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蓝天百云

(20~41卷)景岳全书-卷之二十明集杂证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9: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敷熨淋洗

凡脚气肿痛之甚者, 可用敷药以散之, 或用椒艾囊以温之, 或用香散之药煎汤以洗之, 如百草煎, 及防风, 荆芥, 威灵仙, 艾叶, 苍朮, 蛇床子, 当归, 乌药之类, 皆可用; 或单用紫苏, 或忍冬藤煎汤淋洗之, 俱妙。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9: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禁忌共三条

1.        观<活人>等书云: 凡脚气服补药, 及用汤淋洗者, 皆医之所禁也。 此亦一偏之说耳。 盖补有宜禁者, 以邪壅气实者也; 淋洗有宜禁者, 以水湿汤气之宜避者也。 如果下部虚寒, 或以病后, 或以克伐太过, 而脚气不愈者, 岂尚堪禁补乎? 又若寒邪湿热, 壅结不散, 而为肿为痛者, 最宜以辛香疏散之药煎汤蒸洗, 则退邪极速, 岂禁洗乎? 惟是湿热气逆而上冲心腹者, 不可骤洗, 恐助湿气上升也; 此必先降其气, 俟其毒止在脚, 再行熏洗, 自无不利, 盖补以补其弱也, 洗以逐其滞也, 夫何禁之有。
2.        有当禁于未发之先者, 如<外台秘要>云: 第一忌嗔, 嗔则心烦, 烦则脚气发。 又禁大语, 大语则伤气, 气伤病亦发。 又不得露足当风入水, 以冷水洗足, 两足胫尤不宜冷, 虽暑月当着帛裤, 至冬寒加绵, 常令两胫及腿温暖, 微汗尤佳, 依此将息, 脚气自消, 而无邪气留连之患。 夏月腠理开, 不宜当风取凉, 凉处坐卧, 须得劳动关节, 令其气畅, 此拒邪之法, 养生之要也。 每食后宜行三五百步, 疲倦便止, 则脚中恶气随即下散, 虽有淫肿, 气亦不上也。
3.        孙真人云: 古人少有此疾, 自永嘉南渡, 衣冠之人多有之。 此皆湿郁于内所致也。 故凡四时之中, 皆不得久坐久立湿冷之地, 亦不得因酒醉汗出脱衣洗足, 当风取凉, 皆成脚气。 暑月久坐久立湿地, 则湿热之气蒸人经络, 病发必热, 而四肢酸疼, 烦闷胕肿寒热, 此又山野农夫多有之, 以久湿伤于外也。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9: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述古

杨大受曰: 脚气是壅疾, 当用宣通之剂, 使气不能成壅也, 如羌活导滞汤之类, 所宜通用。 又如苍白朮, 防己, 南星以去湿, 羌活, 独活, 木瓜, 槟榔, 行气利关节以去壅, 佐木通, 牛膝以引经, 当归, 生地黄以和血, 此必用之药也。 又如东垣拈痛汤之类亦甚捷, 余因证之虚实而辨治之, 此即通变活法也。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9: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附按

薛氏治一男子, 素有脚气, 脚下作痛, 发热, 头晕呕吐, 腿痹不仁, 服消毒, 护心等药不应, 左关脉紧, 右关脉弦, 此亦脚气也, 以半夏左经汤治之而愈。 一男子脚软肿痛, 发热饮冷, 大小便秘, 右关脉数, 乃足阳明经湿热流注也, 以大黄左经汤治之而愈。 一妇人肢节肿痛, 胫足尤甚, 时或自汗, 或头痛, 此太阳经湿热所致, 用麻黄左经汤二剂而愈。 一男子两腿肿痛, 脉滑而数, 此湿痰所致也, 先以五苓散加苍朮, 黄檗, 二剂少愈, 更以二陈, 二朮, 槟榔, 紫苏, 羌活, 独活, 牛膝, 黄檗而瘥。 夫湿痰之证, 必先以行气利湿健中为主, 若中气和则痰自消, 而湿亦无所容矣。 一男子右腿赤肿焮痛, 脉沉数, 用当归拈痛汤, 四肢反痛, 乃湿毒壅遏, 又况下部药不易达, 非药不对证也。 遂砭患处, 去毒血, 仍用前药, 一剂顿减, 又四剂而消。 一妇人患脚气, 或时腿肿筋挛, 腹作痛, 诸药不应, 渐至危笃。 诸书云: 八味丸治足少阴脚气入腹, 疼痛上气, 喘促欲死者, 遂投, 一服顿退, 又服而愈。 凡肾经虚寒之人, 多有此患, 乃肾乘心, 水克火之证, 少缓则死不旋踵, 宜急服之。 一妇人患腿痛不能伸屈, 遇风寒痛益甚, 诸药不应, 甚苦。 先以活络丹一丸, 顿退, 又服而瘳。 次年复痛, 仍服一丸, 亦退大半, 更以独活寄生汤, 四剂而愈。 一男子素有脚气, 又患附骨痈作痛, 服活络丹一丸, 二证并瘥。 上舍俞鲁月, 素有疝不能愈, 因患腿痛, 亦用活络丹一丸, 一惟腿患有效, 而疝亦得愈矣。 留都金二守女, 患惊风甚危, 诸医皆不能救, 遂自用活络丹, 一丸即愈, 且不再作。 夫病邪深伏在内, 非此药莫能通达, 但近代有云此药引风入骨, 如油卅之说, 故后人多不肯服, 大抵有是病宜用是药, 岂可泥于此言, 致病难瘥。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9: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针灸

凡脚气初觉, 即灸患处二三十壮, 或用雷火针以导引湿气外出, 及饮醪醴以通经散邪, 其要法也。 若壅既成而邪盛者, 必肿痛热甚, 一时药饵难散, 宜砭去恶血, 以消热肿, 砭刺之后, 以药继之。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9: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脚气论列方

平胃散和十七。 当归拈痛散寒百三十。 五苓散和一八二。 立效散和二八七。 茱萸丸和三百九。 鸡鸣散和二八五。 加味二妙丸寒一三五。 胃苓汤和百九十。 五积散散三九。 加味败毒散外四一。 清暑益气汤和一六八。 半夏散和二九九。 人参散和二九七。 槟榔散和二九三。 防己饮和二八八。 酒浸牛膝丸和三百八。 活络丹和二七七。 八味丸补一二一。 四磨饮和五二。 风引独活汤散百二。 小青龙汤散八。 木通散和二九六。 <三因>四斤丸补一六一。 神应养真丹和三一三。 茱萸木瓜汤和二八六。 二妙散寒一三四。 除湿汤和一七七。 苍朮黄檗丸寒一三六。 败毒散散三六。 紫苏汤和二百九十。 紫苏散和二八九。 橘皮汤和二九八。 芎芷香苏散散八八。 槟榔汤和二九一。 加减槟榔汤和二九二。 续断丸和三百六。 地黄汤和三百二。 活人犀角散寒一三一。 独活寄生汤和二百七十。 独活汤散八三。 虎骨酒和三一五。 木香散和二九五。 小续命汤散五二。 追毒汤散百四。 大腹皮散和三百。 椒艾囊和三一七。 兼补厚朴汤散百一。 桑白皮散和二九四。 开结导饮丸和二七八。 半夏左经汤散九七。 大黄左经汤散九八。 附子八味汤热三七。
大腹子散和三百一。 百草煎新因三七。 麻黄左经汤散九六。 羌活导滞汤攻三四。 枳实大黄汤攻三三。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9: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外备用方

鹿茸丸补一三一生疮。 加味四斤丸补百六十阴气不足。 愈风丹和二七四养血去风。 薏仁酒和三一六补阴去湿。 虎骨四斤丸补一五九滋阴。 降椒酒和二三八风湿。 续断丸和三百六凉血去风。 神应养真丹和三一三滋阴行经。 槟苏散外一八八风湿流注。 透骨散和三一四行经。 羌活胜湿汤和一七八风湿。 豨莶丸和二五六。 活络饮和二五六风湿。 加减四斤丸补一六一肾虚。 换腿丸和二百八十风湿。 胜骏丸和三一二养气去邪。 易老天麻丸和二七五血虚受邪。 沉香汤和三百四脚气攻心。 木瓜汤和三百三行气。 史国公浸酒方和二八一。 敷脚气方和三一八。 调元健步丸和三一一阴虚湿热。 济生槟榔汤和二九一疏壅。 第二独活汤散百散风。 第一麻黄汤散九九恶风。 六物附子汤外三五四气流注。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9: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痿证

经义


痿论帝曰: 五脏使人痿, 何也? 岐伯曰: 肺主身之皮毛, 心主身之血脉, 肝主身之筋膜, 脾主身之肌肉, 肾主身之骨髓, 故肺热叶焦, 则皮毛虚弱急薄, 着则生痿躄也。 心气热, 则下脉厥而上, 上则下脉虚, 虚则生脉痿, 枢折挈, 胫纵而不任地也。 肝气热, 则胆泄口苦, 筋膜干, 筋膜干则筋急而挛, 发为筋痿。 脾气热, 则胃干而渴, 肌肉不仁, 发为肉痿。 肾气热, 则腰脊不举, 骨枯而髓减, 发为骨痿。 帝曰: 何以得之? 曰: 肺者, 脏之长也, 为心之盖也, 有所失亡, 所求不得, 则发肺鸣, 鸣则肺热叶焦, 故曰五脏因肺热叶焦, 发为痿躄, 此之谓也。 悲哀太甚则胞络绝, 胞络绝则阳气内动, 发则心下崩, 数溲血也。 故<本病>曰: 大经空虚, 发为肌痹, 传为脉痿。 思想无穷, 所愿不得, 意淫于外, 入房太甚, 宗筋弛纵, 发为筋痿, 及为白淫。 故<下经>曰: 筋痿者, 生于肝, 使内也。 有渐于湿, 以水为事, 若有所留, 居处相湿, 肌肉濡渍, 痹而不仁, 发为肉痿。
故<下经>曰: 肉痿者, 得之湿地也。 有所远行, 劳倦, 逢大热而渴, 渴则阳气内伐, 内伐则热舍于肾, 肾者水脏也, 今水不胜火, 则骨枯而髓虚, 故足不任身, 发为骨痿。 故<下经>曰: 骨痿者, 生于大热也。 帝曰: 何以别之? 曰: 肺热者, 色白而毛败。 心热者, 色赤而络脉溢。 肝热者, 色苍而爪枯。 脾热者, 色黄而肉蠕动。 肾热者, 色黑而齿槁。 帝曰: 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 何也? 曰: 阳明者, 五脏六腑之海, 主润宗筋, 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冲脉者, 经脉之海也, 主渗灌溪谷, 与阳明合于宗筋。 阴阳总宗筋之会, 会于气街, 而阳明为之长, 皆属于带脉, 而络于督脉。 故阳明虚则宗筋纵, 带脉不引, 故足痿不用也。 帝曰: 治之奈何? 曰: 各补其荣, 而通其俞, 调其虚实, 和其逆顺, 筋脉骨肉, 各以其时受月, 则病已矣。 帝曰: 善。
生气通天论曰: 因于湿, 首如裹, 湿热不攘, 大筋緛短, 小筋弛长, 緛短为拘, 弛长为痿。
本神篇曰: 精伤则骨酸痿厥, 精时自下。
根结篇曰: 阳明为阖, 阖折则气无所止息, 而痿疾起矣。 故痿疾者, 取之阳明, 视有余不足, 无所止息者, 真气稽留, 邪气居之也。
邪气藏府病形篇曰: 肺脉微缓为痿卅偏风。 脾脉缓甚为痿厥, 微缓为风痿, 四肢不用, 心慧然若无病。 肾脉微滑为骨痿, 坐不能起, 起则目无所见。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9: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证共二条

痿证之义, <内经>言之详矣, 观所列五脏之证, 皆言为热, 而五脏之证, 又总于肺热叶焦, 以致金燥水亏, 乃成痿证, 如丹溪之论治, 诚得之矣。 然细察经文, 又曰悲哀太甚则胞络绝, 传为脉痿; 思想无穷, 所愿不得, 发为筋痿; 有渐于湿, 以水为事, 发为肉痿之类, 则又非尽为火证, 此其有余不尽之意, 犹有可知。 故因此而生火者有之, 因此而败伤元气者亦有之, 元气败伤, 则精虚不能灌溉, 血虚不能营养者, 亦不少矣。 若概从火论, 则恐真阳亏败, 及土衰水涸者, 有不能堪, 故当酌寒热之浅深, 审虚实之缓急, 以施治疗, 庶得治痿之全矣。 经曰: 湿热不攘, 则大筋緛短, 小筋弛长, 緛短为拘, 弛长为痿, 此<内经>言筋病之概, 乃举隅之谈, 以启人之自反耳, 非谓大筋必无弛长, 小筋必无緛短也。 即如痿弱必由于弛长, 岂大筋果无涉乎? 此经言之意, 从可知矣。 故于痿证之外, 凡遇瘈瘲等病, 当知拘挛者必由緛短, 瘫弱者必由弛长, 斯得<内经>之意, 而于寒热燥湿之辨, 亦可得其据矣。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9: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治共二条

1.        凡痿由湿热, 脉洪滑而证多烦热者, 必当先去其火, 宜二妙散随证加减用之。 若阴虚兼热者, 宜<正传>加味四物汤, 虎胫骨丸, 或丹溪补阴丸, 滋阴八味丸之类主之。 若绝无火证, 而止因水亏于肾, 血亏于肝者, 则不宜兼用凉药, 以伐生气, 惟鹿角胶丸为最善, 或加味四斤丸, 八味地黄丸, 金刚丸之类, 俱可择用。 若阴虚无湿, 或多汗者, 俱不宜轻用苍朮, 盖痿证最忌散表, 亦恐伤阴也。
2.        东垣取黄檗为君, 黄耆等补药辅佐, 以治诸痿, 无一定之方, 有兼痰积者, 有湿多热多者, 有湿热相半者, 有挟气者, 临病制方, 其亦治痿之良法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1 15: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