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蓝天百云

(42~64卷)景岳全书-卷四十二谟集痘疹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5/9 10: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奪命散三六

治傷寒瘴疾陰陽不明, 或誤用藥致病愈困, 煩躁發渴, 及歸人胎前產後受熱瘴疾。 上黨人參, 七錢。 水二鍾, 煎一鍾, 去渣, 連罐浸新汲水中取冷, 一服而盡, 若鼻上有汗滴尤妙。


嚴氏參附湯三七

治真陽不足, 上氣喘急, 呃逆自利, 臍腹疼痛, 手足厥冷, 嘔惡不食, 自汗盜汗, 氣短頭暈等證。 人參, 製附子。 用須參倍於附, 或等分, 不拘五錢或一兩, 酌宜用薑, 水煎服。 <良方>有丁香十五粒, 名加減參附湯。


參歸湯三八

此即團參散, 見小兒門十。 亦名人參湯, 見婦人門七七。 治心虛盜汗。 人參, 當歸, 等分。 右先用豬心一枚, 破作數片, 煎湯澄取清汁, 煎藥服。


參朮膏三九

治中氣虛弱, 諸藥不應, 或因用藥失宜, 耗傷元氣, 虛證蜂起, 但用此藥補其中氣, 諸證自愈。 人參, 白朮, 等分。 用水煎膏, 化服之。
一方用白朮一斤, 人參四兩, 切片, 以流水十五碗浸一宿, 桑柴文武火煎取濃汁, 再用重湯熬膏, 入真白蜜收之, 每以白湯點服。


參朮湯四十

治氣虛顫掉, 泄瀉嘔吐等證。 人參, 白朮, 黃耆, 各二錢。 白茯苓, 陳皮, 炙甘草, 各一錢。 甚者加製附子一錢。 水二鍾, 煎八分。 食遠服。


仲景朮附湯四一

一名白朮附子湯。 治中寒中氣不足, 四肢逆冷, 口噤, 牙關緊急, 痰盛脈弱, 風虛頭眩, 頭重苦極, 不知食味。 白朮, 二兩。 炙甘草, 一兩。 附子, 一兩半, 炮去皮。 每用五六錢, 薑五片, 棗一枚, 水一鍾半, 煎七分。 食遠溫服。 或用此化蘇合丸, 連進三服效。


<濟生>朮附湯四二

治寒濕腰痛重冷, 小便自利。 白朮, 附子, 製, 各一兩。 杜仲, 炒, 半兩。 右咀, 每服四錢, 入薑煎服。


嚴氏耆附湯四三

治氣虛陽弱, 虛汗倦怠。 黃耆, 蜜炙, 製附子, 等分。 每服四錢, 水一鍾, 薑五片, 煎六分。 食遠服。


<寶鑑>當歸補血湯四四

治血氣損傷, 或因誤攻致虛, 肌熱口渴, 目赤面紅, 脈大而虛, 重按全無, 及病因饑飽勞役者。 黃耆, 炙, 一兩。 當歸, 酒洗, 三錢。 水一鍾半, 煎八分。 食遠服。


<濟生>黃耆湯四五

治喜怒驚恐房勞, 致陰陽偏虛者, 或自汗盜汗不止。 黃耆, 蜜炙, 熟地, 白茯苓, 天門冬, 麻黃根, 肉桂, 龍骨, 各一錢。 小麥, 炒, 五味子, 防風, 各八分。 當歸, 炙甘草, 各七分。 水二鍾, 薑三片, 煎服。 如冷汗, 加熟附子二片。 發熱自汗, 加石斛一錢。


<良方>黃耆湯四六

方在婦人九安胎, 治腹痛。


魏氏大補黃耆湯四七

治虛弱自汗。 人參, 白茯苓, 肉蓯蓉, 熟地, 各一錢。 黃耆, 白朮, 當歸, 山茱萸, 防風, 各八分。 炙甘草, 肉桂, 各四分。 五味子, 十一粒。 水一鍾半, 加薑三片, 棗一枚, 煎七分。 不拘時服。


東垣神效黃耆湯四八

治渾身或頭面手足麻木不仁, 目緊縮小, 及羞明畏日, 視物不明。 黃耆, 二錢。 人參, 八分。 炙甘草, 蔓荊子, 芍藥, 各一錢。 陳皮, 五分。 水煎, 臨臥熱服。 如麻木不仁, 雖有熱證, 不得用黃檗, 但加黃耆。


黃耆六一湯四九

治陰陽俱虛盜汗。 黃耆, 蜜炙, 六錢。 炙甘草, 一錢。 水一鍾半, 煎八分。 食遠服。


玉屏風散五十

治表虛自汗。 黃耆, 蜜炙, 防風, 各一錢。 白朮, 炒, 二錢。 水一鍾, 薑三片, 煎服。


<良方>潤神散五一

治勞瘵憎寒壯熱, 口乾咽燥, 自汗疲倦煩躁。 人參, 麥門冬, 黃耆, 桔梗, 淡竹葉, 炙甘草, 等分。 右每服一兩, 水煎服。 如自汗, 加小麥同煎。


當歸六黃湯五二

方在寒陣六五。 治陰虛血熱盜汗神效。


參苓散五三

治睡中汗出。 人參, 酸棗仁, 白茯苓, 各等分。
上為細末。 每服三錢, 食遠米飲調下。 大人小兒皆可服。


<和劑>參苓白朮散五四

治脾胃虛弱, 飲食不進, 嘔吐泄瀉, 或久瀉或大病後, 調助脾胃。
人參, 山藥, 炒, 白扁豆, 去皮, 薑汁炒, 蓮肉, 去心, 各一斤半。 白朮, 二斤, 米泔浸炒。 桔梗, 炒黃色, 砂仁, 薏仁, 炒, 白茯苓, 去皮, 炙甘草, 各一斤。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 米湯調下。 或加薑, 棗水煎服。 或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 空心米飲, 白湯任下。


七味白朮散五五

方在小兒七。 治脾虛熱渴。


<醫錄>生脈散五六

治熱傷元氣, 肢體倦怠, 氣短口渴, 汗出不止, 或金為火制, 水失所生, 而致欬嗽喘促, 肢體痿弱, 腳乾眼黑等證。
人參, 五錢。 麥冬, 五味子, 各三錢。 水煎服。
此方以生脈為名, 故俗醫之治脈脫者每多用此, 是豈知脈脫由陽氣, 豈麥冬, 五味之所宜乎? 見亦淺矣。


五味子湯五七

治喘促, 脈伏而數, 或虛煩作渴。 五味子, 一錢。 人參, 麥冬, 杏仁, 橘紅, 各一錢五分。 水二鍾, 薑三片, 棗二枚, 煎八分。 無時服。


陳氏五味子湯五八

治腎水枯涸, 口燥舌乾。 五味子, 麥門冬, 各一兩。 黃耆, 炒, 三兩。 人參, 二兩。 粉草, 炙, 五錢。 右每服五錢, 水煎。 日夜服數劑。


人參胡桃湯五九

治喘急不能臥。 人參, 錢半。 胡桃肉, 五枚, 泡去皮。 水一鍾半, 薑三片, 棗一枚, 煎八分。 食後溫服。


丹溪瓊玉膏六十

治虛勞乾欬嗽, 或好酒者久嗽尤效。 人參, 十二兩。 白茯苓, 十五兩。 白蜜, 五斤, 熬去沫。 琥珀, 沉香, 各五錢。 大生地, 十斤, 以銀石器杵取自然汁。 右先以地黃汁同蜜熬沸, 攪勻, 用密絹濾過, 將人參等為極細末, 和蜜汁入磁, 銀瓶內, 用綿紙十餘層加箬封紮瓶口, 入砂鍋或銅鍋, 以桑柴火, 長流水沒瓶煮三晝夜, 取出換油蠟紙紮口, 懸浸井中半日以出火氣, 提起仍煮半日, 以去水氣, 然後收藏。 每日清晨及午後, 取三匙, 用溫酒一兩許調服, 或白湯亦可。 製須淨室, 忌雞, 犬, 婦人。 本方原無琥珀, 沉香二味, 乃臞仙加入者, 云奇效異常, 今並錄其方。


補肺湯六一

治勞嗽。 人參, 黃耆, 北五味, 紫菀, 各七分半。 熟地黃, 桑白皮, 各錢半。 水二鍾, 煎八分, 入蜜少許。 食遠溫服。
 楼主| 发表于 2007/5/9 1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楊氏寧肺湯六二

治榮衛俱虛, 發熱自汗, 欬嗽痰涎, 肺氣喘急, 唾膿。 人參, 茯苓, 當歸, 白芍藥, 白朮, 甘草, 炙, 川芎, 熟地黃, 麥門冬, 五味, 桑白皮, 各七分。 阿膠, 炒, 一錢。 水二鍾, 薑三片, 紫蘇五葉, 煎八分。 食遠服。


<聖惠>寧肺散六三

方在固陣六。 治久嗽, 收澀之劑。


鳳髓湯六四

治欬嗽, 大能潤肺。 牛髓, 一斤, 胻骨中者。 白蜜, 半斤。 乾山藥, 四兩, 炒。 杏仁, 四兩, 去皮尖, 研如泥。 胡桃仁, 去皮四兩, 另研。 右將牛髓, 白蜜用砂鍋熬沸, 以絹濾去渣, 盛磁瓶內, 將杏仁等三味同入瓶內, 以紙密封瓶口, 重湯煮一日夜, 取出冷定。 每空心以白湯化服一二匙。


<良方>蜜酥煎六五

治欬嗽胸痛, 上氣喘壅。 此為邪搏於肺, 氣不宣通, 故欬而喘, 氣上逆, 面目浮腫。 此方非獨治嗽, 兼補虛損, 去風燥, 悅肌膚, 婦人服之尤佳。 白沙蜜, 一升。 牛酥, 一升。 杏仁, 三升, 去皮尖, 研如泥。 右將杏仁於磁盆中用水研取汁五升, 以淨銅鍋先傾汁三升, 熬減其半, 又傾汁二升, 再以微火熬減至一升許, 即入蜜, 酥二味煎熟, 其藥乃成, 貯於淨磁器中。 每日三次, 以溫酒或米飲, 白湯調服一匙, 服至七日, 唾色變白, 二七唾稀, 三七嗽止。


醍醐膏六六

治一切欬血肺疾。 用好牛酥五斤, 鎔三遍, 凝取當出醍醐, 含服一合即瘥。


<良方>黃耆散六七

治嗽久勞嗽唾血。 黃耆, 蜜炙, 糯米, 炒。 阿膠, 炒, 等分。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 米飲調下。


<拔萃>五味黃耆散六八

治欬嗽咯血成勞, 眼睛疼痛, 四肢困倦, 腳膝無力。 五味子, 人參, 芍藥, 甘草, 各五分。 黃耆, 桔梗, 各錢半。 熟地, 麥冬, 各一錢。 水二鍾, 煎八分。 食後溫服。


黃耆益損湯六九

治男婦諸虛百損, 五勞七傷, 骨蒸潮熱, 百節疼痛, 盜汗驚惕, 咽燥唇焦, 憔瘦少力, 欬嗽多痰, 咯吐卅血, 寒熱往來, 頰赤昏倦少食, 服熱藥則熱煩躁滿, 服寒藥則膈滿腹痛, 及大病後榮衛不調, 或婦人產後血氣未足, 俱宜服此。 人參, 黃耆, 當歸, 熟地黃, 白朮, 川芎, 芍藥, 麥冬, 甘草, 茯苓, 山藥, 五味子, 木香, 石斛, 肉桂, 丹皮, 等分。 右咀。 每服一兩, 水一鍾半, 薑五片, 棗二枚, 小麥五十粒, 烏梅一個, 煎七分。 食前服。


<元戎>地黃散七十

治卅血往來久不愈。 生地黃, 熟地黃, 地骨皮, 枸杞子。 右等分, 焙乾為細末。 每服二錢, 蜜湯調下, 不拘時。


<良方>柔脾湯七一

治虛熱吐血, 卅血, 汗出。 甘草, 炒, 白芍藥, 炒, 黃耆, 炒, 各半兩。 熟地黃, 兩半。 右每服五, 七錢, 水煎服。 世治吐血並用竹茹, 地黃, 藕汁, 童便, 此亦不可拘泥。 如陽乘於陰, 血得熱則流散, 經水沸溢, 理宜涼解, 以大黃, 犀角之類。 如陰乘於陽, 所謂天寒地凍, 水凝成冰, 須當溫散, 宜乾薑, 肉桂, 或理中湯之類。


東垣麥門冬飲子七二

治吐血久不愈者。 麥門冬, 黃耆, 各一錢。 人參, 歸身, 生地, 各五分。 五味子, 十粒。 右卅咀。 水煎服。


<拔萃>麥門冬飲子七三

治脾胃虛, 氣促氣弱, 精神短少, 卅血吐血, 氣虛不能攝血者。 麥冬, 當歸, 當歸, 芍藥, 紫菀, 各一錢。 人參, 黃耆, 各八分。 甘草, 五分。 五味子, 九粒。 水二鍾, 煎一鍾。 食後服。


<家抄>麥門冬飲七四

方在寒陣四七。 治虛火欬嗽, 陰虛勞損。



麥門冬湯七五

方在寒陣四四。 治肺熱欬嗽見血。


萬氏麥門冬湯七六

方在痘疹一四二。 治表邪內熱欬嗽。


麥門冬散七七

治鼻卅。 麥門冬, 生地, 各一錢。 白芍藥, 蒲黃, 各二錢。 水二盞, 薑三片, 煎八分。 食後溫服。


旋神飲七八

治勞瘵憎寒壯熱, 口乾咽燥, 自汗煩躁, 欬嗽唾血, 瘦劇困倦。 人參, 白朮, 黃耆, 當歸, 熟地黃, 麥門冬, 白芍藥, 茯神, 白茯苓, 蓮肉, 五味子, 炙甘草, 桔梗, 半夏卅, 各五分。 水一鍾半, 紅棗一枚, 烏梅一個, 煎七分。 食遠服。 如嗽, 加阿膠。 胸滿, 加木香, 以濕紙包, 炮用, 或加沉香亦可。 如不思飲食, 加扁豆炒用。


<醫統>養心湯七九

治體質素弱, 或病後思慮過多, 心虛驚悸不寐。 歸身, 生地, 熟地, 茯神, 各一錢。 人參, 錢半。 麥冬, 錢半。 棗仁, 柏子仁, 各八分。 炙甘草, 四分。 五味子, 十五粒。 加燈心, 蓮子, 水煎八分服。


錢氏養心湯八十

方在小兒五九。 治心虛驚癇。


正心湯八一

治七情五志久逆, 心風妄言妄笑, 不知所苦。
人參, 當歸, 酒洗, 生地黃, 茯神, 各一錢。 羚羊角, 鎊為末, 棗仁, 炒研, 甘草, 炙, 遠志, 製, 各八分。 水一鍾半, 蓮子七枚, 煎七分, 入羚羊角末, 麝香半分, 和勻。 食後臨臥服。


開心散八二

治好忘。 後定志丸稍勝於此( 百十六) 。
人參, 遠志, 各二錢半。 石菖蒲, 一兩。 白茯苓, 二兩。
上為細末。 每服一錢, 食後米飲調下。


<局方>茯苓補心湯八三

治心慮過多, 心神潰亂, 煩躁不寐。
白茯苓, 白茯神, 麥門冬, 生地黃, 當歸, 半夏卅, 陳皮, 各一錢。 甘草, 五分。
上加竹葉, 燈心同煎服。


酸棗仁湯八四

治病後氣血俱虛, 內亡津液, 煩熱, 諸虛不眠者。
棗仁, 微炒, 人參, 各一錢。 麥冬, 三錢。 竹茹, 二錢。 加龍眼肉五枚煎服, 無時。


<秘傳>酸棗仁湯八五

治心腎水火不交, 精血虛耗, 痰飲內蓄, 怔忡恍惚, 夜臥不安。
棗仁, 炒, 遠志, 黃耆, 白茯苓, 蓮肉, 去心, 當歸, 人參, 茯神, 各一錢。 陳皮, 炙甘草, 各五分。 水一鍾半, 加生薑三片, 棗一枚, 煎七分。 日一服, 臨臥一服。
 楼主| 发表于 2007/5/9 10: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仲景酸棗仁湯八六

治虛勞虛損不得眠。 酸棗仁, 二升。 甘草, 一兩。 知母, 茯苓, 川芎, 各二兩。
( <深師方>仍有生薑二兩) 上五味, 以水八升, 煮酸棗仁得六升, 內諸藥再煮取三升, 分溫三服。


錢氏酸棗仁湯八七

方在小兒六二。 治心肺虛熱煩躁。



遠志湯八八

治心虛煩熱, 夜臥不寧, 及病後虛煩。
遠志, 黑豆, 甘草同煮, 黃耆, 當歸, 麥冬, 棗仁, 炒, 石斛, 各錢半。 人參, 茯神, 各七分。 甘草, 五分。 水二鍾, 煎八分。 食遠服。 煩甚者, 加竹葉, 知母。


遠志飲子八九

治心勞虛寒, 夢寐驚悸。
遠志肉, 茯神, 人參, 當歸, 酒浸, 棗仁, 黃耆, 肉桂, 各一兩。 炙甘草, 五錢。
上卅咀。 每服一兩, 水一鍾半, 薑五片煎服, 無時。


東垣聖愈湯九十

治血虛心煩, 睡臥不寧, 或五心煩熱。
人參, 川芎, 當歸, 熟地黃, 酒拌蒸, 生地黃, 酒拌, 黃耆, 炙, 各一錢。 右水煎服。


益榮湯九一

治思慮過度, 心血耗傷, 怔忡恍惚不寐。 人參, 一錢。 芍樂, 棗仁, 柏子仁, 各五分。 當歸, 黃耆, 茯神, 各一錢。 紫石英, 五分。 遠志, 甘草, 木香, 各三分。 水一鍾半, 薑三片, 棗一枚, 煎八分服。


<元戎>逍遙散九二

治肝脾血虛, 及鬱怒傷肝, 少血目暗, 發熱卅痛等證。
當歸, 芍藥, 白朮, 茯神, 甘草, 柴胡, 各等分。
上薑, 水煎服。


薛氏加味逍遙散九三

治肝脾血虛, 發熱, 小水不利。 即前逍遙散加丹皮, 梔子各七分。


生薑汁煎九四

治噎食不下, 咽喉閉塞, 胸膈煩悶。
生薑汁, 白蜜, 牛酥, 各五兩。 人參, 百合, 各二兩。
上入銅銚中, 以慢火熬膏。 每用一二匙, 用人參百合湯調下, 或嚥下。


<局方>胃風湯九五

治風冷乘虛入客腸胃, 水穀不化, 泄瀉注下, 及腸胃濕毒, 下如豆汁, 或下瘀血, 日夜無度。
人參, 白朮, 茯苓,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肉桂, 等分。
上為粗散。 每服二錢, 入粟米數粒同煎。 食前服。 此方名為治風而實非治風, 乃補血和血, 益胃氣之藥, 下血痢而挾虛者, 實可倚仗, 出太陽桂苓湯例藥也。


<選要>十寶湯九六

治冷痢虛甚, 下物如魚腦, 三服愈。
黃耆, 炙, 四錢。 熟地黃, 人參, 白朮, 白芍藥, 當歸, 茯苓, 半夏, 五味子, 肉桂, 各一錢。 甘草, 炙, 五分。 水一鍾, 薑三片, 烏梅一個, 煎七分。 食遠服。


<良方>當歸黃耆湯九七

治妊娠下痢, 腹痛小便澀。 當歸, 炒, 黃耆, 各一兩。 糯米, 一合。 水二鍾, 煎一鍾。 溫服。


<局方>大防風湯九八

治足三陰虧損, 寒濕外邪乘虛內侵, 患鶴膝, 附骨等疽, 不問已潰未潰, 宜先用此。 及治痢後腳膝軟痛, 不能動履, 名曰痢後風。 此藥祛風順氣, 活血壯筋骨, 行履如故。 人參, 白朮, 防風, 羌活, 各二錢。 黃耆, 一錢。 熟地, 杜仲, 各二錢。 官桂, 甘草, 炙, 各五分。 白芍, 牛膝, 附子, 各一錢。 川芎, 錢半。 水煎服。 一方有當歸, 無官桂, 加薑七片。


河間地黃飲子九九

治舌瘖不能言, 足廢不能行, 此謂少陰氣厥不至, 急當溫之, 名曰痱證。 凡陰虛有二, 有陰中之水虛, 有陰中之火虛, 此治火虛之劑。 熟地, 巴戟, 去心, 山茱萸, 肉蓯蓉, 酒浸, 附子, 石斛, 五味, 石菖蒲, 茯苓, 遠志, 官桂, 麥門冬。 右等分, 每服五錢, 入薄荷少許, 薑, 棗煎服。


金櫻膏百

治虛勞遺精, 白濁最效。 金櫻子, 經霜後採紅熟者, 撞去刺, 切開去核, 搗碎煮之, 濾榨淨汁用, 熬成膏, 人參, 桑螵蛸, 新瓦焙燥, 山藥, 各二兩。 杜仲, 薑汁炒, 益智仁, 各一兩。 薏仁, 山茱萸, 芡實, 枸杞, 各四兩。 青鹽, 三錢。 右咀。 用水同熬二次, 去渣, 熬成膏, 將金櫻膏對半和勻。 空心白湯下三, 四匙。


心虛白濁歌百一

白濁皆因心氣虛, 不應只作腎虛醫。 四君子湯加遠志, 一服之間見效奇。


劫勞散百二

方在婦人一二四。 治虛勞欬嗽, 盜汗發熱。


益氣補腎湯百三

治氣虛眩暈。 人參, 黃耆, 各一錢二分。 白朮, 二錢。 白茯苓, 一錢。 山藥, 山茱萸, 各錢半。 炙甘草, 五分。 水二鍾, 棗二枚, 煎八分。 食前服。


<元戎>當歸酒百四

治血虛頭痛欲裂。 當歸一兩。 好酒, 一升。 煮取六合服之。


人參丸百五

寧心益智, 安神固精。 人參, 茯苓, 茯神, 棗仁, 遠志, 益智, 牡蠣, 各五錢。 硃砂, 二錢半。 為末, 棗肉丸服。


<千金>人參固本丸百六

治脾虛煩熱, 金水不足, 及肺氣燥熱, 作渴作嗽, 或小便短少赤色, 澀滯如淋, 大便燥結, 此陰虛有火之聖藥也。 人參, 二兩。 天冬, 炒, 麥冬, 炒, 生地黃, 熟地黃, 各四兩。 蜜丸, 桐子大。 每服五六十丸, 空心溫酒或淡鹽湯下。 中寒之人不可服。 如欲作膏, 俟煎成, 外加白蜜四兩。


團參丸百七

治吐血欬嗽服涼藥不得者。 團參散方在小兒十。 人參, 黃耆, 飛羅卅, 各一兩。 上為細末, 滴水和丸, 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 茅根湯下。


天王補心丹百八

寧心保神, 固精益血, 壯力強志, 令人不忘, 去煩熱, 除驚悸, 清三焦, 解乾渴, 育養心氣。 此方之傳, 未考所自。
<道藏>偈云: 昔志公和尚日夜講娙, 鄧天王憫其勞者也, 錫之此方, 因以名焉。
生地黃, 四兩, 洗淨。 人參, 玄參, 炒, 丹參, 炒, 遠志, 炒, 桔梗, 各五錢。 白茯苓, 五錢。 五味, 炒, 當歸, 酒洗, 麥冬, 炒, 天冬, 炒, 柏子仁, 炒, 酸棗仁, 炒, 各一兩。
上為細末, 煉蜜為丸, 每兩分作十丸, 金箔為衣。 每服一丸, 燈心棗湯化下, 食遠臨臥服。 或作小丸亦可。
<類方>: 如前方, 內多黃連二兩, 酒炒。
<醫統>方: 此較前多百部, 菖蒲, 杜仲三味。
生地黃, 二兩, 用砂仁五錢, 茯苓一兩同煮, 去砂仁不用。 人參, 玄參, 丹參, 遠志, 柏子仁, 炒, 棗仁, 炒, 白茯神, 杜仲, 製, 百部, 各一兩。 歸身, 一兩六錢。 天冬, 麥冬, 各一兩二錢。 桔梗, 八錢。 五味, 石菖蒲, 各五錢。
<得效>方用熟地, 不用生地, 餘如<醫統>, 又外加茯苓, 炙甘草, 共一十八味, 分兩俱各等分。 按: 上方惟前十三味者, 乃<道藏經>本方。 此外各有不同, 亦惟隨宜擇用可也。


<百一>補心神效丸百九

黃耆, 蜜炙, 茯神, 人參, 各四兩。 遠志, 製, 二兩。 熟地黃, 三兩。 棗仁, 炒, 柏子仁, 另研, 五味子, 各二兩。 硃砂, 一兩, 另研。
上為末, 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米飲, 溫酒任下。 盜汗不止, 麥麩湯下。 夢遺失精, 人參龍骨湯下。 卒暴心痛, 乳香湯下。 虛煩發熱, 麥門冬湯下。 吐血, 人參湯下。 大便下血, 地榆湯下。 小便出血, 茯苓車前子湯下。 中風不語, 薄荷生薑湯下。 風癇痰氣, 防風湯下。


<局方>平補鎮心丹百十

治心血不足, 時或怔忡, 夜多亂夢, 如墮岸谷。 常服安心腎, 益榮衛。 人參, 龍齒, 各二兩五錢。 白茯苓, 茯神, 麥冬, 五味, 各一兩二錢半。 車前子, 遠志, 製, 天冬, 山藥, 薑汁炒, 熟地, 酒蒸, 各一兩半。 硃砂, 兩半, 為衣。 棗仁, 炒, 三錢。 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八九十丸, 早晚米飲或溫酒下。 一方有肉桂一兩二錢五分。 一方有當歸, 柏子仁, 石菖蒲。
 楼主| 发表于 2007/5/9 10: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集驗>柏子心養心丸百十一

治心勞太過, 神不守舍, 合眼則夢, 遺洩不常。 柏子仁, 鮮白不油者, 以紙包槌去油, 白茯神, 酸棗仁, 生地黃, 當歸身, 各二兩。 五味子, 辰砂, 細研, 犀角, 鎊, 甘草, 各半兩。 上為末, 煉蜜丸如芡實大, 金箔為衣。 午後臨臥各津嚼一丸。


古庵心腎丸百十二

治水火不濟, 心下怔忡, 夜多盜汗, 便赤夢遺。 牛膝, 酒浸, 蓯蓉, 酒浸, 熟地黃, 各二兩。 菟絲子, 酒煮, 三兩。 人參, 黃耆, 蜜炙, 當歸, 酒浸, 山藥, 炒, 鹿茸, 酥炙, 附子, 炮去皮臍, 茯神, 五味子, 龍骨, 煆, 遠志, 甘草湯浸剝, 薑汁妙, 各一兩。 上為細末, 酒煮卅糊丸, 桐子大。 每服百丸, 空心棗湯或清湯送下。


<濟生>遠志丸百十三

治心神恍惚不寧, 夢泄遺精。 人參, 茯神, 白茯苓, 龍齒, 遠志, 薑湯浸炒, 石菖蒲, 各二兩。 蜜丸, 桐子大, 硃砂為衣。 每服七八十丸, 空心鹽湯下。


寧志丸百十四

治怔忡驚悸癲癇。 <得效>寧志丸, 方在和陣三百六十, 與此稍同。 人參, 棗仁, 酒浸, 茯苓, 柏子仁, 當歸, 遠志, 酒浸, 茯神, 石菖蒲, 琥珀, 各五錢。 乳香, 硃砂, 各三錢。
上為末, 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食後棗湯下。


寧志膏百十五

治因驚失志。 人參, 棗仁, 泡去皮, 紙炒, 硃砂, 各半兩。 滴乳香, 一錢, 另研。 上為末, 煉蜜丸, 彈子大。 每服十丸, 薄荷湯下。


定志丸百十六

治心氣不足, 驚悸恐怯, 或語鬼神, 喜笑, 及目不能近視, 反能遠視, 乃陽氣不足也, 宜此方主之。 此方與前開心散小異( 八三) 。 人參, 茯苓, 各二兩。 菖蒲, 遠志, 製, 各一兩。 煉蜜丸, 桐子大, 硃砂為衣。 每服五七十丸, 米飲下。


<拔萃>八物定志丸百十七

補心神, 安魂魄, 去熱除痰。 人參, 一兩半。 石菖蒲, 茯神, 遠志, 製, 各一兩。 麥門冬, 白朮, 各五錢。 硃砂, 一錢。 牛黃, 二錢, 另研。 上為細末, 煉蜜丸, 桐子大, 硃砂為衣。 每服五十丸, 米飲下。 一方有茯苓一兩。


十四友丸百十八

治驚悸怔忡。 人參, 黃耆, 當歸, 生地黃, 遠志, 茯神, 茯苓, 棗仁, 泡去皮, 隔紙炒, 阿膠, 炒, 龍齒, 紫石英, 薄荷, 硃砂, 各一兩。 上為末, 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 食後臨臥棗湯下。


<秘驗>琥珀多寐丸百十九

治健忘恍惚, 神虛不寐。 真琥珀, 真羚羊角, 細鎊, 人參, 白茯神, 遠志, 製, 甘草, 等分。
上為細末, 豬心血和煉蜜丸, 芡實大, 金箔為衣。 每服一丸, 燈心湯嚼下。


<金匱>六味地黃丸百二十

即<金匱>腎氣丸, 亦名地黃丸。 治腎水虧損, 小便淋閉, 頭目眩暈, 腰腿痠軟, 陰虛發熱, 自汗盜汗, 憔悴瘦弱, 精神疲困, 失血失音, 水泛為痰, 病為腫脹, 壯水制火之劑也。 熟地黃, 八兩, 蒸擣。 山茱萸, 山藥, 炒, 各四兩。 丹皮, 澤瀉, 白茯苓, 各三兩。
上為細末, 和地黃膏加煉蜜為丸, 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 空心食前滾白湯, 或淡鹽湯任下。 此方用水煎湯, 即名六味地黃湯, 下八味丸亦同。


崔氏八味地黃丸一二一

治命門火衰, 不能生土, 以致脾胃虛寒, 飲食少思, 大便不實, 或下元冷憊, 臍腹疼痛等證。 王太僕曰: 益火之源以消陰翳, 即此謂也。 即前六味地黃丸加肉桂, 製附子各一兩。


陳氏加減八味丸一二二

治腎水不足, 虛火上炎, 發熱作渴, 口舌生瘡, 或牙根潰蝕, 咽喉疼痛, 寢汗憔悴等證。 此臨川陳自明方。 李氏云: 凡發背之熱, 未有不自腎虛而得之者, 必須五更服加減八味丸。 即前六味丸加肉桂兩, 五味子四兩炒用。 內澤瀉切片, 蒸五次焙用。 一方五味止用一兩。


<良方>益陰腎氣丸一二三

治陰虛潮熱盜汗, 煩熱作渴, 筋骨疼痛, 月經不調等證。 即前六味丸加當歸, 生地各四兩, 五味子二兩。


薛氏加減<金匱>腎氣丸一二四

治脾腎陽虛, 不能行水, 小便不利, 腰重腳腫, 或肚腹腫脹, 四肢浮腫, 或喘急痰盛, 已成臌證, 其效如神。 此證多因脾胃虛弱, 或治失其宜, 元氣復傷而變此證。 若非速救腎中之火, 則陽氣不充於下, 何以生土? 土虛又可以製水? 此必用之劑也, 苟不知此, 必不能救。 若病在燃眉, 當變丸為湯治之。 熟地, 四兩, 酒拌蒸。 山藥, 山茱萸, 川牛膝, 丹皮, 澤瀉, 車前子, 肉桂, 各一兩。 白苓苓, 三兩。 附子, 製, 五錢。 上為末, 煉蜜同地黃膏搗丸, 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 空心米飲下。


丹溪滋陰大補丸一二五

治諸虛不足, 腰腿疼痛, 行步無力。 壯元陽, 益腎水。 熟地, 二兩。 山藥, 炒, 牛膝, 各兩半。 山茱萸, 杜仲, 巴戟肉, 白茯苓, 五味子, 小茴香, 炒, 肉蓯蓉, 酒洗去甲, 新瓦焙乾, 遠志, 甘草湯煮, 晒乾, 各一兩。 石菖蒲, 枸杞, 各五錢。 上為末, 紅棗肉和或煉蜜為丸, 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 空心淡鹽湯或溫酒任下。


大造丸一二六

方在寒陣一五六。 治陰虛血熱諸證。


<秘方>全鹿丸一二七

此藥能補諸虛百損, 五勞七傷, 功效不能盡述。 人製一料服之, 可以延年一紀。 其法須四人共製一鹿, 分而服之, 逾年又共製之, 四人共製四年, 則每人得一全鹿。 若一人獨製一料, 恐久留變壞, 藥力不全矣。 中鹿一隻, 縛殺之, 退去毛, 將肚雜洗淨, 同鹿肉加酒煮熟, 將肉橫切, 焙乾為末; 取皮同雜仍入原湯熬膏, 和藥末, 肉末加煉蜜和搗為丸。 其骨須酥炙為末, 同入之。 人參, 白朮, 炒, 茯苓, 炙甘草, 當歸, 川芎, 生地黃, 黃耆, 蜜炙, 天門冬, 麥門冬, 枸杞, 杜仲, 鹽水炒, 牛膝, 酒拌蒸, 山藥, 炒, 芡實, 炒, 菟絲, 製, 五味子, 鎖陽, 酒拌蒸, 肉蓯蓉, 破故, 酒炒, 巴戟肉, 胡蘆巴, 酒拌蒸, 川續斷, 覆盆子, 酒拌蒸, 楮實子, 酒拌蒸, 秋石, 陳皮, 上各一斤。 川椒, 去目, 炒, 小茴香, 炒, 沉香, 青鹽, 各半斤。 右先須精製諸藥為末, 和勻一處, 候鹿膠成就, 和搗為丸, 桐子大, 焙乾。 用生黃絹作小袋五十條, 每袋約盛一斤, 懸置透風處, 用盡一袋, 又取一袋。 陰濕天須用火烘一二次為妙。 每服八九十丸, 空心臨臥薑湯, 鹽湯, 白湯任下, 冬月溫酒亦可。


<青囊>仙傳斑龍丸一二八

壯精神, 除百病, 養氣血, 補百損, 老人虛人常服, 延年益壽。 昔蜀中有道士酣歌酒肆曰: 尾閭不禁滄海竭, 九轉金丹都慢說, 惟有斑龍頂上珠, 能補玉堂關下血。 真人仲源索方傳世。 鹿角膠, 鹿角霜, 柏子仁, 菟絲子, 製, 熟地黃, 各八兩。 白茯苓, 補骨脂, 各四兩。 右將膠先溶化, 量入無灰酒打糊丸, 桐子大。 每服六七十丸, 空心淡鹽湯或酒任下。


<秘驗>斑龍二至百補丸一二九

此藥固本保元, 生精養血, 培復天真, 大補虛損, 益五內, 除骨蒸, 壯元陽, 多子嗣, 充血脈, 強健筋骸, 美顏色, 增延壽算, 聰明耳目, 潤澤髭鬚, 真王道奇品之方, 功難盡述也。 鹿角, 五十兩為則, 取新角連腦骨者佳, 鋸長二寸許, 用米泔浸一宿, 刷洗淨, 同後藥入罈煮膠。 黃精, 八兩。 枸杞, 懷熟地, 菟絲子, 淘洗淨, 金櫻子, 去毛, 子, 各四兩。 天門冬, 去心, 麥門冬, 去心, 川牛膝, 龍眼肉, 楮實子, 各二兩。 已上十味, 同角入金華好罈, 層層放實, 以新汲淡水入罈平肩, 用蜜梭布四層包口, 以新磚壓之, 置大鍋中井字架上, 以木甑蓋好, 重湯煮三日夜, 毋得間斷火候。 傍用小鍋燒滾水, 不時添注罈內, 并鍋水勿使乾涸。 日足取起, 濾去滓, 將汁用羅底絹絞出, 入淨砂鍋內; 文火熬成膏, 約一斤半, 外煉蜜二斤, 滴水成珠, 攙入調和後藥, 杵合為丸。 鹿角霜, 十兩。 人參, 五兩。 黃耆, 蜜炙。 芡實, 炒。 白茯苓, 山藥, 炒。 山茱萸, 生地黃, 酒洗, 飯上蒸過, 知母, 鹽水炒, 各四兩。 北五味子, 一兩。 夏月加川黃檗四兩, 炒褐色。 以上十味為細末, 用前膏和勻, 木杵搗丸, 桐子大。 空心淡鹽湯送下百餘丸, 隨用煮熟蓮肉或乾棗數枚壓之, 俾納丹田也。


<正傳>鹿角膠丸百三十

治血氣虧損, 兩足痿弱, 不能行動, 久臥床褥者, 神效。 鹿角膠, 一斤。 鹿角霜, 熟地, 各半兩。 當歸四兩。 人參, 牛膝, 菟絲子, 製, 白茯苓, 各三兩。 白朮, 杜仲, 各二兩。 虎脛骨, 酥炙, 龜板, 酥炙, 各一兩。 上為末, 先將鹿角膠用無灰酒二鍾溶化, 加煉蜜擣丸, 桐子大。 每服百丸, 空心鹽薑湯下。


鹿茸丸一三一

治腳氣腿腕生瘡, 及陰虛下元痿弱, 欬嗽等證。 鹿茸, 酥炙, 另搗成泥, 五味子, 當歸, 熟地黃, 各等分。 酒糊和丸, 桐子大。 每服四五十丸, 溫酒或鹽湯任下。


<集驗>鹿茸丸一三二

治諸虛勞倦, 補心腎, 益氣血。 鹿茸, 酥炙, 熟地黃, 當歸, 枸杞, 棗仁, 炒, 附子, 製, 牛膝, 遠志, 薑汁浸炒, 山藥, 沉香, 肉蓯蓉, 酒浸, 各二兩。 麝香, 五分。 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鹽湯下。


<三因>鹿茸丸一三三

治失志傷腎, 腎虛消渴, 小便無度。 鹿茸, 酥炙, 麥門冬, 熟地黃, 黃耆, 炙, 五味, 肉蓯蓉, 雞內金, 酒炒, 山茱萸, 破故紙, 炒, 各七錢。 茯苓, 人參, 牛膝, 酒浸, 玄參, 地骨皮, 各半兩。 上為末, 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 米飲下。


<本事>麋茸丸一三四

治腎虛腰痛, 不能轉側。 麋茸, 鹿茸亦可, 菟絲子, 製, 各一兩。 舶茴香, 五錢。 上為末, 以羊腎二對, 用酒煮爛, 去膜, 研如泥, 和丸, 桐子大, 陰乾。 如太乾, 以酒糊佐之。 每服三五十丸, 溫酒或鹽湯下。


楊氏還少丹一三五

治脾腎虛寒, 飲食少思, 發熱盜汗, 遺精白濁, 真氣虧損, 肌體瘦弱等證。 熟地黃二兩。 山藥, 山茱萸, 杜仲, 薑湯炒, 枸杞, 二兩。 牛膝, 酒浸, 遠志, 薑汁浸炒, 肉蓯蓉, 酒浸, 北五味, 川續斷, 楮實子, 舶茴香, 菟絲子, 製, 巴戟肉, 餘各一兩。 上為細末, 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空心鹽酒下。


<局方>無比山藥丸一三六

治諸虛損傷, 肌肉消瘦, 耳聾目暗。 常服壯筋骨, 益腎水, 令人不老。 山藥, 二兩。 菟絲子, 三兩, 酒浸煮。 五味, 揀淨, 六兩。 肉蓯蓉, 四兩, 切片酒浸, 焙。 杜仲, 三兩, 酒炒。 牛膝, 一兩, 酒浸蒸。 熟地, 澤瀉, 山茱萸, 茯苓, 巴戟肉, 赤石脂, 各一兩。 上為細末, 煉蜜和丸, 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食前溫酒或米飲下。


還元丹一三七

一名延年益壽不老丹。 此藥大補元氣。 服一月自覺異常, 功效不可盡述。 按, 此方為陰虛血熱者宜之, 諸陽虛者不可用。 何首烏, 半斤, 用米泔水浸軟, 竹刀刮去皮, 分四製。 忌鐵器, 以砂鍋, 瓦器盛酒拌芝麻蒸一次, 晒乾; 又用羊肉一斤切片拌蒸一次, 晒乾; 再用酒拌蒸一次, 黑豆拌蒸一次, 各晒乾。 熟地, 生地, 酒浸焙, 各三兩。 天冬, 麥冬, 各末, 一兩。 人參, 五錢。 地骨皮, 童便浸晒, 白茯苓, 酒浸晒乾取末, 各半兩。 右取乳汁六兩, 白蜜十兩, 同煉一器中, 合前末為膏, 磁器取貯, 勿令泄氣。 不拘時服一二匙, 沸湯嗽嚥之。


<經驗>養榮丸一三八

治男婦氣血兩虛, 精神短少, 脾胃不足, 形體羸瘦。 人參, 白朮, 土炒, 當歸, 熟地黃, 黃耆, 芍藥, 山藥, 各一兩。 遠志, 製, 生地黃, 山茱萸, 各半兩。 白茯苓, 二兩。 陳皮, 八錢。 上為細末, 用鴨一隻, 取血入煉蜜和丸, 桐子大。 每服八九十丸, 食前淡鹽湯送下, 或酒亦可。


三才丸一三九

天門冬, 熟地黃, 人參, 等分。 上為末, 煉蜜丸服。


七珍至寶丹百四十

補血生精, 瀉火益水, 強筋骨, 黑鬚髮, 補益之功甚大。 何首烏, 赤, 白各半斤, 酒浸軟, 竹刀刮去皮, 同牛膝蒸。 川牛膝, 半斤, 淨。 用黑豆三升, 同何首烏層層拌鋪甑內, 蒸極熟, 取出去豆, 與何首烏共搗如泥。 白茯苓, 一斤, 用人乳五升煮乾為度。 赤茯苓, 一斤, 用牛乳五升煮乾為度。 當歸, 四兩, 酒浸焙乾。 枸杞, 四兩。 破故, 炒香, 菟絲子, 製各半兩。 煉蜜為丸, 雞頭子大。 每服一丸, 日進三服, 空心溫酒, 午後薑湯, 臨臥鹽湯送下。


<百一>補髓丹一四一

治老人虛弱腎傷, 腰痛不可屈伸。 杜仲, 十兩。 補骨脂, 用芝麻五兩同炒, 以芝麻黑色無聲為度, 去麻不用, 十兩。 鹿茸, 四兩, 燎去毛, 酒浸炙。 上為末, 用胡桃肉三十個, 浸去皮, 搗為膏, 入卅少許, 煮糊為丸, 桐子大。 每服百丸, 溫酒, 鹽湯任下。


枸杞子丸一四二

治腎虛精滑, 補精氣。 甘州枸杞, 黃精, 九蒸九晒。 右二味等分, 相和搗作餅子, 焙乾為末, 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百餘丸, 空心溫酒送下。


<局方>青娥丸一四三

治腎虛腰痛, 益精助陽, 烏鬚壯腳力, 婦人隨證用引吞送, 神效。 破故紙, 四兩, 炒香。 杜仲, 淨八兩, 薑湯炒。 胡桃肉, 十兩。 上為末, 用蒜四兩, 搗膏和丸, 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空心溫酒送下。 一法不用蒜, 以酒糊為丸, 或煉蜜為丸, 服者更佳。 按, 此方可加巴戟肉, 大茴香各四兩為尤妙。 或再加肉蓯蓉亦可。


<良方>加味青娥丸一四四

補諸虛不足, 滋益陰陽, 美容顏, 健腰膝, 止腰痛尤效。 破故, 炒, 小茴, 鹽水炒, 胡蘆巴, 炒, 各四兩。 杜仲, 三兩, 薑汁炒。 胡桃肉, 二十五個。 蓮蕊, 一兩。 青鹽, 煆, 五錢。 穿山甲, 酥炙, 三錢五分。 上為末, 將胡桃肉搗爛, 加酒煮卅糊為丸, 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 空心溫酒下。


十補丸一四五

方在熱陣一七三。 治腎臟虛冷等證。


<保命>煨腎丸一四六

治腎肝虛損, 骨痿不能起床, 筋弱不能收持, 及脾損穀不化, 善益精緩中消穀。 杜仲, 薑湯炒, 牛膝, 萆薢, 白蒺藜, 防風, 菟絲子, 製, 胡蘆巴, 肉蓯蓉, 酒浸, 破故紙, 酒炒, 各等分。 官桂, 減半。 右將豬腰子製如食法, 搗爛加煉蜜和杵千餘為丸, 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 空心用溫酒送下。 治腰痛不起甚效。


<局方>煨腎散一四七

治腎虛腰痛。 杜仲, 薑汁炒, 花椒, 炒出汁, 食鹽, 少許。 上為末, 以豬腰子一枚, 薄批作五七片, 以椒鹽淹去腥水, 摻杜仲末三錢在內, 以薄荷包, 外加濕紙二三層, 煨熟食之, 酒下。


安腎丸一四八

方在熱陣一六七。 治腎經積冷, 下元衰弱。


小腎安丸一四九

方在熱陣一六八。 治腎氣虛寒, 多溺, 腰膝沉重。


石刻安腎丸百五十

方在熱陣一六九治真氣虛憊, 夢遺便數, 腳膝軟弱。


紅鉛丸一五一

一名一卅丹。 一名人精妙合丸。 紫河車, 用頭產壯盛男胎者一具, 以銀鍼挑去紫血, 米泔水洗淨, 用酒, 醋燉爛焙乾。 人乳, 以磁罐盛晒乾者四兩。 或以茯苓末一兩收晒至五兩者亦可。 秋石, 以童男女小便煉成者四兩。 紅鉛, 亦名先天梅子五錢。 此室女初次經血。 扣算女子年歲, 凡五千四十八日, 即女子天癸將至之日, 須預備鍚鉛候取, 以茯苓未收滲晒乾; 或以絲綿滲取, 用烏梅煎湯洗下, 去水晒乾亦可。 上為細末, 煉蜜為丸, 每丸重七釐。 此藥俗傳云以人補人, 得先天之氣, 神妙不可盡述, 每丸價一兩。


打老兒丸一五二

熟地, 山藥, 炒, 各五兩。 牛膝, 酒洗, 巴戟, 枸杞湯洗, 炒, 楮實子, 去浮者, 枸杞, 石菖蒲, 遠志肉, 甘草湯製, 白茯苓, 去筋, 杜仲, 鹽水炒, 北五味, 蜜水拌蒸一二時, 搗餅焙乾, 山茱萸, 上各四兩。 小茴香, 續斷, 各三兩。 肉蓯蓉, 切片酥炒, 五兩。 上為末, 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五六十丸, 空心, 午前, 臨睡, 或酒或鹽湯下百餘丸。


肉蓯蓉丸一五三

治腎虛耳聾。 肉蓯蓉, 酒浸, 焙, 菟絲子, 酒浸煮, 研, 山茱萸, 白茯苓, 熟地黃, 人參, 官桂, 防風, 芍藥, 黃耆, 各五錢。 附子, 炮, 羌活, 澤瀉, 各二錢半。 羊腎, 一對, 薄切, 去筋膜, 炙乾。 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空心溫酒下。
四味肉蓯蓉丸一五四
方在固陣六二。 治小便不禁。


黃耆丸一五五

治虛風羸瘦, 心神虛煩, 筋脈拘攣, 疼痛少睡。 黃耆, 炙, 人參, 熟地黃, 白茯苓, 薏苡仁, 山茱萸, 各一兩。 棗仁, 羌活, 去蘆, 當歸, 羚羊角屑, 枸杞子, 桂心, 各七錢半。 防風, 遠志, 各半兩。 上為細末, 煉蜜和丸, 梧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 溫酒下, 不拘時。


二丹丸一五六

治風邪健忘, 和血養神定志, 內安心神, 外華腠理。 丹參, 天門冬, 熟地黃, 各一兩半。 麥門冬, 白茯苓, 甘草, 各一兩。 人參, 丹皮, 遠志, 各半兩。 上為細末, 煉蜜和丸, 桐子大, 以硃砂半兩為衣。 每服五七十丸, 加至百丸, 空心煎愈風湯送下。


<海藏>益血丹一五七

治大便燥, 久虛亡血。 當歸, 酒浸, 焙, 熟地黃, 等分。 上為末, 煉蜜丸, 彈子大。 細嚼酒下一丸。


<集要>四神丸一五八

治稟賦虛弱, 小便頻數不禁。 五味子, 菟絲餅, 各四兩。 熟地黃, 六兩。 肉蓯蓉, 一斤, 去甲。 上為末, 酒煮山藥糊丸, 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空心鹽湯下。


<局方>虎骨四斤丸一五九

宣州木瓜, 去穰, 天麻, 去蘆, 肉蓯蓉, 洗淨, 牛膝, 焙乾, 各一斤。 附子, 炮去皮臍, 二兩。 虎骨, 酥炙, 一兩。 右先將前四味用無灰酒五升浸, 春秋五日, 夏三日, 冬十日, 取出焙乾, 入附子, 虎骨, 共為末, 用前浸藥酒打卅糊丸, 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 食前鹽湯送下。


加味四斤丸百六十

治肝腎二經氣血不足, 足膝酸痛, 步履不隨, 如受風寒濕毒以致腳氣者, 最宜服之。 虎脛骨, 一兩, 酥炙。 乳香, 另研, 沒藥, 另研, 各五錢。 川烏, 炮去皮, 一兩。 肉蓯蓉, 牛膝, 各一兩半。 天麻, 一兩。 木瓜, 一斤, 去穰蒸。 右各為末, 先將木瓜, 蓯蓉搗膏, 加酒糊和杵丸, 桐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 空心溫酒或鹽湯任下。


<三因>加味四斤丸一六一

治腎虛肺熱, 熱淫於內, 致筋骨痿弱, 不能收持。 肉蓯蓉, 酒洗, 牛膝, 酒洗, 天麻, 木瓜, 鹿茸, 酥炙, 熟地黃, 五味, 酒浸, 菟絲子, 酒煮, 等分。 上為末, 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食前溫酒或米飲送下。 劉宗厚曰: 按此方云: 熱淫於內, 而用溫補, 何也? 然: 陰血衰弱, 血不養筋, 筋緩不能自收持。 今陽燥熱淫於內, 故用此以養陽滋陰, 陰實則水升火降矣。


金剛丸一六二

治腎損骨痿不能起床, 宜此益精。 萆薢, 杜仲, 薑汁炒, 肉蓯蓉, 酒洗, 菟絲子, 製。 右用酒煮豬腰子搗丸, 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 空心溫酒送下。


人參膏一六三

用人參十兩, 細切, 以活水二十盞浸透, 入銀石器內, 桑柴火緩緩煎取十盞, 濾汁, 再以水十盞, 煎渣取汁五盞, 並入前汁, 合煎成膏, 磁瓶收貯。 隨證作湯使調服。 丹溪云: 多慾之人腎氣衰憊, 欬嗽不止, 用生薑橘皮煎湯, 化膏服之。 浦江鄭兄, 五月患痢, 又犯房室, 忽發昏暈, 不知人事, 手撒目暗, 自汗如雨, 喉中痰鳴, 聲如拽鋸, 小便遺失, 脈大無倫, 此陰虧陽絕之證也。 予令急煎大料人參膏, 仍與灸氣海十八壯, 右手能動。 再二壯, 唇口微動。 遂與膏服一盞半, 夜後服三盞, 眼能動。 盡三斤, 方能言而索粥, 盡五斤而痢止, 至十斤而全安。 若作風治誤矣。 一人背疽, 服內托十宣藥已, 多膿出, 作嘔, 發熱, 六脈沉數有力, 此遺瘍所忌也。 遂用大料人參膏, 入竹瀝飲之, 參盡十六斤, 竹伐百餘竿而安。 後經旬餘, 值大風拔木, 瘡復起有膿, 中有紅線一道, 過肩胛抵右肋。 予曰: 急作參膏, 以芎歸橘皮作湯, 入竹瀝, 薑汁飲之, 盡三斤而瘡潰, 調理乃安。 若癰疽潰後, 氣血俱虛, 嘔逆不食, 變證不一者, 以參耆歸朮等分, 煎膏服之最妙。



景岳全書卷之五十三終


[ 本帖最后由 蓝天百云 于 2007/5/9 10:3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5/9 10:4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景岳全書-卷之五十四書集古方八陣

和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局方>二陳湯一

治痰飲嘔惡, 風寒欬嗽, 或頭眩心悸, 或中脘不快, 或因生冷, 或飲酒過多, 脾胃不和等證。 陳皮, 半夏, 製, 各三錢。 茯苓二錢。 炙甘草, 一錢。 水二鍾, 薑三五片, 棗一枚, 煎八分。 食遠服。


加減二陳湯二

治嘔吐吞酸, 胃脘痛, 呃逆。 即前方加丁香九粒, 氣滯甚者, 可加一二錢。


丹溪加味二陳湯三

治食鬱瘀滯, 胸膈不快。 蒼朮, 米泔浸, 白朮, 炒, 橘紅, 半夏, 泡, 茯苓, 川芎, 香附, 各八分。 枳殼, 黃連, 薑炒, 甘草, 各五分。 水盞半, 煎八分。 食前稍熱服。


二朮二陳湯四

治一切嘔吐清水如注。 蒼朮, 土炒, 白朮, 炒, 陳皮, 半夏, 製, 茯苓, 各一錢。 炙甘草, 五分。 水一鍾半, 薑三片, 棗一枚, 煎八分。 稍熱服。 虛寒者加人參, 煨乾薑。 痰飲, 加南星, 倍半夏。 宿食, 加神卅, 砂仁。


<宣明>黃芩二陳湯五

治熱痰。 黃芩, 陳皮, 半夏, 茯苓, 等分。 甘草, 減半。 水一鍾半, 薑三片, 煎七分。 食遠服。


<辦疑>柴葛二陳湯六

治一切瘧, 暑, 濕, 勞, 食等證。 柴胡, 乾葛,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白朮, 蒼朮, 製, 川芎, 黃芩, 各等分。 若陰虛除此味。 水二鍾, 薑三片, 煎服。 內乾葛, 川芎, 蒼朮, 乃發散之劑, 若久瘧及發散過者除之。 陽分汗多, 加人參, 黃耆, 去乾葛。 陰分虛者, 加酒炒芍藥, 當歸, 生地。 久瘧, 微邪潮熱, 加四君子湯, 去祛邪之藥。 若欲截瘧, 加常山, 檳榔, 青皮, 貝母各一錢。


桂附二陳湯七

方在熱陣百十五。 治寒瘧厥冷。 <金匱>


小半夏湯八

治嘔吐, 穀不得下, 及心下有飲者。 半夏, 一升。 生薑, 半斤。 右二味, 以水七升, 煮取一升半, 分溫再服。 <局方>用半夏五錢, 生薑二錢半, 水一鍾半煎服。


<金匱>小半夏加茯苓湯九

治卒嘔吐, 心下痞, 膈間有水, 眩悸者。 即前方加茯苓三兩, 煎法同。


<金匱>大半夏湯十

治胃反不受食, 食入即吐。 <外臺>云: 治嘔而心下痞硬者。 半夏, 二升, 洗完用。 人參, 三兩。 白蜜, 一斤。 右三味, 以水一斗二升, 和蜜揚之二百四十遍, 煮藥取二升半。 溫服一升, 餘分再服。


<御藥>大半夏湯十一

一名橘皮湯。 治痰飲及脾胃不和。 半夏, 陳皮, 白茯苓, 各二錢。 水二鍾, 薑五片, 煎八分。 溫服。


茯苓半夏湯十二

治嘔吐噦, 心下堅痞, 膈間有水, 痰眩驚悸, 及小兒等病。 白茯苓, 二兩。 半夏, 五錢。 右每服三五七錢, 薑, 水煎服。


<宣明>橘皮半夏湯十三

治痰涎壅嗽久不已者, 常服潤燥解肌熱止嗽。 陳皮, 五錢。 半夏, 製, 二錢半。 水一鍾半, 加生薑三五片, 煎七分。 溫服。


<靈樞>秫米半夏湯十四

久病不寐者神效, 世醫鮮用之。 秫米, 一升。 半夏, 五合。 右用千里長流水八升, 揚之萬遍, 取清者五升, 煮秫米, 半夏, 炊以葦薪, 令竭至一升半, 去渣。 飲汁一小杯, 日三服。 其新病者, 覆杯即臥, 汗之即已; 久病者三日已也。


東垣半夏白朮天麻湯十五


治眩暈, 及足太陰痰厥頭痛。 半夏, 錢半。 白朮, 神卅, 炒, 各一錢。 麥芽, 陳皮, 各錢半。 人參, 黃耆, 茯苓, 蒼朮, 天麻, 澤瀉, 各五分。 黃檗, 二分, 乾薑, 三分。 右卅咀。 每服半兩, 水二鍾, 煎八分。 食遠熱服。


<金匱>黃芩半夏生薑湯十六

治乾嘔而利者。 黃芩, 生薑, 各三兩。 炙甘草, 芍藥, 各二兩。 半夏, 半升, 大棗, 十二個。 右六味,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去滓。 溫服一升, 日再夜一服。


東垣平胃散十七

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 心腹卅肋脹滿刺痛, 嘔噦惡心, 吞酸噫氣, 體重節痛, 自利霍亂, 噫膈反胃等證。 厚朴, 薑製炒, 陳皮, 去白, 各五兩。 蒼朮, 去皮, 米泔浸炒, 八兩。 炙甘草, 三兩。 本方加人參, 茯苓各二兩, 即名參苓平胃散。 上為末。 每服二錢, 水一鍾, 薑三片, 棗二枚, 煎七分。 去渣溫服。 或去薑棗, 入鹽一小捻, 單以沸湯點服亦可。 如小便不利, 加茯苓, 澤瀉。 如飲食不化, 加神卅, 麥芽, 枳實。 如胃中氣痛, 加木香, 枳實或枳殼。 如脾胃困倦, 加人參, 黃耆。 如有痰, 加半夏。 如便硬腹脹, 加大黃, 芒硝。 如脈大內熱, 加黃連, 黃芩。


調氣平胃散十八

治胃氣不和, 脹滿腹痛。 厚朴, 製, 陳皮, 木香, 烏藥, 白豆蔻, 砂仁, 白檀香, 各一錢。 甘草, 五分。 蒼朮, 錢半。 藿香, 一錢二分。 水一鍾半, 生薑三片, 煎八分。 食遠溫服。


錢氏益黃散十九

治脾土虛寒, 寒水反來侮土而嘔吐不食, 或肚腹作痛, 或大便不實, 手足逆冷等證。 陳皮, 一兩。 青皮, 訶子肉, 炮去皮, 炙甘草, 各半兩。 丁香, 二錢。 右每服四錢, 水煎服。


藿香正氣散二十

治外感風寒, 內停飲食, 頭疼寒熱, 或霍亂泄瀉, 痞滿嘔逆, 及四時不正之氣, 瘧痢傷寒等證。 藿香, 紫蘇, 桔梗, 白芷, 大腹皮, 各一錢。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白朮, 厚朴, 各八分。 水二鍾, 薑三片, 棗一枚, 煎八分。 熱服取汗。


不換金正氣散二一

治脾氣虛弱, 寒邪相搏, 痰停胸膈, 致發寒熱, 或作瘧疾, 或受山嵐瘴氣等毒。 厚朴, 薑製, 藿香, 半夏, 蒼朮, 米泔浸, 陳皮, 各一錢。 甘草, 炙五分。 薑, 棗, 水煎服。


陳氏不換金正氣散二二

治感冒風寒, 或傷生冷, 或瘴瘧, 或疫癘。 蒼朮, 米泔浸炒。 厚朴, 薑汁炒, 各四兩。 橘紅, 三兩。 炙甘草, 半夏, 製, 藿香, 各二兩。 人參, 木香, 濕紙裹煨, 白茯苓, 各一兩。 右每服一兩, 薑, 棗, 水煎服。


徐氏正氣散二三

正胃氣, 進飲食, 退寒瘧, 食瘧, 瘴氣, 脾胃滯者, 用之為宜。 藿香, 草果, 各二兩。 半夏, 製, 陳皮, 厚朴, 砂仁, 炙甘草, 各一兩。 上為末, 每服三錢, 加生薑七片, 棗三枚同煎。 俟瘧未發前, 和渣服。


<濟生>大正氣散二四

治脾胃不和, 為風寒濕氣所傷, 心腹脹悶, 有妨飲食。 白朮, 陳皮, 各二錢。 半夏, 製, 藿香葉, 厚朴, 薑炒, 桂枝, 枳殼, 檳榔, 乾薑, 炮, 各錢。 甘草, 炙, 五分。 水一鍾半, 薑三片, 棗一枚, 煎七分。 不時溫服。


東垣升陽益胃湯二五

治秋燥令行, 濕熱少退, 脾胃虛弱, 怠惰嗜臥, 體重節痛, 四肢不收, 口苦舌乾, 飲食不消, 大便不調, 小便頻數, 兼見肺病, 洒淅惡寒, 慘慘不樂, 面色惡而不和, 乃陽氣不伸故也, 當升陽益胃。 <良方>無黃耆, 甘草, 半夏, 芍藥四味。 人參, 炙甘草, 半夏, 脈澀者宜用, 各一錢。 黃耆, 二錢。 白朮, 三分。 白芍, 防風, 羌活, 獨活, 各五分。 柴胡, 茯苓, 小便利者勿用, 澤瀉, 不淋者勿用, 各三分。 陳皮, 四分。 黃連, 二分。 右卅咀。 每服三錢, 漸加至五錢, 生薑五片, 棗二枚, 水三鍾, 煎一鍾。 早飯午飯之間溫服。 忌語話一二時, 及酒濕助火之物。 服藥後, 如小便畢而病反增, 是不宜利小便也, 當去茯苓, 澤瀉。 若得喜食增食, 初一二日間不可太飽, 恐藥力尚淺, 胃氣再傷, 不得轉運也。 或用美食以助藥力而滋胃氣, 慎不可淡食以損藥力而助邪氣之沉降也。 亦可小役形體, 使胃氣升發, 切勿大勞, 致令復傷, 但以胃氣安靜為尤善。


海藏白朮湯二六

治風濕惡寒脈緩。 白朮, 防風, 甘草。 右卅咀, 加生薑煎服。
 楼主| 发表于 2007/5/9 10:4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濟生>白朮湯二七

治五臟受濕, 欬嗽痰多, 氣喘身重, 脈濡細。 白朮, 橘紅, 半夏, 茯苓各二錢, 炙甘草, 一錢。 水一鍾半, 薑五片, 煎七分。 食遠服。


<良方>三味白朮湯二八

方在婦人十二。 治妊娠內熱心痛。


<良方>四味白朮湯二九

方在婦人十三。 治妊娠胃虛惡阻。


白朮散三十

治自汗盜汗極效。 白朮, 半斤。 右將白朮切成小塊, 用浮麥一升, 水一斗, 同煮乾; 如白朮尚硬, 再加水煮透爛, 取起切片, 焙乾為末。 每服二三錢, 仍用浮麥煎湯, 食遠調服。 如治小兒, 以炒黃耆煎湯, 量兒大小與服。 忌羅蔔, 辛辣炙卅之物, 乳母尤忌。


<宣明>白朮散三一

方在固陣三。 治虛風多汗痿弱。


<良方>白朮散三二

方在婦人十一。 治妊娠傷寒內熱等證。


調胃白朮散三三

治脾胃不和, 腹脹泄瀉, 身面浮腫。 白朮, 茯苓, 各二錢。 陳皮, 白芍藥, 炒, 澤瀉, 檳榔, 各一錢。 木香, 五分。 水二鍾, 薑三片, 煎八分。 食遠服。 如腫不退, 倍加白朮, 並枳實麩炒一錢。


白朮芍藥湯三四

治脾經受濕水泄, 體重微滿, 困弱無力, 不欲飲食, 或暴泄無數, 水穀不化, 宜此和之。 白朮, 炒, 芍藥, 炒, 各一兩。 甘草, 炒, 半兩。 右每用一兩, 水煎服。


<草窗>白朮芍藥散三五

治痛瀉要方。 白朮, 炒, 三兩。 芍藥, 炒, 二兩。 陳皮, 炒, 兩半。 防風, 一兩。 右或煎或丸或散皆可用。 瀉者加炒升麻六錢。


<金匱>苓桂朮甘草湯三六

病痰飲者, 當以溫藥和之。 凡心下有痰飲, 胸卅支滿, 目眩, 此方主之。 茯苓, 四兩。 桂枝, 白朮, 各三兩。 甘草, 二兩。 右以水六升, 煮取三升, 溫分三服, 小便則利。


神朮散三七

治傷寒頭痛身熱等證。 蒼朮, 二錢。 川芎, 蒿本, 甘草, 各一錢。 水二鍾, 薑三片, 煎一鍾。 不拘時服。


<局方>神朮散三八

方在散陣六五。 治四時瘟疫, 頭疼發熱。


海藏神朮湯三九

治風濕惡寒脈緊。 蒼朮, 防風, 甘草。 右卅咀。 加卅白煎服。 治剛卅無汗者, 加羌活, 或獨活, 麻黃。


<約說>沉香降氣散四十

治陰陽壅滯, 氣不升降, 胸膈痞塞, 或留飲吞酸, 卅下妨悶。 沉香, 二錢八分。 砂仁, 七錢半。 香附子, 去毛, 鹽水炒, 六兩二錢五分。 炙甘草, 五錢五分。 右為極細末。 每服二錢, 入鹽少許, 沸湯調。 不拘時服, 或淡薑湯亦可。


<和劑>蘇子降氣湯四一

治心腹脹滿, 喘促氣急, 消痰進食。 蘇子, 炒, 半夏卅, 前胡, 當歸, 陳皮, 厚朴, 製, 各八分。 桂, 甘草, 各三分。 水二鍾, 薑三片, 煎七分。 不拘時服。


<醫林>小降氣湯四二

治濁氣在上, 痰涎壅盛。 家紫蘇, 台烏藥, 白芍, 陳皮, 各二錢。 炙甘草, 五分。 水一鍾半, 生薑三片, 棗一枚, 煎七分。 食遠服。


<統旨>木香順氣散四三

治氣滯腹痛卅痛。 木香, 香附, 檳榔, 青皮, 陳皮, 枳殼, 砂仁, 厚朴, 製, 蒼朮, 各一錢。 炙甘草, 五分。 水二鍾, 薑三片, 煎八分。 食遠服。


<局方>木香調氣散四四

木香, 白檀香, 白豆蔻, 丁香, 各二錢。 炙甘草, 藿香, 各八錢。 砂仁, 四錢。 上為末。 每服二錢, 入鹽少許, 沸湯點服。


流氣飲子四五

治三焦氣壅, 五臟不和, 胸膈痞滿, 肩背攻痛, 嘔吐氣喘, 痰盛浮腫等證。 即外科方脈流氣飲。 木香, 磨汁, 檳榔, 青皮, 陳皮, 枳殼, 烏藥, 大腹皮, 枳實, 茯苓, 紫蘇, 桔梗, 防風, 黃耆, 當歸, 川芎, 芍藥, 甘草, 半夏, 製, 各等分。 水一鍾半, 薑三片, 棗一枚, 煎服。


<和劑>二十四味流氣飲四六

調營衛, 利三焦, 行痞滯, 消腫脹。 紫蘇, 陳皮, 青皮, 厚朴, 製, 炙甘草, 香附, 炒, 各四兩。 木通, 二兩。 大腹皮, 丁香皮, 檳榔, 肉桂, 木香, 草果, 莪朮, 炮, 藿香, 各一兩半。 麥冬, 人參, 白朮, 赤茯苓, 木瓜, 白芷, 半夏, 枳殼, 炒, 石菖蒲, 各一兩。 右每服三錢, 薑四片, 棗二枚, 水煎服。


七氣湯四七

治七情之氣鬱結於中, 心腹絞痛不可忍, 及不能飲食。 半夏, 製, 五兩。 人參, 肉桂, 甘草, 炙, 各一兩。 右每服三五錢, 水一鍾半, 薑三片, 煎八分服。


<三因>七氣湯四八

治如前。 按此方即<局方>四七湯也。 在後九七。 半夏, 五兩製。 茯苓, 四兩。 厚朴, 三兩。 紫蘇, 二兩。 右每服三五錢, 薑七片, 棗二枚, 水煎服。


加味七氣湯四九

即前七氣湯加厚朴, 茯苓各等分。


<局方>七氣湯五十

治七情鬱結, 臟氣互相刑剋, 陰陽不和, 揮霍撩亂, 吐瀉交作。 半夏, 製, 厚朴, 芍藥, 茯苓, 各二錢。 人參, 肉桂, 橘紅, 紫蘇, 各一錢。 水二鍾, 加薑, 棗煎服。


<指迷>七氣湯五一

治七情相干, 陰陽不得升降, 氣道壅滯, 攻衝作疼, 積聚癥瘕脹滿等證。 半夏, 甘草, 各七分半。 白附, 錢半。 青皮, 陳皮, 桔梗, 官桂, 藿香, 益智, 莪朮, 煨, 各一錢。 右每服三五錢, 薑三片, 棗一枚, 水煎服。 <統旨>七氣湯湯有三棱, 玄胡索, 薑黃, 草豆蔻, 無半夏, 桔梗。 <濟生>大七氣湯有三棱, 無半夏。


四磨飲五二

治諸逆氣。 沉香, 烏藥, 枳實, 檳榔。 右四味, 用白湯共磨服, 或下養正丹尤佳。 一方用白酒磨。 <濟生方>用人參, 無枳實。 本方加木香, 即名五磨飲。


<濟生>疏鑿飲五三

治水氣通身浮腫, 喘呼氣急, 煩渴, 大小便不利。 澤瀉, 茯苓皮, 木通, 商陸, 大腹皮, 檳榔, 羌活, 去蘆, 秦艽, 去蘆, 椒目, 赤小豆, 炒。 右卅咀。 每服六七錢, 水一鍾半, 薑五片, 煎服。


<良方>厚朴湯五四

治心腹脹滿。 此病氣壅實者之治法也。 厚朴, 四, 五錢, 薑汁炒。 加生薑五七片, 水煎溫服。 或間用沉香降氣散。


木香寬中散五五

治七情傷於脾胃, 以致胸膈痞滿, 停痰氣逆, 或成五膈之病。 青皮, 陳皮, 丁香, 各四兩。 厚朴, 製, 一斤。 甘草, 炙, 五兩。 白豆蔻, 二兩。 香附, 炒, 砂仁, 木香, 各三兩。 上為末。 每服二錢, 薑鹽湯調服。 若脾胃虛損之證, 不可過服, 或與六君子兼用之。


<良方>木香分氣飲五六

治氣滯留注四肢, 腹急中滿, 胸膈卅肋膨脹, 虛氣上衝, 小便臭濁。 木香, 豬苓, 澤瀉, 赤茯苓, 半夏, 枳殼, 檳榔, 燈草, 蘇子, 等分。 右卅咀。 每服一兩, 水一鍾半, 煎八分, 入麝香末少許。 食遠服。


<良方>人參木香散五七

治水氣病。 人參, 木香, 茯苓, 滑石, 琥珀, 海金沙, 枳殼, 檳榔, 豬苓, 甘草, 等分。 右卅咀。 每服一兩, 生薑三片, 水一鍾半, 煎七分。 日進三服, 不拘時。


消導寬中湯五八

治氣滯食滯, 水腫脹滿。 白朮, 一錢半, 枳實, 麩炒, 厚朴, 薑製, 陳皮, 半夏, 茯苓, 山楂, 神卅, 炒, 麥芽, 炒, 蘿蔔子, 炒, 各一錢。 水一鍾半, 薑三片, 煎八分。 食遠服。 小便不利, 加豬苓, 澤瀉。


化滯調中湯五九

治食滯脹滿。 白朮, 錢半。 人參, 白茯苓, 陳皮, 厚朴, 薑汁炒, 山查, 半夏, 各一錢。 神卅, 炒, 麥芽, 炒, 各八分。 砂仁, 七分。 水一鍾半, 薑三片, 煎七分。 食前服。 脹甚者, 加蘿蔔子炒用一錢, 卅食傷者尤宜用。


索矩三和湯六十

治脾濕腫滿。 陳皮, 厚朴, 薑炒, 白朮, 檳榔, 各一錢。 紫蘇, 七分。 海金沙, 木通, 各五分。 水一鍾半, 薑三片, 棗一枚, 煎七分。 食遠服。


<寶鑑>導滯通經湯六一

治脾濕氣不宣通, 面目手足浮腫。 木香, 白朮, 桑白皮, 陳皮, 各五錢。 茯苓, 一兩。 右卅咀。 每服七八錢, 水一鍾半, 煎八分。 食前溫服。


<良方>導水茯苓湯六二

治水腫, 頭面手足遍身腫如爛瓜之狀按而塌陷, 胸腹喘滿, 不能轉側安睡, 飲食不下, 小便秘澀, 溺出如割, 或如黑豆汁而絕少, 服喘嗽氣逆諸藥不效者, 用此即漸利而愈。 赤茯苓, 麥門冬, 去心, 澤瀉, 白朮, 各三兩。 桑白皮, 紫蘇, 檳榔, 木瓜, 各一兩。 大腹皮, 陳皮, 砂仁, 木香, 各七錢半。 右卅咀。 每服一, 二兩, 水二鍾, 燈草一, 二十根, 煎八分。 食前服。 如病重者可用藥五兩, 再倍加麥冬及燈草半兩, 以水一斗, 於砂鍋內熬至一大碗, 再下小銚內煎至一鍾, 五更空心服, 柤再煎。 連進此三服, 自然小水利, 一日添如一日。


健脾散六三

和中健胃, 消食快氣。 人參, 白朮, 炒, 丁香, 藿香, 砂仁, 炒, 肉果, 煨, 神卅, 炒, 炙甘草, 等分。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 不拘時, 橘皮湯下。


參朮健脾湯六四

治脾虛兼滯脹滿。 人參, 白茯苓, 陳皮, 半夏, 砂仁, 厚朴, 薑製, 各一錢。 白朮, 二錢。 甘草, 三分。 水一鍾半, 薑三片, 煎七分。 食遠服。 加神卅, 麥芽, 山楂, 消脹尤佳。
 楼主| 发表于 2007/5/9 10: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因>當歸散六五

水腫之疾, 多由火不養土, 土不製水, 故水氣盈溢, 脈道閉塞, 滲透經絡, 發為浮腫, 心腹脹滿之證。 當歸, 桂心, 木香, 赤茯苓, 木通, 檳榔, 赤芍藥, 牡丹皮, 陳皮, 白朮, 各一錢半, 木瓜, 一片。 水二鍾, 加紫蘇五葉, 煎八分。 不拘時服。


當歸活血散六六

治瘀血脹滿。 赤芍藥, 歸尾, 酒洗, 生地黃, 各錢半, 桃仁, 去皮尖, 炒, 紅花, 酒洗, 香附, 童便浸, 各一錢。 川芎, 牡丹皮, 玄胡索, 蓬朮, 炮, 各八分。 三棱, 炮, 青皮, 各七分。 水一鍾半, 煎七分。 食前服。


<局方>五皮散六七

治風濕客於脾經, 以致面目虛浮, 四肢腫滿, 心腹膨脹, 上氣急促, 兼治皮水, 胎水。 五加皮, 地骨皮, 大腹皮, 茯苓皮, 生薑皮, 等分。 右咀。 每服三錢, 水一大鍾, 煎七分。 熱服無時。


<澹寮>五皮散六八

治病後身面四肢浮腫, 小便不利, 脈虛而大。 此由諸氣不能運行, 散漫於皮膚肌腠之間, 故令腫滿, 此藥最宜。 大腹皮, 陳皮, 生薑皮, 桑白皮, 炒, 赤茯苓皮, 各等分。 右卅咀。 每服五六錢, 水一大鍾, 煎八分。 不拘時溫服, 日三次。 忌生冷油膩堅硬之物。


沉香琥珀丸六九

治水腫一切小便不通難治之證。 沉香, 郁李仁, 去皮, 葶藶, 炒, 各兩半。 琥珀, 杏仁, 去皮尖, 紫蘇, 赤茯苓, 澤瀉, 各半兩。 橘紅, 防己, 各七錢半。 上為細末, 煉蜜丸, 梧子大, 以麝香為衣。 每服二十五丸, 漸加至五七十丸, 空心人參湯送下, 量虛實增減。


法製陳皮七十

消食化氣, 寬利胸膈, 美進飲食。 茴香, 炒, 甘草, 炙, 各二兩。 青鹽, 炒, 一兩。 乾薑, 烏梅肉, 各半兩。 白檀香, 二錢半。 右六味, 共為末, 外以廣陳皮半斤, 湯浸去白, 淨取四兩, 切作細條子。 用水一大碗, 煎藥末三兩, 同陳皮條子一處慢火煮, 候陳皮極軟, 控乾, 少時用餘剩乾藥末拌勻, 焙乾。 每服不拘多少, 細嚼溫薑湯下, 無時。


<家秘>祛痛散七一

治諸般心氣痛, 或氣滯不行, 攻刺心腹, 痛連胸卅, 小腸吊疝, 及婦人血氣刺痛。 此方屢用, 無不神效。 青皮, 五靈脂, 去石, 川楝子, 穿山甲, 大茴香, 各二錢。 良薑, 香油炒, 玄胡索, 沒藥, 檳榔, 各錢半。 沉香, 一錢。 木香, 錢二分。 砂仁, 少許。 右咀, 用木鱉子仁一錢二分, 同前藥炒令焦燥, 去木鱉不用, 共為細末。 每服一錢, 加鹽一星, 用酒或滾水送下。


調痛散七二

治脾痛氣膈。 木香, 丁香, 檀香, 大香附, 台烏藥, 莪朮, 肉桂, 片薑黃, 白生薑, 白豆蔻, 砂仁, 炙甘草, 等分。 右咀。 每服二錢半, 加紫蘇四葉, 煎湯服。


丁香止痛散七三

方在熱陣百八。 治心痛。


<良方>烏藥散七四

治血氣壅滯, 心腹作痛。 烏藥, 莪朮, 醋浸炒, 桂心, 桃仁, 當歸, 青皮, 木香, 等分。 上為末。 每服二錢, 熱酒調下。


<奇效>手拈散七五

治心脾氣痛。 延胡索, 五靈脂, 草果, 沒藥, 等分。 上為細末。 每服二三錢, 不拘時, 熱酒調下。


<良方>遊山方七六

治心脾痛。 此藥極奇, 葉石林遊山, 見一小寺頗潔, 問僧所以仰給者, 則曰: 素無田產, 亦不苦求, 只貨數藥以贍, 其脾疼藥最為流布。 有詩云: 草果玄胡索, 靈脂並沒藥。 酒調一, 二錢, 一似手拈卻。 右等分為末。 每服三錢, 不拘時溫酒調下。


舒筋湯七七

一名如神湯。 治閃肭血滯, 腰腹卅痛, 及產後血滯作痛者更妙。 當歸, 玄胡索, 桂心, 等分。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 不拘時溫酒調服。 一方加杜仲, 牛膝, 桃仁, 續斷亦可。


丹溪玄桂丸七八

治死血留胃脘, 當心作痛。 玄胡索, 一兩半。 官桂, 紅花, 紅卅, 滑石, 各五錢。 桃仁, 三十粒。 上為細末, 湯浸蒸餅為丸, 綠豆大。 每服四十丸, 薑湯下。


潔古枳朮丸七九

治痞積, 消食強胃。 枳實, 去瓤, 麩炒, 一兩。 白朮, 麩炒, 二兩。 上為末, 荷葉裹燒飯為丸, 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白朮湯。 但久服之, 令人胃氣強實, 不復傷也。 東垣橘皮枳朮丸, 即前方加陳皮一兩, 半夏一兩, 即名橘半枳朮丸。


香砂枳朮丸八十

破滯氣, 消宿食, 開胃進食。 木香, 砂仁, 各五錢。 枳實, 麩炒, 一兩。 白朮, 米泔浸炒, 二兩。 右制, 服如枳朮丸法。


卅檗枳朮丸八一

治強食多食, 心胸滿悶不快。 神卅, 炒, 麥檗, 炒, 枳實, 麩炒, 各一兩。 白朮, 二兩。 右制, 服如枳朮丸法。


東垣木香人參生薑枳朮丸八二

開胃, 進飲食。 木香, 三錢。 人參, 五錢。 乾生薑, 二錢半。 陳皮, 四錢。 枳實, 一兩, 炒。 白朮, 一兩半。 上為細末, 荷葉燒飯為丸, 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食前溫水下。


<直指>加味枳朮丸八三

治脾胃虛弱, 食積氣滯, 胸腹脹滿。 常服進食寬中, 和暢脾胃。 白朮, 泔浸土炒, 二兩。 枳實, 麩炒, 一兩。 神卅, 炒。 麥芽, 炒, 陳皮, 山楂, 香附, 炒, 各一兩。 砂仁, 炒, 半兩。 如前法丸服。


丹溪枳實丸八四

專治食積癖塊。 枳實, 白朮, 山楂, 麥芽, 神卅, 半夏, 各一兩。 蒼朮, 陳皮, 各五錢, 木香, 錢半, 薑黃, 三錢。 荷葉蒸飯為丸, 桐子大。 每服百丸, 食後薑湯下。


<醫統>大健脾丸八五

又名百穀丸。 徐東皋曰: 此方健脾養胃, 滋穀氣, 除濕熱, 寬胸膈, 去痞滿。 久服強中益氣, 百病不生。 人參, 白茯苓, 飯上蒸, 廣陳皮, 各二兩。 枳實, 飯上蒸, 青皮, 米醋洗, 半夏卅, 炒, 山楂肉, 飯上蒸, 各一兩。 白朮, 土炒, 三兩。 穀芽, 炒, 一兩六錢。 白豆蔻, 炒, 廣木香, 各五錢。 川黃連, 一兩六錢, 同吳茱萸五錢浸炒赤色, 去茱萸。 上為末, 用長流水煮荷葉老米粥搗丸, 綠豆大。 每服百丸, 食前白湯下。 愚按: 此方雖佳, 但脾多畏寒, 若非有火, 當去黃連, 或仍加炮薑一, 二兩為妙。
 楼主| 发表于 2007/5/9 10: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楊氏啟脾丸八六

治脾胃不和, 氣不升降, 中滿痞塞, 心腹膨脹, 腸鳴泄瀉, 不思飲食。 人參, 白朮, 陳皮, 青皮, 去瓤, 神卅, 炒, 麥芽, 炒, 砂仁, 厚朴, 乾薑, 各一兩。 甘草, 兩半, 炙。 煉蜜為丸, 彈子大。 每服一丸, 食前細嚼, 米飲下。




和中丸八七

治久病厭厭不能食, 而臟腑或秘或溏, 此皆胃虛所致。 常服之, 和中理氣, 消痰積, 去濕滯, 厚腸胃, 進飲食。 白朮, 麩炒, 二兩四錢。 厚朴, 薑製, 二兩。 陳皮, 一兩六錢。 半夏, 湯泡, 一兩。 檳榔, 五錢。 枳實, 五錢。 炙甘草, 四錢。 木香, 二錢。 右用生薑自然汁浸蒸餅為丸, 桐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 食遠溫水送下。


東垣和中丸八八

開胃進食。 人參, 白朮, 各三錢。 乾薑, 炮, 甘草, 炙, 陳皮, 各一錢。 木瓜, 一枚。 上為末, 蒸餅為丸, 桐子大。 食前白湯下三五十丸。


養胃進食丸八九

治脾胃虛弱, 心腹脹滿, 面色痿黃, 肌肉消瘦, 怠惰嗜臥, 或不思食。 常服滋養脾胃, 進飲食, 消痰涎, 辟風寒濕冷邪氣。 人參, 白茯苓, 白朮, 泔浸, 炒。 厚朴, 薑炒, 各二兩。 神卅, 二兩半, 炒。 大麥檗, 炒, 橘紅, 各一兩半。 甘草, 炙, 一兩。 蒼朮, 堅小而甘者, 米泔浸去皮, 五兩, 炒。 右九味, 為末, 水卅糊丸, 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食前米湯或薑湯送下。


消食丸九十

治一切食積停滯。 山查, 神卅, 炒, 麥芽, 炒, 蘿蔔子, 青皮, 陳皮, 香附, 各二兩。 阿魏, 一兩, 醋浸另研。 湯泡蒸餅為丸, 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 食遠薑湯下。


<濟生>導痰湯九一

治一切痰涎壅盛, 或胸膈留飲, 痞塞不通。 陳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南星, 枳殼, 炒。 右等分, 每服六錢, 水二鍾, 薑五片, 或十片, 煎七分。 食後服。


海藏五飲湯九二

一留飲, 在心下。 二澼飲, 在卅下。 三痰飲, 在胃中。 四溢飲, 在膈上。 五流飲, 在腸間。 凡此五飲, 以酒後飲冷過多所致。 旋覆花, 人參, 橘紅, 炒, 枳實, 厚朴, 薑汁炒。 半夏, 茯苓, 澤瀉, 白朮, 豬苓, 各八分, 前胡, 桂心, 芍藥, 炙甘草, 各五分。 水二鍾, 薑十片, 煎八分。 不拘時服。 飲酒傷者, 加葛根, 砂仁。


<外臺>茯苓飲九三

治胸有停痰宿水, 自吐出水後, 心胸間虛, 氣滿不能食。 消痰氣, 令能食。 茯苓, 人參, 白朮, 各三兩。 枳實, 二兩。 陳皮, 二兩半。 生薑, 四兩。 右六味, 水六升, 煮取一升八合, 分溫三服, 如人行八九里進之。


茯苓飲子九四

治痰迷心竅, 怔忡不止。 陳皮, 半夏, 茯苓, 茯神, 麥冬, 各錢半。 沉香, 甘草, 各五分。 右水一鍾半, 薑五片, 煎七分服。


千緡湯九五

治痰喘不得臥, 人扶而坐, 一服即安。 半夏, 泡, 七個。 炙甘草, 皂角, 炙, 各一寸。 生薑, 一指大。 水一鍾半, 煎七分。 不拘時服。


玉液湯九六

治七情所傷, 氣鬱生涎, 隨氣上逆, 頭目眩暈, 心慒忪悸, 眉棱骨痛。 半夏, 大者六錢, 湯泡七次, 切片。 右作一服, 水鍾半, 薑十片, 煎七分, 入沉香末少許。 不拘時溫服。
 楼主| 发表于 2007/5/9 10: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局方>四七湯九七

治七情之氣結成痰涎, 狀如破絮, 或如梅核, 在咽喉之間, 咯不出, 嚥不下, 此七情所為也。 或中脘痞滿, 氣不舒快, 痰飲嘔惡, 皆治之。 半夏, 湯泡, 錢半。 茯苓, 一錢二分。 蘇葉, 六分。 厚朴, 薑製, 九分。 水一鍾半, 生薑七片, 紅棗二枚, 煎八分。 不時服。


<得效>加味四七湯九八

治心氣鬱滯, 豁痰散驚。 半夏, 製, 二錢半。 厚朴, 製。 茯苓, 各一錢半。 蘇葉, 茯神, 各一錢。 遠志, 石菖蒲, 甘草, 各五分。 水二鍾, 加薑, 棗煎服。


<玉機>澤瀉湯九九

治心下有支飲, 苦眩冒。 澤瀉, 五錢。 白朮, 二錢。 水二鍾, 煎七分。 食遠溫服。


朱砂消痰飲百

治痰迷心竅, 驚悸怔忡。 膽星, 五錢。 朱砂, 二錢半, 另研。 麝香, 二分, 另研。 上為末。 臨臥薑湯調下一錢。


深師消飲丸百一

治停飲胸滿嘔逆, 腹中水聲, 不思飲食。 白朮, 二兩。 茯苓, 五錢。 枳實, 炒, 乾薑, 炮, 各七錢。 上為細末, 蜜丸, 桐子大。 溫水下三十丸。


<秘方>星香丸百二

治諸般氣嗽生痰。 南星, 礬水泡一宿, 半夏, 製同上, 共泡之。 香附, 皂角水浸一周時, 各二兩。 陳皮, 去白, 一兩。 右不見火為末, 薑汁糊丸。 每服五十丸, 臨臥薑湯送下。


祛痰丸百三

治風痰頭旋惡逆, 胸膈不利。 南星, 生, 半夏, 生, 赤茯苓, 橘紅, 乾薑, 炮, 等分。 上為細末, 卅糊丸, 梧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 不拘時, 米飲送下。


天花丸百四

亦名玉壺丸。 治消渴引飲無度。 人參, 天花粉, 各等分。 上為細末, 煉蜜丸, 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麥門冬湯下。


<局方>玉壺丸百五

治風痰頭痛, 亦治諸痰。 南星, 生, 半夏, 生, 各一兩。 天麻, 五錢。 白卅, 三兩。 上為末, 水和為丸, 桐子大。 每服三五十丸, 同水一大盞, 煎沸入藥, 煮令藥浮即熟, 漉出放溫, 別用生薑湯下。 一方: 用南星, 半夏各二兩俱製, 天麻, 白礬各五錢, 共為末, 以薑汁糊丸, 如胡椒大。 每服三十丸, 白湯下。
 楼主| 发表于 2007/5/9 10: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玉液丸百六

治風熱痰涎壅盛, 利咽膈, 清頭目, 止欬嗽, 除煩熱。 半夏, 湯泡, 焙為細末, 枯礬, 研細。 各十兩。 寒水石, 煆赤為末, 水飛, 三十兩。 右研勻, 卅糊丸, 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 食後淡薑湯下。


潔古玉粉丸百七

治氣痰欬嗽。 南星, 半夏, 各一兩, 俱湯浸。 橘紅, 二兩。 上為末, 湯浸蒸餅為丸, 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 人參, 生薑湯任下, 食後。


<瑞竹>杏仁丸百八

治久嗽, 及老人欬嗽, 喘急不已, 睡臥不得, 服此立效。 杏仁, 去皮尖, 炒, 胡桃肉, 去皮。 右等分, 研為膏, 加煉蜜丸, 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 食後細嚼, 薑湯下。


許學士神朮丸百九

治痰飲。 此足陽明, 太陽治濕發散之劑也。 茅山蒼朮, 一斤, 米泔浸一宿, 去皮切片, 焙乾為末。 生油麻, 五錢, 水二盞研細取漿。 大棗, 十五個, 煮取肉, 研, 旋入麻漿拌和藥。 右三味, 和丸, 桐子大, 日乾。 每服五七十丸, 空心溫酒下。


<三因>卅朮丸百十

治中脘宿食留飲, 酸蜇心痛, 嘈雜, 口吐清水。 神卅, 炒, 三兩。 陳皮, 一兩。 蒼朮, 米泔浸三宿, 切炒, 一兩半。 上為末, 生薑汁別煮神卅糊為丸。 薑湯送下。


<百一>三仙丸百十一

治一切濕痰痰飲, 胸膈煩滿, 痰涎不利, 頭目不清。 南星, 半夏, 香附, 各等分。 右南星, 半夏以滾湯泡過為末, 用生薑自然汁和, 不可太軟, 用楮葉或荷葉包住, 外以蒲包再包, 盦之令發黃色, 晒乾收用。 須五六月內造如盦卅之法。 每製丸藥, 用藥二兩, 香附一兩, 同為細末, 卅糊為丸, 綠豆大。 每服四五十粒, 食後薑湯下。


青州白丸子百十二

治男婦風痰壅盛, 手足癱瘓, 嘔吐涎沫, 牙關緊急, 痰喘麻木, 及小兒驚風嘔吐。 半夏, 七兩。 南星, 三兩。 白附子, 二兩。 川烏, 半兩, 俱生用。 右俱研, 羅為細末, 用生絹袋盛, 以磁盆盛井花水擺洗粉出, 未出者, 以手揉擺, 再擂再擺, 以盡為度。 然後日晒夜露, 每日一換新水, 攪而復澄, 春五, 夏三, 秋七, 冬十日, 去水晒乾, 白如玉片。 以糯米粉作稀糊丸, 如綠豆大。 每服二十丸, 生薑湯下, 無時。 如癱瘓, 用酒下。 小兒驚風, 薄荷湯下五, 七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07: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