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竹茹 枳实 半夏 甘草 陈皮 茯苓 生姜 以上七味,水煎服。
【集注】罗谦甫曰:胆为中正之官,清静之府,喜宁谧恶烦扰,喜柔和恶壅郁,盖东方木德,少阳温和之气也,若病后,或久病而宿有痰饮未消,胸膈之余热未尽,必尽伤少阳之和气,以故虚烦惊悸者,中正之官,以槁蒸而不宁也,热呕吐苦者,清静之府以郁炙而不谧也,痰气上逆者,木家挟热而上升也,方以二陈治一切痰饮,加竹茹以清热,加生姜以止呕,加枳实以破逆,相济相须,虽不治胆而胆自和,盖所谓胆之痰热去故也,命名温者,乃谓温和之温,非谓温凉之温也,若谓胆家真畏寒而怯而温之,不但方中无温胆之品,且更有凉胃之药也。
【小半夏汤】呕家本渴,渴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
【组成】半夏一升 生姜半觔 以水七升,煮取一升牛,分温再服。
【小半夏加茯苓汤】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
【组成】半夏一升 生姜半觔 茯苓三两 煎服如前。
【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痰饮宿水,自吐出水,复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组成】茯苓三两 人参三两 白朮三两 枳实二两 橘皮二两半 生姜四两 以上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三服,如人行八九里,再进之。
【集注】赵良曰:呕为痰饮动中,涌而出之,呕尽水当渴,渴则可征支饮之全去,今反不渴,是其饮尚留,去之未尽也,用半夏之辛温,生姜之辛散,散其欲出之饮,则所留之邪自尽矣,半夏生姜皆味辛,可治膈上痰,心下坚,呕逆目眩,然悸必心受水凌,故加茯苓以去水,伐肾邪安心神也,后方加人参枳实橘皮,此由上中二焦气弱,水饮入胃脾不能输归于肺,肺不能通调水道,以致停积为痰为宿水,吐之则下气因而上逆,虚与气结,满不能食,当补益中气,以人参白朮为君,茯苓逐宿水,枳实破诸气为臣,开脾胃,宣扬上焦,发散凝滞,则陈皮生姜为使也,其积饮既去,而虚气塞满其中,不能进食,此证最多。
【礞石滚痰丸】治实热老痰之峻剂,虚寒者不宜服。
【组成】黄芩八两 大黄八两酒蒸 沉香五钱忌火 礞石一两焰硝煅过埋地内七日用 以上四味为细末,水丸,川椒大,量人大小用之 用温水一口,送过咽即仰卧,令药徐徐而下,半日不可饮食,勿起身行动言语,待药气自胃口渐下二肠,然后动作饮食,服后喉间稠黏壅滞不快,此药力相攻,故痰气泛上也,少顷药力至而渐逐恶物入腹下肠,效如响应。
【指迷茯苓丸】治中焦停痰伏饮。
【组成】半夏二两制 茯苓一两 枳壳五钱 风化硝二钱半 以上四味,姜汁糊为丸。
【注】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游者运行也,溢者渗溢也,输者输布也,精气者水化之精气也,言入于胃运行水化之精气,渗溢于肠胃之外,而上输布于脾也。又曰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言水之清者上升,犹天之雨露也。又曰: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言水之浊者下降,犹地之江河也,此皆言水自浊化清,由府输藏,自清分浊,由藏输府,水之运行循环也。又曰: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言水发源于脾,周布四岁,并行五经也,此皆言水内养藏府外滋百骸水之变化精微也,如是者何痰之有,若饮食失度,不和于中,水精不渗溢于外,直下走大小肠而为泄泻矣,若三焦失运,气不蒸化,水之清者不升,水之浊者不降,精化为水,则内停作胀外泛作肿,上攻喘呼下蓄淋闷矣,若上焦气不清肃,不能输布,皆于胸中,水之精者悉变为浊,阳盛煎灼成痰,阴盛凝蓄为饮也,故痰者以清火为主,实者利之,虚者化之,治饮者以燥湿为主,实者逐之,虚者温之,所以古人治饮有温补之法,而治痰则无之也。王隐君制礞石滚痰丸治老痰一方,用黄芩清胸中无形诸热,大黄泻肠胃有质实火,此治痰必须清火也,以礞石之燥悍,此治痰必须除湿也,以沉香之速降,此治痰必须利气也,二黄得礞石沉香,则能迅扫,直攻老痰巢穴,浊腻之垢,而不少留,滚痰之所由名也,若阳气不盛,痰饮兼作,又非此方所宜,当以【指迷茯苓丸】合而治之,用半夏燥湿,茯苓渗湿,风硝软坚,枳壳利气,别于二陈之甘缓,远于大黄礞石之峻悍,殆攻中之平剂欤。
【金匮枳朮汤】治心下硬如大盘,边旋如杯,水饮所作。
【组成】枳实七枚 白朮二两 以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软即散。
【注】心下胃之上脘也,上脘结硬如盘,边旋如杯,谓时大时小,水气所作,非有形食滞也,用枳实以破结气,白朮以除水湿,温服三服,则腹软结开而硬消矣。李杲法仲景以此方倍白朮,是以补为主也,此方君枳实,是以泻为主也,然一缓一急一补一泻,其用不同,只此多寡转换之间耳。
【桂苓甘朮汤】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又曰: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桂苓甘朮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组成】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朮三两 甘草三两 以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集注】赵良曰:灵枢谓心胞络之脉动则病,胸胁支满者,谓痰饮积于心胞,其病则必若是也,目眩者,痰饮阻其胸中之阳,不能布精于上也,茯苓淡渗逐饮出下窍,因利而去,故用以为君,桂枝通阳输水走皮毛,从汗而解,故以为臣,白朮燥湿,佐茯苓消痰以除支满,甘草补中,佐桂枝建土以制水邪也,夫短气有微饮,此水饮停蓄,呼吸不利而然也,金匮并出二方,妙义益彰:呼气之短,用苓桂朮甘汤之轻清以通其阳,阳化气则小便能出矣,吸气之短,用肾气丸之重降以通其阴:阴气通则关门自利矣。
【按】风水阳水也,石水阴水也,阳水多实,阴水多虚,阳水在上,故多喘,阴水在下,故多满,所以治阳水用散用攻,治阴水用温用补,然阴中必有阳,此方治阴水之在阳而上者也,肾气丸治阴水之在阴而下者也,于此推之,阳中亦必有阴,故有小青龙汤五苓散之治法也,今举世不分阴阳虚实,皆以金匮肾气汤治之,服之不效,终不改辙,每至吐血而死,良可叹也。
【疏凿饮子】治偏身水肿,喘呼口渴,大小便秘。
【组成】羌活 秦艽 槟榔 大腹皮 商陆 茯苓皮 椒目 木通 泽泻 赤小豆等分 加姜皮 水煎服。
【注】经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若水饮阻于内,风寒束于外,则三焦之气化不行,上焦之如雾,中焦之如沤,同为下焦之如渎也,以致水气外泛,皮肤作肿,内停腹里作胀,上攻喘咳呕逆,下蓄小便不利种种诸证,而治法总不外乎表里也,【小青龙汤真武汤越婢汤五苓散疏凿饮子】五方,皆治有水气兼表里证之药也,【小青龙汤】治表里寒实,中有水气,【真武汤】治里有虚寒,中兼水气,二证俱内不作胀,外不作肿,故一以麻桂辈散寒以行水,一以姜附辈温寒以制水也,【越婢汤】治表里实热,中有水气,【五苓散】治表里虚热,中有水气,故一以麻黄石膏散肤之水,清肌之热以消肿也,一以桂苓朮泽解肌表热,利所停水以止吐也,【疏凿饮子】治表里俱实,不偏寒热而水湿过盛,遍身水肿喘胀便秘者,故以商陆为君,专行诸水,佐羌活秦艽腹皮苓皮姜皮行在表之水,从皮肤而散,佐槟榔赤豆椒目泽泻木通行在里之水,从二便而出,上下内外,分消其势,亦犹神禹疏凿江河之意也,至于【越婢汤】加半夏者,因喘气上逆,用之降逆也,加附子者,因汗出恶风散表固阳也,【小青龙汤】加石膏者,因喘而烦燥,用之兼清胃热也,【五苓散】以朮桂易滑石阿胶,名【猪苓汤】,专清阴兼治水也,【真武汤】去生姜加人参,名【附子汤】,专温阳不治水也,由此可知仲景用方,于群温剂中加以大寒之品,大寒剂中加以辛热之品,去桂枝加滑石,则不走外,去生姜加人参,则不治水,其转换变化神妙如此,拘拘之士,不足语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