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古月

《伤寒杂病论》四逆汤:《桂林古本》有人参,《宋本》无人参,当以何者为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5/6 02: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医法圆通》卷四 〈客问参芪归地辨论〉,
钦安先生也有论及对人参的看法,其意近于独参汤方解,不另再录了。
发表于 2006/5/8 15: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三味四逆人易虚,桂版四逆则无,故06.4.后用四逆都是有参的。
发表于 2006/5/23 19: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参,干姜,附子,甘草
附子加人参引阴入阳,   所谓固阳
附子加甘草生姜破寒邪,邪去阳自回   所谓回阳
回阳后必要固阳,固阳惟有太阴补阴正药人参

仲景原意如此也,知其意则可变通无穷。

[ Last edited by 灸道小虫 on 2006/5/23 at 19:54 ]
发表于 2006/5/23 20: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逆指四肢手脚逆冷;
四逆汤:干姜、甘草、附子!
发表于 2006/5/24 00: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桂本是真,那么宋本就是伪!这是不是有些可怕呢?

如果桂本是真的,那么在伤寒论中出现很多次的四逆汤,为什么会在宋本中就少了一味呢?遗漏?漏掉多次?或者某人故意减去?

四逆散就更奇怪了,宋本为伪,也就是说张仲景根本就没有弄出过这么个方子……
 楼主| 发表于 2006/5/24 00: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WANGLI at 2006/5/8 15:31:
用三味四逆人易虚,桂版四逆则无,故06.4.后用四逆都是有参的。


06.4.指的是条文编码吗?
依台湾整合中医版桂林古本编号,全书第一次出现「四逆汤」是在 6.30条,即卷六第 30条。

另,通脉四逆汤第一次出现在该书 5.49,卷五,寒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楼主| 发表于 2006/5/24 00: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天涯子 at 2006/5/23 20:20:
四逆指四肢手脚逆冷;
四逆汤:干姜、甘草、附子!


此为宋本四逆汤。

拙帖提问,意在求教,希望了解宋本四逆汤与桂本四逆汤在医理或临床上的差别,甚至…当以何者为是…。

说到「四逆」两字,有一本《古本康平伤寒论》,叶橘泉先生校刊。其中「太阳病」、「太阴病」悉作「大阳病」、「大阴病」;「四逆汤」作「回逆汤」、「真武汤」作「玄武汤」…

该书目录详见:
民间中医 »  理法方论 » 【桂林古本】与【宋本】《伤寒论》抉择:请教诸位前辈!
http://www.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4038
20、21楼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6/5/24 at 01:40 ]
 楼主| 发表于 2006/5/24 02: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中易 at 2006/5/24 00:17:
如果桂本是真,那么宋本就是伪!这是不是有些可怕呢?

如果桂本是真的,那么在伤寒论中出现很多次的四逆汤,为什么会在宋本中就少了一味呢?遗漏?漏掉多次?或者某人故意减去?

四逆散就更奇怪了,宋本为伪 ...


或许不是「此真彼伪」那么二分法,也或许,不是那么的「可怕」。

以前末学也觉得「可怕」,现在比较倾向「存异求同」。也许一个是(相对的)善本,另一个却不一定要被视为那么的不堪。在眼力还不到家的时候,其相异处不妨厥疑。

《桂本》左盛德序:「余闻吾师张绍祖先生之言曰:“吾家伤寒一书,相传共有一十三稿,每成一稿,传抄殆遍城邑,兹所存者为第十二稿,余者或为族人所秘,或付劫灰,不外是矣;叔和所得相传为第七次…」

由此看来,造成两本差别的历史原因很多,其中一种可能是:版本改进。
发表于 2006/6/29 13: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
“而一切回阳方中,绝不加此阴柔之品,反缓姜、附之功。故四逆汤、通脉四逆汤为回阳第一方,皆不用人参。而四逆加人参汤,以其利止亡血而加之;茯苓四逆汤用之者,以其在汗、下之后也。”
发表于 2006/6/29 17: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朝露 at 2006-6-29 13:59:
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
“而一切回阳方中,绝不加此阴柔之品,反缓姜、附之功。故四逆汤、通脉四逆汤为回阳第一方,皆不用人参。而四逆加人参汤,以其利止亡血而加之;茯苓四逆汤用之者,以其在汗、下之后也。”


也有此论:

“或问附子何以必得人参以成功,岂他药独不可制之乎?

夫人参得附子则直前,无坚不破;附子得人参则功成,血脉不伤。至于他药,未尝不可兼投。然终不知人参与附子,实有水乳之合也。”

陈士铎《本草新编》中对生熟附子及附子配人参的论述
http://www.37tcm.net/forum/viewt ... hlight=%B3%C2%CA%B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06: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