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齿牙之病有三证: 一曰火, 二曰虫, 三曰肾虚。 凡此三者, 病治各有不同, 辨得其真, 自无难治之齿病矣。 凡火病者, 必病在牙床肌肉间, 或为肿痛, 或为糜烂, 或为臭秽脱落, 或牙缝出血不止, 是皆病在经络。 而上牙所属, 足阳明也, 止而不动; 下牙所属, 手阳明也, 嚼物则动而不休。 此之为病, 必美酒厚味, 膏粱甘腻过多, 以致湿热蓄于肠胃, 而上壅于经, 乃有此证。 治宜戒厚味, 清火邪为主。 虫痛者, 其病不在经而在牙, 亦由肥甘湿热, 化生牙虫以致蚀损蛀空, 牙败而痛, 治宜杀虫为主。 湿热胜者, 亦宜兼清胃火。 肾虚而牙病者, 其病不在经而在脏, 盖齿为骨之所终, 而骨则主于肾也, 故曰: 肾衰则齿豁, 精固则齿坚。 至其为病, 则凡齿脆不坚, 或易于摇动, 或疏豁, 或突而不实。 凡不由虫, 不由火而齿为病者, 必肾气之不足。 此则或由先天之禀亏, 或由后天之斲丧, 皆能致之, 是当以专补肾气为主。
2. 齿有伤于外因者, 或以击损, 或以跌扑, 或勉强咬嚼坚硬等物, 久之无不损齿, 此岂药之可疗, 知者自当慎也。
3. 种齿法: 古有晨昏叩齿之说, 虽亦可行, 然而谷谷震动, 终非尽善之道。 余每因劳因酒, 亦尝觉齿有浮突之意, 则但轻轻咬实, 务令渐咬渐齐, 或一二次, 或日行二三次, 而根自固矣。 又凡于小解时, 必先咬定牙根而后解, 则肾气亦赖以摄, 非但固精, 亦能坚齿。 故余年逾古稀, 而齿无一损, 亦大得此二方之力。
4. <金丹全书>云: 今人漱齿, 每以早晨, 是倒置也。 凡一日饮食之毒, 积于齿缝, 当于夜晚刷洗, 则垢秽尽去, 齿自不坏, 故云: 晨漱不如夜漱, 此善于养齿者。 今观智者每于饭后必漱, 则齿至老坚白不坏, 斯存养之功可见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