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此,先啰嗦几句:
“少”“太”“厥”的概念并非先自于伤寒,伤寒论是一部诊治杂病的临床书籍,这个大家都知道。那么,在其背后,必然存在着一套在当时已经比较成熟的思想体系。现在,这套思想体系我们只能追踪到内经,内经“少”“太”“厥”的概念又主要集中在经络。所以,今人只有首先把经络搞清楚了,才能从根本上真正把握伤寒经的精神内涵。同时,把经络的脉络搞清楚,又直接关系到中医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其意义更为重大。
从内经的内容上看,经络理论已经经历过砭石年代、内丹年代,可惜,现在已经看不到它的完貌。然,经络理论的升华得自于阴阳观,阴阳观的精细思想结构又在于阴阳八卦这一点是肯定的。所以阴阳八卦的精神内核就更有必要重审。这里应注意到的一点是,中医的阴阳八卦并不等同于风水的阴阳八卦,这预示着中医古人在阴阳理论与中医实践的实际检验过程中,已经发现了其非科学的成分,而走自己的科学的道路。
前文所述的“八卦六合图”(更容易理解八卦才这么画,实内经亦有“天地之间,六合之内”语)是由六合卦围成的圆圈,其构成的三阴三阳矛盾对,是进一步分析事物深层关系的一个接口,此古人之所以将经络分为6数论的理论原因。在这个六合圈上,顺/逆时针上的三爻卦依次体现了“…阳盛阴衰→阴盛阳衰…”的阴阳转化规律,这个规律任何事物如此,经络亦如此。古人根据经络的阴阳“偏性”,在6数这个层次,建立了人体的“六”大经系观:
少:起。少阴心(阳多),阴初起;少阴肾(阴多),阳初起。 太:平。太阴肺(阳多),以阴平阳;太阴脾(阴多),以阳平阴。 厥:退。厥阴心包(阴多),以阴退阳;厥阴肝(阳多),以阳退阴。[此牵扯到心包经,留待后述]
很明了,“六”大经系之间的阴阳关系,依势进退,循环无端。这是在阴阳理论层建立起来的人体关系。
那么它能否落实到具体的人体呢?能。如下:
经络在体表的运行轨迹与体表的体液流向一致,与古籍一致,主气。气,是经络活动运送体液,做功,能量。它们构成的是“气层次”的阴阳关系,阴阳属性如上。
经络间在内脏的传递轨迹与内脏的血液流向一致,与西医一致,主血。(故脏象学说的内脏关系与西医的内脏代谢关系几乎一致,如肝脾之间的关系等)。它们构成的是“血层次”的阴阳传递关系,阴阳属性如上。
(此中应注意的一点是,气中有血,血中有气,六合卦中的三爻没有纯阴纯阳,只有多与少)
综观前文,“阴阳经络”已经落实到了“具体经络”,同一个人体,于理,中西医已经沟通。于用,那是操作的事,在人。
另外,随阴阳二卦→四卦→八卦.......,我们还可以看得到,阴阳在2、4、8、16、…、一步步地进入了人体的数字世界,可以直达人体的每一粒细胞,还可以继续去住更深的层次,…….,这也是我在本站一再呼吁要接触点西医的原因之一。
[至于“五行”,亦留待后述]
[ 本帖最后由 yrylss 于 2007/7/1 02:16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