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之为毒, 中土少见之, 世传广奥深山之人, 于端午日以毒蛇, 蜈蚣, 虾蟆三物同器盛之, 任其互相吞食, 俟一物独存者, 则为为蛊, 又谓之挑生。 凡欲害人, 密置其蛊于饮食中, 人中其毒, 必心腹卅痛如有虫啮, 吐下皆如烂絮,
若不即治, 食人五脏而死; 亦有十余日而死者; 更有缓者, 待以数月, 气血羸惫, 食尽五脏而后死。
一说两广山谷间有草曰胡蔓草, 又名断肠草, 若人以急水吞之则急死, 以缓水吞之则缓死。 今见荆楚之地, 有曰鼠莽草者, 人食之则毒死, 意即胡蔓草也。
一说岭南人取毒蛇杀之, 以草覆之, 以水洒之, 数日菌生, 取菌为末, 酒调以毒人。 始亦无患, 再后饮酒则毒作而死。 其俗淫妇多自合北人, 日久情好, 又不肯逐人归, 乃阴以毒投饮食中, 北人归则戒之曰: 子去几时还。 若从其言, 则复以药解之, 若过期不往则死矣, 名曰定年蛊。 北人至彼, 宜预防之, 须备解毒丹之类, 随身勿忘, 凡稍觉饮食之后, 四大不调, 宜即服解药。 若不预识其机, 备有药饵, 恐一时仓卒不救, 所谓有备无患, 重生者不可忽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