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酒大黄

厥阴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7 14: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倩影随想起此言:有的人死了,却是遗臭万年,有的人死了,却永远活到人们心中。此乃德也。。。医者父母心,勿草营人命方好。
**********************************
想不到倩影虽女儿之身,还能坚持此等真道德.可敬也.
相比之下,很多须眉男子要汗颜了.倩影劝戒知易子以德服人.知易子何尝不知耶.
知易子浏览几个正统中医论坛,观其名家开方执药,有视病患如儿戏之嫌.
出言斥之,何尝不是"医者父母心"?医师明明分析出来元阳肾虚,造成虚火凝漫中焦,不见他们回阳救逆,滋养肾水,升肾水以灭中焦之火,一味攻伐肝胆,胃阳 脾阳受风寒所制,不见其驱风散寒......不说了.
原来倩影以病入医,当更加了解病患之痛.
 楼主| 发表于 2007/7/10 09: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倩影人人自为之,医者父母心德也。

细思善字意甚深。慎言敏事效古人。

规已宜了浮华性。清幽自重皆贤真。
发表于 2007/7/10 14: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唉,这个帖子怕真的已经病入厥阴
 楼主| 发表于 2007/7/11 10: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素问》曰:无以立论,非《本草》无以立方。有方无论,无以识病,有论无方,何以模仿呢?
 楼主| 发表于 2007/7/14 10: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厥阴-消渴

厥阴提纲条文第一个讲述的证就是消渴,消渴是什么意思呢?渴就是口渴,这个大家都应该很清楚。但是,有的人口渴并不一定想喝水,或者喝一点点润润口就行了,所以,就有口渴不欲饮之证。这样的渴就是渴而不消。那么,消渴呢?当然是既渴而又能饮水,而且饮后即消,口又很快地渴起来。这是消渴的一个大概意思。

厥阴病为什么会导致消渴呢?历代的很多医家都认为是肝胃之热耗伤津液所致,包括现代通用的教材都是这个说法。但是,我们细细地来思考这个问题,就感到以热伤津液来解释厥阴的口渴未必恰当。厥阴的这个渴应该有它很特殊的意义。为什么这么说呢?道理很清楚,如果以热盛伤津来解释消渴,那厥阴的这个热怎么能跟阳明的大热相比?阳明的白虎人参汤证是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所以,要讲热盛伤津,那么这个消渴理应放在阳明篇中。应该将阳明的提纲条文改为:"阳明之为病,消渴,胃家实。"而张仲景没有这样,反而将消渴置于厥阴提纲证之首,这就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厥阴之渴是另有所因的。

口渴虽是极普通和极常见的一个证候,但是,我们回看六经提纲条文,却只有厥阴提纲言及渴,这便提示我们消渴是厥阴病最容易出现的一个证,也是厥阴病最重要的一个证。因此,大黄认为消渴对于厥阴病的诊断而言,便成为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发表于 2007/7/14 10: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入了殿堂了,试说说其机理.
 楼主| 发表于 2007/7/14 11: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先说说吧, 大黄永远是个小丑角说不了大戏,  三世的"易"老师才能演大戏..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21: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厥阴何以渴……

我觉得消渴是厥阴病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厥阴病为什么最容易致渴?我首先可以来感受一下口渴的过程,人之所以口渴,是因为口舌没有津液了,口舌干燥了。所以,阳明病在描述口渴的时候,多用舌上干燥。因此,口渴这个过程的感受器官是什么呢?应该就是口与舌。而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苗,所以,我说的是口舌,实际上就是心脾,说了火土。渴必由口舌,必由心脾,必由火土,这说明厥阴是最容易影响口舌、心脾、火土的因素,此亦为厥阴病渴的一个重要前提。
渴与旱实际上是很相类似的,在天地则曰旱,在人则曰渴,都是缺少水来滋润的缘故。如前所云,水在江河湖海,其性本静,故水不能自润万物,必须借助其他中介的作用,方能滋润万物。那这个中介是什么呢?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中介就是厥阴,就是木。因为木为水所生,是水之子,所以,在五行中,离水最近的应非木莫属。故前人将这样一个关系形容为“乙癸同源”。乙癸同源,实际上就是水木同源,既然是同源的关系,那当然最容易得到它。而心作为五行中的火,又为木之子,由木所生。因此,心的苗窍……舌要想得到滋润,就必须靠木吸水以上养,就必须靠木的中介作用。这也是一个方面。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21: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界的“渴”

在自然的另一方面就是木土的关系,木为什么能使土保持湿润,或者说厥阴为什么能够保证脾的口窍滋润呢?这一点我觉得能看一看自然就会很清楚。在自然界,植物较多的地方,它的保湿性往往比较好,特别在原始森林里,不管春夏秋冬,它的土质都是湿润的。而在没有植被的地方,如:在黄土高坡,在沙漠里,这个情况就完全不一样,这里的土质往往都很干燥。可见太阴虽称湿土,如果没有木,这个土是湿不了的。前面曾经谈到,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龙是兴云布雨的东西,当然也就是保持天地不旱的重要因素。而龙属东方,龙归于木。这便彻证了木在滋润万物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因此,在正常情况下,我认为厥阴能使心脾的苗窍——口舌保持充分的滋润,从而无有渴生。而一旦厥阴发生病变,心脾的苗窍便无法得到滋润,消渴便很自然的发生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8/3 10: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在六经的辨“渴”

上面我都谈到了厥阴与渴的特殊关系,厥阴病虽很容易致渴,但是,大黄认为应该看到它不是惟一的因素。所以,六经病中除太阴不言渴以外,其余各经皆有渴,这就有必要对六经口渴的各自特征作一个鉴别。首先看三阳的口渴。太阳口渴见于太阳府证中,由太阳气化不利所致,所以,太阳之渴必兼脉浮、发热、小便不利之证;接下来是阳明之渴,阳明之渴系热盛伤津所致,故常与四大证相伴,即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剩下的是少阳之渴,少阳之渴由枢机不利,影响开合,影响三焦所致,故少阳之渴多伴枢机不利之证,如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脉弦细,口苦,咽干,目眩等。三阳之渴各有特征,在鉴别上不会有太多困难。我在临床治疗上,太阳之渴用五苓散,阳明之渴用白虎汤,少阳之渴用小柴胡汤化裁,或柴胡桂枝干姜汤。 在辨别三阴病中,太阴没有渴,即便有渴也不欲饮,所以,三阴病只有少阴和厥阴言渴。少阴病的渴已如前述,它是小便色白,一派阴寒之象。因此,少阴之渴也是容易区别的,特别很容易与三阳之渴区别。对付少阴的口渴,应需要动用四逆汤一类的方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2 20: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