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34380|回复: 71

《伤寒杂病论》四逆汤:《桂林古本》有人参,《宋本》无人参,当以何者为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1/11 18: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逆湯」為《傷寒雜病論》中回陽救逆的重要方劑,
但【桂林古本】與【宋本】中的「四逆湯」不同(古本有人參),
當以何者為是,懇請諸位先生指點!


【宋本】
四逆湯方:
甘草二兩(炙) 乾薑一兩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

【古本】
四逆湯方:
人參二兩 甘草二兩(炙) 乾薑一兩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


============================
按:
【古本】四逆汤,附子均作「生用去皮破八片」,但简体版第30条与整合中医版6.30(即第6卷中的第30条)作「去皮破八片」(仅此一例)。


另外,
【古本 】整合中医繁体版(11.44条)与广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简体版(不知编为第几条):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二两半 人参二两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古本】中,名为「四逆汤」而用量如此者,仅此一条。药量已近「通脉四逆汤」,文疑有误。

附:
【古本】549、11.38、11.90条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 人参二两

【宋本】317、370条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6/5/23 at 20:54 ]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1 18: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就本站置頂的《傷寒雜病論》(【古本】)以「四逆」二字搜尋,
找出與「四逆」二字有關的湯方(不限四逆汤),將「四逆」、「人參」四字加紅色,供參考。

以下文字未詳加校對、条文亦未编号,請見諒。

=================================


■伤寒杂病论卷第五
◆寒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寒病,胸胁支满,膺背肩胛间痛,甚则喜悲,时发眩仆而不知人,此寒邪乘心也,通脉四逆汤主之;其著也,则肘外痛,臂不能伸,甘草泻心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破)  干姜三两  人参二两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伤寒杂病论卷第六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芍药甘草汤方
芍药四两 甘草四两(炙)
上二,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调胃承气汤方
甘草一两(炙)  芒硝半斤  大黄四两(酒洗)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二物,取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顿服之。
四逆汤方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伤寒杂病论卷第七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四两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伤寒杂病论卷第九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阳明病,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人参二两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理中、四逆辈。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一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少阴病,脉微而弱,身痛如掣者,此荣卫不和故也,当归四逆汤主之。
当归四逆汤方: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细辛三两  木通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二十五枚(劈)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 人参二两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  干姜一两半  人参二两
上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匙;咳者去人参,加五味 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两,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匙纳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二两半  人参二两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饮食入口即吐,或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一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伤寒,手足厥逆,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人参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主之。
当归四逆人参附子汤方: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二两(炙)  木通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劈)  人参三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九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方:
吴茱萸二升  生姜半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甘草二两(炙)  木通二两  大枣二十五枚(劈)
上十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复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四逆汤方: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若强(人)可用大附子一枚,干姜二两。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逆冷者,四逆汤主之。(方见前)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  干姜三两 人参二两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其脉出者愈。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四逆汤方见前)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须臾, 啜热粥一升,以助药力,如不差,再服,余如将息禁忌法。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方见前)


■伤寒杂病论卷第十二
◆辨霍乱吐利病脉证并治


霍乱,呕吐,下利清谷,手足厥冷,脉沉而迟者,四逆汤主之。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一两半  人参二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呕吐,甚则蛔出,下利时密时疏,身微热,手足厥冷,面色青,脉沉弦而紧者,四逆加吴茱萸黄连汤主之。
四逆加吴茱萸黄连汤方: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一两半  甘草二两(炙)  人参二两  吴茱萸半升  黄连一两
上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伤寒,脉微而复利,利自止者,亡血也,四逆人参汤主之。
四逆人参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一两半  人参三两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方见前)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方见前)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三两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  人参二两猪胆汁半合
上五味,以水三升,先煮四味,取一升,去滓,纳猪胆汁搅匀,分温再服。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6/3/3 at 01:21 ]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1 19: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有時間,我將列出鄭欽安先生在《醫理真傳》中對四逆湯、獨參湯的方解,
或者哪位同好有時間或有现成的文字档,也可幫忙,先謝過。

各位如果手上有傷寒名家對「四逆湯」或對「人參」功用相關的高見,
歡迎發上來相互參照,謝謝!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5/11/12 at 00:49 ]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2 00:4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比对宋本、古本的「四逆汤」之异,当然也应注意到两者「四逆加人参汤」的差别。

「四逆加人参汤方」异文

◆辨霍乱吐利病脉证并治

【宋本】385条
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四逆加人参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乾姜一两半 人参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古本】
寒,脉微而复利,利,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四逆加人参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一两半 人参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发表于 2005/11/12 15: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提醒!
宋本四逆散与古本完全不同,不知何故?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3 00: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密因 at 2005/11/12 15:12:
谢谢提醒!
宋本四逆散与古本完全不同,不知何故?

宋本四逆散与古本完全不同,這是另外一個不同的問題。

详论請參見下列網址,pdf 文件,第8頁。
http://icm.myweb.hinet.net/pdf/icm03B02.pdf

其首頁在:http://icm.myweb.hinet.net/  (整合中醫學網站)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5/11/13 at 01:45 ]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3 01: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古本】中,四逆散與四逆湯,藥同,附子則為「大者」一枚。


【古本】11.39 條 (此為台灣整合中醫版的編號方式,即第11卷的第39條)
(少阴篇)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  干姜一两半  人参二两

上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匙;咳者去人参,加五味 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两,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匙纳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宋本】(318 条)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
  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右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
【古本】(少阳篇)
少阳病,气上逆,今胁下痛,甚则呕逆,此为胆气不降也,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主之。
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方:
柴胡八两 芍药三两 枳实四枚(炙) 甘草三两(炙)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宋本】无此条。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5/11/13 at 22:07 ]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3 02: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留意:1楼文已於[ 2005/11/13 at 02:43 ]作较大幅度之修改。
 楼主| 发表于 2006/1/7 22: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名有「四逆」之「茯苓四逆汤方」,桂本、宋本皆有人参,桂本人参比宋本多一两。
供参考。

======================================
伤寒杂病论卷第七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古本】7.40 (台湾版编号,即第七卷中的第四十条)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四两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宋本】69条: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燥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四逆汤方:
茯苓四两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6/2/2 at 22:25 ]
发表于 2006/1/8 09: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可能古本优于宋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7 16: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