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蓝天百云

(20~41卷)景岳全书-卷之二十明集杂证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22: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简易方

一方治失声不出, 用萝卜捣自然汁, 入姜汁少许, 时时细饮之。
一方用皂角一条去皮, 子, 同萝卜三个煎服, 数次声即出。
一方治无故咽喉声音不出, 用橘皮五两, 水三升, 煮一升, 顿服效。
一方治猝哑, 用杏仁三分, 去皮煎熬, 别杵桂末一分, 和捣如泥, 每用杏核大一丸, 绵裹噙口中, 细细咽之, 日三夜五。
一方用密陀僧为极细末, 每服一钱, 点茶饮之, 声即出。
按右方皆治标之法, 凡猝瘖轻浅者, 亦可取效, 若系根本之病, 不得概以为用。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22: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声瘖论列方

一阴煎新补八。 大补元煎新补一。 七福饮新补七。 归脾汤补三二。 补阴益气煎新补十六。 八味丸补一二一。 左归丸新补四。 二阴煎新补十。 五福饮新补六。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温胃饮新热五。 六味丸补百二十。 金水六君煎新和一。 右归丸新补五。 人参固本丸补百六。 六安煎新和二。 二陈汤和一。 平补镇心丹补百十。 七气汤和四七。 四阴煎新补十二。 人参平肺汤因一八七。 麦门冬汤寒四四。 华盖散散七九。 竹衣麦门冬汤因一八九。 小降气汤和四二。 定志丸补百十六。 柴胡清肝散寒五九。 参苏饮散三四。 三拗汤散七八。 竹叶石膏汤寒六。 润下丸和百十七。 理阴煎新热三。
十味温胆汤和一五三。 小青龙汤散八。 贝母丸新和十八。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22: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外备用方

百合丸因一八八肺燥失声。 诃子甘桔汤因一七八火盛失音。 靛花丸因一八二喉风失音。 杏仁煎因一八三欬嗽失声。 铁笛丸因一九一讴歌失音。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22: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咽喉

经义


忧恚无言篇曰: 咽喉者, 水谷之道也, 喉咙者, 气之所以上下者也。 详前声瘖门。
阴阳别论曰: 一阴一阳结, 谓之喉痹。
厥论曰: 手阳明少阳厥逆, 发喉痹嗌肿。
经脉篇曰: 足阳明之别, 上络头项, 合诸经之气, 下络喉嗌。 其病气逆则喉痹瘁瘖。 三焦手少阳也, 是动则病嗌肿喉痹。 小肠手太阳也, 是动则病嗌痛颔肿。 肾足少阴也, 是所生病, 口热舌干, 咽肿上气, 嗌干及痛。
骨空论曰: 督脉为病嗌干。
五音五味篇曰: 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 上循背卅, 为经络之海。 其浮而外者, 循腹右上行, 会于咽喉, 别而络唇口。
脉解篇曰: 厥阴所谓甚则嗌干热中者, 阴阳相薄而热, 故嗌干也。
奇病论曰: 肝者, 中之将也, 取决于胆, 咽为之使。
厥病篇曰: 嗌干, 口中热如胶, 取足少阴。
杂病篇曰: 喉痹不能言, 取足阳明; 能言, 取手阳明。
热病篇曰: 喉痹舌卷, 口中干, 烦心心痛, 臂内廉痛不可及头, 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下, 去端如韭叶。
缪刺论曰: 邪客于手少阳之络, 令人喉痹舌卷, 口干心烦, 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 去端如韭叶各一痏。 邪客于足少阴之络, 令人嗌痛不可内食, 无故善怒, 气上走贲上, 刺足下中央之脉各三痏。 嗌中肿, 不能内唾, 时不能出唾者, 刺然骨之前, 出血立已, 左刺右, 右刺疘。
六元正纪大论曰: 少阳司天, 三之气, 喉痹目赤, 善暴死。 少阴司天, 嗌干肿上。
至真要大论云: 岁太阴在泉, 嗌肿喉痹。 太阳在泉, 寒淫所胜, 民病嗌痛颔肿。 太阴之胜, 喉痹项强。 少阳司天, 客胜则丹疹外发, 喉痹头痛嗌肿。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22: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证共三条

1.        喉痹一证, 在古方书虽有十八证之辨, 而古人悉指为相火。 然此证虽多由火, 而复有非火证者, 不可不详察也。 盖火有真假, 凡实火可清者, 即真火证也; 虚火不宜清者, 即水亏证也; 且复有阴盛格阳者, 即真寒证也。 故<内经>曰: 太阳在泉, 寒淫所胜, 民病嗌痛颔肿, 其义即此, 何后人之弗究也。
2.        喉痹所属诸经, 凡少阳, 阳明, 厥阴, 少阴皆有此证, 具列如前, 但其中虚实各有不同。 盖少阳, 厥阴为木火之脏, 固多热证, 阳明为水谷之海, 而胃气直透咽喉, 故又惟阳明之火为最盛。 欲辨此者, 但察其以情志郁怒而起者, 多属少阳厥阴; 以口腹肥甘, 辛热太过而起者, 多属阳明, 凡患此者, 多宜以实火论治。 至若少阴之候, 则非此之比。 盖少阴之脉络于横骨, 终于会厌, 系于舌本, 凡阴火逆冲于上, 多为喉痹, 但少阴之火, 有虚有实, 不得类从火断。 若果因实火, 自有火证火脉, 亦易知也; 若因酒色过度, 以致真阴亏损者, 此肾中之虚火证也, 非壮水不可; 又有火虚于下, 而格阳于上, 此无根之火, 即肾中之真寒证也, 非温补命门不可。 凡此诸经不同, 而虚实大异, 皆后人所罕知者, 独<褚氏遗书>有上病察下之说, 诚见道之言也。
3.        咽喉证, 总谓之火, 则名目虽多, 似有不必尽辨者, 然亦有不可不辨者, 如单乳蛾, 双乳蛾, 及缠喉风之有不同也。 盖肿于咽之两旁者为双蛾, 肿于一边者为单蛾, 此其形必损突如珠, 乃痈节之类结于喉间, 故多致出毒, 或宜刺出其血而愈者。 若缠喉风则满片红肿, 多不成脓, 亦不必出血, 但使火降, 其肿自消, 此其所以有异, 而治之当有法也。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22: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治共九条

1.        火证喉痹, 悉宜以抽薪饮主之。 火不甚者, 宜徒薪饮主之。 凡肝胆之火盛者, 宜以芍药, 栀子, 龙胆草为主。 阳明胃火甚者, 宜以生石膏为主。 若大便秘结不通, 则宜加大黄, 芒硝之属, 通其便而火自降。 凡火浮于上, 而热结于头面咽喉者, 最宜清降, 切不可用散风升阳等剂。 盖此火由中, 得升愈炽。 经曰: 高者抑之, 正此之谓, 非火郁宜发, 及升阳散火之义。 学者于此, 最当体察, 勿得误认其面目。 凡外治火证肿痛之法, 宜以木别子磨醋, 用鹅翎蘸搅喉中, 引去其痰, 或另少和清水, 免其太酸, 时时呷嗽喉中, 不可咽下, 引土其痰为更善, 漱后以代匙散吹之, 仍内服煎药, 自无不愈。 凡火壅于上, 而食物之治, 最宜雪梨浆, 绿豆饮之属为妙。 若南方少梨之处, 或以好萝卜杵汁, 和以清泉, 少加玄明粉, 搅匀徐徐饮之, 既可消痰, 亦可清火。 凡单双乳蛾, 若毒未甚, 脓未成者, 治之自可消散, 若势甚而危者, 必须砭出其血, 庶可速退, 此因其急, 亦不得已而用之也。 又古法用三棱针刺少商穴出血, 云治喉痹立愈。
2.        阴虚喉痹, 其证亦内热口渴喉干, 或唇红颊赤, 痰涎壅盛, 然必尺脉无神, 或六脉虽数而浮软无力, 但察其过于酒色, 或素禀阴气不足, 多倦少力者, 是皆肾阴亏损, 水不制火而然。 火甚者, 宜滋阴八味煎, 加减一阴煎之类主之。 火微而不喜冷物, 及大便不坚, 小便不热者, 宜六味地黄汤, 一阴煎之类主之。
若因思虑焦劳, 兼动心火者, 宜二阴煎主之。
3.        格阳喉痹, 由火不归元, 则无根之火客于咽喉而然, 其证则上热下寒, 全非火证。 凡察此者, 但诊其六脉微弱, 全无滑大之意, 且下体绝无火证, 腹不喜冷, 即其候也。 盖此证必得于色欲伤精, 或泄泻伤肾, 或本无实火, 而过服寒凉, 以伤阳气者, 皆有此证, 速宜用镇阴煎为上, 八味地黄汤次之, 或用蜜附子含咽亦妙; 若再用寒凉, 必致不救。
4.        阳虚喉痹, 非喉痹因于阳虚, 乃阳虚因于喉痹也。 盖有因喉痹而过于攻击, 致伤胃气者, 有艰于食饮, 仓廪空虚, 亦伤胃气者, 又有气体素弱, 不耐劳倦而伤胃气者。 凡中气内虚, 疼痛外逼, 多致元阳飞越, 脉浮而散, 或弱而涩, 以致声如鼾睡, 痰如拽锯者, 此肺胃垂绝之候, 速宜挽回元气, 以人参一味浓煎, 放心徐徐饮之。 如痰多者, 或加竹沥姜汁亦可。 如迟, 多致不救。 如作实火治之, 则祸如反掌。
5.        喉癣证, 凡阴虚劳损之人, 多有此病。 其证则满喉生疮, 红痛久不能愈, 此实水亏虚火证也, 宜用前阴虚喉痹之法治之。 若多欬嗽肺热, 宜以四阴煎之类主之。 若满喉生疮, 破烂而痛者, 宜用牛黄益金散吹敷之, 仍内服滋补真阴之剂, 自可全愈。
6.        瘟毒喉痹, 乃天行瘟疫之气, 其证则咽痛项肿, 甚有颈面头项俱肿者, 北方尤多此病, 俗人呼为虾蟆瘟, 又名颅鹚瘟, 亦名大头瘟, 此湿热壅盛, 最凶之候, 宜清诸经之火, 或泻阳明之热, 当察缓急而治之。 东垣有普济消毒饮, 专治瘟毒喉痹, 百发百中。
7.        锁喉风证, 时人以咽喉肿痛, 饮食难入, 或痰气壅塞不通者, 皆称为锁喉风, 而不知有真正锁喉风者, 甚奇甚急, 而实人所未知也。 余在燕都, 尝见一女子, 年已及笄, 忽一日于仲秋时, 无病而喉窍紧涩, 息难出入, 不半日而紧涩愈甚。 及延余视, 诊其脉, 无火也, 问其喉, 则无肿无痛也, 观其貌, 则面青瞠目不能语也, 听其声, 则喉窍之细如针, 抽息之窘如线, 伸颈挣命求救, 不堪之状甚可怜也。 余见而疑之, 不得其解, 然意谓风邪闭塞喉窍, 非用辛温不能解散, 遂以二陈汤加生姜煎而与之, 毫忽无效。 意复用独参汤以救其肺, 然见其势危若此, 恐滋怨谤, 终亦未敢下手。 他医见之, 亦但束手而已。 如此者, 一日夜而殁。 后又一人亦如此而殁。 若此二人者, 余至今莫识其所以病, 此终身之疑窦, 殊自愧也。 然意必肺气竭绝而然, 倘再有值此者, 恐非独参汤决不能救, 故笔诸此, 以俟后之君子虚心详酌焉。
8.        杨梅结毒, 有喉间溃烂作痛, 久而不愈者, 此非喉痹之属, 乃杨梅疮毒也, 宜仙遗粮汤; 甚者, 宜以土茯苓煎汤吞五宝丹。
9.        诸物哽于喉中, 或刺或骨, 必有锋芒之逆, 所以刺而不下。 凡下而逆者, 反而上之则顺矣, 故治此者, 当借饮食之势, 涌而吐之, 使之上出, 则如拔刺之捷也。 若芒刺既深, 必欲推下, 非惟理势不能, 必且延迟, 或食饮既消, 无可推送, 以致渐肿, 则为害非细矣。 凡诸骨鲠, 或以饧糖一大块, 满口吞而咽之; 或用韭菜煮略熟, 勿切, 吞下一束, 即裹而下, 亦妙。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23: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述古共二条

张子和曰: 喉痹病, 大概痰火所致。 急者, 宜吐痰后复下之, 上下分消而愈; 又甚者, 以针刺去血, 然后用药吐下, 此为治之上策, 若人畏惧而委曲旁求, 瞬息丧命。 治喉痹之火, 与救火同, 不容少待。 <内经>曰: 火郁发之。 发, 散也, 吐中有发散之义, 出血者, 亦发散之端也。 治斯疾者, 毋执缓方, 小方而药之, 曰: 吾药乃王道, 不动脏腑。 若幸遇疾之轻者而获愈, 疾之重者循死矣, 岂非误杀也耶。
庞氏曰: 伏气之病, 古方谓之伤寒, 谓非时有暴寒中人, 毒气伏于少阴经, 始初不病, 旬月乃发, 脉微弱, 法当以伤寒治之, 非喉痹之病也, 次必下利。 愚按: 此证亦所尝有, 是必以少阴, 少阳之火令, 太阳之寒令, 太阴之湿令, 而复兼风寒之邪者, 皆有此证, 故治此者, 不必治喉痹, 但治外邪, 其喉自愈, 即如新方诸柴胡饮, 及散阵诸方, 皆可随宜酌用。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23: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格阳喉痹新按

余友王蓬雀, 年出三旬, 初未识面, 因患喉痹十余日, 延余诊视。 见其头面浮大, 喉颈粗极, 气急声哑, 咽肿口疮, 痛楚之甚, 一婢倚背, 坐而不卧者, 累日矣。 及察其脉, 则细数微弱之甚, 问其言, 则声微似不能振者, 询其所服之药, 则无非芩, 连, 栀, 檗之属。 此盖以伤阴而起, 而复为寒凉所逼, 以致寒盛于下, 而格阳于上, 即水饮之类俱已难入, 而尤畏烦热。 余曰: 危哉, 再迟半日, 必不救矣。 遂与镇阴煎, 以冷水顿冷, 徐徐使咽之, 用毕一煎, 过宿而头项肿痛尽消如失。 余次早见之, 则卅然一瘦质耳, 何昨日之巍然也。 遂继用五福饮之类, 数剂而起, 疑者始皆骇服。 自后感余再生, 遂成莫逆。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23: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虚损喉癣新按

1.        来宅女人, 年近三旬, 因患虚损, 更兼喉癣疼痛, 多医罔效。 余诊其脉, 则数而无力, 察其证, 则大便溏泄, 问其治, 则皆退热清火之剂, 然愈清火而喉愈痛。 察之既确, 知其本非实火, 而且多用寒凉, 以致肚腹不实, 总亦格阳之类也。 遂专用理阴煎及大补元煎之类出入间用, 不半月而喉痛减, 不半年而病全愈。
 楼主| 发表于 2007/5/3 23: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儿吞钉新按

1.        王氏子, 甫周岁, 其母以一铁钉与之玩弄, 不觉纳之口中, 吞入喉间, 其父号呼求救。 余往视之, 但见其母倒提儿足, 以冀其出, 口鼻皆血, 危剧之甚。 余晓之曰: 岂有倒悬可以出钉而能无伤命者哉? 因速令抱正, 遂闻啼声。 余曰: 钉已下咽, 不在喉矣。 其父曰: 娇嫩之脏, 安能堪此? 但因其哀求之切, 不得不允, 姑以慰之, 然计无从出, 而逼索方药, 顷刻数四。 余只得静坐斋头, 潜思熟计, 亦无所得, 乃取本草一玩, 觊启其几。 见所载曰: 铁畏朴硝。 遂得一计, 乃用活磁石一钱, 朴硝二钱, 并研为末, 付其父, 令以熬熟猪肉加蜜和调药末与之, 于申末之顷尽吞之。 至次早, 其父匍匐阶前曰: 昨于三鼓时, 忽解下一物, 大如芋子, 莹如莼菜, 润滑无棱, 药护其外, 拨而视之, 则钉在其中矣。 持以视余, 乃京中钉鞋所用蘑菇钉也。 其父索其方, 并问其故。 余曰: 所用者, 芒硝, 磁石耳, 盖硝非磁石不能使药附钉, 磁石非硝不能逐钉速出, 非油则无以润, 非蜜则未必吞, 合是四者, 则著者着, 逐者逐, 润者润, 同功合力, 裹护而出矣, 公亦以为然否? 其父手额称谢曰: 神哉! 不可泯也, 宜笔记之, 以资后人之识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5 22: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