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yrylss

经络秘密已揭开,古人思想超时代!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8 04: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接前文)

心经是机体与外界、机体与内环境的感应系统,感应起自于分布在机体各种组织器官中的感觉神经未梢,意识的未梢在大脑皮质。所以心经泛指了分散在机体各部的感觉系统。

引文所讲的(传出)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启动,已经是感应以后的事情,其所引发的活动可以只是某一个经系的功能调动,也可以是在多个经系间的功能调动。因此,这个着眼点应该放在“启动”之前。此时再去理解《灵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素问》:“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藏神”。以及或指心脏,或指大脑。一目了然。

“精”是内环境刺激物之一,“神”是来自于外界的一切刺激(包括心理因素等),这些刺激所要归往(舍)的地方是接受刺激者-感觉系统。其后,传出神经发出指令要支配五脏六腑作相应的活动,故谓之“大主”。“君主”运筹帷幄以使“神明”---决胜千里,其中“舍”“君主”“藏神”指向的都是尚未发出行动的地方。这是从文章、文献方面分析古人的心经所指。现在再回到古人出言的思想背景-经络阴阳观。少阴心,阳多阴少,其势为阳欲降、阴欲起,以阴消阳,这与人在感觉尚未发出指令之前有一个暂短的冷静过程是相吻合的。故,内经的“心”不是指心脏或大脑的活动,而是指人体对内、外环境因素的感应。少阴心经落实在机体,是分散于机体各部的感觉器官,是西医神经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西医对感觉神经的研究尚不明了)。

顺便说一下“精”“气”“神”。心是“五脏六府之大主”,古人的结论十分正确!内、外环境中的任何事物、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可能成为机体的有用成分(甚至包括西医概念中的细菌、病毒、毒药以及来自精神方面的因素),都可视为“精”。心接受了来自于各种“精”的刺激,辨认孰者入孰者出,然后发出指令给其它的经,其它经于是转入各自的能量活动状态,即进入了“气”的功能状态,各经的功能结果显现于外,便是中医所谓的“神”。这是“精”“气”“神”都要通过心来表达出来的原理。这又与西医的神经活动相一致。
临床上,我们望“神”观“气”以揣其精,没有上述的思路,只把老祖宗的一些经验背下来往患者身上机械地“对号”,没有多年临床,很多号是对不上来的。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yrylss 于 2007/6/28 13:35 编辑 ]
发表于 2007/6/28 12: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l六经是气化过程的阴阳层面。
发表于 2007/6/29 09: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

lZ说的神经可是西医所讲的神经?
发表于 2007/6/29 16: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发现细胞膜有20到40种离子通道;<人体使用手册〉说针刺时穴位周围可产生大量钙离子。以上两点可供参考。加油。
发表于 2007/6/30 01: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最根本的东西 其实都是  形而下的东西,而不是 形而上的抽象的阴阳五行!!

试问,你能靠 "阴阳五行"来 推论出 人体内部 复杂精确的经络机制吗???!!!!显然不可能!!!

阴阳五行 不过是 对形而下的形而上的理性的概括与抽象认识,但认知的根源还是在于形而下的东西中!!
 楼主| 发表于 2007/6/30 04: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接前文)
六经中还有一个倍受争议的经―――脾经。
《素问&#8226;痿论》:“脾主运化水谷之精”“脾主身之肌肉”。
《素问&#8226;灵兰秘典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素问&#8226;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从阴阳观的角度,太阴脾(阴多),阴在降势,阳在升势,以阳平阴。阳是脾经的功能活动,包括“运”和“化”两大方面。“运”-肠胃运动做功消食,这个过程需要“神经-肠胃肌”“神经-腹胁肌”以及“神经-肢体肌肉”运动协同完成;“化”-化解水谷之精,包括“神经-外分泌”对饮食的化解和“神经-内分泌”对吸收进来的物质的“进一步化解”。这里应该注意三点:
1.        胰腺外分泌。胰液里含有多种消化酶,是饮食消化的主要力量,作用不亚于胃、胆。“主化水谷之精”,必包含这个环节。
2.        胰岛内分泌。“胰内散在的胰岛细胞团,β-细胞分泌胰岛素,化解血糖,促进肝糖原的合成;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化解。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互相反馈,控制血糖稳定在一个小的范围内。”首先,β胰岛素化解血糖,这是脾经的行为,是主“化”的“进一步化解”表现;血糖升高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和α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化解,是脾经对肝经的经间关系,虽不在“主运化”的范畴,但在“主统血”的范畴。所以,胰岛内分泌亦属脾经。
3.        脾脏的免疫。脾运化吸收入血液的不一定都是“纯净”的物质,这便涉及到了人体的免疫系统。西医:“免疫系统主要由淋巴器官(淋巴结、扁桃体、胸腺、脾)、其它器官内的淋巴组织和全身各处的淋巴细胞、抗原呈递细胞等组成,广义上也包括血液中其它白细胞及结缔组织中的浆细胞和肥大细胞。”这些组织细胞从功能上看,都包含在脾经的“进一步化解”之“脾统血”范围内。另外,西医“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发生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循环于血液中,穿透血管内皮进入组织内,转变为巨噬细胞)”,其中的单核细胞是肾经的产物,巨噬细胞的行为是脾经的行为。临床上,癌扩散常常犯及淋巴系统,此时采取补肾泻脾的方法每遇奇效,玄机就在这里。
可见,中医的脾经在脏,包括了西医解剖概念的脾脏+胰脏+免疫系统,是为“主化”“主统血”
的主要内涵。

顺便在这里解释一下《素问&#8226;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含义:
延续至今“肝→心→脾→肺→肾”依次相生的说法对后世于中医理论的理解造成过不小的混乱,我在刚学中医的时候也没搞明白这个相生的顺序与经络流注的次序为什么不同?这是受五行学说的影响,其实,这里所谓的相生,讲的是“肝-心包(厥阴)”,“脾-肺(太阴)”,“肾-心(少阴)”[少了一个]两两经之间的相克而相生。在阴阳消长、依次递进(参八卦六合图)的的顺序上才反映出真正的“相生”,即肾→脾→肝→心→肺→心包。这一相生关系其实我在上文已经侧面提到:经络间在内脏的运行轨迹与内脏的静脉回流一致,与西医一致。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素问&#8226;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这句话,“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是指脾胃对饮食的运化、吸收。“脾气散精”不只“上归于肺”,也走肝。“上归于肺”是脾的“经别”,与西医水谷吸收后经乳糜池淋巴回流入肺的观察结果相一致。(把“脾气散精”后的“,”号改成句号会更容易理解)。肺再经心包三焦“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路径与西医一致。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yrylss 于 2007/6/30 16:14 编辑 ]
发表于 2007/6/30 21: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好看。
发表于 2007/7/1 18: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 脾 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功能:

它不仅仅只是 消化系统,更是 滋养其他脏腑包括心脑的 核心脏腑!!

练过气功内丹的人应该可以体验到 丹田之聚集的真气,对人体内五脏六腑包括 大脑和人体各个器官组织的 滋养修复作用!!

其实,人在睡眠的时候,就是"心肾相交",其实也就是 "气沉丹田",即中气 沉于丹田,汇聚于丹田,由丹田将真气 向所有脏腑输送,所以在睡眠的时候,人体完成 对各个脏腑的滋养修复过程,也就是益气养阴的作用,睡眠的作用与气功内丹的作用一直,只是睡眠是短暂的,而且真气得不到 持续的积累,而内丹则是 人为的气沉丹田,聚集真气,让脾脏滋养五脏六腑,故而气功内丹能够对人体产生巨大的功效!!

所以,中医中有"脾为后天之本"之说,其实就是这个含义!!!
发表于 2007/7/1 18: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中的"气",气功内丹的"气",应该就是 "神经内分泌"物质,看看 内丹的 上丹田(在大脑中上颚之上,双目中间之后)其实就是 脑垂体,中丹田(胸口部位,注意不是心脏,中医中的"心"的概念也不是心脏,而是 胸口这个部位!!)其实就是 胸腺,下丹田(位于脾)西医发现肠胃是有丰富的神经系统的,而 "肾""命门",更是与西医的内分泌的肾完全一直! 任督二脉,与神经内分泌物质的循环分布也完全一直,其功能作用亦相同!!

所以,气 就是 神经内分泌物质,它是人体 系统宏观调控的机制,这就是 气 的物质本质!!
 楼主| 发表于 2007/7/1 20: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到底是什么“气”?我们自己的身体里为什么会有而且全身都有“气感”?是什么因素造就了这些“气感”?答案只有在人体的物质本质层才能找到。人体,物质成形体,能量成精神。形体是质,能量是气,阴阳合一。单求气之象,不求气之本,波粒二相,阴阳离绝。

易道先生明此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1 00: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