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5/3 20: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治共七条
腰痛之虚证, 十居八九, 但察其既无表邪, 又无湿热, 而或以年衰, 或以劳苦, 或以酒色斲丧, 或七情忧郁所致者, 则悉属真阴虚证。 凡虚证之候, 形色必清白而或见黎黑, 脉息必和缓而或见细微, 或以行立不支而卧息少可, 或以疲倦无力而劳动益甚。 凡积而渐至者皆不足, 暴而痛甚者多有余, 内伤禀赋者皆不足, 外感邪实者多有余, 故治者当辨其所因。
1. 凡肾水真阴亏损, 精血衰少而痛者, 宜当归地黄饮, 及左归丸, 右归丸为最。 若病稍轻, 或痛不甚, 虚不甚者, 如青娥丸, 煨肾散, 补髓丹, 二至丸, 通气散之类, 俱可择用。
2. 腰痛之表证, 凡风寒湿滞之邪, 伤于太阳, 少阴之经者皆是也。 若风寒在经, 其证必有寒热, 其脉必见紧数, 其来必骤, 其痛必拘急兼酸, 而多连脊背, 此当辨其阴阳, 治从解散。 凡阳证多热者, 宜一柴胡饮, 或正柴胡饮之类主之; 若阴证多寒者, 宜二柴胡饮, 五积散之类主之。 其有未尽, 当于伤寒门辨治。
3. 湿滞在经而腰痛者, 或以雨水, 或以湿衣, 或以坐卧湿地。 凡湿气自外而入者, 总皆表证之属, 宜不换金正气散, 平胃散之类主之。 若湿而兼虚者, 宜独活寄生汤主之。 若湿滞腰痛而小水不利者, 宜胃苓汤, 或五苓散加苍朮主之。 若风湿相兼, 一身尽痛者, 宜羌活胜湿汤主之。 若湿而兼热者, 宜当归拈痛汤, 苍朮汤之类主之。 若湿而兼寒者, 宜[济生]朮附汤, 五积散之类主之。
4. 腰痛有寒热证, 寒证有二, 热证亦有二。 凡外感之寒, 治宜温散如前, 或用热物熨之亦可。 若内伤阳虚之寒, 治宜温补如前。 热有二证。 若肝肾阴虚, 水亏火盛者, 治当滋阴降火, 宜滋阴八味煎, 或用四物汤加黄檗, 知母, 黄芩, 栀子之属主之。 若邪火蓄结腰肾, 而本无虚损者, 必痛极, 必烦热, 或大渴引饮, 或二便热涩不通, 当直攻其火, 宜大分清饮加减主之。
5. 跌蹼伤而腰痛者, 此伤在筋骨, 而血脉凝滞也, 宜四物汤加桃仁, 红花, 牛膝, 肉桂, 玄胡, 乳香, 没药之类主之。 若血逆之甚而大便闭结不通者, 宜[元戎]四物汤主之, 或外以酒糟, 卅, 姜捣烂罨之, 其效尤速。
6. 丹溪云: 诸腰痛不可用参补气, 补气则疼愈甚; 亦不可峻用寒凉, 得寒则闭遏而痛甚。 此言皆未当也。 盖凡劳伤虚损而阳不足者, 多有气虚之证, 何为参不可用? 又如火聚下焦, 痛极而不可忍者, 速宜清火, 何为寒凉不可用? 但虚中挟实不宜用参者有之, 虽有火而热不甚, 不宜过用寒凉者亦有之, 若谓概不可用, 岂其然乎? 余尝治一董翁者, 年逾六旬, 资禀素壮, 因好饮火酒, 以致湿热聚于太阳, 忽病腰痛不可忍, 至求自尽, 其甚可知。 余为诊之, 则六脉洪滑之甚, 且小水不通而膀胱胀急, 遂以大分清饮倍加黄檗, 龙胆草, 一剂而小水顿通, 小水通而腰痛如失。 若用丹溪之言, 鲜不误矣, 是以不可执也。 ( 新按)
7. 妇人以胎气, 经水损阴为甚, 故尤多腰痛脚酸之病, 宜当归地黄饮主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