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东华太一

什么是上乘的中医?------------那不是一个容易的学习道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7 07: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0 张斌峰 的帖子

说的好!
 楼主| 发表于 2007/6/27 10:5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风火笑笑生 的帖子,你该哭了

那么请问:无论周敦颐太极图还是广泛流传的那个阴阳鱼为何不画成一大一小?贵贱尊卑主从不过是阴和阳各自的属性概念.<<易经>>还说过物以聚.量和属性是一类吗?你混在一起了----思维了;还有,<<易经>>还说:天地定位,象在其中.天数,地数偶,奇偶始于一二,故天一地二,而明堂之制,上圆下方,据此二者:人头圆法天一在上,足方法地二在下.是以为常,故人有一头二足,此以数论,哪个多?你不会不知.再者:自从盘古开天,清上升为天,浊下凝为,可知天地之轻重.拿个动静的简单例子吧:如果阁下经常在昼夜24小时用如下起居:即晚上12点睡到早晨3点相对吸收阴气;之后时时不闭目或者是不得呈静的状态,来吸收阳气.经常如此,你会如何?就是孟子也说过:"民为重,君为轻."-----------------------阳重阴轻不过是你的想当然.呵呵呵呵.

[ 本帖最后由 东华太一 于 2007/6/28 09:2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6/28 08:5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 宜温不宜凉 的帖子

他的属阴,是错的,<<内经>>的阳主阴从,是主仆的意思--从,顺也.例如血无气的推动不行.气即是主命令-推动,血是被动而行的仆从.这里论的是属性而非数量和轻重.气血阴阳,谁人不知?.坤顺也不是经常的<<易经>>说: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没有坤的厚载而达乾阳健强,行吗?在学习上,那是生而知之,没有学习的过程.所以,所成就的也经常是结果.须知:阴阳,乾坤是互根而生的.再者坤属土,佛家说,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而他却贱之.坤少无都不行啊.阴平阳秘,二者都要对等收敛之才是正常啊.-----------------------阴阳不明,学什么医

[ 本帖最后由 东华太一 于 2007/6/28 09:17 编辑 ]
发表于 2007/6/30 17:3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东华太一的帖

看来你只知属性,不识体用,混而言之,思路乱了,结论也就错了。
    乾象天,代表阳气,坤象地,代表阴气,属性的划分不外乎此,要知自然界中主从,贵贱,尊卑不是主观臆造的,而是定位在推动宇宙万物乃至生命的生成、发展、消亡的作用上,离开了作用谈属性,还有什么意义?
    从属性而言,有阴必有阳,阴阳不可缺一,看来各自均衡,然就其作用而言,试问:“天地之大德曰生”,“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生”是何气主使?仲景之“天布五行,以运万类”,是什么力量以运万类的?“天行健”的意义就在这里,当然,也不能忽视“厚德载物”的能动性,但主从关系不容颠倒。《彖》的“万物资生”,“万物资始”不过揭示统顺关系皆据其作用的主次而定,人法天地,黄元御言的“里气”,内经“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提示阳气在人的生命运动中的作用,这才是“阳主阴从,贵阳贱阴”的本质所在。
      我看你一会统数据,一会划等号,一会比圈圈,始终走不出去,天圆数一,地方数二,故人有一圆头,两方足,按你的逻辑,不是上有一圆天,下有两方地 了,牵强附会,能这样理解吗?
     你的“他却贱之”,不妥,试问离开相对属性谈贵贱,是阴阳之道吗?按你的意思“天尊地卑”仅取“地卑”二字评之,同样也能套进去,如此断章取义,真是白学了。
   学术争辩各执观点本是正常的,哪有输了就哭的?你本着这种心态去对待争论,不由得令人胆怯,笑一下,哭一下事小,弄成精神分裂,甚至闹出人命来就麻烦了,学医的不愿看到, 等你自己的阴阳平衡了再说,所以恕不奉陪了。
发表于 2007/6/30 17: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宜温不宜凉

    哈哈,测字,有用,何益?无用,何必?
 楼主| 发表于 2007/6/30 20: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 风火笑笑生 的帖子

呵呵,天圆地方一头二足--那不是我发明,而是出内经礼记和易经等书里有,看不到是你读书不够--俺为了全面了解古人思想,寻章摘句惯了.另外,万物有多生少成能行吗?乾坤所象,体用属性,-阳化气用,阴成.谁不知道?相对论-知道不?它老祖宗是中国的阴阳!所以主从也是相对的!俗云---不正,臣投外国,不慈,子必参商.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孟子说君为轻,民为贵----所以阳,不是百分百老大----由始至终都永远说了算.声明:都有出处,自己找.都不是我发明.如果不明白出处,就不要再说了,因为有人读古书不够,剩下的只好自己想啥编啥,或借助流利红之流的话来说的了,我不愿看出言无据的言语.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本帖最后由 东华太一 于 2007/6/30 20:28 编辑 ]
发表于 2007/6/30 20: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知道你是从书里看的,不过看书也得动脑,要知"尽信书,不如无书"!
 楼主| 发表于 2007/7/1 08: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7 风火笑笑生 的帖子

不尽信书得有不尽信书的理由.不信古书,论医出言就得自己编,你太自以为是了吧!古书读够再说吧!古书说:学者,觉也.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孟子说:不衍不忘,率由旧章.史崧说:未有不读而能为医者.古书读不够,出言就英雄气短,评价古人思想就是坐井观天,人云亦云.呵呵.所以从流利红等,和清代医家学习的多啊---都是大致现成的谟,不用自己努力就可以消化的.哈哈哈!就是临床,古人也是崇尚医称多术的,书者,载道(含义之一:方术)者也.书读够才是儒(医),故孔子先有苇编三绝之后而为圣(通达)人.宋代张载认为,圣人不是遥不可及的的,只要广阅博物\恒心努力,人人都可达到圣人境界.古代人论圣人的标准很多,为医的标准,做人的标准,生死的含义.......

[ 本帖最后由 东华太一 于 2007/7/1 08:45 编辑 ]
发表于 2007/7/2 11:27:29 | 显示全部楼层
1.学明白中医基础老的旧的教材;2.再看杂志,学专家经验.-人家如何用中医经验\经典.3.经西医病理药理看作用原理---这能开阔思路,但西医的研究只能是参考,否则是刻舟求剑.4.临床临床----最好有明师教授诊法,用药和药性.药物.方剂的使用注意.5.思路升华----由博反约--看古医书,思索古人治病遣方的思路.

照你说的这5样都做了 那你就成神了  其实神也是人他只是做了人做不到的事  给我5世人的寿命吧 或许我还能做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7/2 12: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 luoyong110 的帖子

无恒心不可以为医.摆在你面前的是人命.学点皮毛,就给人看病:如果别人这么给你父母看病,你乐意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这是医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3 12: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