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蓝天百云

(20~41卷)景岳全书-卷之二十明集杂证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23: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附按

薛立斋治一妇人, 咽间作痛, 两月后始溃而不敛, 遍身筋骨亦痛, 诸药不应。 先以土萆薢汤数剂而敛, 更以四物汤倍加土茯苓, 黄耆, 二十余剂, 诸证悉愈。 又一弥月小儿, 先于口内患之, 后延于身, 年余不愈。 以土茯苓为末, 乳汁调服, 母以白汤调服, 月余而愈。 又一男子以生广疮, 服轻粉稍愈, 后复发, 又服轻粉稍愈; 继后大发, 喉卅溃蚀, 与鼻相通, 臂腿数枚如桃大, 溃年余不敛。 虚证悉具, 投以萆薢汤为主, 佐以健脾诸药, 月余而安。 又一妇人, 脸鼻俱蚀, 半载不敛, 治以前药而愈。 按此方本治淫疮, 味甘而利, 善去湿热, 和血脉, 所以凡诸疮毒, 皆宜用之, 其效未可尽述。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23: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咽喉论列方

抽薪饮新寒三。 土萆薢汤外一九九。 二阴煎新补十。 五福饮新补六。 六味地黄汤补百二十。 二陈汤和一。 绿豆饮新寒十四。 加减一阴煎新补九。 镇阴煎新热十三。 五宝丹外二百五。 牛黄益金散因一八五。 徒薪饮新寒四。 一阴煎新补八。 仙遗粮汤外一九八。 独参汤补三五。 四物汤补八。 滋阴八味煎新寒十七。 理阴煎新热三。 雪梨浆新寒十六。 普济消毒饮寒十三。 四阴煎新补十二。 蜜附子因一八四。 代匙散新因四八。 八味地黄丸补一二一。 大补元煎新补一。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23: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外备用方

甘露饮寒十。 <直指>黄芩汤寒百七心肺热。 加减八味丸补一二二。 咽喉诸方详因阵一七五至二百一止。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23: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齿牙

经义


上古天真论曰: 女子七岁, 肾气盛, 齿更发长。 三七, 肾气平均, 故真牙生而长极。 丈夫八岁, 肾气实, 发长齿更。 三八, 肾气平均, 筋骨劲强, 故真牙生而长极。 五八, 肾气衰, 发堕齿槁。 八八, 则齿发去。
邪客篇曰: 天有列星, 人有牙齿。
五味论帝曰: 苦走骨, 多食之, 令人变呕, 何也? 少俞曰: 苦入于胃, 五谷之气, 皆不能胜苦, 苦入下脘, 三焦之道皆闭而不通, 故变呕。 齿者, 骨之所终也, 故苦入而走骨, 故入而复出, 知其走骨也。
经脉篇曰: 手阳明之脉,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 入下齿中。 足阳明之脉, 下循鼻外, 入上齿中, 还出挟口环唇, 下交承浆。
寒热病篇曰: 臂阳明有入頄遍齿者, 名曰大迎, 下齿龋取之。 臂恶寒补之, 不恶寒泻之。 足太阳有入頄遍齿者, 名曰角孙, 上齿龋取之, 在鼻与頄前。 方病之时, 其脉盛, 盛则泻之, 虚则补之。 骨寒热者, 病无所安, 汗注不休。 齿未槁, 取其少阴于阴股之络。 齿已槁, 死不治。 骨厥亦然。
杂病篇曰: 齿痛, 不恶清饮, 取足阳明。 恶清饮, 取手阳明。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23: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证共四条

1.        齿牙之病有三证: 一曰火, 二曰虫, 三曰肾虚。 凡此三者, 病治各有不同, 辨得其真, 自无难治之齿病矣。 凡火病者, 必病在牙床肌肉间, 或为肿痛, 或为糜烂, 或为臭秽脱落, 或牙缝出血不止, 是皆病在经络。 而上牙所属, 足阳明也, 止而不动; 下牙所属, 手阳明也, 嚼物则动而不休。 此之为病, 必美酒厚味, 膏粱甘腻过多, 以致湿热蓄于肠胃, 而上壅于经, 乃有此证。 治宜戒厚味, 清火邪为主。 虫痛者, 其病不在经而在牙, 亦由肥甘湿热, 化生牙虫以致蚀损蛀空, 牙败而痛, 治宜杀虫为主。 湿热胜者, 亦宜兼清胃火。 肾虚而牙病者, 其病不在经而在脏, 盖齿为骨之所终, 而骨则主于肾也, 故曰: 肾衰则齿豁, 精固则齿坚。 至其为病, 则凡齿脆不坚, 或易于摇动, 或疏豁, 或突而不实。 凡不由虫, 不由火而齿为病者, 必肾气之不足。 此则或由先天之禀亏, 或由后天之斲丧, 皆能致之, 是当以专补肾气为主。
2.        齿有伤于外因者, 或以击损, 或以跌扑, 或勉强咬嚼坚硬等物, 久之无不损齿, 此岂药之可疗, 知者自当慎也。
3.        种齿法: 古有晨昏叩齿之说, 虽亦可行, 然而谷谷震动, 终非尽善之道。 余每因劳因酒, 亦尝觉齿有浮突之意, 则但轻轻咬实, 务令渐咬渐齐, 或一二次, 或日行二三次, 而根自固矣。 又凡于小解时, 必先咬定牙根而后解, 则肾气亦赖以摄, 非但固精, 亦能坚齿。 故余年逾古稀, 而齿无一损, 亦大得此二方之力。
4.        <金丹全书>云: 今人漱齿, 每以早晨, 是倒置也。 凡一日饮食之毒, 积于齿缝, 当于夜晚刷洗, 则垢秽尽去, 齿自不坏, 故云: 晨漱不如夜漱, 此善于养齿者。 今观智者每于饭后必漱, 则齿至老坚白不坏, 斯存养之功可见矣。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23: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治共六条

1.        阳明热壅牙痛, 宜清胃散, 清胃饮之类主之。 若火之甚者, 宜抽薪饮, 太清饮之类主之, 皆所以清其源也。 若肾阴本虚, 胃火复盛, 上实下虚, 而为热渴肿痛者, 玉女煎为最妙。
2.        牙痛外敷之药, 惟辛温可以散热, 宜细辛煎, 丁香散, 姜黄散, 赴筵散之类主之, 然惟二辛煎, 三香散为尤妙。
3.        虫牙蛀空疼痛, 宜<瑞竹堂方>韭子汤, 巴豆丸, 藜芦散, 皆可择而用之。
4.        牙缝出血不止, 无非胃火所致, 宜以前清胃等药主之。 亦有阴虚于下, 格阳于上, 则六脉微细, 全非实热火证。 牙缝之血, 大出不能止, 而手足厥冷者, 速宜以镇阴煎主之, 若误用寒凉, 必致不救。
5.        肾虚牙齿不固, 或摇动, 或脆弱浮突者, 虽宜以补肾为主, 然亦当辨其寒热。 凡左归丸, 六味丸, 可壮肾中之阴; 右归丸, 八味丸, 可补肾中之阳, 须通加骨碎补丸服尤妙。 若齿牙浮动脱落, 或牙缝出血, 而口不臭, 亦无痛者, 总属阴中之阳虚, 宜安肾丸之类主之。
6.        走马牙疳, 牙床腐烂, 齿牙脱落。 谓之走马者, 言其急也, 此盖热毒蕴蓄而然。 凡病此者, 大为凶候。 初见此证, 速宜内泻阳明之火, 兼以绿豆饮常服之; 外用冰白散, 三仙散, 麝矾散, 北枣丹之类敷之。 丹溪法曰: 用干北枣烧存性, 同枯白矾为末敷之, 神效。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23: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述古共二条

<圣惠方>云: 热者怕冷水, 宜用牙硝, 姜黄, 雄黄, 荆芥等治之。 冷者怕热汤, 宜用干姜, 荜茇等治之。 不怕冷热乃风牙, 以猪牙皂角, 殭蚕, 蜂房, 草乌治之。 有孔者为虫牙, 宜雄黄, 石灰, 沙糖等治之。 用药了, 皆以温水漱之。
薛立斋曰: 齿痛, 若因手足阳明经湿热, 用东垣清胃散。 若因风寒入脑, 脑痛齿亦痛, 用羌活附子汤。 若因思虑伤脾, 用归脾汤。 若因郁火所致, 用越鞠丸。 若因酒卅炙卅而发, 用清胃散。 若因饮食伤脾, 用六君子汤。 若因劳伤元气, 用补中益气汤。 若因脾胃素弱, 用六君子, 当归, 升麻。 若因肾经阴虚, 用六味丸。 若因肾经阳虚, 用八味丸。 若阴阳俱虚, 用十补丸。 若脾肾虚寒, 用安肾丸。 徐用诚先生云: 凡齿痛恶寒热等证, 属足, 手阳明经。 齿摇断脱。 属足少阴经。 齿蚀肿痛出血, 皆胃火所致也, 亦有诸经错杂之邪与外因为患者。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23: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附按

<医统>云: 宋‧汪承相之宠, 好食厚味, 一日, 热大作, 齿间壅出有肉, 渐大胀满, 口不能闭, 水浆不入。 一医用生地黄汁一碗, 牙皂角数挺, 火上炙热, 蘸汁令尽, 为末, 敷壅肉上, 随即消缩, 不日而愈。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23: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针灸法

1.        足内踝二尖治上牙痛, 灸之。 足三里治上齿痛, 灸四十九壮。 手三间治下齿痛, 灸七壮。 列缺灸七壮, 永不发。 合谷齿龋灸之。 内庭下牙痛, 针灸皆可。 阳谷治上牙痛, 在手外踝骨尖, 左灸右, 右灸左, 十一壮, 屡验神效。 太渊治风牙。 肩卅七壮, 随左右灸之。 耳垂下尽骨上穴灸三壮, 痛即止, 如神。
2.        一法治一切牙痛: 以草量手中指, 至掌后横纹止, 将草折作四分, 去三留一, 于横纹后量臂中, 随痛左右灸三壮, 即愈。
3.        经验法: 于耳前鬓发尖内有动脉处, 随痛左右用小艾炷灸五七壮, 神效。 亦不必贴膏药。 如再发, 再灸, 即可断根。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23: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齿牙论列方

清胃饮寒五六。 清胃散寒五四。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冰玉散新因四六, 四七。 太清饮新寒十三。 六君子汤补五。 藜芦散因一五一。 归脾汤补三二。 韭子汤因一四八。 六味丸补百二十。 丁香散因一四二。 镇阴煎新热十三。 左归丸新补四。 赴筵散因一四五。 二辛煎新因四五。 十补丸热一七三。 巴豆丸因百五十。 抽薪饮新寒三。 羌活附子汤散五九。 三仙散因一五四。 绿豆饮新寒十四。 瑞竹堂方因一四九。 三香散新因四九。 麝矾散因一五五。 玉女煎新寒十二。 八味丸补一二一。 姜黄散因一六四。 细辛煎因百四十。 左归丸新补五。 越鞠丸和一五四。 北枣丹因一五二。 安肾丸因一三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1 11: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