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7/7 16: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上篇 讲解《伤寒论》
第2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63。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与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
(此处略去条文后方药组成、煎服方法等若干字)
麻黄汤治无汗而喘,今以热壅于内反使汗出,故去桂枝加石膏,消热以止汗,增麻黄用量,是由于喘剧的缘故。
讲解:发汗后,表未解,依法当与桂枝汤。汗出而喘,虽有似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但这里汗多,而喘也剧,此为既有表邪复有内热,并非桂枝汤所宜,故说不可更行桂枝汤。无大热,是身无大热,并非无热。假如汗出多,身大热,则是热实与里的阳明病。今无大热,是说表邪内热兼而有之,故与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解表以清里。
本条说明发汗不得法,表邪未彻,里复有热。
第3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162。 下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讲解:下之后表不解,一般应服桂枝汤,但是表不解而作喘,里有热而汗出,则不可更服桂枝汤及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故以麻黄汤去桂枝之辛温而治喘,加石膏清里热而止汗,且石膏兼有下气定喘之功。阳明病为大热,则麻杏石甘汤不可用之,但此时并没有蒸蒸发热,未到承气汤证程度,故云“无大热”。
本方临床可治肺炎等病,但因其为发汗解表之剂而不可长用。非但汗出而喘可用此方,无汗而喘者只需加大麻黄用量亦可用之。
我的儿子四岁时,发热出疹,误服安宫牛黄丸后,疹回热稍降,但旋即无汗而喘,胸闷短气,颜面胀红,大有转为肺炎之势,与服麻杏石甘汤加大麻黄用量,即转危为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