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14世纪,威廉·奥卡姆有句格言盛传于世:Entities should not be multiplied unnecessarily,中文翻译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其含义是: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凡干扰这一具体存在的空洞的概念,都是无用的累赘和废话。这一似乎偏激独断的思维方式,被称为奥卡姆剃刀。
六百多年来,一个又一个伟大的人物磨砺着这把剃刀,使之日见锋利,终于成为科学思维的出发点之一。奥卡姆剃刀的出发点就是:大自然不做任何多余的事。如果你有两个原理,它们都能解释观测到的事实,那么你应该使用简单的那个,直到发现更多的证据。对于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比较复杂的解释更正确。让事情保持简单!
根据奥卡姆剃刀的原则,人们肯定和否定了很多的现象和假说,成为当今科学界的一个普遍的评价标准,但是任何结论都有其适用范围,也没有任何一条真理是绝对的。
目前人们常常讨论中医的科学性问题,中医科学与否,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本文从奥卡姆剃刀出发,探讨中医的特点。奥卡姆剃刀的出发点就是:大自然不做任何多余的事。
但是笔者认为:第一,该出发点本身就有问题,大自然创造出无限种可能,她选择简单。人们所面对的不是一个完美的自然界,各种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先进的和即将淘汰事物同时存在,人们无法分辨的及无法作结论的事物仍然很多。莎士比亚的一句话要胜过引用奥卡姆剃刀:“天地之大,赫瑞修,比你所能梦想到的多出更多”(《哈姆雷特》)。第二,人们的认识水平是否达到大自然所谓的“简单”?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有许多人们无法理解的现象存在,人们不应因为无法理解而否定这些现象的存在,中医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奥卡姆剃刀只是一种可借鉴的思维方式,而不是一条普遍的评价标准。当过度夸大奥卡姆剃刀的作用,会导致理论的简单和成分的单一,例如人们常常习惯性地欲将经络现象归结于某种单一的成分而争论不休。
那中医是否科学?中医最核心的内容就是阴阳和五行学说,她们支撑着中医几千年的发展,但是这也是争论的焦点所在。一套没有任何物质基础的哲学理论如何能承载医学的严谨?这些都是现代科学所不能理解的。但是由于中医无法否认的疗效,又使现代科学不得不承认中医是有效的。因此,近百年来,中医就在科学与不科学的争论中艰难生存。
中医与现代科学理念的分歧是无法调和的,归根结底,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笔者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最后应归结于东西方对事物发展认识的差异。西方文化认为:事物的发展方向是前进的。虽然人们提出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型上升,但其总趋势仍然是直线的、向前发展的。而东方文化却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圆,小圆的历程只是大圆的一段,因此小圆所能认识到的方向仍然是前进的。庄子在《逍遥游》中用“小年”和“大年”、“朝菌”和“大椿”精彩论述了这一观点。这两种观点没有高低之别,因为当圆的直径无限大时,它的圆周就是直线,即两种观点在终极状态是统一的。
由于直线向前式思维方式,西方文化强调探索和创新,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正是由于这种思维方式,使得西方文化一直处于一种更新的状态,但对于个体而言,所接受的资源是有所缺陷的,这就对个体造成了一定的风险,因此在现代医学面前,所有人都是白老鼠,对医疗措施的近期或远期危害无法预测;而东方文化采用的是圆周循环式的思维方式,无论圆的大小和位置,圆都由圆心和圆周组成,因此,强调措施的完善和对事物发展规律的预测,但是这就限制了人们对新生事物的探求以及创新能力,并且当人们过于追求预测的效果时,这种预测往往会变成呆板的套用以及过度的神化。
这时,我们解释阴阳及五行学说就是顺理成章的事,这不过就是人们对于圆进行的不同划分来认识圆的发展规律,阴阳图传达给人们的是变化的、运动的信息,而五行图所传递出来的信息是相对稳定的、静止的。
中医是东方文化的一部分,必然带有东方文化自身的特点,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笔者看来,中医的精髓在于两个字:一字曰“易”,一字曰“中”。
所谓“易”者,变易、不易、简易。要求我们在面对具体事物时把握住什么是改变的,什么是不变的,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的简便;如何把握改变和不变的界限,一字曰“中”,即“允执厥中”之“中”、“中庸之道”之“中”,笔者认为这里的“中”绝非一般意义上的调和之道,这也行、那也行的和稀泥之法,而是一种无偏私、无偏见、无偏执的中正客观的态度,只有在这样的态度下,人们在实际操作时才能准确把握什么该变,什么不变,并且只有在大方向无误时,简易才是有意义的。
因此,在现代医学仍无法认同中医理念时,强行将其纳入现代医学的领域,或强行将其排除在现代医学领域之外的做法都是片面的。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医和现代医学各有利弊,应相互借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