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5988|回复: 13

UC讲堂:070707【麻杏石甘汤】研习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7 22: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大家分工合作,提前整理课前资料,方便学员预习。谢谢!
整理资料的方法及格式可参阅下帖:
http://www.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36605
(2楼)

[ 本帖最后由 白熊熊 于 2007/7/3 21:1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6/21 21: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本

7.32发汗若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棉裹)
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 本帖最后由 白熊熊 于 2007/6/21 21:3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6/21 22: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本

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063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麻黄四两(去节)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绵裹)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

第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162

=====================

伤寒论中其他治喘的条文: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035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036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235

----------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者,小青龙汤主之。(040

----------
  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018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043

----------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一作纵)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034

----------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致大泄下。(208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哺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一云顺衣妄撮,怵惕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212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242

----------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221


[ 本帖最后由 白熊熊 于 2007/6/21 22:4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6/22 23: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郑钦安《伤寒恒论》 唐步祺阐释

  二十一、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發汗後飲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原文63、75 後段

  鄭  按此條所論,與前論不符。此言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若其人桂枝證仍在者,原有再用桂枝之法,此說不可用,非不符而何?又雲:發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杏石膏〔甘草〕湯。據餘所見,果係大熱、口渴、飲冷、氣喘者,則為火刑於肺,而麻杏石膏〔甘草〕湯可用。若無大熱、口渴等情,只見汗出而喘,吾恐汗出亡陽,若再以麻黃杏仁之方治之,能不速其亡乎?又雲:“發汗後,飲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此必因發汗而津液傷,故渴欲飲水;水入亦喘者,是為水逆於中,而中州氣化不宣故也。

  【闡 釋】本條分為兩節,“發汗後”至“可與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湯”為一節,即傷寒論63 條全文;“發汗後”至“以水灌之亦喘”為後一節,即傷寒論75 條後段。鄭氏謂“此條所論,與前論不符”,其解麻杏石甘湯之可用與不可用,確有見地,非隨文釋義可及。又原文“發汗後,飲水多者必喘,以水灌之亦喘”鄭氏釋為津液傷,氣化不宣。蓋汗後表氣虛,水氣乘虛,客於腠理皮毛之間,則皮毛之開闔不利,皮毛內合於肺,故肺之呼吸迫促,而為喘也。

  【方解及其應用範圍】
  本方是麻黃湯去桂枝加石膏而成。麻黃辛溫開泄肺氣;杏仁苦降,宣肺平喘;石膏辛甘寒直清裏熱;甘草以和諸藥。四味配合,有清肺定喘之功。此方除治本條所舉之證外,適用於邪熱壅肺各種病證,如風熱感冒,氣管炎、哮喘、百日咳、肺炎等。筆者常用此方治寒包熱之咳嗽、哮喘、肺炎,以及風溫初起,無汗而喘者,屢用屢效,獲得滿意效果。

  ==========

  二十二、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子〕〔甘草〕石膏湯。原文162

  鄭  按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此語皆非確論,其間有因下而引邪深入,其脈尚浮,病機尚欲外出,仍當以桂枝湯,因其勢而導之,方為合法,何得拘泥?至“汗出而喘,無大熱”句,更要仔細推求,果見脈浮緊,有熱象可征,而麻杏甘膏湯,方是的對之方。若汗出,脈浮空,面舌俱青、白、黑色者,回陽猶恐不及,尚得以原文方治之乎?學者務要留心,探究陰陽消息,切勿死守陳言,為方所囿,則得矣。

  【闡 釋】下後不可更行桂枝湯,鄭氏謂此語非確論。若其人桂枝證仍在者,原有再用桂枝之法。太陽上篇第三十一條、三十二條,太陽中篇第二十九條,都是下後而又用桂枝湯之例。至“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否用麻杏甘膏湯,則應如鄭氏所說:探求陰陽實據,切勿死守陳言,為方所囿。

[ 本帖最后由 白熊熊 于 2007/6/22 23:07 编辑 ]
发表于 2007/6/23 19: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致歉!

末学本周六参加考试,近期单位工作较多,故下周六不能与大家共同学习此方证。

原计划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己学习此条的思路是联系麻黄汤、大青龙和白虎汤,这几个方证可以是人体伤寒后在阳分的一个反应过程。有兴趣者可参看 柯韵伯之注。

此方证也是一个很不稳的状态,任其发展或治疗不当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所以学习不宜只知道这两条简单的条文和原方的用量比例。可以把这个方证形象化一下,想一想临床见到样的病人可能会有哪些病情和演变倾向。

另,请大家看一看 《经方实验录》中 姜佐景 先生的论述。
 楼主| 发表于 2007/7/3 21: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实验录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其一

右 住圣母院路

初诊十一月初三日 伤寒七日,发热无汗,微恶寒,一身尽疼,咯痰不畅,肺气闭塞使然也。痰色黄,中已化热,宜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浮萍。

净麻黄三钱 光杏仁五钱 生石膏四钱 青黛四分同打 生草三钱 浮萍三钱

【按】据史惠甫师兄言,钟姓少妇先因外出探望其父疾,心滋优戚,归途白雪纷飞,到家即病。曾经中西医师杂治未痊,又因身怀六甲,家人忧俱万分。耳师名,叩请出诊,惠甫兄随侍焉。初诊时,病者面赤气喘,频频呼痛,腹部尤甚,按脉浮紧。师谓此证易治,不足忧,径疏本方。

二诊十一月初四日 昨进麻杏甘石汤加浮萍,汗泄而热稍除,惟咳嗽咯痰不畅,引胸腹而俱痛,脉仍浮紧,仍宜前法以泄之。

净麻黄三钱五分 生甘草二钱 生石膏六钱 薄荷末一钱同打 光杏仁四钱 苦桔梗五钱 生薏仁一两 中川朴二钱 苏叶五钱

【按】据史惠甫兄言,二诊时病者已能与师对语,神情爽适,不若初诊时之但呼痛矣。稔知服药后,微汗出,一身尽疼者悉除。惟于咳嗽时,胸腹部尚觉牵痛耳。师谓本可一剂全愈,适值天时阴雨,故稍缠绵,乃加苡仁、厚朴、苏叶等与之。

自服第二方后,又出微汗,身热全除,但胸背腹部尚有微痛,游移不居。又越一日,病乃全瘥,起床如常人。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其二

冯衡荪嵩山路萼庐帐房 十月廿九日 始而恶寒,发热,无汗,一身尽痛。发热必在暮夜,其病属营,而恶寒发热无汗,则其病属卫,加以咳而咽痛,当由肺热为表寒所束,正以开表为宜。

净麻黄三钱 光杏仁四钱 生石膏五钱 青黛四分同打 生甘草二钱 浮萍三钱

【按】本案脉案中所谓营卫,盖本《内经》“营气夜行于阳,昼行于阴,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之说。余则谓本案乃麻黄汤证化热而为麻杏石甘汤证耳。观其恶寒发热无汗身疼,非麻黄汤证而何?观其咳而咽痛,非由寒邪化热,热邪灼津而何?方依证转,病随药除。

桂枝汤证,或以服药故,或以病能自然传变故,可一变而为白虎汤证。同理,麻黄汤证可一变而为麻杏石甘汤证。此可证之以大论。曰:“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此言本属麻黄汤证,予麻黄汤发汗,孰知药剂太重,竟致肺部转热,虽汗出,而仍喘。浅人无知,见无汗变为有汗,疑麻黄汤证转为桂枝汤证。初不知身无大热,热反聚于肺藏,而肺藏之邪,并非传于肠胃也。经文俱在,可以覆按。

余前谓白虎汤为桂枝汤之反面,今当续曰,麻杏甘石汤为麻黄汤之反面。此说当更易明了。何者?二汤中三味相同,所异者,一为桂枝,一为石膏。而后知麻黄汤证为寒实,麻杏甘石汤证为热实。攻实虽同,寒热不一。麻黄汤证有喘,麻杏甘石汤证亦有喘。其喘虽同,而其喘之因不一。喘为肺闭,而其所以闭之因不一。人当健时,肺部寒温调匀,启阖合度,无所谓闭。及其受寒,则闭,受热,则亦闭。闭者当开,故均用麻杏以开之,甘草以和之,而以桂枝石膏治其原。于是因寒而闭者开,因热而闭者亦开,仲圣制方之旨,于焉大明!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其三(附列门人治验)

前年三月间,朱锡基家一女婢病发热,请诊洽。予轻剂透发,次日热更甚,未见疹点。续与透发,三日病加剧,群指谓猩红热,当急送传染病医院受治。锡基之房东尤恐惧,怂恿最力。锡基不能决,请予毅然用方。予允之。细察病者痧已发而不畅,咽喉肿痛,有白腐意,喘声大作,呼吸困难不堪,咯痰不出,身热胸闷,目不能张视,烦躁不得眠,此实烂喉痧之危候,当与:

净麻黄钱半 生石膏五钱 光杏仁四钱 生草一钱

略加芦根竹茹蝉衣蚤休等,透发清热化痰之品。服后,即得安睡,痧齐发而明,喉痛渐除。续与调理,三日全愈。事后婢女叩谢曰,前我病剧之时,服药(指本方)之后,凉爽万分,不知如何快适云。

【按】夫麻疹以透净为吉,内伏为凶,尽人所知也。而透之之法却有辨别。盖痧毒内伏,须随汗液乃能外出。而汗液寄汗腺之内,须随身热乃能外泌。故痧前之身热乃应有之现象。惟此种身热亦有一定之标准,过低固不可,过高亦不佳。事实上过高者少,过低者多。故用药宜偏于温,万不可滥用凉剂以遏之。及痧毒正发之时,小儿身热往往过度,与未发前成反比。不知身热过重又妨痧毒之外透。此时热迫肺部则喘急,热蒸汗腺则汗出,热灼心君则神昏,热熏痰浊则干咳,此为麻杏甘石之的证,重剂投之,百发百中,又岂平淡之药所能及哉?

疹病之兼喉病者,中医谓之烂喉痧,西医称之曰猩红热。丁甘仁先生擅治此病,其治法大意,略曰喉痧当以痧为本,以喉为标,但求痧透,则喉自愈,可谓要言不繁。而本汤之治喉痧所以得特效者,即此故也。

本汤条文曰:“发汗后(又曰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云云。而或者欲易之为无汗而喘,大热者。不知麻黄汤证,由或未发热进为发热,其证势为由郁而发。麻杏甘石汤证,由身大热转为身无大热,其证势为由表入里。惟其逐渐由表入里,由寒化热,故无汗渐转为汗出。独其喘则必不除。然后知“热喘”二字实为本汤之主证。得此一隅,庶几三反。而经文何必涂改之耶!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其四(附列门人治验)

乳蛾双发,红肿疼痛,妨于咽饮,身热,微微恶风,二便尚自可,脉微数,舌微绛,宜辛凉甘润法。

薄荷一钱后下 杏仁三钱 连翘二钱 象贝三钱 桑叶二钱 生草钱半 赤芍二钱 蝉衣一钱 僵蚕三钱炙 桔梗一钱 马勃八分 牛蒡二钱 活芦根一尺去节 另用玉钥匙吹喉中

【按】当九十月燥气当令之时,喉病常多,其轻者但觉喉中梗梗然仿于咽饮,其略重者则咽喉两关发为乳蛾,红肿如桃。西医称此为扁挑腺肿,但须照上列方随意加减,可以一剂知,二剂已。蛾退之后,悉如常态。至若乳蛾渐由红肿而化白腐,或生白点,可加玄参一味以治之,其效如神。若更由白腐而化脓,乃可用刺法,使脓出亦愈。然使早用辛凉甘润,必不至如此地步,此辛凉甘润法之所以可贵也。
有一派喉科医生治喉,喜用苦寒之药,如板蓝根、川连、地丁、人中黄之属。服后,虽可暂折邪气,每致郁而不宣,牵延时日,甚或转变重症,至堪危虑。凡患乳蛾因服苦寒药不解,续进辛凉甘润药者,则见效必较缓,甚或初剂二剂竟毫不见效,余试之屡矣。又有一派医生治喉,喜用重腻育阴之药,如生地、麦冬、石斛、沙参之属,竟重用至八钱一两者。以此治乳娥,亦不能速愈。友人谢君维岐籍隶吴县,患喉痛小恙,名医与以育阴重剂,多费而少效。余卒用辛凉轻剂,一服见功,二服全愈,此辛凉甘润法之所以可贵也。辛凉甘润乃仲圣大法,温热家不过伸言之耳。

叶氏《幼科医案》曰:春月暴暖忽冷,先受温邪,继为冷束,咳嗽痰喘最多。……夫轻为咳,重为喘,喘急则鼻掀胸挺。此实麻杏甘石汤之的证,使及时投以麻杏甘石汤重剂,则药到病除,何致有“逆传心包”之危?依佐景临床所得,本汤证以小儿患者居多,且多发在冬春之间,与夫白虎加桂枝汤证之多发于夏日及大人者,悉相反,与叶氏所言颇合,是叶氏乃明知麻杏甘石汤者也。吴氏鞠通亦知之,故虽在《条辨》上焦中焦二篇隐而不言,及在下焦篇第四十八条,即不复藏匿。曰:“喘,咳,息促,吐稀涎,脉洪数,右大于左,喉哑,是为热饮,麻杏甘石汤主之。”然则温热诸家果能识宜施用辛凉甘润法之麻杏甘石汤证,并即以为基础,更从而变化之,扩充之,欲自成为广义之温病学说,实无疑义。惜乎不肯道破根源耳。故余敢作公平之论,曰:温热家立说并非不可,时方轻方并非全不可用,但当明其与伤寒经方间之师承贯通处,然后师经方之法,不妨用时方之药,且用之必更神验,此为亲历之事实,所可忠告于同仁者也。

[ 本帖最后由 白熊熊 于 2007/7/3 21:2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7/3 21: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一个弱弱的问题:《经方实验录》中第四个麻杏石甘汤的医案,我怎么看不出他用了麻杏石甘汤?
发表于 2007/7/6 09: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也问一个傻傻的问题:
条文里所用的甘草都是炙甘草,为什么《经方实验录》里都要用生甘草啊?
发表于 2007/7/6 15: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可遇2067379 的帖子

可遇很仔细。
刚才查了经方实验录全书,确是大部分都用生甘草。用到炙甘草的少。
同问。
发表于 2007/7/6 15: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熊熊 于 2007/7/3 21:37 发表
问一个弱弱的问题:《经方实验录》中第四个麻杏石甘汤的医案,我怎么看不出他用了麻杏石甘汤?


熊熊请查一下《温病条辨》银翘散、桑菊饮的组方,再看以下贴图中的内容,或可知此文的意思。

经查,熊熊所贴的《经方实验录》,似出于汉服版主所校的PDF档?
然不知汉服版主所据的是何本…?

查繁体版《经方实验录》(台湾,文光图书有限公司,1988年版),及简体版(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有关《经方实验录》中第四个“关于”麻杏石甘汤的医案,明示为姜佐景(曹颖甫先生得意门生)的医案。后面姜佐景先生有很长的评论(繁简版皆长跨五页),篇幅较网上流传的PDF档多出甚多…

摘录其中一段:

---------原文(前略)----------
读者必将哗然曰:辛凉甘润是温热家法也,今乃娓娓称之,姜佐景殆神昏谵语乎?岂其舍经方实验录,而改作时方实验录乎?敬答曰:非也。辛凉甘润乃仲圣大法,温热家不过伸言之耳。何以谓辛凉甘润乃仲圣之法?曰:辛凉甘润四字乃麻杏甘石汤之别称也。谓吾不信,请察下表。

       麻黄 辛
       石膏 凉
麻杏甘石汤  甘草 甘  辛凉甘润法
       杏仁 润

---------原文(后略)----------

后面姜佐景先生还申论了许多,文繁,手边无电子档,直接贴图如下。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

[ 本帖最后由 古月 于 2007/7/6 15:38 编辑 ]
姜佐景論辛涼甘潤法as.JPG
姜佐景論辛涼甘潤法bs.JPG
姜佐景論辛涼甘潤法cs.JPG
姜佐景論辛涼甘潤法ds.JPG
姜佐景論辛涼甘潤法es.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3 05: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