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酒大黄

(刮痧、针灸、理疗、拔罐、推拿)本是同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6 21: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刮痧、针灸、理疗、拔罐、推拿)本是同源。说的对!谢谢
发表于 2007/6/7 22: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蓝天百云 于 2007/6/5 18:29 发表
2号癣药水,外擦疯油膏.到药店里买.一般的药店基本上都有!

当地药店问遍无此药,2号癣药水,外擦疯油膏.的方剂有那些中药组成?多谢指点!
发表于 2007/6/8 01: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申邃 于 2007/6/7 22:18 发表

当地药店问遍无此药,2号癣药水,外擦疯油膏.的方剂有那些中药组成?多谢指点!


二号癣药水:[配方]  土槿皮1250克,千金子6克,斑整40只(布包),高粱
酒5000毫升。
三天后,过滤去渣,取汁备用。
【功用】  灭菌止痒。

【主治】  体癣、汗斑、单纯糠疹(桃花癣)。
【用法】  外用。取此药水涂擦患处,每日涂擦1-2次。


(1)疯油膏:【药名】 疯油膏  【拼 音】 DAFENGZIYOU 【来 源】 为大疯子科植物大风子种仁的脂肪油。 【功 效】 攻毒,杀虫。 【主 治】 治麻风,疥癣。 【性味归经】 辛,热,有毒。 入肺、脾二经【用法用量】 外用:涂擦。内服:和药作丸。 【用药忌宜】 本品有毒,内服伤血损目,且易引起呕吐,不可轻用。 【别 名】 大枫油(《普济方》) 【拉丁名】 原植物大风子Hydnocarpus anthelmintica Pier. 【炮制方法】 《纲目》:“凡取大风子油法,用子三斤,去壳及黄油者,研极烂,瓷器盛之,封口,入滚汤中,盖锅密封,勿令透气,文武火煎至黑色如膏,名疯油膏,可以和药。” 【考 证】 出自《本草纲目》。 【生药材鉴定】 本品在常温下为黄色或棕黄色脂肪油,在25℃以下即凝结成类白色的软块,比重0.940~ 096(25℃)。气微弱,味微辛烈。【中药化学成分】


(2)疯油膏
【组成】轻粉4.5克 东丹2克飞辰砂3克 麻油120毫升 黄蜡30克
【用法】上药前三味各研细末,先将麻油煎微浓,入黄蜡再煎,以无黄沫为度,取起离火,再将药末渐渐投入,调匀成膏,涂擦患处。
【功用】燥湿杀虫。
【主治】癣疮,神经性皮炎,鹅掌风,脚湿气,慢性湿疹,手足皲裂。


[ 本帖最后由 蓝天百云 于 2007/6/8 08:43 编辑 ]
发表于 2007/6/8 03: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s for sharing.
发表于 2007/6/8 08: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酒大黄:我拜您为师行吗

 楼主| 发表于 2007/6/8 1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xyear 于 2007/6/8 08:22 发表

我也在学习中!谢谢大家!
发表于 2007/6/8 20: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蓝天百云 老师指教!
 楼主| 发表于 2007/6/9 10: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在治病总不出三因,揆其因治其病,不难治愈;万勿以其人平素虚弱,不问病之所在,一味滋补拔之,致令邪留于中,固蔽既久,永不能出,重则丧命,轻则缠绵终身。须知病去后脏腑虽虚,亦能借谷气以生,所谓补拔不如食补;病留,脏腑虽实亦死。祛邪即所以扶正,邪去则正气自复。或曰服补药气不能脱,服热药阳不能绝。须知滋补之剂,固外邪而助内热,病留于中,致使邪气愈炽,于人何益哉!故补虚宜于平日不宜于病时。误服燥药则阴竭;偏于滋腻,湿痰阻滞,补气补血,皆宜慎之。
 楼主| 发表于 2007/6/10 15: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拔罐 ,拔罐禁忌及注意事项!

孕好、妇女月经期、肌肉枯瘦之人、6岁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精神病、水肿病、心力衰竭、活动性肺结核、急性传染病、有出血倾向的疾病以及眼、耳、乳头、前后阴、心脏搏动处、大血管通过的部位、骨骼凸凹不平的部位、毛发过多的部位等,均不宜用拔罐疗法。

(1)体位须适当,局部皮肉如有皱纹、松弛、疤痕凹凸不平及体位移动等,火罐易脱落。

(2)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应用投火法拔罐时,火焰须旺,动作要快,使罐口向上倾斜,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应用闪火法时,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以防酒精滴下烧、伤皮肤。用贴棉法时,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用架火法时,扣罩要准确,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用煮水罐时,应甩去罐中的热水,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

(3)在应用针罐时,须防止肌肉收缩,发生弯针,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赞成损伤。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

(4)在应用刺血拔罐时,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出血量须适当,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
(5)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也不宜拔牢。
(6)在应用走罐时,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火罐漏气脱落。

(7)起罐时手法要轻缓,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按压一下,使气漏人,罐子即能脱下,不可硬拉或旋动。

(8)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可用干棉球拭去。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淤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留罐时间过长,皮肤会起水泡,小的不需处理,防止擦破引起感染;大的可以用针刺破,流出泡内液体,涂以龙胆紫药水,覆盖消毒敷料,防止感染。
 楼主| 发表于 2007/6/10 15: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拔罐 吸拔方法,拔罐的吸拔方法与用法

(一)以排气法分类

1.火罐: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排去空气。即借燃烧时火焰的热力,排去罐内空气,使之形成负压而吸着于皮肤上,称火罐法。又可分为四种:

(1)投火法:用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不等纸条燃完,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于体表。

(2)内火法:以镊子夹住点燃的酒精棉球,在罐内绕一圈,迅即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有吸住。

(3)贴棉法:用1厘米见方的棉花一块,不要过厚,略浸酒精,贴于罐内壁中段,然后点着,罩于选定的部位上,即可吸住。

(4)架火法:用一不易燃烧及传热的块状物,直径2~3厘米,放在被拔部位上,上置小块酒精棉球,点燃后将罐扣上,可产生较强吸力,使罐吸住。

2.水罐:利用煎煮水热力排去空气。一般应用竹罐,先将罐放在锅内加水煮沸,用时将罐倾倒用镊子夹出,甩去水液,或用折叠的毛巾紧扪罐口,乘热扣在皮肤上,即能吸住。

3.抽气罐:抽出空气。先将抽气罐紧扣于需要拔罐的部位上,用注射器从橡皮塞中抽出瓶内空气,使产生负压,即能吸住。或用抽气筒套在塑料罐活塞上,将空气抽出,即能吸住。

(二)以拔罐形式分类

1.单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明显压痛点。可按病变或压痛范围大小,选取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处拔罐;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在肩内陵处拔罐;冈上肌腱炎在肩髃处拔罐等。

2.多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广泛的疾病。可在病变部位吸拔数个乃至排列吸拔十数个罐,称为“排罐法”。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位置成行排列拔罐。治疗某些内脏器官瘀血时,可按脏器解剖部位在相应体表纵横排列拔罐。

3.闪罐:吸拔后即起去,反复多次。即将罐拔上迅即起下,再拔上,再起下,如此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上。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机能减退的虚证。

4.留罐:吸拔后留置一定时间。即拔罐后,留置5~15分钟。罐大吸拔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瘠薄处,留罐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

5.推罐:又称走罐,吸拔后在皮肤表面来回推拉。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处,如腰背、臀髋、腿股等部位。须选用口径较大的罐,罐口要平滑,玻璃罐最好,先在罐口人涂一些滑润油脂,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向按,前半边不用力略向上提,慢慢向前推动,如此上下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十次,至皮肤潮红或郁血为止。

(三)以综合运用分类

1.药罐:用中药煎煮竹罐后吸拔,称煮药罐。或在罐内存贮药液,称贮药罐。

(1)煮药罐:将配制成的药物装入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清水煮至适当浓度,再将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5分钟,使用时,按水罐法 拔于需要的部位上,多用于风湿病等症。常用药处方为:麻黄、蕲蛇、羌活、独活、防风、秦艽、木瓜、川椒、生乌头、曼陀罗花、刘寄奴、乳香、没药各6克。

(2)贮药罐:在抽气罐内或玻璃罐内事先盛贮一定量的药液,药液量约为罐的2/3~ 1/3,使吸在皮肤上。常用药为辣椒水、两面针酊、生姜汁、风湿酒等。常用于风湿病、哮喘、咳嗽、感冒、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癣等。

2.针罐:在留针的过程中,加拔罐。即先在一定的部位施行针刺,待有痠、胀、重、麻等得气感后,留针原处,再以针刺点为中心拔罐。多用于风湿痛。

3.针药罐:在留针过程中,加拔药罐。即先针刺,得气后留针,再以针刺点为中心,加拔药罐。

4.刺络拔罐:用三棱针、皮肤针等刺出血后加拔罐。即用三棱针或皮肤针等叩刺病变局部或小血管,使潮红、渗血或出血,然后加拔火罐。适用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丹毒、神经衰弱、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5 12: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