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7/5 03: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
脏是经的核心,是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依据阴阳经络关系创立了脏象理论,脏象的经络实质又是怎样的呢?
在脏与腑的关系上,脏是经之根干,腑是经之根须,脏主血,腑主谷。脏主血的阴阳状况,我们可以用古人的思维来做一下深入分析。“卦”相当于一个用来分析阴阳的坐标,把脏放在这个坐标上,因脏主血,故乾坤位即血液,示血液是由阴阳二物组成的。血在各脏的分布状况则示之于外围的六卦:
1.少阴
* 肾――阳少阴多:阴阳行至肾,血中之阳气始升,血中之阴气始降,始为少。故肾为少脏,其性为阳始起而阴始降之脏。[西医参数:肾重吸收浓缩血液排出多余的尿液,维持血液的溶液浓度平衡]。
** 心――阳多阴少:阴阳行至心,血中之阳气始降,血中之阴气始升,始为少。故心为少脏,其性为阳始降而阴始升之脏。[西医参数:大脑的唤醒功能等]。
肾与心包皆属脏,脏属阴,故总体上二者统谓之少阴而少性相反。
2.太阴
* 脾――阳少阴多:阴阳行至脾,血中之阳气次升,血中之阴气次降,阳少而再升,阴多而再降,以趋平衡,平为太。故脾为太脏,其性为以阳平阴。[西医参数:胰岛对血糖的调节,胰液的消化吸收,脾的免疫等]。
** 肺――阳多阴少:阴阳行至肺,血中之阳气次降,血中之阴气次升,阳多而再降,阴少而再升,以趋平衡,平为太。肺为太脏,其性为以阴平阳。[西医参数:肺呼吸维持气液平衡等]。
脾与肺皆属脏,脏属阴,故总体上二者统谓之太阴而太性相反。
3.厥阴
* 肝――阳多阴少:阴阳行至肝,血中之阳气极盛,血中之阴气极少,极则返,返即厥。故肝为厥脏,其性为阳厥退而阴厥起之脏。[西医参数:肝是激素灭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合成、释放血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主要场所等。]
** 心包――阳少阴多:阴阳行至心包,血中之阳气极少,血中之阴气极盛,极则返,返即厥。故心包为厥脏,其性为阴厥退而阳厥起之脏。[西医参数:心血管运输血液,维持基础体温等。]
肝与心包皆属脏,脏属阴,故总体上二者统谓之厥阴而厥性相反。
以上是各脏主血的血性阴阳分析,与西医所见到的脏器功能基本是吻合的。那么脏间又是怎样调节自身的血液分配的?除了西医的神经-内分泌显性层面,我们还应看到另一个不显性的层面,即细胞都是由同样的“干”细胞分化而来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了神经细胞的意义(或把每一个细胞者视为亚神经细胞),是因为内环境的分割使每个细胞的神经属性不同程度地表达而已。正因如此,才使各脏能够在各自的内环境下有了调整各系之间的阴阳平衡的能力。
[ 本帖最后由 yrylss 于 2007/7/5 13:03 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