一手撩起长衫后襟,小步而趋……

  李里出生于重庆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重庆一所大学的教授,母亲的家学渊源更深厚:李里外婆的祖父、父亲和叔父被称为“小三苏”,琴棋书画很有造诣。李里继承了外祖父的艺术天赋,深深地沉迷于神奇瑰丽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从小生活在浓郁的诗意氛围里,使他从此沉醉于神奇瑰丽的中国传统文化中。

  13岁时,作为初中学生的他,就选择了穿长衫这种能够表达自己个性的独特方式。至今他仍清晰地记得第一件长衫是怎样穿上的:把饭钱、零花钱省下来的20多块钱,找到一位做戏装的老裁缝,为他量身定做了一件灰色长衫。这件长衫李里至今仍还保留着。

  李里当初穿长衫遇到了很多阻力,老师和同学甚至连家人都不理解,直到后来长大了,父亲慢慢也就不反对了。李里说他穿长衫的原因有三:“一是我从小就爱国,中华民族应该有自己的民族服装,中国讲究‘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穿长衫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其二“我觉得长衫很飘逸,玉树临风,很符合中国读书人的气质。”其三“长衫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本质:天人合一。西装都是两截,上下结构,表现西方文化崇尚分析。而长衫从上到下浑然一体,正好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提倡‘中和’、‘天人合一’的内涵!”而今已穿了15年长衫的李里,自称“先生”。面对世人好奇的眼光,摸着身上的长衫,李里只是淡淡地说:“我只是身体力行,传承中国文化。”

  打那时起,“国学”就成了李里的固守。线装书,手写小楷,狼毫毛笔,桃木古典家具建造起他自己的世界。李里说他是以中国文化为家,国学为瓦。

  读书不为考试而为明理的李里,初中毕业后放弃了读高中和大学,因为他觉得中国应试教育存在诸多弊端,缺乏人文教育。14岁时就开始在家自学国学,后来获得了自考中文本科文凭。

  李里在很小时就表现出过人之处。他3岁开始习画,并取得硕果,作品先后在英美法等国家展出。9岁时作的《西游记》长卷画被美国博物馆收藏。小学期间已读完《石头记》、《论语》、《孟子》、《大学》等古书。27岁开始潜心写作《国学通传》,被人称为“才子”。

  从16岁开始,游历古迹,遍访名师成为李里最重要的求学方式。重庆华严寺整理藏经楼中,他挑灯夜读,读遍寺中所藏经书。惊叹古中医的神奇,师从90多岁的有丰富医学经验的老尼姑,能开方济事。为了拜访大师,际会高人,借孔子之法,“凡是送十块干肉的,我没有不教诲他的”,以真心敲开了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家门……

  李里多年游学四方,李里曾干过报社校对,卖过报纸,当过农民,在罗汉寺藏经楼整理过古籍,也教过小学、中学。

  读初中时,巴蜀中学周代远老师以惜才之心,将他介绍给了自己的大学同学林木。十四五岁的李里,便捧着自己的画去拜访林木。李里的才华深得林木赏识,从此开始关注李里。林木在四川音乐美术学院任职时,便推荐李里到那里去教中文。2002年,林木成了川师大视觉艺术学院院长后,李里真正走进了川师大校园,成为名副其实的“长衫先生”。后寓居乡里,收有11位拜师弟子,潜心研习国学。

  去年过世的95岁的国学大师贺嘉寅先生(原民国时期重庆行辕主任贺国光之弟),在其自述《影尘纪事》出版时,请李里为之作序,读完序作,贺老先生长叹一声:“千古知己”。

  中国历史地理学创始人92岁的侯仁之先生,与前来拜会的李里交谈后,称其“青年学者,儒家风范”。

  中国诗词古文家周汝森老先生赋诗一首赠李里,“少无流俗韵,赋性异同伦,古籍胸中蓄,华章笔底新。翱翔师皓,游处友龙鳞,求索如饥渴,时时获至珍。”

  李里作品《四川山水赋》节选:“盖禹皇布土,九州兆基;严帝称王,蜀国卒定。李冰治水,千里沃野良田;诸葛化民,百族讲信修睦。唐设二州,宋分四路,四川之名称。富与天逐,货如府藏,天府之号立……”
 楼主| 发表于 2005/11/21 16: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近李里-----成都大慈寺免费国学讲座(05-11-19)

以上是我许久前于报上读到的文字,心绪里固有的文化情节让我对这位国学才 子心生敬意!
    冬夜的成都寒冷,于窗外相反,屋里却是热热的,年老的,中年的,青年的,认识的不认识的,在大慈寺客堂里融融交流着!心里暖暖的都在等待着李里.
    傻傻的我也在等待,然我不知等者是谁,只知川大一老师今晚来这里讲<易经>,开课的时间快到了,莫然间,我一转身,在我身后是一位穿蓝色长衫的先生,宇气洋洋,眉清目秀里还带着慈眉善目,笑容可拘,莫然间我心肃然钦敬,自然地向着他合十问好!他向我点头示笑,李里,这就是我在报上读到的那位曾让我心生敬意的长衫先生,李里!我曾想过去拜访他,可因懒懒的自己不爱动而作罢,因为对国学的爱好,到今天才了了这个愿,想想已有一年有余了吧!
      看着他,我明白了什么是安贫守道,明白了什么是坚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三十而立时,为推广国学,免费为国人开国学讲座!没有豪言壮语,用自己的言行在捍卫着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用个人无限的力量在发展着推广着国学,我们不需要无病呻吟,我们也不要有病呻吟,由于诸多原因,国学是衰弱了,有人在感叹,如果我们从生命里对国学热爱,我对自己说,从一屋扫起吧!
      学友告诉我李里将免费在大慈寺把国学讲下去,感谢大慈寺提供场地,也感谢李里先生。
      两个小时的课程飞一般的结末了,课下,我来到李里身边,向他问好,他告诉我另外一个讲座的时间,我对自己说,一切重头来过!想想自己十多年来辛苦的学来学去,都是赶赴着世间时髦的学技,然天性禀然,精力也化了,钱也费了,却总是学不好,没有兴趣!现在,终于明白了我要为自己学一吧了,呵呵,不为名,不 利,为自己的心学一吧!
     拜别李里先生,走出大慈寺,心里温温暖暖,来成都十年来,到现在才发现有点喜欢上这种城市了,有点真正了解这座城市的味了,我如同这城市一样,凡事都有点慢慢的,悠悠的!这座城市里有我喜欢的地方,文殊院的文殊阁,昭觉寺的大师殿,爱道堂的念佛堂,大慈寺的禅堂!浣花溪公园的美丽,默契着这些名字,回味着这十年来的历程,心泪湿湿,心存感激,然大恩不言谢!
发表于 2005/11/21 17: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李浬成都的家中记者见到了他的外婆, 86岁的老人家说李浬很小就喜欢中国古典文学,他四岁就在外公的书房里拿着线装的《论语》《诗经》学着教书先生的样子走来走去。当时他们还觉得李浬是在卖弄。
       1991年,李浬初中毕业,他以 20分之差没有考上高中。这一年他 14岁,他明确地表示要自学,因为他觉得一些学校里接受教育的学生还都是好勇斗狠,根本连做人都还没有搞明白,怎么能谈得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大学的课堂上,学生们对于这位身着长衫的老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坐在记者旁边的一个学生说,“他的课比别的老师讲得有意思,虽然平时我们没有时间学习那些国学经典,但他的课很精彩,记忆深刻。”

  其实,对于面前这位而立之年的国学先生,很多学生都不知道他的学历是靠自学拿到的。这当中,李浬充分感受到了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治学方式。

  从 14岁退学那年开始,他一人游历了茅盾的乌镇,丰子恺的石门湾,郁达夫的富春江畔,鲁迅的绍兴,直至杭州上海。

  18岁时,李浬又到了安岳农村,住在一户农家。插秧收谷,挑粪播种,无一不做。李浬觉得古人讲究“知行合一”,乃治学之上法,这一年间的“行”,比读多少书都有效。
19岁那年,李浬开始白天卖报,晚上为报纸副刊写稿。当时的《重庆晨报》副刊专栏发表了他的《花的更生》《拜读舅公》等一系列文章。报社领导考查了他的实际能力,在没有文凭的情况下,破例将他招聘为报社记者。而李浬在报社干了一段时间却又主动辞职了,原因是当记者虽然受人尊重、收入不错,却没时间潜心研究国学。

  25岁的李浬来到西安工程科技大学任教半年,他几乎游遍了陕西每一处古迹。

十块干肉拜师季羡林

  上李浬的课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他将文言文穿插于课堂之间,他穿着长衫举手投足尽显飘逸。李浬不仅身穿长衫,对于李浬而言,他寻遍名山大川、他四季穿着长衫这些都远不及他四处求学的欲望来得强烈。

  2001年夏天,李浬到北京三次拜会了 90高龄的学者季羡林老先生。第一次登门拜访时,正值午饭时间,李浬怕影响了季老的午膳和午休,只是在季老的住所外徘徊,跟季老家的白猫玩, 3个小时后,他前去敲门时,季老家的保姆却告诉他说,季老回山东老家了。

  又过了几天,他再次拜访季老。去之前,他依孔子教诲:“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为凡是送我十块干肉的,我没有不教他的。)买了 10块干腊肉,并附文言书信一封。遗憾的是,回山东祭祖的季老仍未回京。但季老的私人秘书代季老收下了他送的礼物。

  第三次去拜访季羡林,季羡林已经站在门口等候他的到来了。季老如此礼贤下士,感动不已的李浬倒头便拜。

  李浬告诉记者,季先生知道他是初中毕业后一直自学国学,非常欣赏。而且他还鼓励我,让我不要羡慕那些硕士博士,走自己的路,季先生还说,相信他的天赋和刻苦,一定能够脱颖而出。季先生的鼓励,李浬至今铭记于心。

  就这样,在几年间,李浬先后拜望了季羡林、张岱年、侯仁之、贺嘉寅、杜道生、刘克生等国学大师。

  中国诗词古文家周汝森曾在认识李浬之后为他赋诗一首:“少无流俗韵,赋诗性同伦。古籍胸中蓄,华章笔底新。翱翔师鸿鹄,游处友龙鳞。求索如饥渴,时时获至宝。”
1126307237_GEaaaX.jpg
Img227419716.jpg
xin_f885390114384234a5f8e80d434091be.jpg
发表于 2011/7/8 16: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是难得,很是景仰。
发表于 2012/3/21 13: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难得,很是羡慕和敬仰!
发表于 2012/3/22 14: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能为国学如此投入,当是我中华之栋梁!
发表于 2012/3/23 16: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特来支持下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14:5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下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10:4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身体力行啊。
发表于 2012/5/13 17: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里老师是个活国宝啊。在扶阳论坛2那本书里看过李里老师的讲座。当当上有李里老师的书在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01: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