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七八
味甘辛, 气温。 气轻味重, 可升可降, 阴中有阳。 其味甘而重, 故专能补血; 其气轻而辛, 故又能行血。 补中有动, 行中有补, 诚血中之气药, 亦血中之圣药也。 头止血上行, 身养血中守, 尾破血下流, 全活血不走。 大约佐之以补则补, 故能养营养血, 补气生精, 安五脏, 强形体, 益神志, 凡有形虚损之病, 无所不宜; 佐之以攻则通, 故能祛痛通便, 利筋骨, 治拘挛瘫痪燥涩等证。 营虚而表不解者, 佐以柴, 葛, 麻, 桂等剂, 大能散表; 卫热而表不敛者, 佐以六黄之类, 又能固表。 惟其气辛而动, 故欲其静者当避之; 性滑善行, 大便不固者当避之。 凡阴中火盛者, 当归能动血, 亦非所宜; 阴中阳虚者, 当归能养血, 乃不可少; 若血滞而为痢者, 正所当用。 其要在动, 滑两字。 若妇人经期血滞, 临产催生, 及产后儿枕作痛, 俱当以此为君。 小儿痘疹惊痫, 凡属营虚者, 必不可少。
川芎七九
味辛微甘, 气温, 升也, 阳也。 其性善散, 又走肝经, 气中之血药也。 反藜芦。 畏硝石, 滑石, 黄连者, 以其沉寒而制其升散之性也。 芎, 归俱属血药, 而芎之散动尤甚于归, 故能散风寒, 治头痛, 破瘀蓄, 通血脉, 解结气, 逐疼痛, 排脓消肿, 逐血通经。 同细辛煎服, 治金疮作痛。 同陈艾煎服, 验胎孕有无。 三四月后, 服此微动者, 胎也。 以其气升, 故兼理崩漏眩运; 以其甘少, 故散则有余, 补则不足。 惟风寒之头痛, 极宜用之, 若三阳火壅于上而痛者, 得升反甚。 今人不明升降, 而但知川芎治头痛, 谬亦甚矣。 多服久服, 令人走散真气, 能致暴亡, 用者识之。
芍药八十
反藜芦, 味微苦微甘略酸, 性颇寒。 气薄于味, 敛降多而升散少, 阴也。 有小毒。 白者味甘, 补性多。 赤者味苦, 泻性多。 生者更凉, 酒炒微平。 其性沉阴, 故入血分, 补血热之虚, 泻肝火之实, 固腠理, 止热泻, 消痈肿, 利小便, 除眼疼, 退虚热, 缓三消。 诸证于因热而致者为宜, 若脾气寒而痞满难化者忌用。 止血虚之腹痛, 敛血虚之发热。 白者安胎热不宁, 赤者能通经破血。 此物乃补药中之稍寒者, 非若极苦大寒之比。 若谓其白色属金, 恐伤肝木, 寒伐生气, 产后非宜, 则凡白过芍药, 寒过芍药者, 又将何如? 如仲景黑神散, 芍药汤之类, 非皆产后要药耶? 用者还当详审。 若产后血热而阴气散失者, 正当用之, 不必疑也。
丹皮八一
味辛苦, 气微凉, 气味俱轻, 阴中阳也。 赤者行性多, 白者行性缓, 入足少阴及手厥阴经。 忌葫蒜。 凉骨蒸无汗, 散吐卅瘀血, 除产后血滞寒热, 祛肠胃蓄血症坚, 仍定神志, 通月水, 治惊搐风痫, 疗痈肿住痛。 总之, 性味和缓, 原无补性, 但其微凉而辛, 能和血凉血生血, 除烦热, 善行血滞, 滞去而郁热自解, 故亦退热。 用此者, 用其行血滞而不峻。
白豆蔻八二
味辛, 气温, 味薄气厚, 阳也。 入脾肺两经, 别有清爽之气。 散胸中冷滞, 温胃口止疼, 除呕逆翻胃, 消宿食膨胀, 治噎膈, 除疟疾, 解酒毒, 祛秽恶, 能退翳膜, 亦消痰气。 欲其速效, 嚼咽甚良, 或为散亦妙。
肉豆蔻八三
味苦辛而涩, 性温。 理脾胃虚冷, 谷食不消; 治大肠虚冷, 滑泄不止。 以其气香而辛, 故能行滞止痛, 和腹胀, 治霍乱, 调中下气, 开胃进食, 解酒毒, 化痰饮, 温胃逐虫, 辟诸恶气, 疗小儿胃寒伤乳吐泻。 以其能固大肠, 肠既固则元气不走, 脾气自健, 故曰理脾胃虚冷, 而实非能补虚也。 卅包煨熟用, 或剉如豆大, 以干卅拌炒熟, 去卅用之尤妙, 盖但欲去其油而用其熟耳。
草果八四
亦名草豆蔻。 味辛, 性温热, 阳也, 浮也, 入足太阴, 阳明。 能破滞气, 除寒气, 消食, 疗心腹疼痛, 解酒毒, 治瘴疠寒疟, 伤暑呕吐, 泻痢胀满, 反胃吐酸, 开痰饮积聚噎膈, 杀鱼肉毒, 开郁燥湿, 辟除口臭, 及妇人恶阻气逆带浊。 此有二种, 惟建宁所产, 辛香气和者佳。 宜以卅裹微火煨熟用之, 或卅拌炒熟亦可。 滇广者气辛而臭, 大能损人元气。
破故纸八五
味苦辛, 气大温, 性燥而降。 能固下元, 暖水脏, 治下焦无火, 精滑带浊, 诸冷顽痹, 脾肾虚寒而为溏泄下痢。 以其暖肾固精, 所以能疗腰膝酸疼, 阴冷囊湿, 缩小便, 暖命门小腹, 止腹中疼痛肾泄。 以其性降, 所以能纳气定喘。 惟其气辛而降, 所以气虚气短, 及有烦渴眩运者, 当少避之, 即不得已, 用于丸中可也。 忌羊肉, 芸薹。
木香八六
味苦辛, 性温。 气味俱厚, 能升能降, 阳中有阴。 行肝脾肺气滞如神, 止心腹卅气痛甚捷。 和胃气, 止吐泻霍乱; 散冷气, 除胀疼呃逆。 治热痢可佐芩, 连, 固大肠火煨方用。 顺其气, 症积恶逆自除; 调其气, 安胎月经亦用。 亦治疫疠温疟, 亦杀蛊毒鬼精。 若下焦气逆诸病, 亦可缩小便, 亦能通秘结, 亦能止气逆之动血, 亦能消气逆之痈肿。
藿香八七
味辛微甘, 气温。 气味俱薄, 阳也, 可升可降。 此物香甜不峻, 善快脾顺气, 开胃口, 宽胸膈, 进饮食, 止霍乱呕吐, 理肺化滞。 加乌药等剂, 亦能健脾; 入四君同煎, 能除口臭。 亦疗水肿, 亦解酒秽。
香附八八
味苦辛微甘, 气温。 气味俱厚, 阳中有阴, 血中气药也。 专入肝胆二经, 兼行诸经之气。 用此者, 用其行气血之滞。 童便炒, 欲其下行; 醋炒, 则理气痛。 开六郁, 散寒邪, 利三焦, 行结滞, 消饮食痰涎, 痞满腹胀, 胕肿脚气, 止心腹肢体头目齿耳诸痛, 疗霍乱吐逆, 气滞泄泻, 及吐血下血尿血, 妇人崩中带下, 经脉不调, 胎前产后气逆诸病。 因能解郁, 故曰妇人之要药。 然其味辛而动, 若阴虚躁热而汗出血失者, 概谓其要, 则大误矣。 此外, 凡痈疽瘰卅疮疡, 但气滞不行者, 皆宜用之为要药。
砂仁八九
味辛微苦, 气温。 和脾行气, 消食逐寒, 除霍乱, 止恶心。 消胀满, 安气滞之胎; 却腹痛, 治脏寒之泻。 止小便泄痢, 快胸膈开痰。 平气逆欬嗽, 口齿浮热; 止女子崩中, 鬼气奔豚。 欲其温暖, 须用炒研。 入肺肾膀胱, 各随使引。 亦善消化铜铁骨哽。
紫苏九十
味辛, 气温。 气味香窜者佳。 用此者, 用其温散。 解肌发汗, 祛风寒甚捷; 开胃下食, 治胀满亦佳。 顺气宜用, 口臭亦辟, 除霍乱转筋, 祛脚气, 通大小肠, 消痰利肺, 止痛温中, 安胎定喘, 解鱼蟹毒, 治蛇犬伤。 或作羹, 或生食俱可。 梗, 能顺气, 其性缓, 体虚者可用。 子, 性润而降, 能润大便, 消痰喘, 除五膈, 定霍乱, 顺气滞。
薄荷九一
味辛微苦, 气微凉。 气味俱轻, 升也, 阳也。 其性凉散, 通关节, 利九窍, 乃手厥阴, 太阴经药。 清六阳会首, 散一切毒风, 治伤寒头痛寒热, 发毒汗, 疗头风脑痛, 清头目咽喉口齿风热诸病, 除心腹恶气胀满霍乱, 下气消食痰, 辟邪气秽恶, 引诸药入营卫, 开小儿之风涎, 亦治瘰卅痈肿疮疥风瘙瘾疹。 作菜食之除口气, 捣汁含漱, 去舌胎语涩, 揉叶塞鼻止卅血。 亦治蜂螫蛇伤。 病新痊者忌用, 恐其泄汗亡阳。
荆芥九二
味辛苦, 气温。 气厚味薄, 浮而升, 阳也。 用此者, 用其辛散调血, 能解肌发表, 退寒热, 清头目, 利咽喉, 破结气, 消饮食, 通血脉, 行瘀滞, 助脾胃, 辟诸邪毒气, 醒酒逐湿, 疗头痛头旋, 脊背疼痛, 手足筋急, 卅痹脚气, 筋骨烦疼, 风湿疝气, 止下血血痢, 崩淋带浊。 若产后中风强直, 宜研末酒服甚妙。 捣烂醋调, 傅疔疮肿毒最佳, 亦鼠卅, 瘰卅, 血风, 疮疥必用之要药。
白芷九三
味辛, 气温。 气厚味轻, 升也, 阳也。 其性温散败毒, 逐阳明经风寒邪热, 止头痛头风头眩, 目痛目痒泪出, 散肺经风寒, 皮肤斑疹燥痒, 治鼻鼽鼻渊, 齿痛眉棱骨痛, 大肠风秘, 肠风尿血。 其气辛香达表, 故治疮疡排脓止痒定痛, 托痈宜肺痈瘰卅痔卅, 长肉生肌。 炒黑用之, 提女人血崩, 漏下赤白, 血闭阴肿。 欲去卅斑, 宜以生用, 可作面脂。 亦治蛇伤砒毒, 金疮伤损。
香薷九四
味苦辛, 气寒。 气轻, 能升能降。 散暑热霍乱, 中脘绞痛, 小便涩难, 清肺热, 降胃火, 除躁烦, 解郁滞。 为末水服, 可止鼻卅。 煮汁顿饮, 可除风热转筋, 去口臭。 湿热水肿者可消, 中寒阴脏者须避之。
益智九五
气味辛温。 能调诸气, 辟寒气, 治客寒犯胃, 暖胃和中, 去心腹气滞疼痛, 理下焦虚寒, 温肾气, 治遗精余沥梦泄, 赤白带浊。 及夜多小便者, 取二十余枚, 研碎, 入盐少许, 同煎服之, 有奇验。 此行阳退阴之药, 凡脾寒不能进食, 及三焦命门阳气衰弱者皆宜之。 然其行性多, 补性少, 必兼补剂用之斯善。 若单服多服, 未免过于散气。
郁金九六
味苦辛, 气温。 善下气, 破恶血, 去血积, 止吐血衄血, 血淋尿血, 及失心癫狂蛊毒。 单用治妇人冷气血积, 结聚气滞, 心腹疼痛, 及产后败血冲心欲死, 或散或丸, 或以韭汁, 姜汁, 童便, 井花水俱可, 随宜调服。 若治痔漏肿痛, 宜水调敷之。 耳内肿痛, 宜水调灌入, 少顷倾出即可愈。
姜黄九七
味苦辛, 性热。 善下气破血, 除心腹气结气胀, 冷气食积疼痛, 亦治症瘕血块, 通月经, 产后败血攻心, 及扑损瘀血, 祛邪辟恶, 散风热, 消痈肿。 功与郁金稍同, 而气味则尤烈。
泽兰九八
味微苦微辛。 善清血和血, 治吐血衄血, 疗妇人产前产后诸血不调, 破宿血, 除腹痛, 清新血, 利关节, 通水道, 除症瘕, 消扑损瘀血, 并治金疮痈肿疮脓。 用在清和, 故为妇人要药。
本九九
味甘辛, 性温。 气厚味薄, 升也, 阳也。 疗诸恶风鬼注, 除太阳顶巅头痛, 大寒犯脑, 痛连齿颊, 及鼻面皮肤酒齄卅刺, 风湿泄泻, 冷气腰疼, 妇人阴中风邪肿痛。 此足太阳经风痫雾露瘴疫之要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