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食对身体的影响,一般人已经有概念,但对心理的影响,则数据比较贫乏。其实,这观念自古即有。孟子所说「肉食者鄙」,就是指出肉食对灵性的影响。
印度的瑜珈传统,对食物与心的关系,也有很深的见解。瑜珈最高境界是入定,为使心清醒、敏锐,他们挑选的食物以蔬菜、豆类、榖类等为主,并不主张肉食,肉类会使心粗浮、不容易静下来。
近来两位心理学家米勒博士夫妇合写一本《心灵的食物》(Food for Thought),即针对这方面作介绍。现在择译如下:
两位作者曾在北美、欧洲和亚洲生活、工作十五年,到处观察食物与行为的关联,因此经验丰富。他们将食物分为扩散性、中性及收缩性。在扩散性的极端是药物、酒和糖,在收缩性的极端是肉、鱼、蛋、奶酪等。植物食品如五榖、种子、蔬果则属中性,其中五榖在正当中,水果稍偏扩散性,种子稍偏收缩性。
这对人的行为有什么影响呢?水果与蔬菜使人的个性开阔、表达能力强、对灵性的升华较有兴趣、偏外向及乐观。相反的,肉类、鱼类则使人保守、顽固、喜控制、占有欲强、偏内向、沉重等等。
要使情绪平衡、身体姿势构造平衡,最好选中性的食物。以下是九条食物与行为的规律:
1.扩散性的食物→开阔的行为。
2.收缩性的食物→保守的行为。
3.偏食→偏激的行为。
4.中性的食物→平衡的个性。
5.自然食物→自然行为。
6.分解的食物→分解的行为。
7.乖僻的食物→乖僻的行为。
8.脂肪高的食物→阻止元气的运转、减低精力与敏锐力。
10.饮食过量→减低敏锐力、精力与吸引力。
东西方传统的食物一直是以五谷为主,但现代的美国人则以肉类、蛋、水果、蔬菜为主。不平衡的食物,也会引起不平衡的姿势,参考图五中A的姿势是平衡的,同时个性上也稳重,B是肉类及动物性食物过多,C是长期吃糖、甜点和扩散性的药物,B和C姿势不平衡,情绪也容易失去平衡。
在一九五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发现,美国人的个性普遍都有变化,从由内主动性改为由外主动,即一般人丧失了自我,而依赖外在的评语来决定生活的目标。在食物方面也较不平衡,口味偏重。从图六可以看出一九一0到一九七0年间加工食品的大大增加,而加工食品是引起心理、生理变态的重要原因。美国人平均每年摄取二百四十磅的肉、一百二十磅的糖、十磅的五谷。
偏食引起偏激的行为、偏激的欲望和偏激的思想。偏食使人无法控制自我,尤其是肉食,刺激性欲,但减低敏锐度(sensitivity);加上糖使人产生不合实际的妄想,同时减低精力,两者加起来造成强烈的性欲和奇怪的幻想。这种偏食间接造成黄色书籍、黄色电影的泛滥和男女关系的不满意。
饮食的不平衡,不但引起上述偏激的行为,同时还增加犯罪行为。虽然这方面的研究很有限,但可看出欧美犯罪率的增高与饮食的偏差有直接关系。低血糖的症状尤其与各种犯罪行为关系密切,阿根廷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百二十九个犯罪人中,只有十三个人的血糖是正常;俄亥俄州的报告发现,在一百零二位假释的犯人中,百分之八十二带有十五种以上不同的低血糖症状,有些人的症状甚至多达五十种以上。
这些假释的犯人一旦改变饮食,停止食用糖和加工的淀粉,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即大有改善。监牢的饮食最好以粗面、新鲜蔬菜、水果为主,因为这种食法最能平衡情绪,协助犯人改邪归正。
我们原本和大自然的节奏息息相关,但现代生活使得我们与大自然脱了节,原因之一是饮食习惯与环境的隔离。很多传统文化都主张食用季节性和当地生产的食物,但是科学的进步,使冬天住在寒冷地带的人有暖气设备,在屋内穿夏天的衣服,吃热带的水果如橘子、香蕉、蔗糖、咖啡等,因此使体质不能适应寒冷的气候,而必须依赖暖气,变成温室里的花草,没有抵抗力。
相对的,不少移居南部温暖地带的北方人,仍然维持北方的饮食习惯,尤其是大量食用肉类,结果受不了炎热,房子、车子都必须开足冷气,或喝冰水才舒服。假如考虑环境、季节,则冬天应多吃收缩性的食物如榖类、豆类和动物性的食物,少吃一点水果,自然就不怕冷;夏天如果以水果、色拉、植物性蛋白质为主,也就不必依靠冷气设备了。
最后谈到掌厨者的情绪对食物的影响。很多民族都警告说,不要吃发怒、生病或恐惧的人所煮的菜。相反的,充满爱心的人所烧的菜,是有益身心的。经常上餐馆的人,则直接受厨师心情的影响。
以上是《心灵的食物》一书大概的内容,介绍食物对情绪的影响。
一九八七年写于美国休斯敦
录自雷久南博士《身心灵整体健康》,页140-1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