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蓝天百云

(1~19卷)景岳全书-卷之一、入集传忠录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 16: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吐蚘五十一

凡治伤寒, 若见吐蚘者, 虽有大热, 忌用凉药, 犯之必死。 盖胃中有寒, 阳气弱极, 则蚘逆而上, 此大凶之兆也。 急用炮姜理中汤一服, 加乌梅二个, 花椒一, 二十粒, 服后待蚘定, 然后以小柴胡或补中益气等剂, 渐治其余。 盖蚘闻酸则静, 见苦则安也。 仲景曰: 病人有寒, 复发汗, 胃中冷, 必吐蚘。 蚘厥证见前三十九。
 楼主| 发表于 2007/5/2 16: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腹痛五十二

陶节庵曰: 伤寒腹痛有四, 若遶脐卅痛, 大便结实, 烦渴者, 皆属燥屎痛, 急用寒药下之。 因食积而痛者, 治亦同。
若小腹卅痛, 小水自利, 大便黑, 身目黄者, 属畜血痛, 亦用寒剂加行血药, 下尽黑物自愈。
凡伤寒腹中痛甚, 但将凉水一盏, 与病者饮而试之, 若饮水后痛稍可者属热痛, 当用凉药清之。 以上三条, 皆实热痛也, 必脉来沉实有力, 方是此证, 若微弱者, 仍当详审, 从缓治之。
若饮水愈加作痛, 此为寒痛, 当用温药和之。 和之不已, 而或四肢厥冷, 呕吐泻利者, 急用热药救之。 但须详脉之有力无力, 方为良法。
 楼主| 发表于 2007/5/2 16: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利五十三

凡杂证下利, 多责于寒, 伤寒下利, 有寒有热。 盖热邪传卅, 则亦有下利之证, 但寒利最多, 热利则仅见耳。 治者当辨寒热, 若误用之, 则为害最大。
仲景[论]曰: 自利不渴者, 属太阴, 以其脏有寒故也, 当温之, 宜服四逆辈。 少阴病二三日, 至四五日, 腹痛, 小便不利, 下利不止, 便脓血者, 桃花汤主之。 少阴病, 吐利, 手足厥冷, 烦躁欲死者, 吴茱萸汤主之。 少阴病, 下利, 白通汤主之。 少阴病, 二三日不已, 至四五日, 腹痛, 小便不利, 四肢沉重疼痛, 自下利者, 此为有水气, 其人或欬, 或小便利, 或下利, 或呕者, 真武汤主之。 少阴病, 下利清谷, 卅寒外热, 手足厥逆, 脉微欲绝, 身反不恶寒, 其人面色赤, 或腹痛, 或干呕, 或咽痛, 或利止脉不出者, 四逆汤主之。 大汗出, 热不去, 内拘急, 四肢疼, 下利厥逆而恶寒者, 四逆汤主之。 下利清谷, 不可攻表, 汗出必胀满。
按: 此诸论, 乃皆言寒利之当温也。 如所云手足厥逆, 恶寒腹痛, 脉微欲绝, 下利清谷之类, 此固阴寒之甚者也。 其于疑似之间, 则犹有真辨: 凡伤寒下利由热邪者, 必有烦躁大热, 酷欲冷水等证, 亦必有洪滑强盛数实等脉, 如果表卅俱热, 方可作火证论治。 若其脉虽数而无力, 外虽身热而不恶热, 内虽渴而不喜冷, 此其内本不热, 而病为下利者, 悉属虚寒, 治宜四逆汤, 理中汤, 温胃饮, 胃关煎, 五苓散之类, 酌用可也。 或表卅寒邪俱甚, 则当以麻桂饮相兼用之为最妥。 若以寒利作热利, 妄用寒凉, 再损胃气, 则无有不死。
[论]曰: 下利, 腹胀满, 身体疼痛者, 先温其卅, 乃攻其表, 温卅四逆汤, 攻表桂枝汤。
按: 此一条, 乃言表卅俱病而下利者, 虽有表证, 所急在卅, 盖卅有不实, 则表邪愈陷, 即欲表之, 而中气无力, 亦不能散。 故凡见下利中虚者, 速当先温其卅, 卅实气强, 则表邪自解, 温中可以散寒, 即此谓也。
[论]曰: 热利下重者, 白头翁汤主之。 下利, 脉数, 欲饮水者, 以有热故也, 白头翁汤主之。 少阴病, 下利, 六七日, 欬而呕渴, 心烦不得眠者, 猪苓汤主之。
按: 此三条, 乃言热利之当清也。 但既云脉数, 又欲饮水, 是诚热矣, 然寒邪在表, 脉无不数, 但数而有力者为阳证, 数而无力者, 即阴证矣。 泻利亡津, 无有不渴, 但渴欲饮水, 愈多愈快者为阳证, 若口虽欲水, 而腹不欲咽者, 即非阳证矣。 此外, 如渴欲茶汤者, 乃泻渴之当然也, 不得悉认为热证。 一, 凡伤寒表邪未解, 脉实滑数, 喜冷气壮, 内外俱热而下利者, 宜柴芩煎主之。 [论]曰: 少阴病, 自利清水, 色纯青, 心下必痛, 口干燥者, 急下之, 宜大承气汤。 下利, 三部脉皆平, 按之心下卅者, 急下之, 宜大承气汤。 下利谵语者, 有燥屎也, 宜小承气汤。 按: 此三条, 乃言下利之当攻者也。 凡伤寒下利者, 本非阳明实邪, 不当谵语, 今既谵语, 故知有燥屎当去也。 又若少阴下利, 心下有痛有卅者, 必有所积, 故亦当下。
凡自利家, 身凉脉小者为顺, 身热脉大者为逆。 此以外无表证, 而病之在脏者言也。 下利, 日十余行, 脉反实者死。 发热, 下利至甚, 厥不止者死。 直视谵语, 下利者死。 下利无脉, 手足厥冷, 灸之不温, 脉不还者死。 少阴病, 自利, 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大抵下利一证, 为脱气至急, 五夺之中, 惟此为甚。 [金匮要略]曰: 六腑气绝于外者, 手足寒, 五脏气绝于内者, 利下不禁, 脏气既脱, 不能治也。
 楼主| 发表于 2007/5/2 16: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协热下利五十四

仲景曰: 若不宜下而便攻之, 内虚热入, 协热遂利, 烦躁, 诸变不可胜数, 轻者困笃, 重者必死矣。 太阳病二三日, 不能卧, 反下之, 若利止, 必作结胸。 未止者, 四日复下之, 此作协热利也。 太阳病, 外证未除, 而数下之, 遂协热而利, 利下不止, 心下痞卅, 表卅不解者, 桂枝人参汤主之。 阳明少阳合病, 若脉数不解, 而下不止, 必协热而便脓血也。
按: 此四条乃皆言表证未除而误下之, 因致外热未退, 内复作利, 故云协热下利, 此一热字, 乃言表热也, 非言内热也。 夫协者, 协同之协, 非挟藏之挟, 即表卅俱病之谓, 故治此者, 止有桂枝人参汤一方, 其义显然可见。
即如成无己[明理论]曰: 表邪传卅, 卅虚协热则利, 乃亦以表邪为言也。 奈何后学不明此义, 止因协热二字, 每每以表作卅, 以寒作热, 但见作利者, 无论表卅虚实, 即认为内热, 便云协热下利。 且近有不必误下, 而妄用芩连治表热者, 表证得寒, 热愈不退, 乃致下利, 或脾胃素弱, 逢寒即泄者, 皆是此证。 既见下利, 益云协热, 其谬孰甚, 独不观仲景桂枝人参汤, 岂治内热之剂乎? 寒热倒施, 杀人多矣, 予因特表于此。
 楼主| 发表于 2007/5/2 16: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便五十五

凡伤寒小便清者, 病不在卅, 仍在表也, 当解表发汗。 小便利者, 病不在气分, 而在血分, 以小水由于气化也。
阳盛则欲卅, 阴虚小便难。
凡病伤寒而小水利者多吉, 以内邪不甚也。 仲景曰: 阳明病, 汗出多而渴者, 不可与猪苓汤, 以汗多必胃燥, 故不可复利小水也。
[论]曰: 湿家之为病, 一身尽痛, 发热, 身色如熏黄, 其人但头汗出, 背强, 欲得被覆向火, 舌上如胎者, 以丹田有热, 胸中有寒, 渴欲得水, 而不能饮, 此湿痹之候。 其人小便不利, 大便反快者, 但当利其小便。
凡伤寒表证未除, 病在阳分者, 不可即利小便。 盖走其津液, 取汗愈难, 且恐大便干结也。
 楼主| 发表于 2007/5/2 16: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死证五十六

陶节庵曰: 凡看伤寒, 极要识各经中死证死脉, 须一一理会过, 免致临病疑惑。 但见死证, 便当以脉参之, 如果有疑, 切莫下药, 虽至亲俛恳, 亦不可治, 倘有差失, 咎将归于己矣。
脉浮而洪, 身汗如油, 喘而不休, 水浆不入, 形体不仁, 乍静乍乱, 此命绝也。 汗出发润, 喘而不休, 此肺绝也。 形如烟煤, 直视摇头, 此心绝也。 唇吻色青, 四肢振动, 此肝绝也。 环口黎黑, 冷汗发黄, 此脾绝也。 溲便遗失, 狂言, 反目直视, 此肾绝也。
少阴病, 恶寒身蜷而利, 手足逆冷者, 不治。 少阴病, 吐利躁烦, 四逆者死。 少阴病, 四逆身蜷, 脉不至, 不烦而躁者死。 少阴病, 六七日, 息高者死。 少阴病, 至五六日, 自利, 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少阴病, 下利, 厥逆无脉, 服药后, 脉微续者生, 脉暴出者死。 少阴病, 但厥无汗, 而强发之, 必动其血, 未知从何道出, 或从口鼻, 或从目出, 是名下厥上竭, 为难治。
阴病见阳脉者生, 阳病见阴脉者死。 脉纯弦者死。 脉阴阳俱虚, 热不止者死。 脉阴阳俱盛, 大汗出, 热不解者死。 手足逆冷, 脉沉细, 谵言妄语者死。 脉证俱虚, 而见谵妄者死。 伤寒六七日, 脉微, 手足厥冷, 烦躁, 灸厥阴, 厥不还者死。 寸脉上不至关为阳绝, 尺脉下不至关为阴绝, 此皆不治, 决死也。 伤寒下利, 日十余行, 脉反实者死。
伤寒, 病卅下素有痞气, 连于脐傍, 痛引少腹入阴筋者, 此名脏结, 死。 发热, 下利厥逆, 躁不得卧者死。 发热, 下利至甚, 厥不止者死。 直视谵语, 喘满者死, 下利者, 亦死。 下利发热者亦死。 发热而厥, 七日, 下利者难治。 伤寒六七日, 发热而利, 汗出不止者死, 有阴无阳故也。 阳气前绝, 阴气后绝者, 阴证也, 其人死后, 身色必青。 阴气前绝, 阳气后绝者, 阳证也, 其人死后, 身色必赤, 腋下温, 心下热也。
[金匮要略]曰: 六腑气绝于外者, 手足寒, 五脏气绝于内者, 利下不禁。 盖伤寒发热, 为邪气独甚, 若下利至甚, 厥不止, 此以邪未解, 而腑脏之气先绝, 故死。
[灵枢‧热病篇]曰: 热病不可刺者有九: 一曰汗不出, 大颧发赤, 哕者死。 二曰泄而腹满甚者死。 三曰目不明, 热不已者死。 四曰老人婴儿, 热而腹满者死。
五曰汗不出, 呕下血者死。 六曰舌本烂, 热不已者死。 七曰欬而卅, 汗不出, 出不至足者死。 八曰: 髓热者死。 九曰热而痉者死, 腰折瘈瘲齿噤齘也。
 楼主| 发表于 2007/5/2 16: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逆证赋五十七

伤寒难疗, 逆证须知。 阳病怕逢阴脉, 谵语阴证非宜。 乍疏乍数脉之忌, 口张目陷舌如煤。 干呕出气, 骨节痛而呃逆弗已; 发斑发黄, 大便利而先赤后灰。 霍乱躁烦, 心下闷而喘胀; 腹膨呃逆, 下泄利而难溲。 四肢厥逆, 眼定腹疼如石; 内外关格, 头汗阳脱溲迟。 头连胸痛四肢冷, 声哑唇疮狐惑悲。 七日已过复大热, 喘逆上气脉散危。 阴阳易, 脉离经而外肾肿, 手足挛拳加腹痛。 阴阳交, 大汗后而热愈甚, 躁急狂言食更稀。 厥利无脉, 灸而不至者肾殆; 唇青舌卷, 耳聋囊缩者肝离。 赤斑黑斑, 救五而救一; 寻衣撮空, 两感者何疑。 凡诸汗证, 仍当备言: 只在头面不遍身, 鼻卅不止; 口噤肉战多喘促, 如油汗圆。 当汗无汗, 麻黄数剂不能通, 尤嫌脉躁, 汗后呕吐, 水药不入证反剧, 言乱目眩。 湿家大汗必成痉, 风湿与疸皆谵言。 犯湿温, 则身青面变, 耳聋不语名重暍; 发少阴, 必九窍出血, 下厥上竭奚能痊。 动气脉迟弱皆忌, 风湿和中湿不堪。 其诸下利, 尤宜细参: 热厥利而汗难止, 冷厥利而躁不眠; 少阳阳明合病, 脉弦者负; 少阴吐泻无脉, 拳厥躁烦。 谵语直视而喘满, 下利频数而脉坚。 脏结者脐痛引阴, 白胎下利; 除中则厥逆而利, 反能食焉。 误下湿家之头汗, 溲难便利喘加添。 体如熏而摇头直视, 心神已绝; 唇吻青而四肢多汗, 肝气不全。 肾绝者, 直视狂言而遗尿反目; 肺绝者, 喘无休歇而汗润发颠。 虚汗发黄环口黑, 非脾经之吉兆; 孤阳偏胜脉暴出, 知阴绝之在先。 此伤寒之逆候, 勿侥幸以图全。
 楼主| 发表于 2007/5/2 16: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治例五十八

汗散类
温散诸方
麻黄汤散一, 大温, 凡太阳阳明伤寒, 而阴邪甚者宜此。
桂枝汤散九, 大温, 凡太阳中风兼寒有汗者宜此。
麻桂饮新散七, 大温, 凡伤寒初感, 邪盛气实者, 无论诸经四季, 先宜用此。
二柴胡饮新散二, 微温, 凡邪感三阳, 及三阳并病, 寒胜者宜此主之。 三阴初感者亦可用。
葛根汤散二九, 大温, 治冬月太阳经伤寒, 项背强, 无汗恶风者宜此。
五积散散三九, 微温, 凡感寒邪而阴胜于阳, 外有表证, 内有呕吐腹痛, 及寒湿客于经络, 筋骨酸疼等证宜此。
十神汤散四十, 微温, 凡时气, 风寒, 瘟疫, 发热憎寒, 头疼欬嗽无汗, 当温散者宜此。
麻黄附子细辛汤散三, 大温, 少阴伤寒, 脉沉发热者宜此。
小青龙汤散八, 大温, 凡伤寒阴胜, 表邪不解, 及心下有水气, 呕哕, 欬嗽, 发热, 小腹满者宜此。
消风百解散散四六, 微温, 凡四时伤寒, 头疼发热, 及风寒欬嗽, 鼻塞声重者宜此。
柴胡桂枝干姜汤散百十四, 微温, 伤寒汗下后, 但头汗出, 寒热往来, 邪不解者宜此。
桂枝加黄耆汤散十, 大温, 黄疸脉浮, 当以汗解者宜此。
凉散诸方
一柴胡饮新散一, 微凉, 凡六经初感, 内外俱有热者宜此。
小柴胡汤散十九, 微凉, 凡邪在少阳, 及三阳并病, 但属半表半卅, 往来寒热兼呕者宜此。
九味羌活汤散四四, 微凉, 凡四时不正之气, 风寒感冒, 憎寒壮热, 头疼身痛者宜此。
柴葛解肌汤散三一, 微凉, 凡足阳明证, 发热脉洪者宜此。
升麻葛根汤散三十, 微凉, 阳明证具, 及小儿疫疠疮疹等证宜此。
归葛饮新散十三, 次凉, 凡阳明温暑, 大热大渴, 津枯不能作汗者宜此。
六神通解散寒十五, 大凉, 凡发热头痛, 脉洪无汗, 三阳伏火, 而表邪不解者宜此。
柴胡白虎煎新散十二, 大寒, 凡温病热极, 表卅不解者宜此。
柴平汤和二三三, 微凉, 凡温疟身痛, 手足沉重, 寒热者宜此。
柴芩煎新散十, 大凉, 凡表邪未解, 内外俱热, 泄泻不止者宜此。
大青龙汤散七, 微寒, 凡太阳中风, 发热无汗而躁烦者宜此。
升麻汤散百十三, 大寒, 凡无汗而喘, 烦渴发斑者宜此。
四逆散散二八, 微凉, 凡阳邪亢极, 四肢厥逆者宜此。
平散诸方
三柴胡饮新散三, 凡肝脾阴虚血少, 而偶感风寒者宜此。
正柴胡饮新散六, 凡血气本无亏损, 而感冒寒邪者宜此。
柴陈煎新散九, 凡感冒风寒, 发热而兼欬嗽, 呕恶者宜此。
参苏饮散三四, 凡四时感冒伤寒, 头痛发热无汗, 及欬嗽声重, 往来潮热者宜此。
败毒散散三六, 凡四时瘟疫, 寒热, 身体疼痛, 及烟瘴之气, 或处卑湿脚气者宜此。
升阳散火汤散四一, 凡胃虚血虚, 因寒邪冷物抑遏阳气, 以致发热者, 宜此发之。
加减小柴胡汤散二二, 凡少阳经寒热往来, 脉弦腹痛者宜此。
兼补兼散诸方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凡劳倦伤脾, 中气不足, 以致外感发热者宜此。
补阴益气煎新补十六, 凡邪陷阴中, 阴虚不能作汗, 身热不退, 或往来寒热者宜此。
三柴胡饮新散三, 凡肝脾血分微虚, 而感外邪者宜此。
四柴胡饮新散四, 凡脾肺气虚, 或劳倦感寒发热者宜此。
五柴胡饮新散五, 凡脾肾血气不足, 而感外邪发热者宜此。
理阴煎新热三, 大温, 凡真阴不足, 或因劳倦感寒, 阴虚假热, 寒邪不解者, 速宜用此。
大温中饮新散八, 大温, 凡中气虚寒感邪, 发热无汗, 表不能解者, 速宜用此。
调中益气汤补三一, 凡风寒湿热所伤, 食少体重者宜此。
 楼主| 发表于 2007/5/2 16: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温中和中类

大温兼补诸方
人参理中汤热一, 大温, 治太阴即病自利, 阴寒腹痛呕吐, 中气虚寒, 胀满厥逆, 疟痢等证。
四逆汤热十四, 大温, 治伤寒阴证, 自利脉沉, 身痛而厥。
胃关煎新热九, 大温, 凡脾肾虚寒, 泻利不止者宜此。
桂枝人参汤散十三, 大温, 伤寒表卅不解, 协热下利者宜此。
白通汤热一四五, 大热, 少阴下利者宜此。
桃花汤热一四六, 微温, 少阴下利脓血者宜此。
真武汤热一四二, 大温, 少阴伤寒腹痛, 或呕, 或利者宜此。
回阳返本汤热四五, 大温, 伤寒阴盛格阳, 阴极发躁, 脉弱无力者宜此。
四味回阳饮新热一, 大温, 阳脱气虚者宜此。
暖肝煎新热十五, 大温, 凡肝肾阴寒, 小腹疼痛者宜此。
吴茱萸汤热一三七, 大热, 呕而胸满, 吐涎头痛者宜此。
当归四逆汤热二十, 微温, 伤寒厥逆脉细, 下利肠鸣者宜此。
茯苓甘草汤热七五, 大温, 水停心下, 作悸作利者宜此。
甘草附子汤热三一, 大热, 风湿相搏者宜此。
桂枝附子汤热三十, 大热, 风湿相搏, 筋骨疼痛者宜此。
干姜附子汤热三四, 大热, 瘴毒阴证, 厥逆呕吐, 自利汗出者宜此。
华佗救阳脱方热六三, 治阴寒直中三阴证。
微温和中诸方
二陈汤和一, 微温, 凡风寒欬嗽, 痰饮呕恶, 脾胃不和者宜此。
六君子汤补五, 微温, 凡脾胃虚弱, 或久患疟痢, 或呕吐吞酸者宜此。
金水六君煎新和一, 微温, 凡阴虚受寒, 欬呕喘促, 吞酸痞满等证宜此。
平胃散和十七, 微温, 凡寒伤脾胃, 心腹胀满, 呕恶不思饮食, 身体疼痛, 泻利者宜此。
藿香正气散和二十, 微温, 凡外感风寒, 内停饮食, 头疼寒热, 吐泻胀满者宜此。
乌梅丸和三二三, 微温, 吐蚘, 蚘厥者宜此。
 楼主| 发表于 2007/5/2 16: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清理类

清火诸方
抽薪饮新寒三, 大寒, 凡热邪内蓄之甚者宜此。
徒薪饮新寒四, 次寒, 凡热邪内蓄, 将甚未甚者宜此。
黄连解毒汤寒一, 大寒, 凡热邪内盛, 烦躁狂斑, 口渴舌焦, 喘满脉洪, 热甚者宜此。
白虎汤寒二, 大寒, 凡脉洪大渴, 阳明热甚, 或中暑虚烦等证宜此。
人参白虎汤寒三, 大凉, 凡赤斑口燥, 烦躁暑热, 脉洪大浮虚者宜此。
三黄石膏汤寒十一, 大寒, 凡疫瘟大热而躁者宜此。
一六甘露散新寒十五, 大寒, 阳明实热, 烦躁斑黄等证宜此。
益元散寒百十二, 次寒, 凡中暑身热烦渴, 小水不利者宜此。
玉女煎新寒十二, 大寒, 凡阴虚水亏, 阳明火盛, 烦渴内热者宜此。
阳毒升麻汤散百六, 大凉, 凡阳毒赤斑, 狂言失血者宜此。
竹叶石膏汤寒五, 微寒, 阳明汗多而渴, 鼻卅喜水, 暑热烦躁者宜此。
桂苓甘露饮寒八, 微寒, 凡伏暑发热烦躁, 水道不利者宜此。
黄芩清肺饮寒三八, 次寒, 肺热小水不利, 或便血者宜此。
大连翘饮寒七八, 次寒, 凡风热热毒, 大小便不利, 及疮毒丹瘤等证宜此。
普济消毒饮寒十三, 大寒, 凡疫疠大行, 憎寒壮热, 头肿目闭, 喘渴, 咽喉不利, 俗名大头瘟, 热毒等证宜此。
栀子檗皮汤寒二三, 大寒, 伤寒身黄, 内外俱热者宜此。
白头翁汤寒一八四, 大寒, 治伤寒热利。
玄参升麻汤外四八, 次寒, 瘟疫颊腮肿痛, 发斑, 咽痛者宜此。
小陷胸汤寒十六, 微凉, 凡小结胸热邪胀满者宜此。
八正散寒百十五, 大寒, 凡心经蕴热, 脏腑秘结, 小便赤涩, 血淋等证宜此。
解瘟疫热毒法寒二四。
清血清便滋阴诸方
犀角地黄汤寒七九, 微凉, 凡热入血分, 吐卅斑黄, 及血热血燥, 不能作汗, 表不解者宜此。
犀二阴煎新补十, 大凉, 心经有热, 狂笑, 烦热, 失血者宜此。
犀加减一阴煎新补九, 大凉, 凡水亏火盛, 烦热动血者宜此。
犀五苓散和一八二, 微温, 凡暑热霍乱泄泻, 小水不利, 湿肿胀满者宜此。
犀导赤散寒一二二, 微凉, 心火小肠热秘, 小水不利者宜此。
犀大分清饮新寒五, 微寒, 凡积热闭结, 小水不通, 热泻等证宜此。
犀小分清饮新和十, 性平, 凡小水不利, 湿滞肿胀, 泄泻者宜此。
犀猪苓汤和一八八, 微凉, 伤寒下后, 发热, 小便不利者宜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5 21: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