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唐汉医学

干姜附子不是神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4 00: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復 #10 恍惚 的帖子

多謝你的評論,首先我用電油的例子可能有些偏了,我只是想把瓶蓋理論俱体化,但要知道附子的补火不是北芪,人參的补,它主要是間接的补,你善走五脏六腑,十二經絡,搜尋飞越之龙雷之火,再者是散陰霾,通道路,一個人一生的阳氣就是那麼多,不可能补回的,生理上是越來越少,到最后一口真氣都吐出來,人生就完結,葯物只能夠延緩元氣耗散的速度,也能一定程度上救回枉散的真氣,但絕不能盡善盡美的,還有張从正的藥攻食补論是沒錯的,難度以辛熱力雄的附子去攻凝聚不散的阴邪就不是攻了嗎,食补是事后調理,要是寒凝不散,伤及脾阳,你要吃得滋味?不吐不瀉就怪~~~

不要太直覌認為中葯的补就是直接進补,他是葯,不是食物,要是這樣想思想未免有點西化,就好像四物,八珍的补血,难道可以同輸血,直接补充血液一並理解嗎?

中葯都是透過他的葯性,考妙地啓動身体各種系統的机關,使其重拾适應自然的能力,重宜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由於它們的用途复杂,為了簡便易記,都將它最基本的功能寫成簡短的功效(我是指本經寫的,不是現在中葯學書本的),但很多字都與現代的字重叠,因此人們往往會用直觀的思維來認識這些中葯的功效,就會出現徧差。

還有一個問題,火種是导致溫熱葯出現副作用的其中一個原因(排除辦錯證),還有一种是上焦熱下焦寒的情況,有些人總覺熱氣,察其舌脉,一派寒象,他們那知自己中下焦虛寒?只知用寒涼之品,如喝冰水,涼茶,清熱葯,企圖卜滅"火种",可能熱氣沒有了,中下焦之阳氣卻漸漸虛損,下焦阳氣越衰,上焦就越易出現熱象,(其中一個原因是雷火不能安于位)他們便越想卜滅它,思想就和閣下一樣(其實只是實熱才可以慎用寒涼葯的)最后出現惡性循環,這就是要弄清楚的問題了。又好像很多人在夏天, 天氣炎熱,吃很多寒涼的東西,以為解暑,天氣的熱相應于上焦沒錯,但生理上阳氣會順應天氣而趋于向外向上,中焦反而變得中阳相對不足,再加上大隊寒涼之品直达中焦,就更損中阳,這就說明為何人們在下夏天,只要飲食稍有不慎,就特別容易拉肚子,簡單說就是中焦保卫力弱了,(中焦衰甚就會影響下焦,是息息相關的)所以人們就有俗語"冬吃蘿蔔夏吃姜"的出現,就是以姜振奋中阳 (不要問為何說秋冬進補但又說吃蘿蔔,這不是芧盾的,自己用中醫的思維去想,這里不想多說)

寒涼葯沒甚麼不好,關鍵在于醫生對阳氣的重視程度而已,以西葯用治小孩病來說明,消炎葯這种物質,在中醫的角度性味是什麼?寒涼吧,現在醫院最喜歡給小孩消炎葯,抗生素,來治疗什麼發熱,咽痛,咳嗽,肺炎等的(上焦之熱),沒錯,治疗后症狀是消失了,但是看看小孩,為何抵抗力越來越差,就是它在攻上焦之熱之時亦伤及中下之阳,阳氣相了,卫外不固,就最易受邪。現在家長都慢慢認識到這一點,但就沒有找到根本理由,但他們不是醫者,不知者是不罪的,但身為醫者就不能不知了!中葯還好些,只要掌握葯物的歸經,調兵遣將得而宜,還是可以不伤及無辜,但其實意義是相同的,因此閣下說用寒涼葯去減火种,倒不如防止火种的發生,最怕火种滅不了,下焦更雪上加霜~~~~~多謝賜教!!!!!!
发表于 2007/7/4 12: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七十多的父亲在服用“当归四逆理中”约半个月的时间后,结束了因患“糖尿病”而口渴了四五年的现象(以前是夜夜都要起来喝点水),尿糖也由四个加号变成无,头眩晕,手脚麻的现象到现在也没出现,没有月牙的手指甲也生出了三个。在此之前一直都在吃补阴和补阳(没有姜、桂、附)的中药,吃了四、五年没任何好转现象,而且精神是一年不如一年……现在这一切都在变化中!要不是我接触到“民间中医”网,父亲的病……
发表于 2007/7/4 15: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猛烈需要冰下
冰天雪地需要御寒
其实治病的道理很简单,现代人要用现在的眼光看待事物,没有一成不变

[ 本帖最后由 清闲山人 于 2007/7/4 20:35 编辑 ]
发表于 2007/7/4 15: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伤阴的脉象是什么样的?能否描述下?
发表于 2007/7/4 17: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什么方剂,只有对证,才能有效。我过去吃过好多药,不对证,不光没有效,还有副作用,添了病。别人说再好用,不对自己的病症,对自己来说就不是好方。
自从我接触到这个民间中医网站,学到了许多中医知识。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知道属虚寒型的,试着用干姜、附子、桂皮、甘草熬汤或冲热水喝,感觉很好。不感冒了,也不过敏了,浑身有劲了,不怕出门见风了...
发表于 2007/7/5 16: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fdge gdfg d

阳生阴长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氤氲,水汽和阳光缺一不可呀!
只有阳光那就是沙哈拉、罗布泊 、
只有水那就是红军掉进去的沼泽

附子生不出来阴液 津液 干姜也不行,肉桂更不行了,药物不过是借假还真的工具而已。人体没有一个部件是药物构成的呀!

辛润者,辛这个东西能够使得阴液敷布全身。并不是附子就能在干燥的环境中产生来阴液 津液 。

不恰当的比喻500度烤箱中烤箱中,面包书熟了、焦了,糊了。阴液不见了,耗干了
很简单的道理,使用姜附之后,脉搏 心率 呼吸 单个细胞的代谢都增强了
那么著名的ATP产生的循环过程消耗的水分子可以比喻是阴吧!

就像火力发电厂的那些个高大的冷凝塔,如果没有冷凝塔发电就是空谈了
大家的理解偏颇之后,病人会受到无穷的祸害的。
实际在临床上使用姜附的几率并不是十分高的。
六经病就是六而不是全部归咎姜附呀!
我一例病人就是使用姜附几乎濒临死亡剧烈的头疼 吐 泄人为的厥阴病很可怕的,还好猛地想起使用炙甘草汤(生地125,余都是安照15克一两换算)9付,麦门冬汤(麦门冬350克,应该用700克,因为这么一来就是60多元一付就用了半量)3付病人才缓过来。

一例病人失眠数十年开始用理中类有效七日,但是后来就不行了。换用归脾汤家参麦山药柏子仁等才显效

一个妇人因为亚健康始用理中类,越10日全身水肿,换归芪参苓等5日肿消,七天后又用始用理中类结果还是肿,还是老老实实地给用归芪参苓,一月下来。病人的怕冷 乏困都消失了

伤寒方就好比是牛刀,甚是是杀霸王龙的大大的刀,面对一直蜜蜂用得着吗?给每个病人都用姜附吗?可以 可行 科学吗?
药物为什么有寒热温凉平的区分呢。如果是姜附的天下,当年神农老先生不用尝百草了。就开姜附不就得了


3~4年多时间,接近100公斤的干姜     60公斤的生附子       100公斤的制附子  数十公斤的紫油肉桂、桂枝的使用体会到,有些太浪费了
有效而不持久很多,
有效而持久的很少 ,
无效的也不少见。
科学的态度是学习的第一前提。否则,就是盲目的跟风
教训就是:
单纯的三阴病不多见、阴阳双损的十分多、
不许有先入为主的概念、就老老实实地按照六经去学以致用。

说 的很简单,但是用起来实在是太难了,每次面对某个久治效差的病人,就想钻地洞去避避。路还很长呀
我目前还是一千毫升的瓶中的一滴水,随时都有蒸发的可能,大家无须攻击我的谬论,这一点,我是有先见之明。

[ 本帖最后由 BSXLBSXL 于 2007/7/6 07:0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7/5 22: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看看《医学衷中参西录》多读<<内经><<伤寒论>>,总不成白虎汤,承气汤,麻杏石甘汤都是摆设吧?何必提出六经辨证?一剂桂附汤得了,包治百病,传之人人可用,还学什么辨证施治,学什么五脏六腑?温阳,万事搞定.如此,人人都是名医,没有医生了,还要医生干嘛?多余的嘛,知道桂枝附子回阳就能治病?可笑更是可气,杀人不见血啊?言之昭昭,理直气壮,金元四大家是如何产生的?诸位不会不清楚吧?难道,现代再出个现代四大家不成?医者,纠偏之道也,理燮阴阳.古人何曾欺人哉?
发表于 2007/7/16 16: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汉先生在哪看见论坛提倡只用姜附桂了?

用热药是适应目前的医疗形势,如果没有辛凉发汗没有西药去残害人民,又何需用姜附桂呢。
我正好一个朋友前天喉咙痛,以为感冒了,去药房卖了感冒灵一类的药吃后冷汗不止,昨天就咳嗽不停。你说应该用姜附桂吗?
大都跑来这里求助的基本上都是受到时方和西医伤害过的人。
要脱离实际钻牛角尖就没有探讨的必要了。
发表于 2007/7/19 12: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请教pp chow0904老师及楼上诸位老师:
请问一下,我见过扶阳内的讲义,大概是37老师写的吧,有一个问题:
1、口渴时想喝冷的也是外热内寒,口渴时想和滚的,也是外热内寒,倒是什么是真正内热呢?
发表于 2007/7/20 16: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唉!为医者愚昧也是一种罪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1 11: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